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事物纪原
事物纪原
司封
左传晋文公为执秩以正其官杜预云谓主爵秩之官盖今司封职也汉尚书有封爵之任后汉冯勤是也北齐有主爵职林曰唐龙朔二年改为司封通典以为光宅元年
司勲
周礼夏官司马之属有司勲掌赏地之法后周始置其官于尚书省通典云后周吏部有司勲上士
考功
汉京房作考课之法而其职不在尚书光武改尚书三公曹主嵗考课至此始为尚书职魏初置考功亦唐虞考绩之事也而周礼亦有考功记云
户部
周礼地官之掌也汉置尚书四人一主财帛委输即今户部任矣吴始有户部名通典曰吴孙休即位户部尚书读奏是也周礼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即户部任也
度支
通典曰汉张苍善筭以列侯主计领郡国上计者殆今度支之任也魏文帝始置度支尚书唐以为子司
金部
周官职金掌锡石丹青之令则金部之职也魏世始置尚书金部郎
仓部
周官仓人主藏九谷廪人主其数赒赐稍食则仓部之职也魏时尚书始置仓部郎
礼部
唐虞秩宗周官宗伯皆今礼部之任也后周有礼部不言职事隋以典仪曹其名命自宇文周始也
祠部
魏代始于尚书置祠部曹盖其官自魏始也歴代因之不改
主客
汉成帝初置尚书客曹光武分置南北客主于此遂以名曹
膳部
即周官膳夫也晋有左右士曹北齐曰膳部
兵部
周礼夏官司马之职也魏有五兵尚书晋宋为七兵后周始曰兵部
职方
周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九州之图隋初有职方侍郎通典曰后周依周官有职方也
驾部
周官舆司马校人牧师巾车之职皆驾部之事也魏晋之代尚书始置驾部郎
库部
周官司甲掌戈盾弓矢则今库部也魏尚书始有库部郎也
刑部
唐虞之士周礼司冦皆刑部之任也光武谓之贼曹为尚书职后周始有刑部大夫则刑部自宇文周始也
都官
汉司隶属有都官从事掌中都官不法事此名官之初也光武改成帝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魏青龙二年始置尚书都官郎佐督军事
比部
魏尚书有比部曹通典曰北齐比部掌检勾事唐天寳十一年改掌诸司公廨公私欠负及勾用度物也
司门
周礼有司门通典曰后周依周官有司门隋初为司门侍郎炀帝除侍字也
工部
唐虞共工在周礼为冬官之职汉置民曹光武改主缮修工作池苑魏为左民晋尚书为起部郎后周始曰工部也
屯田
汉昭帝始置屯田而成帝置尚书郎一人主户口垦田此盖尚书屯田之始也魏代为农部晋始有屯田尚书则屯田名曹在晋世也
虞部
舜命益作虞周礼有虞衡之官盖虞部设官之本魏始置虞曹郎后周改曰虞部
水部
周礼夏官有司险掌沟涂盖水部之职也魏尚书始有水部郎
符宪储闱部二十三
御史大夫
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御史掌赞书战国时秦赵会渑池各命御史书鼓瑟击缶之事淳于髠谓齐王曰御史在前则上世皆为记事之官也秦汉以来始纠察风宪然则御史盖周官也秦置御史大夫以为御史之率故曰大夫
中丞
汉初御史大夫有两丞一曰御史丞一曰中丞初学记曰秦官汉因之谓之中丞以其别在殿中掌兰台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故云成哀间更名御史长史光武复曰中丞
独坐
后汉宣秉传曰光武建武元年秉拜御史中丞特诏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今中丞亦循其制始自汉东京迄今为故事也
侍御
周为柱下史秦时张苍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是也亦为侍御史是则侍御之官始于柱下也汉始有侍御史又有绣衣侍御史盖自武帝置也后汉亦有之隋直曰侍御史汉书朝议以范丹为侍御史是也韩朗以侍御史与三府掾治楚狱是也
端公
唐侍御史之职有四谓推弹公廨事台内之事悉主之号为台端他人称之曰端公其语自唐始也
南床
唐制御史故事食坐之南设横榻谓之南床殿中监察不得坐也唯侍御坐焉凡侍御例不出累月而迁南省者故号为南床今犹有是循唐故事也
殿中
魏兰台遣御史居殿中察非法即殿中侍御史之始也
监察
初秦以御史监理诸郡谓之监察御史盖监察名官之始也隋文帝开皇三年始曰监察御史宋朝防要曰太平兴国三年以张巽为监察御史先是三院多外任风宪之职用他官领之遂诏正名举职自此始也宋朝之制凡职事官皆他官领之惟三院御史自是始正其名也
里行
唐太宗初置此官自马周始也初马周以布衣任事诏令于监察御史里行遂以名官旧唐书志云贞观初也龙朔元年八月以王本立为监察里行唐防要以谓里行之名始于此非也六典亦云始于马周宋朝行官制始省之续事始曰太宗时疑未以名官自髙宗始以命官云
三院
