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楚斋随笔

     论小学韵语注
  湘乡罗忠节公泽南撰《小学韵语》一卷,并自注「甚有功于名教」。惟其中有云:「亲迎以归,交拜秩秩,合卺而饮,共牢而食。」复云:「夫妇之亲,贵于有别,不共湢浴,不共巾栉。夫之笥箧,妻不敢兼。夫之楎椸,妻不敢悬。」自注云:「此数者,虽夫妇不共,所以远私亵之嫌也。」云云。声木谨案:罗氏此语,未免自相矛盾,且于情理亦未妥洽。夫妇既可合卺而饮,共牢而食,有何不可共巾栉、笥箧、楎椸乎?当注云:「夫虽有巾栉、笥箧、楎椸,未必为一人所用,或父子之物,兄弟之物,朋友之物,置于一处,事所恒有。妻若专认为夫一人之物,将己物亦置于一处,颇有不便之处。己之物,宁可另置于己之处为便,不必因有夫,必须放置一处。即系夫一人之物,以后亦难免父子、兄弟、朋友之物存放一处,总以分置为妥,所以远私亵之嫌也。」如此增注,似于圣贤心事曲为传出,更为周备。《曲礼》云:「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此指凡人言之,非所论于夫妇,故经文泛言男女而不言夫妇,其义可知也。夫妇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焉有生时不共巾栉等之理。所谓男女有别者,以为男子各有其妇,女子各有其夫,截然如此疆彼界之不可踰越,非谓夫妇有别也。若谓夫妇亦有别,则天下之事,无一不有别矣,岂圣人定夫妇之制乎!
     论程羽文鸳鸯牒
  国朝程羽文撰《鸳鸯牒》,取古来男女不得其偶者,以意判断,更为匹偶。中如以王昭君配苏武,以班昭配郑康成,以王婉仪配文天祥等类,虽古之贤人,不免侮辱。又以魏甄后配曹植,以辽萧后配李煜,以汉班婕妤、晋左贵嫔配梁简文帝、梁元帝,是帝王妃后亦遭轻薄,且乱伦。其自序引谭元春之说,谓:「古来多少才子佳人,被愚拗父母板住,不能成对,赍情以死,乃悟文君奔相如是上上妙策。」云云。此等伤风败俗之语,若出于口,人人唾骂,不谓竟有敢笔之于书,更出而问世。其倡乱导淫,有司当诛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以保存名教。王晫、张潮同编《檀己丛书》,更为收入,皆不知其名教何在,廉耻何往。明季遭屠隆、桑悦、陈继儒、祝允明、李贽、锺惺、谭元春等狂徒,直欲蔑弃先王伦常,变更禽兽习惯。其流毒天下,深入人心,以致祸乱相寻,明社以屋。其流毒比之张献忠、李自成,奚啻千万倍。不待张李作乱,明季之人,心亡久矣,虽欲天下不亡,得乎。程羽文生当圣世,犹祖述其粪溺,奉为珍秘,以之摇感人心,秽乱天下。王晫撰《丹麓杂着十种》十卷,其第六种曰《看花述异记》,自记梦遇古来诸美女事。其非圣侮法,亦同于程羽文,仍沿明季狂悖之习,其人更可诛,其书更可烧矣。
     论扬雄等人
  王安石尊扬雄为圣人,从祀孔子庙廷而绍述,余党又尊王安石,入祀孔庙,致有靖康之祸,二帝蒙尘。明季尊魏忠贤为圣人,徧祀天下文庙,而明社为墟。礼义廉耻先亡,国未有不亡者也。宋陈善谓马师在孔子上,见于《扪虱新话》。王孝咏欲以毛奇龄配享文庙,见于《后海堂杂录》。李塨诸人奉颜元为圣人,见于□□□□虽属一人一家之私言,尚未行于天下,其悖谬乖戾,颠倒是非,淆乱黑白,肆无忌惮,悍然冒天下之不韪,其人可诛,其书可烧也。扬雄文学自足千古,后世之人,因其文学,并欲为之掩饰,何其傎也。南宋邓肃,直指扬雄为叛臣,无所逃于天壤,诚属义正辞严,千古定论。尤可笑者,明卢格撰《梦游清都记》,极力为扬雄辨寃,谓亲见朱子与扬雄辨,朱子词穷屈。复称雄为得洙泗真源,见于《荷亭辨论》,更为诞妄狂悖。明季生屠隆、李贽、桑悦、祝允明等非圣侮法之人,天下靡然从风,其流毒甚于张李二流寇。流寇祸天下,不过一时。学术之祸天下,其影响于人心风俗者,至捷至大,至久至远。有国家者,宜有以深思熟虑,早诛其人,火其书,绝其源,无使肆其流毒也。
