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上下卢水 在州西北十六里源于蓝山合卢龙二水为一按州志即朱冈水
  高良水 在州西九里源于连山上叶流于唇溪为大获至采陂合为一水
  长径水 在州西二十里源于连山之上叶山
  九陂水 在州南三十五里源于文笔山
  羊蹄水 在州北三十里源于长合山

  牛峒水 在州北二十里又东北十里曰眼水又五里曰石马泷水水涯有石如马按州志源自西岭
  潭源水 在州东北七十里源于猺山潭源洞
  蛟龙江 在州北三十二里源于冠峰水势盘屈故名
  海阳湖 在州北山寺前唐元结自舂陵来游凿湖潴水为城北胜境今已淤塞
  龙潭 在州西十六里源于上下卢水注于潭左右石崖深二十余丈阔十余丈下有伏龙能作风雨
  龙湫潭 在州东南二十里水自潭底涌出按州志悬流飞瀑经冬不竭上有龙庙每旱时激潭辄雨景为龙湫时雨
  丹台井 在州东丹台观旧传有蛟蜃出于井按州志在东岳庙前池中
  天潭泉 在州燕喜亭侧源出自巾山抵北山寺右入于流杯池
  虎跑泉 在静福山之右

  育德泉 在州东南企岭下源于巾山西流至企岭始分为二一至旧桂阳西历长街出天泽桥一经嘉鱼石过唐王祠出通庄桥
  醴泉 在州里仁坊按州志欧姓居之石刻醴泉今非旧矣
  濂泉 在州东一里周濂溪为广东提刑经游刻濂泉之源于石壁
  龙泉 在州南五里泉悬石壁上四时不竭
  螺村水 按州志在州北五十里源自本山泉出
  保安水 按州志在州西北四十五里源自田菜坵
  黄娇水 按州志在州东北五十里源自浦下乡
  获水 按州志距州八十里源自黄帝源
  同官水 按州志在州南三十里

  裴溪 按州志在州北因裴侍御得名

  唇溪 按州志在州南四十里此中螺壮
  蘖溪 按州志距州八十里在下卢村

  泗洲潭 在州西

  莲花潭 按州志在州南二里其下为横潭
  石角潭 按州志在州西二十里

  象鼻潭 按州志在州西四十里

  韶甫潭 按州志在州西五十里

  东江潭 距州北五里

  杉木潭 按州志在州西南二里

  泥潭 在州西南十四里

  蛇(上浦下女)潭 在州北十里

  平陂潭 距州三里

  打石潭 去州四十里

  鱼潭 去州五十里

  蛇龙潭 去州六十里

  天泽泉 按州志在惠宗寺后王弘中所凿唐刻天泽泉
  蒙泉 一曰蒙池

  潮泉 按州志昼夜消长与海潮相应在州者三沈水洞红靠坪楞伽峡
  丘泉 水自地中涌出旧名涌泉

  惠泉井 丽泽井 按州志二井在州治内嘉靖乙未冬不雨井涸汲于河殊用不便判官东台畲子乃凿二井于墀南左曰惠泉右曰丽泽井成各系之铭云
  双井 按州志在城外唐王祠西水从地涌出流入杨柳坑
  义井 在义井巷

  六羽井 在瓦窑冈

  洗马池 按州志水从石罅中出注而成池石上有马蹄迹相传张仙洗马于此在流沙
  花井 按州志在韶陂井底有石龟岁旱淘井天即雨
  阳山县

  阳岩山 在县西南十里两峰上耸日出光照故名通志两峰上耸状如丫髻又名丫髻山
  贤令山 在县北二里上有韩公读书台中有东岩
  石厓山 在县东北二里有石壁如板宋绍兴初县令张本忠刻祝颂文于其上
  香山 在县治五里一名香冈

  铜砂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旧产铜

  宝源山 在县东三十里山产黑铅居民募湖广人采之弘治九年官始封其洞永不许开
  大东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在连州东故名
  骑田岭 在县北古湟溪关

  蜈蚣岭 在县北二里一名苍龙岭

  分水岭 在县西三十里上有李将军墓
  明月冈 在县南十五里壁有石圆如月遇夜有光故名
  七星冈 在明月冈前七冈相联如七星
  龟峰 在县东二十里

  天马峰 在县西

  同冠峡 在县西北七十里按通志唐韩愈诗落英千丈堕游丝百丈飘泄乳交岩脉悬流揭波标
  双剑石 按县志双石如剑在潮水铺

  将军山 高十余丈

  渔水岩 按县志去县二十余里内有龙物兴风雨故祈雨必祷之
  渔翁石 按县志石立水旁高十余丈形瘦而偻似老翁垂钓故人以钓鱼翁名之去县三十五里
  锺唐山 按县志去县五十里相传锺唐二人学道于此
  丫髻山 按县志又名阳岩山两峰并起形如双髻高出众山日初出光先照之故景为双髻朝阳去县五里
  挂榜山 在县西

