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魁冈 在县东南百里形如圆珠县志旧龟冈后改名魁冈建塔其上又东一里曰马鞍冈
  金洲冈 在城南四十里白上都屹立中流如钟又名金钟按县志屹峙西江中流下有婆角滩东南岸为溪陵冈濒西江有大石竖焉曰新妇石
  青冈 在县城西三里滨于河河滨巡检司在焉又南四十里曰溪陵冈冈半有新妇石又西南十二里曰茅人冈其草多茅管明正统间萧养作乱官兵屯营于上设茅人持锋刃以壮兵威贼遁去因名云
  凤冈 在县城北二里又曰天柱冈在县河东十二里
  书院坑 在县城东十里元至正间梁以仁筑书院于此今坟在焉又北七里曰磨刀坑
  鹿峒 在县城东一里其中多麋鹿

  浮沉石 在县城东一里河水中

  朱禄冈 按县志在城北县龙入首山

  龙凤冈 按县志在城内龙冈即县署地凤冈即学署地
  七星冈 按县志在城东四里七山如联珠
  金帽岭 按县志在县东六里许全体石峰卓立雄峙为县左镇俗名铁岭
  白塔冈 按县志在城西南里许旧有石塔数层县治既设形家忌焉忽夜雷电击颓佥谓地灵云又旧有大树二株为白塔双阴之景今不存
  将军岭 在城西南对河

  九十九冈 按县志城北五十五里在胥江
  卢岭 按县志在城西北四十五里胥江对山四会县界六祖尝至此下有华岩寺今废
  罗伞岭 按县志在城西北四十余里胥江都高数百丈顶上广平数十亩登之可盼白云罗浮飞来诸峰有瀑布飞流不绝
  界牌山 按县志在城西北九十里胥江上与清远交界
  昆都山 按县志在县南对河三里县治右屏上有斥堠苍江遶其下即古三水之镇也宋广州参谋刘领擒僧綦毋谨于此今遗址尚存山麓有古林读书台林学宪所题也今废
  大路峡 按县志在城南十里大路乡两山对峙为西北捍门稍上有鳖鱼滩潦甚急行舟者戒焉
  大望山 按县志在城北五十里胥江都
  龙坡山 按县志在城北五十三里胥江都此山即华山也下有地藏寺龙真堂今增建文昌阁其上又有真武庙庙前金沙井味极清冽前有青云桥山之东北约二百步有鸡藤圃旧传李仙飞升余药臼其间邻鸡食之亦上升故以名圃云
  大潭山 按县志在城北五十五里在胥江都石壁数仞飞瀑如练下注二潭左曰龙湫右曰天生塘方广二三亩深七八尺居民引水灌田岁旱祷雨多应  三江 源于临晋西南合湟水浈水桂水欝水复分而为三以注于海是谓肄水(音如肄习之肄见山海经)
  龙凤水 在县城内其水环合旋绕学宫其左有井亦曰龙凤井
  鹿峒水 在县城东半里源于峒遶于魁冈达于大河
  交溪水 在县城南四十里源于镇南平由自白泥清塘龙池之东直抵长岐利琼凡二十余里入于大江其鱼多鯬鰋
  芦包水 在县城北四十里东抵广城北达胥江其水秋涸夏始溢按县志东至三江鰔鱼嘴会肄流之水达于灵洲官窑
  卤村涌水 在县城东十七里源于杨梅达于大河
  龙潭 在乌石冈横河其中有龙潜焉相传有龙潜于此明弘治间骤风忽有舟掀起数丈须臾乃下舟人不溺皆以为神云
  丹泉 在县城南四十里一名葛仙井云谷中其水甘冽秋冬不竭
  龙凤涧 按县志在邑城前其上原为严自得乡址
  河清滩 按县志在邑治上流西三里许有石矶急滩
  苍江 按县志在邑治上流西通西北两江之流老鸦洲龙船沙俱在其西盖沙洲皆界西二流中也
  北江 按县志从雄韶清远而来即浈水源自庾岭令凌水会桂阳之武水南下者也自清远峡口北来过鸭浦水至胥江下分东支为芦包水其经流南下历榄江棉水至河清滩遶邑治前会西来欝水是为肄江  西江 按县志即欝水源自牂牁合诸州之水而东下者也从欝梧来历流至县西五里许遶横石而南出大路峡过金洲通江门入海其上流分支而西者为清峡水达于四会对横石岭前东折者由苍江遶邑治前与浈水会于肄水按西江分遶县治者夏月四之一余月十之一耳
  肄江 按县志即古白塔江会西北流者苍江遶昆都山通西北之水从此下流至西南分二支其经西南潭者则东行抵三江灵洲下石门之冲其经老沙洲外者则东行抵黄鼎小塘荔枝园而出于庄步之江两流皆达省会旧多取道石门今则专行庄步按经小塘之流又分一支通西樵云
  清远县