     泰西教士穆尼阁二人
  顺治间,泰西教士穆尼阁寄寓南京,喜与人谈算学,并不招人入耶稣教。光绪间,泰西教士尉礼贤寄寓□□为耶教学堂校长,许人信教自由。我朝二百余年,泰西教士东来,不诱人入教者,当首推穆、尉两教士。尉礼贤研究中国学术极深,中语亦至为娴熟。并极言孔教平正,尽人可奉,不似他教各有所偏,均有流弊。予于壬子四月,在青岛亲见之,问以耶稣教何如。尉云:「耶稣教亦有偏处,远不如孔教,较胜于天主教。」其言尤为笃实不欺,不愧我国君子之行。美国教士马林,寓居南京钟鼓楼二三十年,中文精通,中语极娴熟,见人亦口不言教,为西教士所仅见。较之西教士艾约瑟、丁韪良辈之中学,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惜知之者甚少耳。
     如山失官原委
  如山字冠九,赫里舍氏,满洲镶蓝旗人,道光戊戌进士,官直隶按察使。书法追六朝,流动自喜,不似他人以板重擅长,在同光间,以书法擅名一时。尤善画山水及写生,并指头画。廉访书法本甚工,惜晚年倦于应酬,多由门客代笔,论者遂悮谓廉访本不工书,又谓自书者不如门客所书,而不知非也。凡门客代笔之字,远不如廉访自书。以予所见者非一,内有余杭陈质葊二尹干,书法为廉访所授,即为当日代笔之一人。每见廉访亲笔书画,摩挲爱玩,不忍释手,亦自谓弗如远甚,可谓公论矣。当日廉访之失官,实因一言而起。光绪□□合肥张靖达公树声入都陛见,道出天津。故相李文忠公鸿章时任直督,因张靖达公本其门生,又属吏也,例须出迎,竟不往。各省迎送官吏,例有一定之处,司道府县,均在某处照例迎接。张靖达公知李文忠公未往,由间道驰去。司道久候不至,使人侦之,已由间道去久矣。大众虽不悦,尚无言也,独廉访忿然曰:「一督抚不迎接,一督抚不受迎接,督抚威焰,一至于此乎。我等何不亦买一督抚坐坐,亦可以此傲人。」不知如何,此语竟为张靖达公所知,遂深衔之,旋任粤督,奏劾其落职。督抚隔省参人,虽为例所有,总嫌越俎好事,我朝二百余年,实为罕见。廉访不忍小忿,致遭意外之虞,可谓不幸之尤者矣。相传左文襄公宗棠,(捻平)[平捻]回逆之时,自恃谋略,尝自称曰「葛亮」,与僚佐书,或即自称曰「老亮」。如某战而胜,则掀髯笑曰:「此葛亮之所以为亮也。」及某战而不胜,时有某方伯戏曰:「此诸葛之所以为猪也。」左文襄公亦深衔之,不久即劾罢某方伯。皆因一言而受大祸,此古人所以慎言,三缄其口也。
     杜浚变雅堂集
  黄冈杜于皇明经浚《变雅堂诗集》专录五律,海宁查查浦太史嗣瑮《半缘葊绝句》专录绝句,祥符周季况都转星誉《寙櫎诗质》亦专录五律,尚有古人不知为不知遗意。
     阅微草堂笔记
  纪文达公昀所撰小说五种,合刊名《阅微草堂笔记》,真能空绝千古,无有能彷佛似之者,其衣被宇内,非无因也。其佳处,门人盛时彦跋语中颇能道其详,其谓「辨析名理,妙极精微,引据古义,具有根柢,则学问见焉。叙述翦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回出天机,则文章见焉」云云。亦可见文达公当日下笔之时,惨淡经营,不遗余力,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斯有此空前绝后之小说。予生平最喜此书,常置左右,谓不当作小说看也。