  马鞍山 去县十里

  朝天蜡烛 去县四十里

  石锺岩 按县志一名龙岩在大鲤峡去县四十五里
  白石山 在县东

  狮子山 离县五十里

  纱帽岭 按县志离县五里与县治相对
  凉伞岭 值学宫前

  石龙岩 按县志去县十里岩中有石龙两条俨然天成其岩天孙云锦怪石秀山
  大木山 按县志去县七十里天晴天雨俱有云雾凝于山顶
  大乌山 去县五十里

  芙蓉山 按县志去县六十里山之岩有石台凳旧传张侯读书处
  弩牙峡 按县志去县五里

  大鲤峡 按县志去县四十里

  三峡 按县志去治七十里春水涨时舟人待之经旬不能上下内有磨刀坑即英德县界
  阳溪水 在县城南按县志在县治前即湟水其源出于星子之红岩山下绵邈七八十里汇众溪与朱冈之水合流名曰双溪州志景有双溪春涨达于连州遶城而南穿楞伽峡经龙湫潭合同官水下龙宫滩至于阳山遶城而东合通儒青莲二水穿三峡而东过浛洭而出洸口与浈江合流达羊城入于南海
  洭水 自韶之乳源东南流合常岁乡山泉至莲塘入于斟水
  斟水 在县北二里源于东岩

  桃江水 在县东北二十里

  青莲水 源自桃江按县志即西岸司又为桃江水口元时有青莲院故名去县三十里
  淘江水 三都水 按县志二水俱在县北淘江发源于潭源洞三都发源于大东山至岭背塘二水合流其势稍大可以行舟东南出青莲江口入于湟水按此水即通志所云斟水
  田畔水 在县西南二里自茶坑按县志去治三里
  通儒水 在县东南六十里自马下山按县志经太平墟下白鹤坑合鱼水出通儒水口入于湟川
  塔溪水 在县东一里按县志景为塔溪流月
  同官水 在县西北七十里源于黄莲山峡今为同官村东流与湟水合又东过城南合于阳溪韩愈文阳山天下之穷处也水有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又南十里曰龙阪滩
  龙宫滩 按县志去治十里韩退之夜宿有诗云浩浩复荡荡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一半是他乡
  潮泉 在县北六里常岁乡莲塘官道傍消长之候与海潮同又一在县东桃江水口又一在县东滑石坑县旧志在古桂阳今为常岁乡莲塘村距邑四十里其泉二月至初秋每日自丑时水涌出至申时止八月至初春自申时水涌出至丑时止若海潮之有定候云通志云斟水自东南为潮泉湘川而西通汇水穴时井或枯涸弥年或一日十盈十竭按连州志潮泉在阳山者五潮水铺滑石坑潮下坑莲塘村桃江水口
  温泉 在县西常岁乡龙阪之侧其水温按县志名热水池去县三十余里在溪岸之南滨溪数武有窟如杯泉沸涌而出四时温热望其气蓬勃如蒸谓可以已疥虽隆冬人争浴焉邑景为温水长春
  双女潭 在县南五十里相传有双贞女溺此每晴霁有双鲤见则雨雨久双女见即晴其上有瀑布出焉下注而成渊
  黄牛滩 按县志去治三十五里

  泉滩 按县志去治五十里

  龙湫潭 按县志去治七十里景为龙湫时雨今属连州界内
  三门滩 按县志去治半里水中三石如门景为三门雪浪又东曰官潭
  石矶滩 按县志去治十八里

  凤凰滩 按县志去治四十五里

  清霜滩 按县志去治四十五里

  连山县

  天梯山 在县北五十里高险无草木按县志高数百丈周约一百丈其脉自巾子山而来山势高耸中有石梯上而视之如登天故名
  长径山 在县东九里中有长径以通往来
  巍峨山 在县南四十九里高峻不可登其上多茅竹
  黄连山 一曰西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当二广之交其山联络多草木
  中留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

  大龙山 按县志在县北八十里高数百丈周围五十余里冈峦回盘其状如龙故名
  巾子山 按县志在县北八十里高数百丈约百余里其形如巾子顶上有石池四时不涸傍有锦边桃李二株实夏熟芬芳袭人有登其巅者采食之不觉饥或私携至半山风雨骤起迷路弃之复霁故有谚云巾子山宜吃不宜担
  长叶山 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猺獞所居
  梁峒山 在县南十二里又南三十里曰上帅峒又东南三十里曰三江峒又东南六十里曰石田峒又西北十八里曰春峒又西二十九里曰大富峒又西北一百二十里曰梅峒皆猺獞居之
  大雾山 按县志势凌霄汉尝有雾气因名之
  大帽山 按县志形如大帽故名

