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官常典公辅部
官常典公辅部
元丰六年冬十二月庚申幸尚书省官执政五服内未仕者一人进尚书以下官一等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八年三月戊戌太子即皇帝位夏四月丁丑谕枢密中书通义事都堂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哲宗元佑元年夏五月壬午诏文彦博班宰相之上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元佑二年夏四月己丑诏太师文彦博十日一议事都堂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佑八年春正月丁亥御迩英阁召宰臣读宝训夏六月壬戌中书后从省上元佑在京通用条贯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徽宗崇宁二年秋七月丁酉诏自今戚里宗属勿复为执政官着为令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四年秋九月丙辰诏自今非宰臣毋得除特进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政和二年秋七月癸未正三公三孤官改侍中为左辅中书令为右弼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罢尚书令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政和四年秋八月乙巳改端明殿学士为延康殿学士枢密直学士为述古殿直学士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六年夏四月庚寅诏蔡京三日一朝正公相位总治三省事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重和元年秋八月壬申诏执政非入谢及丐去毋得独留奏事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二年夏六月丙戌诏三省枢密院额外吏职并从裁汰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五年夏五月乙丑诏正位三公立本班带节钺若领他职者仍旧班着为令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七年诏复尚书令虚而勿授三公为阶官不领事钦宗立诏非三省枢密院所得旨勿行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七年夏五月戊辰诏行元丰官制复尚书令之名虚而勿授三公但为阶官毋领三省事 按钦宗本纪七年十二月庚申徽宗诏皇太子嗣位辛酉即皇帝位癸亥诏非三省枢密院所得旨有司勿行钦宗靖康元年春三月丁卯朔诏非三省枢密院所奉旨诸司不许奉行按宋史钦宗本纪云云
高宗建炎二年春二月丁卯复延康述古殿直学士为端明枢密直学士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元年秋八月壬辰置三省枢密院赏功房冬十二月丙寅复置枢密院都承旨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四年夏五月壬申裁省三省枢密细务责六曹长贰专决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一年夏四月壬辰命三省枢密院复分班奏事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六年春三月甲寅以边事已定罢宰相兼领枢密使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三十二年皇太子即皇帝位冬十二月乙丑诏宰臣复兼枢密使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孝宗干道元年冬十二月癸卯诏枢密院文书依三省式经中书门下画黄书读至正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四年夏六月甲申诏自今宰执朝殿得旨事须覆奏乃行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七年秋九月癸亥诏自今常朝毋称丞相名甲子命枢密使亦如之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九年春正月癸未复枢密院文书关录两省旧法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十六年罢枢密院审察诸军之制
按宋史光宗本纪十六年二月壬戌孝宗内禅帝即位冬十月庚子罢枢密院审察诸军之制光宗绍熙二年夏六月癸巳诏宰臣执政自今不时内殿宣引奏事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公辅部汇考四
金
金制以三师三公为加官设尚书省令不常置设左右二丞相又以平章事二员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佐之以统国家行政后又置行台尚书省按金史百官志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皆正一品师范一人仪刑四海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各一员皆正一品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尚书省尚书令一员正一品总领纪纲仪刑端揆左丞相右丞相各一员从一品平章政事二员从一品为宰相掌承天子平章万机左丞右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为执政官为宰相之贰佐治省事左司郎中一员正五品