  *    梅曾亮石刻木刻文
  往在北京,购得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所撰《黄府君墓表》石刻本,钱塘戴文节公熙正书并篆额。以之对校《柏枧山房文集黄焕华墓表》木刊本,颇有异同。曾文正公日记谓其钻研之久,工力之深,洵属知言。
     国史儒林等三传
  曾文正公复邓伯昭孝廉瑶书云:「国史例非一二品达官,不为立传,其官卑而立传者,惟汇成《忠义传》。嘉庆间,阮文达公元始立《儒林》、《文苑》、《循吏》三传,国朝以来,只此一次。前者未尝有旧例可循,后者亦未尝相续而增入之也。顷何子贞太史为史馆提调,意欲续纂《儒林》、《文苑》二传,以总裁不许,遂尔中辍。」云云。声木谨案:国朝功令,如此其严,所以杜冒滥,意极美善。且《儒林》、《文苑》二传载明功令,必先将平日所纂述尽送至馆,然后定议属草。至光绪□□年,续纂《儒林》、《文苑》、《循吏》三传,在我朝只二次,其难如此。
     论八贤手札
  幼时见石印本《八贤手札》,乃汇辑摹刻曾文正公、曾忠襄公、李文忠公、沈文肃公、胡文忠公、骆文忠公、左文襄公、彭刚直公诸家手札,前列小像,久已忘之矣。成人后又见木刻本,因翻阅之,始悉湘阴郭子瀞观察庆藩编刊诸人致其父意城京卿嵩焘书札,意甚鄙之。后阅长沙王益吾祭酒先谦《虚受堂文集》,有观察之墓志在焉。称其于文事剖析源流,开抉阃奥,骛精诣微,其应不穷。撰有《许书转注说例》一卷、《说文经字考辨正》四卷、《说文答问疏证补谊》八卷、《说文经字正谊》四卷、《合校方言》四卷、《庄子集释》廿四卷、《泊然葊文集》二卷、《十二梅花书屋诗集》六卷、《瀞园剩稿》二卷、《尺牍》八卷。予所见者:《说文经字正谊》、《合校方言》、《庄子集释》、《诗集》四种,固非不学无术者所可比拟,不知当时何以编辑此种俗恶之书,自暴其浅陋,果何图焉。
     杭世骏三国志补注
  前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引据博洽,考证事迹,多有溢于原书之外,千古以来,推为绝作,从无有人议其疏略者。我朝杭世骏撰《三国志补注》六卷,收入《四库》。《提要》称其欲捃拾残剩,以驾乎其上,虽贪多务得,体例未免芜杂,然参校异同,亦多精核,云云。裴氏所注,距晋仅百余年,杭氏所注,距晋已千余年,其难易不可以道里计。且屡经丧乱,古籍久湮。杭氏竟能拾遗补阙,目空千古,信乎我朝考证之学,轶乎前代矣。
     崇祯宫词中捻转
  吾乡于四月间,有取麦穗煮熟,去芒壳,磨成小长条食之,名之曰冷正子。味并不佳,食者亦少,不过确有此制法食品而已。后读常熟王誉昌露湑《崇祯宫词》,有云:「麦为捻转樱桃熟,碧浅红深白玉盘。」钱塘吴理静川注云:「四月尝樱桃,以为一岁诸果新味之始。取麦穗煮熟去芒,磨成条食之,名曰『捻转』,以为一岁五谷新味之始。」云云。不意此等小食物,竟为明代进御之食品。据吴氏所注,且更有关系,更非意料所及矣。
     明史可法妾李傃
