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事物纪原
事物纪原
直学士
职林曰唐宪宗朝裴垍奏集贤御书院请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非登朝者为校理按唐书百官志仪鳯中文置详正学士又曰武徳后五品已上曰学士六品已上曰直学士然则唐祖有国之初始有此官
观文
欧公归田録曰唐至五代相承有文明殿大学士为宰相兼职又有学士为诸学士之首后以文明真宗谥也更曰紫宸议者又以紫宸非人臣宜称遂更曰观文
资政
又曰王钦若罢防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时冦凖在中书定其官在翰林下钦若诉于上曰臣自学士拜防政今无罪而罢班反在下是贬也帝为特置大学士班在翰林之上宋朝防要曰景徳二年四月以防政王钦若为资政殿学士先是钦若求罢继以面请故特置是职十二月又以为大学士
翰林
唐太宗时名儒时时召以草制待诏常于北门候进止号北门学士明皇改曰翰林待诏已而改为供奉开元二十六年乃为翰林学士此盖其始也职林云至徳后天子召集贤学士于禁中草书诏因在翰林待进止遂以为名
承防
职林曰至徳以后翰林置学士六人内年深徳重者一人为承防所以独承宻命故也此疑承防之始也而唐百官志曰元和中翰林学士以院长一人别承勅防或宻受顾命为学士承防职林又谓徳宗贞元已后承防多至宰相疑唐志为误
内翰
唐百官志曰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其后选用益重号为内相又陆防传防入翰林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防常居中防裁可否时号内相则是其称自陆防始也由此今亦呼翰林学士为内相亦曰内翰
勅设
笔谈曰京师百官上日惟翰林学士勅设用乐虽宰相无此礼优伶并开封府防集陈绎除学士时绎知府遂不用女优学士院勅设之不用女优自绎始也其事在熈宁中
端明
职林曰五代唐明宗初置端明殿学士如三馆之例初入洛谓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何在曰近除翰林学士帝曰此人朕素谙委俄拜端明宋朝会要曰后唐明宗不知书每四方章奏令安重诲读之多不晓文义宰相孔循献议置端明殿学士二员在翰林之上以冯道为之太平兴国中縁殿名改文明仁宗明道初改承明殿为端明殿明年置端明殿学士又云明道二年八月诏特置端明殿学士始以宋绶充之也
二侍
通典曰开元中马懐素等侍读禁中十三年集贤院置侍读学士其后康子元为侍讲学士宋朝真宗始置此二职文翰林盖自杨徽之邢昺始也宋朝会要曰咸平二年七月以杨徽之夏侯峤并为翰林侍读学士邢昺为翰林侍讲学士景徳四年八月以翰林侍讲学士邢昺知曹州此又侍讲学士之外使自昺始也天禧二年十二月以防政张知白为翰林侍读学士知天雄军此又侍读之外使自知白始也唐宋申钖敬宗寳厯二年充翰林侍讲学士文宗时郑覃亦为之
龙图
宋朝会要曰大中祥符三年七月以杜镐充龙图阁学士在枢直之下此其置官之始也又曰六年九月诏龙图阁学士直学士结衔在本官之上初杜镐之为是职职在官下至是陈尧咨上言故更之此结衔在上之始也
小龙
又曰景徳四年八月以待制杜镐为龙图阁直学士诏班在枢直之下少退待制在知诰之下并赴内殿起居由此为内制此其始也
待制
唐永徽五年十二月五日诏许敬宗每日待制于武徳殿此始有待制之名永泰元年三月一日勅裴冕等并集贤待制此始有待制之所然则盖唐设官也
龙制
宋朝会要曰景徳元年十月以杜镐戚纶充龙图阁待制此其命官之初也或作咸平四年
直龙
又曰大中祥符九年十月以冯元为太子中允直龙图阁直阁之始也
天制
又曰天圣八年十月诏特置天章阁待制始用范讽为之龙图天章寳文皆置学士直学士而天章学士罕以命人讫仁宗世才王贽一人而已自后无闻也
天章侍讲
又曰景祐四年三月诏以贾昌朝等为天章阁侍讲比直龙图阁此盖设官之初也
寳文
英宗治平初以寳文阁藏仁宗御书御制即置寳文阁学士直学士及待制之官盖始用邵必为学士也
枢直
职林曰五代朱梁太祖开平二年改枢宻院为崇政院始置直学士后唐复为枢宻院亦曰枢宻院学士宋朝会要曰后唐同光中置枢宻直学士同光盖庄宗时年号也盖朱梁崇政院判官之职也
制诰
唐百官志曰中书舍人六人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一人知制诰领进书开元初以他官掌诏勅册命谓之知制诰宣宗时选用尚书郎盖先是率用前行正郎宋朝自司谏正言以上防用之官制改其事归中书舍人又宋朝会要曰雍熈四年以知制诰范杲知京兆府以知制诰领外藩自杲始也续事始曰开元元年苏颋王琚为紫防侍郎知制诰自后以他官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皆称制诰
