官常典公辅部

按元史世祖本纪五年冬十月己卯敕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至元七年立尚书省分置省臣置中书省署敕两省以已奏事报御史台按元史世祖本纪七年春正月丙午立尚书省罢制国用使司以平章政事忽荅儿为中书左丞相国子祭酒许衡为中书左丞制国用使阿合马平章尚书省事同知制国用使司事张易同平章尚书省事制国用使司副使张惠签制国用使司事李尧咨麦朮丁并参知尚书省事二月甲申置中书省署冬十月戊辰朔敕两省以已奏事报御史台至元八年春二月己亥以尚书省奏定条画颁天下三月命尚书省阅实天下户口颁条画谕天下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至元九年并尚书省入中书省
按元史世祖本纪九年春正月甲子并尚书省入中书省平章尚书省事阿合马同平章尚书省事张易并中书平章政事参知尚书省事张惠为中书左丞参知尚书省事李尧咨麦朮丁并参知中书政事罢给事中中书舍人检正等官仍设左右司省六部为四改称中书冬十一月并中书省左右司为一至元十九年冬十月乙巳罢屯田总管府以其事隶枢密院令管军万户兼之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年并尚书省于中书省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年春正月乙丑和礼霍孙言阿合马专政时衙门太冗虚费俸禄宜依刘秉忠许衡所定并省为便从之二月癸丑谕中书省大事奉闻小事便宜行之毋致稽缓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枢密臣言旧制四宿卫各选一人参决枢密院事请以脱列伯为签院从之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至元二十三年议定省臣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三年秋七月壬午总制院使桑哥具省臣姓名以上帝曰右丞相安童右丞麦朮丁参知政事郭佑杨居宽并仍前职以铁木儿为左丞其左丞相瓮吉剌带平章政事阿必失合都忽鲁皆别议仍谕中书选可代者以闻癸巳铨定省院台部官诏谕中外中书省除中书令外左右丞相并一员平章政事二员左右丞并一员参知政事二员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二员左右丞并一员参知政事签行省事并二员枢密院除枢密院使外同知枢密院事一员枢密院副使签枢密院事并二员枢密院判一员御史台御史大夫一员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并二员行台同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并二员其余诸衙门并委中书省斟酌裁减至元二十四年仍分置两省各设官六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四年春闰二月乙丑麦朮丁言自制国用使司改尚书省颇有成效今仍分两省为便诏从之各设官六员其尚书以桑哥铁木儿平章政事阿鲁浑撒里右丞叶李左丞马绍参知政事余一人议选回回人充中书宜设丞相二员平章政事二员参知政事二员辛未以后置尚书省诏天下除行省与中书议行余并听尚书省从便以闻至元二十六年冬闰十月乙酉命自今所授宣敕并付尚书省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八年罢尚书省事入中书改置诸官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八年夏五月癸丑罢尚书省事皆入中书改尚书右丞相右詹事完泽为中书右丞相平章政事麦朮丁不忽木并中书平章政事尚书右丞何荣祖中书右丞尚书左丞马绍中书左丞参知政事贺胜高翥并参知中书政事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驸马高丽国王王为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乙卯以政事悉委中书仍遣使布告中外丁巳何荣祖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缉为一书名曰至元