  李傃号空云,金陵人,父官都司。傃才貌双绝,年十六,为史忠正公可法簉室。年廿五,遭国变,史忠正公殉难,傃誓不再适,出家为女道士。居扬州缑笙道院,自名其室曰空云主静轩。后入王屋山,不知所终。碧甚子撰《李空云女冠小传》,纪载甚详。又工文学,其三十五岁时,撰《霜猨集骈文序》四百余言。虽篇幅稍狭,而吐属雅洁,颇有《樊南甲乙集》之遗,在妇人诚属难能可贵。其叙文中有云:「傃名闺弱质,相府小星。际此天倾地陷,赤伏无再验之符;遽尔家破人离,素镜绝重圆之照。楼名燕子,与燕偕栖;院锁梨花,比花更悴。」云云。词旨哀怨,不忍卒读。史忠正公有此坚贞文学簉室,而世人竟罕有知之者,予故载之于此。
     周起渭等诗句
  周宫詹起渭咏西湖诗有云:「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佟庶村姬人艳雪和查心谷□□为仁悼亡诗有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均见查为仁《莲坡诗话》。二诗句调并不高而脍炙人口,多有不知其名氏者,故记之于此。
     元贡泰朱燧师生
  元海宁朱质夫□□燧,为宣城贡尚书师泰门人。至正□□年,尚书奉使入闽,时天下已大乱,道梗不得归,遂往海宁依朱燧,卜居小桃源里。未几,尚书以明宋文宪公濂荐,衔上命强起之。尚书耻事二姓,一夕仰药卒。朱燧奉窆于长平里,营兆[域]十亩表(域)之,别给田三十亩,岁供祭祀,复为之立祠于城内。嗣后燧之子孙奉燧遗命,增置祭田,世守其祀。每岁寒食前一日,聚族上尚书冢,数族皆呼为贡老师,数百年不衰。至我朝康乾年间,屡见之名人题咏。朱燧九世孙岷左推官嘉征撰《止溪文钞》,中有《贡尚书玩斋先师祠堂碑记》,叙述甚详。此等盛德事,亦千古绝无而仅有,如此师弟,诚佳话矣。尚书为贡奎之子,承其家学,复业于吴澄,诗文皆挺然特出,不为元末诸人所囿,撰有《玩斋集》十卷、《拾遗》一卷。其为元末完人,洵不愧其父师之教。其感人之深且远,数百年如一日,非无故也。
     南宋曹勋松隐文集
  南宋曹勋撰《松隐文集》三十九卷,家有传钞本,其子孙保存,几及千年,至国朝康雍年间,始刊行于世。明沈炼撰《青霞集》十一卷,后为严嵩所构陷,籍其家,毁其著述,又榜禁无许藏匿副本。其子襄复藏有副本,托言口诵而心记之,仍还其旧。曹沈两家,能爱护先集,如此之艰且远,可谓贤子孙矣。曹氏子孙,经历千年而勿失,为尤难也。
     论永福县志
  永福为广西首府桂林府属邑,距省城西仅百有余里,唐代即置县,不知何以僻陋若是。县志中列邑人撰述仅八种,明以前五种又均佚。县志修于丙辰,于游庽中王芹、王芮兄弟,甚赞其教学之善,永人多受业,造就甚广,而于本邑人吕月沧司马璜,转不甚推崇。司马撰《月沧文集》六卷、《诗集》二卷、《自订年谱》一卷,道光廿一年八月家刊本。予家有其书,修志者不应不见,只云:「《月沧文集》二卷,附《年谱》一卷、《初月楼古文绪论》一卷,皆梓行于世,惜诗稿散佚未梓。」云云。司马主讲榕湖及秀峯两书院,教授甚盛。郑献甫小谷云:「吾乡之后学,得先生之真者虽无几,而传先生之法者亦有人。」侯绍瀛东洲云:「干嘉以后,吕先生出,始闻桐城之风而悦之。持其超雅之才,悉屏歧途,拳拳向学,卒成其业。时临桂朱氏、龙氏及马平王氏诸先生,为文宗旨,适与先生同,且相为师友,能植其学于昭旷之原,遂皆有以发名成业。由是诸先生所作,岿然为吾乡文辞之正轨,可谓具兼人之识,特立之操者已。」谢元福子受亦谓:「永福吕礼北、临桂朱伯韩两先生,始以桐城之文导乡党,遂辟吾乡文辞之正轨。」云云。三人所言,均以郑重出之,可见司马在粤西,以桐城文学教授乡里,关系匪细。《永福县志》更应着其授受源流,惜修志者不能明此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