  峡山 在县城东三十里一名中宿峡二山对峙中通江流山海经路史黄帝生禺阳禺号禺号处南海是为海司任姓生傜梁傜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贲隅也旧志黄帝二庶子善音律南采阮俞竹为黄钟之管与二臣俱隐此山岂即禺阳禺号耶然则番禺之名当始此不特郡城中二山也又有寺甚古号曰飞来是多松竹按通志唐李翱诗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许浑诗水曲岩千迭云重树百层苏轼诗岸迫鸟声合水平山影交堂空泉漱玉砌净笋遗包
  回岐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高数十仞逶迤环抱有回顾县治之状
  笔架山 按县志在县东三峰并耸形如笔架
  马头石山 按县志在县南六十里状类马头
  中宿山 在县东十二里方舆胜览谭子相海峤志云二三五八月有潮至此逐浪返五羊一宿而至故名
  观亭山 其上多黄杨木

  观音山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高峰层峦中有石岩岩中有观音像
  佛迹山 山有巨石石上有巨人迹按县志麓有佛迹寺今废
  大帽小帽山 在县北六十里两峰圆秀因名
  花尖山 山多异花木按县志在县北奇峰峻拔
  大罗山 在县西二百五十里池水乡其脉来自阳山西抵梧之怀集猺獞杂居其间上多藤萝
  威整山 在县西一百里民环居之又西二十五里曰秦王山下有秦王庙
  (巾票)幡岭 在峡山顶之南唐大历间哥舒晃叛广州遣将讨之梦神人谓曰见幡即回及贼平回师果见挂幡于山顶乃神之助也
  大龙岭 在县南七十里靖定乡峰峦屹峙如龙状
  览冈 在县北十二里一览城郭在目

  和光峒 在峡山谷中深窈莫测其旁有五色榴花按县志宋治平二年安昌期得道隐此详见安先生传
  临汉峡 在县西北五十里两厓壁立延袤九十里其阳有大观亭
  金芝岩 在峡山之巅内分三洞一洞有石井深数十丈一洞有三石并立水滴其上而地竟不沾其下有穴穴有石燕宋开宝间于岩获金芝二十茎按通志唐开元中望气者云五十里内有灵山发金草遣使求之果获灵芝铮然作金声
  龙磨角石 按县志在峡山寺西有石涧二十余丈枕江岸石坚而泽旧志云每春时龙于石上磨角有蜑人维舟窃见风气凛然云烟渺漠顷之定后移舟睨之其痕宛然在目
  鸬鹚石 在县西南五十里其石枕江水落则鸬鹚集焉
  达摩石 在峡山之西旧传达摩坐禅之处其广十丈老虎石在回峡山冈头其高三丈
  云台山 按县志在峡山右寺之巅宽平约二丈许峭壁上篆云台二字传为罗隐所镌旧志云常有五色祥云出其上
  凤凰山 按县志在城内相传昔有凤凰栖此故名上有凤凰台又半里有钓鳌台与水口鳌塔相望其阳为安远驿又二里为柳烟湾夏潦病涉黎继周始桥之
  溱源山 按县志在县西二十五里连山交枕绝壁竦峭下有庙面流盖祀溱水神也俗呼为秦王庙误也
  小罗山 按县志与大罗山连形差小