注
国初置左右司侍郎天眷三年始更今名旧凡 视朝执政官亲执奏自天德二年诏以付左右司 官为定制员外郎一员正六品掌本司奏事总察吏户礼三部受事付事兼带修起居注官回避其间记述之事每月朔朝则先集是月秩满者为簿名曰阙本及行止簿贴黄簿并官制同进呈御览毕则受而藏之每有除拜凡尚书省所不敢拟注者则一阙具二三人以听制授焉都事二员正七品
注
贞元二年左右司官宫中出身并进士令史三 色人内通选三年以监察御史相应人取次禀奏 不复拟注掌本司受事付事检勾稽失省署文牍兼知省内宿直检校架阁等事右司所掌同右司郎中一员正五品员外郎一员正六品掌本司奏事总察兵刑工三部受事付事兼带修注官回避其间记述之事都事二员正七品尚书省祗候郎君管勾官从七品掌祗候郎君谨其出入及差遣之事
注
承安二年以前走马郎君拟注泰和令以左右 女直都事兼正大间改用亲从人架阁库
注
大定二十一年六月设仍以都事提控之
管勾正八品
注
旧二员正大省一员
同管勾从八品
注
旧二员正大省一员
总掌察左右司大程官追付文牍并提控小都监给受纸笔余管勾同
注
女直省令史三十五人左二十人右十五人大 定二十四年为三十人进士十人宰执子宗室子 十人密院台部统军司令史十人汉令史三十五 人左二十一人右十四人省译史十四人左右各 七人女直译史同通事八人左右各四人高丽夏 国回纥译史四人左右各二人诸部通事六人曳 剌二十人走马郎君五十人提点岁赐所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兼之掌提点岁赐出入钱币之事堂食公使酒库使一员从八品掌受给岁赐钱总领库事副一员正九品掌贰使事直省局局长从八品掌都堂之礼及官员参谢之仪副局长正九品掌贰局长管勾尚书省乐工从九品
行台之制熙宗天会十五年罢刘豫置行台尚书省于汴天眷元年以河南地与宋遂改燕京枢密为行台尚书省天眷三年复移置于汴京皇统二年定行台官品皆下中台一等废帝正隆元年春正月乙丑罢中书门下省
按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冬十一月甲午制外任官尝为宰执者凡吏牍上省部依亲王例免书名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大定二十九年以太傅年高更令四日一居休惟大事白之按金史章宗本纪大定二十九年春正月癸巳即皇帝位秋七月丁卯以太尉尚书令东平郡王徒单克宁为太傅改封金源郡王冬十一月甲子谕尚书省曰太傅年高每趋朝而又赴省恐不易自今旬休外四日一居休庶得调摄常事他日理问惟大事白之可也章宗承安二年谕宰臣得见宾客周知民间利害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二年冬十一月甲子谕宰臣曰朕居九重民间难以知宰臣不见宾客何以得知民间利害泰和元年秋七月甲子谕刑部官凡上书人言及宰相者不得申省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元
元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又间以大司徒司徒太尉为三公置中书令左右丞相又有平章政事而设左右丞及参政参议以佐之其属又有左右司郎中断事官客省使之属按元史百官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正一品银印以道燮阴阳经邦国有元袭其名号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国王置太师一员太宗即位建三公其拜罢岁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职常缺而仅置太保一员至成宗武宗而后三公并建而无虚位矣又有所谓大司徒司徒太尉之属或置或不置其置者或开府或不开府而东宫尝置三师三少盖亦不恒有也中书令一员银印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太宗以相臣为之世祖以皇太子兼之至元十年立皇太子行中书令大德十一年以皇太子领中书令延佑三年复以皇太子行中书令置属监印二人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银印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国初职名未创太宗始置右丞相一员左丞相一员世祖中统元年置丞相一员二年复置右丞相二员左丞相二员至元二年增置丞相五员七年立尚书省置丞相二员八年罢尚书省乃置丞相二员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其中书省丞相二员如故二十九年以尚书再罢专任一相武宗至大二年复置尚书省丞相二员中书丞相二员四年尚书省仍归中书丞相凡二员自后因之不易文宗至顺元年专任右相其一或置或不置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机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世祖中统元年置平章二员二年置平章四员至元七年置尚书省设尚书平章二员八年尚书并入中书平章复设三员二十三年诏清冗职平章汰为二员二十四年复尚书省中书尚书两省平章各二员二十九年罢尚书省增中书平章为五员而一员为商议省事三十年又增平章为六员成宗元贞元年改商议省事为平章军国重事武宗至大二年再立尚书省平章三员中书五员四年罢尚书省归中书平章仍五员文宗至顺元年定置四员自后因之右丞一员正二品左丞一员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务号左右辖世祖中统二年置左右丞各一员三年增置四员至元七年立尚书省中书右丞左丞仍四员八年尚书并入中书省左右丞各一员二十二年汰冗职右左丞如故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右左丞各一而中书省缺员二十八年复罢尚书省三十年设右丞二员而一员为商议省事成宗元贞元年右丞商议省事者又以昭文大学士与中书省事武宗至大二年复立尚书省右左丞二员中书右左丞五员四年罢尚书右左丞中书右左丞