新格命刻板颁行使百司遵守秋八月己巳置中书省检校二员秩正七品俾考核户工部文案疏缓者至元三十年春正月丙寅命中书汰冗员凡省内外官府二百五十五所总六百六十九员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成宗即位以台省言申饬省院简任相臣按元史成宗本纪三十一年夏四月甲午即皇帝位六月辛巳御史台臣言名分之重无逾宰相惟事业显著者可以当之不可轻授秋七月戊辰中书省臣言枢密之臣不宜重与相&#帝命以军职尊崇者授之冬十月辛丑帝谕右丞阿里参政梁德珪曰中书职务卿等皆怀怠心朕在上都令还也的迷沙已没财产任明里不花皆至今未行又不约束吏曹使选人留滞桑哥虽奸邪然僚属惮其威政事无不立决卿等其约束曹属有不事事者笞之仍以朕意谕右丞相完泽十一月丁巳以伯颜察而参议中书省事其兄伯颜言曰臣叨平章政事兄弟宜相嫌避帝曰卿勿复言兄平章于上弟参议于下何所嫌也成宗大德二年冬十月戊寅令御史台检劾枢密院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大德十一年复迁中书于旧省
按元史武宗本纪大德十一年五月甲申帝即位冬十月庚子中书省奏初置中书省时太保刘秉忠度其地宜裕宗为中书令尝至省署敕其后桑哥迁立尚书省不四载而罢今复迁中书于旧省乞涓吉徙中书令仍请皇太子一至中书制可壬子从中书省臣言凡事不由中书辄遣使并移文者禁止之武宗至大元年令内外大小事务并中书府区处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元年秋七月以左丞相塔思不花为中书右丞相太保乞台普济为中书左丞相内外大小事务并听中书省区处诸王公主驸马势要人等毋得搅扰沮坏近侍臣员及内外诸衙门毋得隔越闻奏各处行省宣慰司及在外诸衙门等官非奉圣旨并中书省明文毋得擅自离职乘驿赴京营干私事至大元年复立尚书省
按元史武宗本纪二年秋七月乙巳保八言臣与塔思不花乞台普济等集议立尚书省事臣今窃自思之政事得失皆前日中书省臣所为今欲举正彼惧有累孰愿行者臣今不言诚以大事为惧陛下若矜怜保八乐实所议请立尚书省旧事从中书新政从尚书尚书请以乞台普济脱虎脱为丞相三宝奴乐实为平章保八为右丞王罴参知政事姓江者画钞式以为印钞库大使并从之塔思不花言此大事遽尔更张乞与老成更议帝不从八月癸酉立尚书省以乞台普济为太傅右丞相脱虎脱为左丞相三宝如乐实为平章政事保八为右丞忙哥铁木儿为左丞王罴为参知政事中书左丞刘楫授尚书左丞商议尚书省事诏告天下己未尚书省臣言中书省尚有逋欠钱粮应追理者宜存断事官十人余皆并入尚书省又言往者大辟狱具尚书议定令中书省裁酌以闻宜依旧制从之己卯三宝奴言尚书省立更新庶政变易钞法用官六十四员其中宿卫之士有之品秩未至者有之未历仕者有之此皆素习于事既已任之乞勿狗例授以宣敕制可诏天下敢有沮挠尚书省事者罪之九月癸未尚书省臣言古者设官分职各有攸司方今地大民众事益繁冗若使省臣总挈纲领庶官各尽厥职其事岂有不治顷岁省务壅塞朝夕惟署押文案事皆废弛天&#民困职此之由自今以始省部一切皆令从宜处置大事或须上请得旨即行用成至治上顺天道下安民心又言国家地广民众古所未有累朝格例前后不一执法之吏轻重任意请自太祖以来所行政令九千余条删除繁冗使归于一编为定制并从之尚书省臣言三宫内降之旨曩中书省奏请勿行臣等谓宜仍旧行之傥于大事有害则复奏请帝是其言又言中书之务乞以尽归臣等至元二十四年凡宣敕亦尚书省掌之今臣等议乞从尚书省任人而以宣敕散官委之中书从之  明
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后革中书省罢丞相设内阁大学士而三公三孤为加官按明会典国朝建官初置中书省设左右丞相等官其属有四部分治钱谷礼仪刑名营造之务洪武元年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秩正三品设尚书侍郎等官仍属中书省十三年革中书省罢丞相戒后世嗣君毋得复设丞相有敢建言请复者罪至族语具祖训中乃升六部为正二品衙门自是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太师 太傅 太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国初置三公府后不设官不专授但为大臣加 官及赠官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太子宾客