直学士院
宋朝会要曰开寳元年中书李昉知制诰卢多逊并直学士院盖其始也又作二年十一月
直舍人院
又曰开寳九年十一月以张洎王克正直舍人院此其置职之始也
集贤学士
唐宗开元五年始置修书院于集仙殿即置学士员后改集贤亦曰集贤学士通典曰开元五年十一月于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令马懐素禇无量总其事于丽正殿安置为修书使十六年宴张说等于集仙殿改殿名集贤改修书使为集贤殿书院学士宋朝曰集贤院学士
修国史
唐防要曰自贞观中始置史馆而著作罢史任至显庆四年三月始诏刘仁轨等修史长安二年刘允济又称修国史天祐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勅史馆修撰张防职名稍卑不称内庭宻重宜称兼修国史盖太宗始置馆虽有修史之官尚未以修国史为名也髙宗乃以命仁轨等云邺城旧事曰北齐神武时魏收自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修国史
修撰
唐明皇开元八年始置修撰于集贤殿天寳后他官兼史职者亦曰史馆修撰吴处厚青箱杂记曰太平兴国中赵邻几等直史馆掌修撰杨文举为史馆编修是时修撰未列于职至道中始以李若拙为史馆修撰也
侍讲
后汉张酺显宗时数请于御前每侍讲有救正之辞帝常言酺侍讲屡谏正及他徃徃有侍讲禁内之文名盖起于此也
侍读
唐明皇开元三年七月勅每读史籍中有阙宜选耆儒博硕一人每日侍读故马懐素禇元量更日入直此侍读之始也
直史馆
唐会要曰正观三年閠十二月移史馆于门下省其修撰史事以他官兼领或品卑而有才者亦直焉此直史馆之始也
直昭文
宋朝会要曰淳化元年八月二十五日以吕诲之等直昭文【阙】
职也谈苑曰淳化中复置直史馆疑唐有是
职也
直集贤
唐明皇开元十二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院増置校理及直院宋朝会要曰淳化元年八月二十六日以和蒙直集贤院集贤旧无直院惟江南李氏尝以朝士任之至是始置从新置也谈苑曰淳化中始置
直秘阁
宋朝会要曰端拱元年五月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是月以宋泌直秘阁此盖置官之始也
校理
唐开元十二年増置集贤校理宋朝太宗端拱元年建秘阁即以杜镐为秘阁校理此立官之始也青箱杂记曰端拱初以李宗谔为集贤校理则本朝集贤校理自宗谔始也
说书
宋朝会要曰景祐元年二月诏以贾昌朝等为崇政殿说书明道元年翰林侍讲孙奭年老乞外郡上问谁可代充讲官奭举昌朝等至时始特置此职四年改为天章阁侍讲庆厯二年以赵师民预讲复为崇政殿说书
称谓
笔谈曰集贤院记云开元故事校书官许称学士今三馆贴职皆称学士循唐典也宋朝神宗行官制秘书省官亦以学士为称谓也
驸马
驸马都尉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驸马驸马非正驾车者皆为副马又曰驸近也也通典袁枢议曰驸马都尉置由汉武帝以假功臣戚属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者自魏晋已来因为襜帷盖以王姬之重庶姓之轻若不加等级宁可合所以假之皇女也汉制以列侯尚公主而魏何晏始以主壻拜故后代循用为常制盖自晏为始也唐韵曰晋尚公主者并加之也
事物纪原卷四
<子部,类书类,事物纪原>
钦定四库全书
事物纪原卷五 宋 髙承 撰三省纲辖部二十二
侍中
环济要略曰古官也风后为黄帝侍中周有常伯见尚书立政秦汉为侍中徐坚初学记曰秦取古官置本丞相史也丞相使史五人来徃殿中奏事故谓之侍中后魏始为枢宻之任梁文以为宰相职事唐侍中与中书尚书二令并为真宰相矣
门下
门下侍郎秦官秦有黄门侍郎歴代不改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凡禁门黄闼故号黄门其官给事于黄闼内故云唐天寳元年改曰门下唐百官志云二年也
散骑
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本二官魏文帝黄初初合散骑常侍为一官唐显庆中分左右左隶门下右中书也
给事
秦置通典曰加官也初秦汉别有给事黄门之职后汉有给事黄门侍郎左右给事中以有事殿中故曰给事中献帝时去给事黄门侍郎后周有给事中士别置给事中在六官外隋初开皇六年始于吏部置给事郎炀帝移为门下职唐武徳三年改给事郎为给事中
夕拜
汉给事中故事每日暮时入对青门拜故谓之夕拜亦为夕郎
谏议
秦置谏大夫后汉光武增为谏议大夫歴代不改唐龙朔中属中书开元后归门下贞元四年五月分左右以右隶中书
二起居
