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苌楚斋随笔
苌楚斋随笔
余诚格等调缺原委
宣统三年,鄂藩余寿平中丞诚格升任陕西巡抚,鄂督瑞莘儒制府澄为之奏请,言「诚格有父,路远不能迎养,请就近量移,庶可忠孝兼尽。」奉旨与湘抚杨俊卿中丞文鼎对调。先是鄂督陈筱石制府夔龙调任川督,制府妻许夫人禧身字□□,乃已故军机大臣□□尚书许恭慎公庚身之从堂妹,惮于路远,不愿随往,亦有人为之上闻,奉旨调任直督。王道不外乎人情,此等举措无关宏旨,犹有康乾年间君臣如家人遗意。许夫人禧身,以一妇人而改恩命,尤我朝所未有也。
何绍基识人
道州何子贞太史绍基书名满海内,而其知人之明,尤敻绝千古。尝谓桐城方柏堂明府宗诚曰:「余自楚至皖,行数千里,所见好官三人:黄州府知府徐太守丰玉、鄱阳县知县沈明府衍庆、祁门县知县唐明府治。」其后粤匪之乱,徐、沈阵亡,唐亦殉难。其语见《柏堂集次编》。
孙家振小说
孙家振字玉声,□□人,号漱石生,化名警梦痴仙,近代之小说家,撰《海上繁华梦初集》六卷、《续集》六卷、《后集》八卷,笑林报馆附刊本,又有翻刊小字本。宣统辛亥以后,复撰《续繁华梦初集》六卷、《二集》六卷、《三集》八卷。此书虽系章回小说,而用意深远,中庽劝惩之旨,且报应昭彰,尤至为痛切,予尝戏目之为戒嫖戒赌,戒结交匪友教科书。人家子弟于十五六岁之时,文义粗通,正喜看各种小说,可以此书命之细阅。苟得中材,熟阅此书,未有不憬然自悟者,决不至故入迷涂矣。尚有阳湖李国嘉,字伯元,化名南亭亭长,撰有《官场现形记》五编,每编六卷,笔意浅显,并无污秽之语,亦可供茶余酒后之一助。予素不喜阅小说,故知之者甚少,细阅此二书,决无他虞也。
吴敬梓事迹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诸生。袭祖父业,有二万余金。与文士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辍,不数年,赀产荡尽。冬夜苦寒,邀同好五六人,绕城堞行数十里,谓之暖足。撰《文木山房集》□卷、《诗说》□卷、《儒林外史》五十卷。他集不传,此书独风行一时,世人多见之好之。其中描摹文士情态,嬉笑怒骂,如铸鼎象物,颇为小说界开一新面目。惟其书本五十回,为五十卷,不知何人割裂茂才《文木山房集》中语,襞积增为五回。后有茂才从兄青然先生檠女孙之女夫上元金和一跋,称五十五回,为五十五卷,是每回可为一卷矣。程鱼门太史晋芳《勉行堂文集》中有《文木先生传》,谓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其橐中笔砚都无云云。负才如是,家产如是,而一寒至此,毫不以为意,真世间所罕有者。
春秋等书目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其意一也」,孟子已言之矣。然后世以「春秋」名书者甚多,如《虞氏春秋》、《吕氏春秋》,汉赵煜《吴越春秋》十卷,晋习凿齿《魏晋春秋》□卷,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宋尹洙《五代春秋》□卷,明荀廷诏《蜀国春秋》,我朝列为禁书,明崔铣《文苑春秋》四卷,姚士粦《后梁春秋》二卷,查继佐《鲁春秋》一卷,《适园丛书》本。以「梼杌」名书者,只有宋张唐英《蜀梼杌》二卷。以「乘」名书者,明有周嘉冑《香乘》廿八卷,许奉恩《里乘》十卷。岂以《春秋》为圣人笔削,因以名书,犹得希圣之意也欤。