以上皆东宫官不专授但为大臣兼官及赠官中极殿大学士

旧为华盖殿大学士
建极殿大学士


旧为谨身殿大学士洪熙年初设
文华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以上初专设后皆以师保尚书等官兼任
太祖洪武  年设华盖武英文华文渊东阁诸大学士按明会典华盖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俱洪武中设职正五品班在学士上华盖殿大学士今为中极殿大学士成祖永乐 年简命编修等官直文渊阁
按明会典永乐初简命编修等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谓之入阁办事后渐升至学士及大学士仁宗洪熙  年添设谨身殿大学士
按明会典洪熙中又添设谨身殿大学士有加尚书至三少者后又有以他官兼学士大学士入阁者谨身殿今为建极殿英宗正统十年命内阁与各衙门会议后免会按明会典云云皇清
大清会典内阁为机务要地掌宣
纶綍赞理庶政职任綦重
 国初置文馆后改为内三院曰内国史院曰内秘  书院曰内弘文院设大学士学士顺治二年定  为正二品衙门以翰林官分隶内三院称内翰  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增设  侍读学士侍读等官九年设典籍十五年改内  三院为内阁大学士兼各部尚书衔学士兼礼  部侍郎衔另设翰林院十六年止设大学士及  典籍撰文办事中书裁学士侍读学士等官十  八年复改内阁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  院裁翰林院康熙九年仍改为内阁另设翰林  院十年仍补授学士以下等官其满汉大学士  员缺无定出自上裁满学士六员汉军汉学士四员满侍读学士四  员蒙古侍读学士二员汉军侍读学士二员满  侍读十一员蒙古侍读二员汉军侍读二员满  洲汉军汉典籍各二员满中书七十五员蒙古  中书十九员汉军中书十三员汉中书三十六  员详见吏部官制  太师 太傅 太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太子少  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已上不专设但为  大臣加官及赠官 内阁初为内国史秘书弘文三院顺治十五年改  称内阁十八年复为内秘书国史弘文三院康  熙九年仍改为内阁 中和殿大学士
 保和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已上满汉俱专设不备官兼各部尚  书衔  满学士六员初设三员顺治元年后增减不一  康熙九年定二员十年增四员汉军汉人学士  四员初设汉军三员顺治元年后汉人增减不  一康熙十九年定汉军二员汉人二员十二年  以汉军并入汉缺共四员已上俱兼礼部侍郎  衔  满侍读学士四员顺治八年设三员十八年增  三员康熙九年定满文二员满汉文二员蒙古  侍读学士二员顺治十八年设三员康熙九年  定二员  首领官
  满典籍二员汉军典籍二员汉典籍二员已上  初制各设三员康熙九年定各设二员俱以中  书舍人掌理  属官
  满侍读十一员内满文五员满汉文六员蒙古  侍读二员汉军侍读二员  满中书舍人七十五员内满文撰文二十员办  事二十员满汉撰文十七员办事十八员蒙古  中书舍人十九员内撰文九员办事十员汉军  中书舍人十三员内撰文五员办事八员汉中  书舍人三十六员内撰文六员办事三十员  凡加上徽号由内阁撰拟奏请
钦定
  凡
皇帝奏书由翰林院撰拟送内阁阅定进
 呈后内阁缮写
  凡
登极贺表由内阁撰拟缮写礼部奏读
  凡内外庆贺
 表笺文式由翰林院撰拟内阁奏定颁发在内诸  王贝勒文武官员 表文内阁缮写交礼部宣读在外文武官员及外  国进 表笺庆贺毕礼部汇送内阁收贮
  凡纂修
实录
圣训大学士充监修总裁并总裁官各给
敕书学士充副总裁官俱题请
钦定侍读学士侍读充纂修官典籍中书为收掌誊  录翻译官俱由监修总裁等拟定具题  凡纂修
典训方略会典明史等书俱如前例有用侍读学士  侍读为提调官者亦由总裁具题  凡纂修
玉牒大学士学士充副总裁官由宗人府具题侍读  学士侍读充纂修官由大学士拟定移送宗人  府具题  凡加上
尊号
徽号册立
皇后
 皇太子册封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册宝印由礼工二部办造册文由翰林院撰拟  大学士等阅定并宝文宝式一体进呈御览后内阁缮写内阁官员同翰林院礼工二部官  员公同监视刊刻填金填青至封诸王贝勒公  主王妃等及外国王等册宝诰命亦由礼工二  部制造册诰文由翰林院撰拟大学士等阅定  进呈御览后中书科缮写该部镌刻填青其应给纸册诰  命中书科缮写送阁用 宝
  凡选拟
 皇太子
 皇子名大学士承
旨选拟奏请
钦定
  凡亲王公主等封号俱大学士撰拟奏请钦定  凡用
御宝顺治初内三院大学士学士公同验用十年设  尚宝监官员承收十二年设尚宝司每遇用 宝内院会同两衙门官验用十三年裁尚宝司十  八年裁尚宝监专令内监承收每遇用 宝内院先期知会同内监验用康熙九年题准驾幸南苑后一应诰敕用宝内阁同总管在
 干清门验用十二年题准凡
诰命敕命敕书用宝不必请
旨仍同总管验用如遇要务用宝仍行请

  凡每年终封印日洗
宝前期大学士启奏是日典籍随学士赴
 干清门内监捧出洗净入匣其洗
 宝应用器物向该部取用
  凡
 宝色行文工部取用
  凡内外衙门启奏本章并各官条奏有满文者  大学士学士公同票拟进呈请 旨如止有汉文蒙古文者发中书翻译
或全译或
止译贴黄

  读学士侍读校正对阅送大学士等票拟进呈  请旨
  凡
恩诏大学士学士承
旨撰拟应行
诏款密请
钦定黄纸缮写用
 宝毕典籍恭捧在前学士随后至
 太和殿安设
 黄案上候
上升座阁臣捧授礼部堂官
仪详
礼部
其直隶各省及朝
  鲜等国应颁
诏书几道由礼部开送内阁缮写用
 宝交该部蒙古王等应颁
诏书系礼部刷印送阁用
 宝交理藩院
  凡颁发各部院衙门
上谕大学士等奏呈
御览后用朱笔誊写黄折传该衙门堂官亲领至加  上徽号颁发礼部
敕谕用墨笔缮写香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