周有左右史王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盖起居之本也汉武有禁中起居后汉马后自撰明帝起居注则其事似在宫中古女史之职也此始有起居之名魏晋以降著作掌之后魏有置起居令史别置修起居注隋炀帝置起居舍人唐贞观二年于门下省置起居郎显庆中复于中书置起居舍人以郎为左史以舍人为右史
谏正
唐武后垂拱中置拾遗补阙掌讽谏中宗以来有左右开元时左属门下右中书会要云垂拱元年二月二十九日也宋朝防要曰雍熈五年二月诏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拾遗为左右正言盖太宗欲令谏官修其职业故改其官号也然周礼地官之属有司谏则周已名官矣唐书朱滔传建中三年滔僭称王后二年防张遂王道为司谏则滔又以此名立官也
中书令
舜纳言周内史皆中书之任也汉武游宴后庭始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不言谒者省文也通典云唐百官志则曰秦始置中书谒者汉元帝去谒者字汉魏品卑而任重隋文帝废三公府寮令中书令与侍中知政事遂有为宰相职林以谓汉成帝建始四年改中书谒者令曰中谒者令以士人为之魏文帝黄初初改秘书令为中书令也
中书侍郎
汉武帝置中书领尚书事有令丞郎魏黄初初置通事郎后改曰中书侍郎唐志曰晋加侍字
中书舍人
初学记曰魏世中书始置通事一人明帝时有通事刘泰是也髙贵乡公改曰通事都尉寻为通事侍郎晋初置舍人通事各一人东晋各为一职梁始掌诏诰其后除通事直曰中书舍人舍人本周官掌平宫中之政
尚书令
三代冡宰之职也秦汉置尚书令于百官无所不主汉武元鼎二年始以张安世为之初学记曰秦官也汉因之
仆射
秦官史记始皇本纪有仆射周青臣是也古者重武以善射者掌事故曰仆射仆射者仆役于射也一云仆主也古有主射以督课汉因秦事自侍中谒者博士郎军屯永巷洎尚书皆有之成帝建始元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此盖其始也献帝建安四年以邵荣为左仆射卫臻为右仆射置左右之始也
左右丞
秦置尚书丞一人汉成帝建始四年置四人光武始减其二分左右佐令仆之事唐以来在尚书之下宋朝官制改陞在上又为执政官
六尚书
尚书秦官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之尚书刘向新序曰齐宣王为太室香居谏王召尚书尚书之名则七国时已有其官矣晋志曰汉光武始分尚书为六曹通典曰汉初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及灵帝以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是始见曹名汉百官表曰成帝建始四年始置尚书四人续事始云尚主也出纳王命敷奏万机政令所由宣选举所由定罪赏所由正李固曰尚书犹天之北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
分行
唐会要曰武徳令吏礼兵民刑工贞观即吏礼民兵刑工光宅元年九月五日改为六官凖周礼通典曰周礼天官冡宰掌邦六典以佐王理邦国汉成置四尚书因事设员非拟于古光武分六曹稍以周礼唐武后遂以吏部为天官户部为地官礼部为春官兵部为夏官刑部为秋官工部为冬官以承六官之制国初以吏兵户刑工礼为次神宗行官制复唐故事又以吏户礼兵刑工为次也
子司
又曰故事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以本行为头司余为子司自唐制始也
二十四司
自秦始置尚书而歴郎曹多寡不等少或十二亦至三十六隋有天下尚书有六曹二十四郎即今都省列曹是也其制自隋始也
子司印
唐防要曰故事凡尚书省除吏部兵部外共用都司印至圣厯二年二月九日初备文昌台二十四司印本司郎官主之
八座
后汉以六曹尚书并令仆为八座梁齐亦有称隋唐至今令仆为宰相故六尚书及左右丞为八座盖其事自汉东京始也
六侍郎
汉制尚书郎三嵗称侍郎隋炀帝即位于尚书六曹各置侍郎一人按汉百官表有侍郎秩比四百石也
郎中
汉制尚书郎初上称守郎中晋武帝始置诸曹郎中唐以来号正郎武徳三年尚书郎改为郎中按秦有郎中令臣瓒以为主郎内诸官则郎中秦官也
员外
隋开皇三年尚书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帐籍则郎置员外自隋文帝始也按汉书恵帝即位赐爵外郎满六嵗一级则隋置员外郎亦取汉事云尔韦述唐两京记曰晋宋以来始置员外郎
左右司
隋炀帝即位尚书都司初置左右司郎一人副左右丞唐又置员外郎诸司号为都公唐书百官志云天后永昌元年置左右司员外郎各一人也
吏部
汉初曰常侍曹后汉为选部魏始曰吏部按周官司马之属有士司为下大夫通典则以为吏部之始疑出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