夹坝等讹称
西域人以刧盗为夹坝,见纪文达公《姑妄听之》自注。声木谨案:夹坝即刧盗之讹,非以刧盗为夹坝也。四川人以强盗为帽壳,实即暴客之讹,亦非以强盗为帽壳也。张文襄公之洞督学四川,撰《輶轩语》一卷,中有属武生不可与帽顶来往之语。川人本云帽壳,张文襄公以其名不雅驯,易为帽顶,失之远矣。
胡林翼批牍中语
益阳胡文忠公林翼遗集中,批牍之语,有「儒雅雍容,逢人便问魏三兄之概」云云。光绪丁未,予在山东,王古愚孝廉振垚告予云:「人言胡文忠公此批,乃戏用《阅微草堂笔记》中故事,从无有知其出处者。」予为之检查原书,见《姑妄听之》卷四奴子傅显事。「魏三兄」亦即奴子魏藻,见本条自注。持以示之,孝廉大喜。
桐城阳湖两派
长乐谢枚如□□章铤《赌棋山庄文集》中《抑快轩遗文稿跋》中有云:「近日古文有桐城派,有常州派,李申耆盖常州派中之铮铮者。」声木谨案:张文襄公之洞督学四川时,编《书目答问》四卷,中有桐城派、阳湖派等名目。王益吾祭酒先谦、孙佩南京卿葆田、马通伯主政其昶皆不谓然,后儒亦多谓桐城、阳湖同源异流,并无自立一派之意。说详予撰《桐城文学渊源考》卷五张皋文太史惠言条下。当时司编辑者,实为江阴缪筱珊太史荃孙,力主是说。据谢氏所言,当时确有桐城、常州两派之说,不尽凿空。太史为常州人,更推波助澜,以张其军尔。
杨岘论文语
归安杨见山太守岘《迟鸿轩诗续弃》自序云:「诗文者,读书之末技也,然非千气万力,深入阃奥,不可以鸣作家。同辈中,诗如郑子尹之宏肆,莫子偲之苍老,高陶堂之研炼,文如徐懿甫之峻洁,方存之之整暇,施均甫之爽健,余皆畏避之不遑,无他,专壹与不专壹之判也。」云云。声木谨案:太守所撰《迟鸿轩文弃》□卷,《文续弃》□卷、《诗弃》□卷、《诗续弃》□卷,古文篇幅甚狭,有意烹炼,蹊径未化,尚未成家,不能与作者争衡,自评之言良允。至于评品诸家诗文,甚为的当,知非无意于诗文者。惟其知之深,所以知其为之之难如此,非真读书人,不能道其只字也。
阮大铖咏怀堂集
阮大铖误国庸臣,人不足道,然卒殉南都之难,较之背主求荣者,犹为有别。撰有《燕子笺》□种曲,风行宇内,几于家置一编。其诗尤才华富丽,风骨高骞,洵能倾倒一时,实足与钱牧斋、吴梅村、龚芝麓江左三家相颉颃。徒以摧折太早,又列名阉籍,以致撰述湮没不彰。所撰《咏怀堂诗集》四卷、《外集甲部》一卷、《乙部》一卷,为崇祯乙亥冬月自刊本。诗前有眷弟叶灿序十九页,推崇备至,又有门人邝露序三页,目录廿七页,后有大铖自序五页。卷端题「石巢阮大铖集之着,南海邝露公露校」。《外集》前有自序五页,目录十九页。《甲》、《乙》部卷端均题云「衲子德浩、宗白校」。刊本亦甚工,确为明末刊本。孔雀有毒,不掩文章,就诗论诗,亦明季一大家也。其刊本极为罕见,故详记之于此。
论施闰章