唐宪府故事侍御殿中监察呼三院故今亦斥殿中曰殿院监察曰察院自唐室始也
六察
唐百官志曰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司兴元元年一人察吏礼部一人察兵工部一人察户刑部嵗终议殿最元和中以新人不出使无以观能否乃命专察尚书省号六察唐防要云元和四年五月御史台奏旧监察御史从下第六人各察尚书省一司是也宋朝防要曰国家每入閤国忌临昧差六察吏察兵察户察刑察礼察工察元丰中神宗始置六察司于御史台
知杂
唐武后以来呼侍御曰端公侍御之职四自杂侍台侍悉总判之故知杂事者曰杂端后又有以郎中员外兼侍御而知杂事者亦呼杂端官制行省之
左右廵
唐防要曰贞元十年四月勑准六典殿中侍御史分知左右廵察其不法之事按六典自明皇时作则左右廵之置亦其时事也通典曰殿中侍御史自开元初知左右廵百僚班序有杂立失言顽而不肃者则以礼罚之是则此制自开元始也李肇国史补曰宗开元初至天寳末年置御史左右廵使也
台簿
汉有此官张忠为御史大夫署孙寳为主簿是也疑汉官云宋朝防要曰淳化四年六月始置二人后止一员也
检法
唐置御史台推直官而无检法宋朝元丰中神宗正官制除推直始置检法之官
六傅
夏商虽世嗣而太子之名亦畧矣其师傅之官亦无文至周始见文王世子故礼之所记班班仅可推攷文王世子曰凡三王教世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太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则太傅之原槩举于此矣武王又称太子也汉止有太傅少傅至晋有天下愍懐建官乃置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有三少为六傅也汉贾谊上疏云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徳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又于是为置三少皆选天下之端士故太子闻正言行正道习与正人居不能无正则六傅之说似汉有之然诸傅无其说亦可疑焉
賔客
汉髙祖欲易太子吕后用留侯计迎四皓以定太子故賔客之名始起于此孝文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賔客孝武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賔客洎晋懐建宫恵帝使卫庭司马畧等五人更徃来备賔友虽非官而谓之东宫賔客唐显庆元年正月以于志宁等为太子賔客遂以名官定置四人盖取法于四皓
詹事
秦官掌太子家歴代因之通典曰东宫官序秦汉加置詹事庶子及诸府率官也应劭曰詹省也给也汉官仪曰秦官窦婴景帝即位为詹事孔霸宣帝时为太子詹事
庶子
礼记燕义曰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周礼夏官司马之属谓之诸子秦置中庶子詹事员汉因之晋以为东宫官晋书郑黙为中庶子朝官以为太子官是也隋分左右通典曰品官命数篇汉有太子庶子魏有太子中庶子则非晋以为东宫官也
少詹
唐始于詹事府置少詹事一人以贰詹事
谕徳
唐龙朔二年初置太子左右谕徳盖取文王世子教之以事而谕诸徳之义
太子侍读
汉宣帝诏王褒等皆之太子宫娱侍太子朝夕诵读此盖其始也宋有诸王侍读唐贞观中许叔牙为王侍读髙宗升春宫仍兼侍读职林云开成元年十一月宰相李石奏置太子诸王侍读
太子侍讲
后汉张酺以尚书讲论授皇太子其事始见于此魏官品始有太子侍讲此置官之始也
中舍人
晋咸宁中初置大子中舍人官宋朝神宗又置之唐以来有太子中舍而无中舍人
舍人
秦官唐龙朔二年改为太子右司议郎咸亨元年复为太子舍人宋朝初亦不置神宗正官制复置之
翊善
宋朝王府之官多省不置别置翊善曰某王府翊善盖古上傅之任而轻其名位也宋朝防要曰太平兴国中始置也又云八年三月以戴元为卫王府阎象为广平王府杨可法等为皇太子翊善盖自此始也
王侍读
宋武帝初以徐受为晋安王子勋侍读此王府侍读之初也唐志曰开元初十王宅引辞学工书者入教亦为侍读
王侍讲
宋朝省王府余官而别置侍讲一员
记室
魏置太祖以陈琳阮瑀为记室掾其官始见于魏武之世矣宋用晋制自明帝后皇子弟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则记室而为参军晋官也宋朝亦置于诸王府曰某王府记室也
宫教
宋朝会要曰至道元年以孙蠙充皇侄皇孙教授从新号也时中书言唐文宗朝李石奏太子有侍读诸王亦有无隆杀今皇侄皇孙官是环卫请以教授为名此盖王宫教授设官之初也
九寺卿少部二十四
九卿
礼记曰夏后氏百官始置九卿汉九卿俱不以卿名官梁武天监七年始加卿字
少卿
后魏官氏志云大和十五年初置少卿以卿为大卿
太常