  白茫山 按县志有石笋高二十余丈腰大十围在善化乡
  四望山 按县志在善化乡高万仞中有仙女坛岁旱祈祷辄应
  北楼山 按县志在县治东北山顶上有天池乡人见龙跃水两峰对峙俗名丫髻山
  大庙峡 按县志在吉河口水势湍急舟过必祷
  猢狲峡 按县志在官庄水口林木郁茂两岸树枝交连常有猢狲攀援往来故名
  莲花峡 在兴仁一图

  瑞峰 按县志在城北状如太阳形圆而秀今建学于此
  七星冈 按县志在县东南七冈连珠故名
  王子岭 按县志在县东南(氵琶)江乡三十里两峰并耸为学宫朝山常有云覆亦名云腾岭巅有石池秋冬不竭相传王子求仙于此
  静观岩 在峡山飞泉洞

  卧仙岩 按县志在飞泉洞中有石床故名
  燕子岩 按县志在马头之麓岩高三丈许深如之广二十丈昔有罗镇抚张千户守营隐此得道今人呼为二官岩岩有飞玉泉如雨秋冬不涸岩上产紫兰万岁松
  黄巢岩 按县志在池水相传黄巢驻兵覆舟于此
  狮子石 按县志在峡山寺上梁西域跋多罗三藏法师到禺山见一老僧形容怪甚藏曰大德何来曰居此山中不知几寒暑矣请藏至舍须臾进可十里许忽失僧所在藏曰异哉此圣僧所也当觅其居如东南阿见一怪石形若狻猊乃于石下三十步许见一精舍名曰狮子台今废
  钓鲤石 按县志在峡山寺西昔赵湖钓于此得金鲤百斤以贡秦王
  葛坛石 按县志在峡山寺西高数仞阔十余丈相传葛稚川常游其间左右花竹成列积翠如围石上镌海阔天空疑唐人所刻
  龟石 按县志在回岐山对面兀立水中拱向县治状类龟故名
  仙人石 按县志上有仙人卧立迹在(氵琶)江白沙塘后
  纱帽石 按县志在(氵琶)江石鼓岭后状如帽故名左有一石室能容二十人右有一石鼓大数丈相传旧时更点分明明嘉靖甲子雷击始不响
  锣鼓石 按县志在下岳有二石一类锣一类鼓故名相传地方扰攘则鸣云
  珓杯石 一员石中有一裂故云

  归猿洞 按县志在飞来寺后唐有孙恪者纳妾袁氏后至寺袁以一碧玉环献老僧少顷野猿数十扪萝而至袁见之乃题诗化猿去僧方悟乃向所畜者环其系颈物也
  飞泉洞 按县志在飞来寺圆通殿后渡石桥繇绿云楼入层崖瀑布怪石茂林不可名状明万历庚辰邑人朱士赞辟径筑亭其间
  白云洞 按县志在清平蛇径村之东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内有耕耘坞顶上有窝窝上有田数十亩林木茂蔚洞口如门邑人邓绰建祠于此
  浈水 在县东南五里源于大庾岭经古真阳县南流与湟水合过县与灵峡水合汉楼船将军下浈水即此一曰冽江其中多鲥鱼
  澜水 在县东十五里源于大帽山

  梨塘水 在县东二十一里源于大帽山水旁多梨树
  连水 在县东南四十二里源于黄岭至县东与浈水合
  秦王水 在县西二十五里源于秦王山
  飞水 在县西三十五里源于大陂峡水势如飞南流与浈水合
  临汉峡水 一曰政宾江在县西北六十里阔三尺许两厓壁立
  滨水 在县西七十里源于阳山