宣城施愚山侍读闰章学问文章,海内尊为山斗久矣,核以曾孙念曾所编年谱,遗议颇多,兹略举之。崇祯九年,已补博士弟子,名隶县庠。顺治二年,我朝定鼎后,复补博士弟子员。顺治七年,寄沈耕岩先生札云:「章自忝乡荐,即违素心。」顺治三年冬,李宜人来归。顺治十一年九月,梅宜人卒于家,有悼亡诗四首。顺治十四年,以覃恩赠父刑部公奉政大夫、山东提学道按察司佥事,母马安人、胡安人并赠宜人,妻梅安人赠宜人,继妻李安人赠宜人。梅宜人未卒,李宜人来侍,不能曰「来归」,与梅宜人来归同文。此犹可曰出于曾孙念曾之意,非侍读本意。覃恩封继妻为宜人,是分明以妾为妻,岂君子所为乎!已入明学籍,复入国朝学籍,自以「违素心」为言,不知果何违乎素心。果忠于明乎?抑忠于国朝乎?可谓进退失据矣。
论纪昀撰述
纪文达公昀学问浩博,奉勅编纂《四库全书提要》及《简明目录》,允宜家置一编,奉为大经大法,自不待言矣。惟所撰《纪文达公遗集》□□卷,究为荣世之书,非传世之作,插架者不能不备,究无人诵而习之也。其《镜烟堂十种》,乃评品诗文各书,在文达公虽能另出手眼,判别泾渭,亦无关于宏旨。其《姑妄听之》自序有云:「三十以前,讲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三十以后,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骤,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五十以后,领修秘籍,复折而讲考证。」云云。据公自序,公亦非不留意于文字者,且研求二十年,不为不久,卒不能与文士争短长。以公之高才博学,竟不能合考据、文章而为一,与之翼者两其足。此乃天限,非人力所能强求也明矣。
论编辑不易
鄢陵苏菊村广文源生编《中州文征》,其师钱衎石给谏仪吉为之代阅栎园、柳下、山蔚数家之作,广文因此悟选文之旨,自记于《记过斋文稿》中。可见选诗文亦不易,未可率尔为之也。
随笔卷四
论南宋光宗李后等
论卫最后亡
论杜诗
论书贾四人
柳如是事迹
论小学韵语注
论程羽文鸳鸯牒
论扬雄等人
泰西教士穆尼阁二人
如山失官原委
杜浚变雅堂集
阅微草堂笔记
梅曾亮石刻木刻文
国史儒林等三传
论八贤手札
杭世骏三国志补注
崇祯宫词中捻转
明史可法妾李傃
周起渭等诗句
元贡泰朱燧师生
南宋曹勋松隐文集
论永福县志
北宋王安石乱天下
代作改定各集
论方孝孺
元杨奂诗
南宋元两榜得人
齐二寡妇原委
千家姓文
改撰碑文二事
奸臣子孙好学
称婿不称婿之异
明袁珙父子相人术
明王思任弈律
酒概名号诡谲
苌楚斋随笔卷四
庐江刘声木十枝撰
论南宋光宗李后等
南宋光宗慈懿李皇后,虽为李道之女,然本戚方诸将,故羣盗也。明熹宗懿安张皇后,虽为张国纪之女,实螟蛉之女,非张国纪所生。以一代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一以故盗之女入选,一以螟蛉之女入选,真千古后族之羞也。
论卫最后亡
周武王封建诸侯,惟卫最为后亡,享国亦最久,共四十一世,历九百有五年。秦灭六国,并未灭卫,直至秦二世□年,始废卫君角为庶人,其国始除。当时以弹丸之地,微弱之君,淫靡之民,居然能立国于强国暴君之下,数十年安然无恙。想当时秉国钧者,必具深识远虑,有所因依,故能如此。惜史策失载,不能追寻其原委,深为可惜。
论杜诗