亦周礼春官职也秦有奉常汉初改曰太常盖秦官也初学记曰髙祖改汉百官表曰景帝中六年更
太常丞
秦置官汉为太常亦曰太常丞
太常簿
汉有之疑汉官
太常博士
魏官也魏文帝初置之顔师古注汉书曰太常王者旌旗画日月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奉持之故曰奉常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也
协律郎
汉武之置协律都尉以李延年始为之晋改为校尉后魏曰协律祝盖汉武以延年善新声故特为置协律
奉礼郎
汉大鸿胪有治礼郎盖设官之始也按通典歴代皆为治礼郎唐初亦有掌设板位执仪行事永徽二年以讳改为奉礼杜佑云奉礼本名治礼国家撰五代史志至永徽七年乃成于时此官已改故北齐及隋治礼皆为奉礼奉礼之名虽见于史其改始自永徽
太祝
商官六太其一曰太祝在周礼为礼官宗伯之属掌六祝之词秦汉有丞隋除令丞止存太祝
斋郎
魏始有太常斋郎唐有太庙郊社之别唐洎国家其久次者太庙又补室长郊社即补掌坐掌次谓之黄衣选人祖宗以来又以为朝臣子弟起家之官
郊社令
梁始有太社令后周为司社上士隋于太常寺置郊社署名为郊社令宋朝避英宗嫌名改曰局
籍田令
周为甸师汉文帝初立籍田乃置令也
太医令
周礼天官冡宰之属有医师上士下士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秦为太医令丞汉因之
宗正
周官也在周礼实小宗伯之职宋百官春秋曰周封兄弟之国十有五同姓之国三十有五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秦因其说置宗正两汉晋授皇族不杂姓晋始兼庶姓也旧唐志曰星经有宗正在帝座东南汉髙纪七年二月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宗正寺丞
汉置官亦用公族
宗正簿
梁置官也
宗正司
林希两朝寳训曰景祐三年仁宗谓辅臣曰宗室子孙众多聚居必以尊贤者纠合之诏置大宗正司择祖宗后各一人命之首以濮安懿王与守节任其事后又有同姓庶官知丞事神宗时乃参用
光禄
汉书曰秦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勲通典云梁除勲字曰光禄卿续事始曰秦掌宫殿门户郊祀主诸郎将在殿中侍卫北齐兼掌膳隋全掌诸殽膳不掌宫殿
光禄丞簿
皆汉所置应劭曰光明也禄爵也
太官令
周官膳夫庖人外饔皆其任也秦置太官令属少府汉不改晋属光禄后魏分太官为尚食知御膳太官掌百官之馔
卫尉
秦官也掌宫门卫屯兵之职尉罻也古兵狱之官皆以尉言所以罻罗奸邪也
卫尉丞簿
皆秦汉所置也
太仆
周礼夏官司马之属有太仆下大夫尚书冏命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则太仆周官也应劭曰盖大卿众仆之长
太仆寺丞
秦汉有此官也
太仆簿
梁始于太仆置主簿
大理
齐职仪曰古官也管子曰黄帝得后土辨于四方使为理春秋元命包曰尧为天子得臯陶为大理舜时为士官韩诗外传有晋文公使李离为大理春秋左氏传卫侯与元咺讼士荣为大理寺序楚昭王石奢为理则大理之名自古有矣秦为廷尉汉景帝中元中更名大理盖汉复古号也旧唐书志曰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即周礼士师之职孟诜锦带前书载三代法官之名周曰士夏曰大理也
大理寺丞
晋武帝咸宁中曹志请廷尉置丞北齐曰大理也
大理簿
通典所载自魏晋以来歴代皆有之是疑魏置官
大理正
秦置廷尉正礼记曰狱成告于职之正注云正周礼乡师之属则秦之置官亦法周也其名亦隋改云
司直
后魏永安二年御史中尉髙穆奏置大理司直汉武初置司直之官属丞相府谓之丞相司直疑大理之置司直亦取汉丞相司直为名尔淮南子曰汤有司直之人许慎注云司直官名诗郑风曰邦之司直然则汉之令官亦法古尔
评事
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左右评魏晋无左右直曰评隋炀帝始曰评事
鸿胪
周官大行人也干寳曰亦周礼象胥之职汉书曰秦为典客掌诸侯四方归义蛮夷汉改曰大鸿胪徐坚云汉改之汉百官表曰太初元年更也梁除大字应劭曰鸿声胪传之也传声赞道也刘熈曰鸿大也胪陈也欲大以礼序陈賔客也冯鉴续事始曰楚云连敖汉为典属国按汉世典属国自为一职非鸿胪之任也
鸿胪簿
唐因陈隋之旧有鸿胪主簿一人
鸿胪寺丞
秦典丞也其名盖隋所改
司农
少昊九农正也舜为后稷秦为治粟内史汉景更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改曰大司农魏文帝黄初中止曰司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