  大燕水 在县西南三十里源于番禺黄山按县志在回岐对面闽人以渔利甚广渔课入册
  廉水 一名山塘水在县西三十四里昔有廉姓者居此
  沙河水 在后冈与飞水合

  (氵琶)江 在县西四十里(氵琶)江乡源于浈阳
  月溪 在县东四十六里月夕则清光湛然潋灔浮壁
  白泡潭 在峡山上流六七里山湾深不可测水盘回则白泡出焉
  犀牛潭 在县东峡山之凝碧湾下旧传昔昆仑国王贡水犀牛至此踊跃入于潭
  凝碧湾 在县东峡山湾上东坡诗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是也按县志峰峦迭翠波水回环
  观音井 在峡山寺西其泉狭小清浅味甘常溢不竭按县志昔跋多罗三藏法师居此寺中干涸无泉一日忽见一老人问师曰何求孜孜如此三藏曰只为无泉可汲老人以手指石云但定其心何虑无泉老人者观音是也三藏遂于岩前朝夕诵经敬礼无怠乃命工凿石忽有泉涌出味同天泉井露因名定心泉又曰观音井至今流泉不绝
  汤泉 在县东十九里(氵琶)江乡有石方丈余中凹如锅圆八尺许深一尺五寸泉热可烹食物浴之可以已疡又县西十五里善化乡亦有汤泉其用亦如之
  东门塘 在县东一里官专其利是多鲢鲫又东三里曰莲塘又东七里曰山湖峡塘又西二里曰后塘又西五里曰芦塘
  黄峒水 按县志在县东北源出小罗山
  米贵水 按县志在金钗湾上中有二水相传米贵水流朱溪岸米贱水流绿林塘故名
  石头潭水 在县西二十里

  溱水 按县志源出溱源山俗言秦王水误也或曰秦水以汇口有秦关故名
  龙潭 在县东南常有龙起此

  放生池 按县志即峡山前峡水是也上至白泡潭下至犀牛潭唐天宝年间京师刘楚舟泊岸下见五色云从峡山起夜梦数人各青衣揖谓曰愿易此海为安乐窝也晨兴与知者议曰莫非水族必此界之神龙也表闻于上奉勅禁绝渔捕赐峡为祝圣放生池
  新安县

  梧桐山 在县东六十里与东莞界按县志三峰秀拔周匝数十里山阴垂距东洋山阳延袤境内顶有天池深不可测多梧桐异草山下有赤水洞
  阳台山 在县城北三十里顶有龙潭祈雨即应山下有祇园庵
  南山 在县南七里滨海上与东莞界按县志上有双石塔有观音院有石似仙人足乡人多祈雨于此
  文冈山 在县北三里

  杯渡山 在县南二十里与东莞界按县志高峻插天一名圣山南汉时封为瑞应山有滴水岩有杯渡庵有虎跑井
  灵渡山 与杯渡山相峙旧有杯渡井亦禅师卓锡处
  茅山 在县城西北四十里两峰峭秀

  参里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与东莞界按县志南越志云邑人黄舒有孝行如曾参因以名
  大髻婆山 在县北二十里近阳台形似大髻因名
  石龙山 在县城北六十里巨石嶙嶙状如狮踞龙蟠禅师居焉昔传寇至夜呼居民趋避又有竹隐李先生精舍在山之麓
  大钟山 在凤凰岩北上有龙王坛最灵异下有黄孝子祠
  太平障山 在七都延袤二十里为县疆界
  卢山 在县北八十余里与东莞界按县志上有虎头潭潭边有线路有田可耕其山产仙桃杨梅
  画眉山 在县东五十里多画眉鸟在樟坑径侧
  柑坑山 在七都周匝四十余里猺人居之多产赤竹
  塘坑山 在县东七十里上有七娘坛尝祷雨于此下有云井将雨先出云
  黄木山 三峰峭丽如笔

  黄坑山 一名大王山

  梅沙尖 在县东七十里尖秀插云如笔
  葵涌山 在县东一百里多生水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