  昆湖山 按通志在县治东北二百里下瞰昆湖山半旧有集山神祠宋张栻诗昆湖擅奇胜列嶂巧连绵循环四来会巍峨高插天又按县志在邑东诸莺乡高约五百丈周仅一百里其脉自大帽冈陵联属而来下有昆湖故名焉
  邓公山 按县志一名腾空山在邑北一百里诸莺乡高约三百丈周三里余状如蟹其脉自韶陂村层冈起伏而来昔刺史邓阿鲁遇高僧舍其家将出留经一本曰吾暂上高山出门乘五色云冉冉而去
  仙人山 在县东

  猪头山 在县东

  锦坑山 在县北四十里

  钟留山 按县志在县北三十里永福乡高数百丈周百余里其状如钟脉与天梯山联接峻拔秀出群峰傍拥若留恋于左右因名钟留
  上叶山 在县北六里

  芙蓉山 按县志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其山出芙蓉花最多其竹笋则阴年有阳年无亦见与别山异者孔镛诗云半空削出玉芙蓉上有寒光射九重瑶树琼花风不谢分明一片白云封
  天霞山 在县东

  贞女石 按县志秦时有女游此卒遇风雨一女化为石有诗云当时非望夫亦不采蘼芜自化为真质因此入画图风恬月镜朗云散石房孤寄语柳江妇初心相似无
  钟山 按县志在宜善司内去县西一百里许
  悭山 按县志在长径山当道而立行者至是必回头俛身而入俗呼之曰回头石
  文笔山 按县志在黄村南沙田北其峰峭峻视之如笔架
  犁头山 按县志在上草南和睦西上有石形如犁头方二丈傍永无草云常罩之大旱乡人祷于其地率多有验
  百丈山 去县二十里

  蟠龙冈 按县志县东半里为蟠龙冈

  天堂岭 按县志通上草和睦大富三村
  长冈岭 按县志在县北三十余里极险阻上之若登天路通禾村
  梁峒水 在县东南十九里永福乡源于梁峒山又南六里曰横水其中多鰋鲤
  漓水 一曰上吉水在县东二十里永福乡源于诸山谷派分为二一东注于邪渡桥入于湟一西注于上吉村合梁峒水入于广西大宁江
  韶陂水 在县东北十里诸莺乡源于韶陂村按县志源出楚锦田界
  大龙水 在县北十六里诸莺乡源于大帽山西流至龙山下入于湟水
  驼村水 在县南二十二里永福乡源于驼村北达旧县神渡桥合于长径水
  花井 在县东北十里韶陂村邓刺史庙傍南宋刺史邓阿鲁所凿旱淘之辄雨旧志凡旱乡民群祷于井淘之即雨谚云淘井祈雨
  昆湖 按通志在连山县东北二百里湖中水渟群山四拥连山八景昆湖迭巘其一也又按县志在县东一百里永福乡长径山下其源发于本乡山泉而来西支经上吉村入于广西大宁江东支经长径山口合镬水入于湟溪东流入省
  长径水 在县东十里

  白沙水 按县志在县东五里源自本乡山
  上吉水 按县志源自本乡良溪山

  横水 按县志源自本山坑水

  小龙水 按县志源自湖广江华县流入湟川
  象鼻潭 在县北沙坊
  府志未载山川

  通志

  歌舞冈 在府城郡国志云南越王佗三月三日登高处
  曹幕山 在东莞县西北八十里林阴蓊蔚大者合抱农隙采山如织百材于此取办
  莲花峰 在东莞县东北四里

  大鹏岭 在东莞县东南三百五十里其脉自罗浮山来状如飞鸟
  望云岭 在增城县北一百七十里下有九淋水虽天时晴霁亦有云气覆其上
  南台山 北台山 在香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
  石甑山 在香山县南一百六十里山有石如甑土人号为南山
  横琴山 在香山县南二百里海中形如横琴
  三灶山 在香山县南三百里海中周回三百余里林木葱翠中有三石如灶
  上川山 下川山 在新会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海中上川石山而下川土山二山皆产香蜡竹藤之属而上川为优居民以贾海为业洪武中迁之今为荒壤
  龙江 在顺德县

  鲍姑井 在府城内相传晋鲍靓女葛洪妻所汲处
  放生池 在东莞县南

  鼋泉 在增城县西青山有神鼋人有秽此水者澍雨即至 水利附

  本府 南海番禺二县附郭

  魁冈堤 长六百余丈

  梁村堤 长三千余丈

  (虫雷)江堤 长五百余丈

  迭(氵宫)堤 长一千七百余丈

  溶洲堤 二一长三千一百余丈一长一千六百丈
  绿潭堤 长六千一百一十丈

  上围堤 三长凡六千九百丈

  张槎堤 长一千三百丈

  丰宁堤 二长凡四百九十丈

  兴贤堤 长二千九百丈

  西隆堤 长二千四百丈

  上涌堤 长六千七百丈

  登俊堤 二长凡五千七百丈

  大富堤 长二千三百丈

  土垆堤 长四百七十丈

  乌坭堤 长四丈

  大同堤 二长凡一千四百五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