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事物纪原
事物纪原
司农寺丞
秦治粟丞也汉置丞十三人为劝农官后改司农亦曰司农丞
司农簿
晋太康中始置司农主簿
太府
周礼天官冡宰之属有太府下大夫梁武帝天监七年始置太府卿续事始则云梁天监中置少府卿后魏大和中改
太府丞簿
周礼太府上士即丞职也下士即簿职也梁置太府卿则丞簿二官亦梁置也续事始曰魏也
秘殿掌贰部二十五
秘书监
汉桓帝延熈二年始置秘书监一人
秘书少监
隋炀帝始置秘书少监一人
秘书丞
齐职仪曰汉献帝置秘书令丞二人魏文帝分秘书别掌文籍自置丞一人此盖置官之始也或曰魏武帝置也
秘书郎
通典曰后汉马融为秘书郎当是其官自汉置也职林曰魏官也初汉置秘书郎盖中书之任魏分秘书掌文籍为秘书郎中宋除中字
校书郎
又曰西汉兰台后汉东观皆藏书之室当时文士雠校于中故有校书之职而未为官后以郎居其任故谓之校书郎元魏始命以为官续事始曰续汉书云成帝置以傅毅马融为校书郎掌审定雠校图书
正字
汉桓初置秘书监掌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同异今正字之官盖其遗意也齐集书省有正书官北齐始为正字
著作郎
汉东京使名儒硕学入直东观譔述国史谓之著作以他官领之未以为官也魏明帝太和中始署著作郎晋元康二年又谓之大着
著作佐郎
魏氏又置佐著作郎宋齐已来迁佐于下曰著作佐郎
太史令
少昊鳯鸟氏为厯正夏后曰太史周礼为春官宗伯之属秦为太史令唐乾元元年改曰司天监宋朝神宗正官名复为太史令
太史正
唐长安二年置太史令二人开元以后以令为监改令一员为少监国家亦曰司天监少监官制改除少监置太史正
太史丞
司马彪续汉书曰太史有丞一人歴代同之疑汉官也
直长
后汉有太史长隋城门御府殿内皆有直长而太史无之宋朝正官神宗始置太史直长
五官正
通典曰唐乾元元年改太史局为司天置五官正谓春夏秋冬中五官也
灵台郎
唐改太史为司天监掌天文厯数风云气色吴小史有灵台郎时乾元元年也
保章正
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保章氏掌天文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辨其吉凶此盖其官之始也唐乾元元年改监其小吏有保章正则是唐改周官保章氏为正也
挈壶正
又夏官司马之属有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然则亦周置官也唐乾元元年始改太史为司天其小吏有灵台郎保章正也
殿中监
魏始置殿中监盖分门下太仆二局以为其职也
殿中少监
隋炀帝大业中初置殿内少监唐复殿中之名亦曰殿中少监
殿中丞
此官盖与少监同隋大业三年所置也其名改易同少监云
奉御
北齐门下省初置典御之官隋改曰奉御以隶殿中省
尚食
如淳曰掌天子之物曰尚秦置六尚乃有尚食则尚食秦官也
尚药
梁陈以来皆为太医兼职亦秦所置六尚之一也
尚醖
唐已前有尚乗无尚醖宋朝元丰中官制行则置此官也
尚衣
周有司服为礼官之属战国始有尚衣尚冠之职北齐制主衣隋复曰尚衣也左氏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注云陶复陶也陶正主君上之衣服此尚衣之始也
尚舍
周礼天官有掌舍凡舍事则掌之汉官有守宫舍于魏则殿中职也隋炀帝别置殿内监改旧殿中局曰尚舍
尚辇
周官有巾车秦汉为车府令隋炀帝初置殿内省置尚辇也
五监总率部二十六
国子祭酒
孙卿在齐为三老称祭酒汉吴王濞为刘氏祭酒又汉博士内聪明有威重者一人为博士祭酒胡广曰凡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长古者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地故以祭酒为称晋咸宁中初立国子学始置国子祭酒六帖曰尧典克明峻徳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周封兄弟同姓成王时彤伯为祭酒主亲属秦汉因之又曰髙祖七年自栎阳从长安置祭酒官续汉书有祭酒一人掌録叙王国嫡庻及宗亲逺近郡国嵗所上宗室名通典云
国子司业
隋炀帝大业三年始于国子监置司业官取礼记乐正司业之义
国子监丞
亦隋官置与司业之官同置也
国子主簿
北齐初置国子主簿
国子博士
班固云六国时徃徃有博士汉多至数十人晋武初立国子学始置国子博士之官汉百官表曰博士秦官通古今
太学博士