止设四员文宗至顺元年定置右丞一员左丞一员而由是不复增损参政二员从二品副宰相以参大政而其职亚于右左丞世祖中统元年始置参政一员二年增为二员至元七年立尚书省参政三员八年尚书并入中书参政二员二十三年汰冗职参政二员如故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参政二员中书参政二员二十八年罢尚书省参政武宗至大二年复置尚书省参政二员中书参政二员四年并尚书省入中书参政三员文宗至顺元年定参政为二员自后因之参议中书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焉中统元年始置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累增至六员大德元年止置四员后遂为定额其治曰参议府令史二人左司郎中二员正五品员外郎二员正六品都事二员正七品中统元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分置两司左司所掌吏礼房之科有九一曰南吏二曰北吏三曰贴黄四曰保举五曰礼六曰时政记七曰封赠八曰牌印九曰好事知除房之科有五一曰次品二曰常选三曰台院选四曰见阙选五曰别里哥选户房之科有七一曰定俸二曰衣装三曰羊马四曰置计五曰田土六曰太府监七曰会总科粮房之科有六一曰海运二曰攒运三曰边远四曰赈济五曰事故六曰军匠银钞房之科有二一曰钞法二曰课程应办房之科有二一曰饮膳二曰草料令史二人蒙古书写一十人回回书写一人汉人书写七人典吏十五人右司郎中二员正五品员外郎二员正六品都事二员正七品中统元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分置两司右司所掌兵房之科有五一曰边关二曰站赤三曰铺阙
四曰屯田五曰牧地刑房之科有六一曰法
令二曰弭盗三曰功赏四曰禁治五曰枉勘六曰斗讼工房之科有六一曰横造军器二曰常课段匹三曰岁赐四曰营造五曰应办六曰河道令史二人蒙古书写三人回回书写一人汉人书写一人典吏五人中书省掾属 监印二人掌监视省印有中书令则置知印四人掌执用省印
怯里马赤四人
蒙古必阇赤二十二人左司十六人右司六人汉人省掾六十人左司三十九人右司二十一人回回省掾十四人左司九人右司五人宣使五十人
省医三人
玉典赤四十一人
断事官秩三品掌刑政之属国初尝以相臣任之其名甚重其员数增损不常其人则皆御位下及中宫东宫诸王各投下怯薛丹等人为之中统元年一十六位下置三十一员至元六年十七位下置三十四员七年十八位下置三十五员八年始给印二十七年分立两省而断事官随省并置二十八年十八位下置三十六员并入中书三十一年增二员后定置自御位下及诸王位下共置四十一员首领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吏属蒙古必阇赤二人令史一十二人回回令史一人怯里马赤二人知印二人奏差八人典吏一人客省使秩正五品使四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令史一人掌直省舍人宣使等员选举差遣之事至元九年置使二员一员兼通事一员不兼大德元年增置四员副二员直省舍人二员至元七年始置后增至三十三员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检校官四员正七品掌检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牍稽失之事书吏六人大德元年置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磨勘左右司钱谷出纳营缮料例凡数计文牍簿籍之事中统元年置二员至元八年省为一员典吏八人管勾一员正八品掌出纳四方文移缄縢启拆之事邮之程期曹属之承受兼主之中统元年置二员至元三年定为一员典吏八人架阁库管勾二员正八品掌庋藏省府籍帐案牍凡备稽考之文即掌故之任至元三年始置二员其后增置员数不一至顺初定为二员典吏十人蒙古架阁库兼管勾一员典吏二人回回架阁库管勾一员典吏二人太宗三年始立中书省
按元史太宗本纪三年秋八月始立中书省改侍从官名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世祖中统元年夏四月戊戌朔立中书省以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中统二年秋九月诏以忽究花宅为中书省署冬十二月庚寅诏封皇子真金为燕王领中书省事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中统三年冬十二月乙亥分中书左右部十二月甲寅封皇子真金为燕王守中书令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中统四年夏五月乙酉初立枢密院以皇子燕王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元年以刘秉忠同议枢密院并参领中书省事又罢领中书左右部并入中书省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元年秋八月癸丑命僧子聪同议枢密院事诏子聪复其姓刘氏易名秉忠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丙辰刘秉忠王鹗张文谦商挺言燕王既署相衔宜于省中别置幕位每月一再至判署朝政冬十一月壬辰罢领中书左右部并入中书省以领中书省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知太府监事阿合马为平章政事领中书省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阿里为中书右丞至元四年定设二丞相老成人一二员同议省事按元史世祖本纪四年春三月壬寅安童言比者省官员数平章左丞各一员今丞相五人素无此例臣等议拟设二丞相臣等蒙古人三员惟陛下所命诏以安童为长史天泽次之其余蒙古汉人参用勿令员数过多又诏宜用老成人如姚枢等一二员同议省事至元五年敕中书枢密事与御史台官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