通典曰汉武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按赵岐孟子题辞云汉兴孝文欲广防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愽士独立五经而已此今太学博士之职也自江左増置国子博士十六人始谓之太学博士品服同国博神宗元丰中官制行改旧直讲之官复置太学博士职如经博士也
武学博士
宋朝神宗熈宁中即武成王庙建武学置教授如国子监置讲官制行亦改为武学博士
律学博士
晋初置律学博士属廷尉卫觐奏请置律学博士辅相教授唐移属国子监唐志曰武徳初也
太学正録
宋朝仁宗时胡瑗掌太学其正録第补诸生以为学校职掌然不以命有官者神宗熈宁末兴三舍始勅授命官亦为学官之例
少府监
秦置少府汉以来为九卿后魏孝文太和中易官品改少府曰太府隋炀帝大业五年又分太府监盖少府之名本起于秦而为监自隋始也秦掌山海池泽之税其属官有尚方典工作事今少府所职乃汉尚方之事云
少府少监
隋始以少府为监又置少监以贰监事
少府监丞
汉所置官
少府主簿
晋初置之
将作监
少昊五雉为五工正与唐虞之共工周官考工之所记皆将作之任也秦始置将作少府汉景帝更为大匠隋开皇中改将作寺曰监故大匠之名亦更为监
将作少监
隋开皇二十年改将作大匠为大监初加置副监炀帝大业五年改曰少监
将作监丞
汉置将作丞隋改监亦曰监丞
将作主簿
晋将作置主簿员
军器监
后周武帝初置军器监则其官自宇文周始也
军器少监
唐开元三年始于军器监置少监及丞簿
都水使者
舜命益作虞盖掌山泽之官周礼地官司徒之属川衡泽虞即都水之任也秦始有都水长丞汉武元鼎二年初置水衡都尉又以都水官多复置左右使者此盖设官之始也晋武省水衡置都水使者自此官名乃定
都水监丞
秦有都水丞汉又有水衡丞盖武帝置水衡即置之也晋除水衡有都水丞亦先秦之旧云
都水主簿
晋初于水衡有其官后随府改也
环卫中贵部二十七
上将军
史记曰义帝以宋义为上将军汉以吕禄为上将军魏黄初中有上大将军唐贞元二年九月诸卫上将军也老子曰君子用兵则贵右是以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说苑田忌奔楚王问齐楚相并柰何对曰齐使申孺将则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将之则是春秋逮战国始有上将军之官也
大将军
战国时始有大将军之号随事即置亦不主官刘劭爵制以谓秦十八爵大庶长即大将军也左右庶长即左右偏裨将军也楚懐王与秦战秦虏其大将军屈丐是也项羽时范増称大将军汉遂置大将军开府如三公至炀帝于诸卫悉置
将军
周礼天子六军军万二千五百人其将皆命卿盖在国称大夫在军称将军自晋献公作二军而公将上军故将军之名特出于此左传阎没女寛皆谓魏献子为将军后汉百官志云初汉武将军始自秦晋以为卿号七国皆有其事汉以来其命官之名极多谓之杂号也
诸卫
左传楚潘崇掌环列之尹谓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汉京师有南北军掌理禁卫武帝初置卫将军此名卫之始也秦有卫尉掌门卫则卫亦先秦之旧制尔晋武重兵官选清重之士置中军以统诸宿卫此诸卫之始也
金吾卫
秦有中尉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盖取执金革以御非常也周隋为武侯之职唐龙朔二年改左右金吾采古名也
左右卫
汉有卫将军魏末晋文王又置中卫武帝受禅分中卫为左右卫防要云唐武徳元年因隋旧制有左右翊卫五年去翊字但曰左右卫矣
骁卫
汉有骁卫将军谓之杂号武帝始以李广为之梁武帝天监六年分左右
武卫
后汉末曹公为丞相有分营魏武帝置武卫将军隋始分左右续事始曰魏许褚从太祖破马超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褚始也
屯卫
隋初为领军府炀帝改为左右屯卫唐为威卫五代周太祖时避名复曰屯卫也六帖曰汉宣帝即位初置屯卫
领军卫
魏武为汉丞相相府自置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中领军文帝受禅始置领军将军晋武初有左右
监门卫
旧唐志曰汉魏曰丞门校尉隋初有监门府将军唐龙朔二年改府为卫
千牛卫
宋谢绰拾遗千牛刀人主防身刀也义取庄子庖丁解割千牛而刀刃若新发硎之义故后魏有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唐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改府曰卫
诸率
自秦汉始有诸率以为东宫禁卫晋始置五率歴代因革不常遂分左右也
府率
秦官也晋武建东宫始置率此其始也
副率
隋制诸率府各置副率掌贰率事
卫率
秦置卫率府后汉主门卫晋武太始五年分左右
司御率
隋文帝制左右宗卫其官如左右卫炀帝改曰率唐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司御卫后复曰率
清道率
隋文帝置左右虞侯各置开府一人唐龙朔二年改为清道卫开元初为率府
监门率
隋有左右监门率掌门禁唐志曰武徳五年改左右宫门率也
内率
隋置左右率掌禁内侍卫唐为左右内率旧唐志曰隋初置左右内率府拟上台千牛卫也
南班
笔谈曰宗子授南班官世传王曽为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迁一官景祐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子縁大礼乞推恩自此遂有南班之授近属自初除小将军七迁为节度使遂为定制熈宁元丰间袒免之外例授小使臣同庶官也
内常侍
秦置中常侍官叅用士人给事殿省隋避讳改内常侍
内给事
周礼内小臣之职也后魏有中给事中后为中给事炀帝改曰内丞直唐曰内给事神龙元年内侍省属有内给事八人是也宋朝不置临事或摄
都知
宋朝防要曰国初有内中髙品都知押班今置都都知副都知并在景徳三年五月云尔然则其官自国家始也
押班
国初有内中髙品班院有押班后随省改易其名号宋朝防要曰初押班无他职或加检校官淳化后始以崇班以上充此押班之始也
内供奉
宋朝防要曰雍熈三年置入内供奉官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宣入内内侍省供奉官改为入内内侍省内东西头供奉官内侍省供奉官亦同此例
殿头
又曰大平兴国八年始有入内殿头髙品大中祥符三年二月宣入内内侍省殿头髙品为内侍殿头
髙品
宋朝太宗兴国八年又置髙品至真宗祥符二年始为内侍髙品云
髙班
又曰雍熈三年置入内髙班内品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宣改髙班内品曰髙班
黄门
汉明帝永平中始置小黄门宋朝会要曰国初黄门初补止曰小黄门经恩迁即为黄门黄门盖汉官也歴代有黄门侍郎今门下侍郎是也
内品
宋朝防要曰雍熈三年置入内髙班内品祥符二年改定有只髙班内品只内品小内品云韶部内品小内品入内内品掌门内品后苑内品散内品等神宗正官止存内品之名余皆省也
事物纪原卷五
<子部,类书类,事物纪原>
钦定四库全书
事物纪原卷六 宋 髙承 撰横行武列部二十八
内客省使
唐初诸功臣传往往有内客省之语而今有内客省使盖唐所置也
客省使
汉有公车司马令掌天下上章四方贡献阙下盖唐客省之职也唐防要曰永泰以后多事四方奏计或连嵗不遣乃于右台门置客省以居之上书言事蕃戎将吏盖于此待报唐书李师道使崔承庆入奏待命客省是也防要曰昭宗天祐元年四月敕有客省使疑自代宗以来始命其官也
引进使
五代防要曰梁杂使有引进使宋朝防要曰五代有内外马歩军都头蕃汉都引进使疑梁官也
四方馆使
通典曰魏改汉大行令为客馆令宋初置南北客馆周署东西南北四掌客后为四方馆宋朝防要曰唐四方馆以通事舎人判中书省宋朝初以检校官判馆事淳化四年改置使名则四方馆使自宋朝太宗始也
閤门使
唐防要昭宗天祐元年四月勅有閤门使五代防要梁诸使亦有东西二上閤门使疑亦唐官也
带御器械
宋朝防要曰国初以来选三班以上武干亲信者佩櫜鞬御劔或以内臣为之咸平元年四月以石知颙綦政敏并带御器械云初止名御带至是改焉
通事舎人
尧之试舜賔于四门秦置谒者汉以掌賛喝盖通事之职也魏置中书通事舎人后除通事为中书舎人掌诏命而通事别为一职隋有通事谒者唐武德四年改曰通事舎人唐志曰东晋有通事舎人唐四方馆属中书省也今以为武臣閤门职事官閤门也
閤门只
宋朝防要曰故事閤门无通事舎人通事舎人中书省其长一人判四方馆谓之馆老如抽赴閤门只应者则兼称閤门只按唐武德中改隋通事谒者为通事舎人则閤门只之名疑亦武德以来始有其称也宋朝遂别以命官为通事之次
枢密承防
宋朝防要曰五代枢宻有承防以诸卫将军充宋朝始有枢宻都承防副承防又别置诸房副承防也
延福宫使
又曰明道元年置延福宫使盖仁宗之初年置也
景福宫使
又曰大中祥符五年宣政使刘承珪以久疾辞职特置是名在客省使之上又曰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以宣政使刘承珪为景福宫使初承珪乞退宰臣请别加美名真宗曰可特置景福宫使自此始也
宣庆使
又曰旧诸司使止于宣政大中祥符元年东封礼毕宣政使李神福当迁职特置宣庆使名授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