杜少陵诗云:「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盖言瓦盆与银玉器盛酒,同为一醉,且须老瓦盆始能留贻子孙,银玉器未必能留贻子孙。意在言外,真通儒之论,达人之见也。声木尝读此诗,深为感喟,因以「老瓦盆」三字名斋。尝杂钞关于居家日用切实可行之格言及养生语,辑为四卷,即名《老瓦盆斋杂钞》,以期触目惊心,用以自警。
论书贾四人
书贾多文人,其最煊赫者有四,足与考证文士争短长,可谓书林四杰。一北宋穆修。家有唐本韩柳文,镂板行世,设肆售之。自坐其旁,约有能句读者,即赠一部不索值。撰《穆参军集》三卷、《附录》一卷。其古文开(先)[北]宋之先,有功于艺林甚伟。一南宋陈起。设书肆于睦亲坊,自号陈道人,刊书籍甚富。后人得其刊本,谓之陈氏书棚本,久为考证板本之资粮。编《江湖小集》九十五卷、《后集》廿四卷,搜罗一时诗家颇富。一明童佩。字子鸣,龙游人。世为书贾,受业于归有光,独以诗文游公卿间,撰《童子鸣集》六卷。一国朝吴县黄荛圃茂才丕烈。设□□□书肆于苏州,以搜罗善本书,后人奉为圭臬,其名氏遂直驾虞山毛氏、钱氏、四明范氏、泰兴季氏等而上之。生平欲编《所见古书录》,将所藏为正编,所见而未藏者为附录。其分目,一宋椠,二元椠,三毛钞,四旧钞,五杂旧刊。并未编定。身后瞿木夫司马中溶分为廿卷,稿本亦不知归于何所。有人谓陆心源《仪顾堂题跋考证》大都取材于是,似黄氏原本已归陆氏,陆氏既盗袭其语,并毁弃其原本。其藏书题跋,自吴县潘文勤公祖荫及江阴缪荃孙、长洲章钰、仁和吴昌绶等广为搜辑,得文六百廿二篇,编为《荛圃藏书题识》十卷、《补遗》一卷、《刊书题识》一卷、《补遗》一卷,丙辰冬月,金陵书局刊本。版本与《适园丛书》一律,疑即乌程张氏所刊本也。缪氏序语称其跋识于版本之后先,篇第之多寡,音训之异同,字画之增损,授受之源流,翻摹之本末,下至行幅之疏密广狭,装缀之精粗敝好,莫不心营目识,条分缕析。跋一书而其书之形状如在目前,非《敏求记》空发议论可比云云。声木谨案:荛圃题识之善,缪氏已言无余蕴。予独惜其于每书撰人名氏、籍贯、学术、仕宦、撰述,概乎无一字题及,多言收售情形,文字亦浅陋之至,适成其为书贾文字。虽自范、毛、钱、季等创此一派,荛圃后出,推勘益密,于学术上不无少助,终于贸易上得益甚大。荛圃之开设书肆,搜访古书,专为牟利,其学术终属有限,未可以近人尊崇,随声附和,遂跻诸撰述之林也。
柳如是事迹
常熟钱牧斋宗伯谦益之姬人柳如是,三百年来,久已为人所艳称,言人人殊,从无有知其详细情形者。声木参考各书,刺取其中事迹,荟萃记之于此:柳如是本吴中大家婢,初名隐雯,流落北里,为吴江盛泽镇名妓徐佛养女。佛善画兰,能鼓琴。更名杨爱,小字影怜。后又自更姓柳,名是,字如是,在北里中负盛名。□□轻薄子钱青雨岱勋故小有才,与柳狎,最称莫逆,教之作诗写字。从柳为狎客,实若仆隶,因名之曰偕柳。早年诗词,大半钱所伪作。后来柳归牧斋宗伯,实岱勋为之介,并偕往焉。继又适松江某孝廉为妾,孝廉能文章,工书法,复教之作诗写字。文学遂大进,字则婉媚绝伦,诗亦格调工丽,又以词翰倾一时。柳为人短小不逾中人,而色甚艳,双颊作朝霞色。结束俏利,神情洒落,性机警,口便给,饶胆略。然倜傥好奇,尤风流放诞,尝幅巾弓鞵,着男子服。孝廉不能堪,谢之去。柳挟其才色,游吴越间,士大夫争趋之,名愈重一时。崇祯庚辰冬月,为士人装,自访牧斋宗伯于常熟。宗伯在东林中,本有浪子之目,相见甚欢。明年辛巳六月初七日,遂与宗伯定情。宗伯赋诗纪事,同人和之,号为河东君,声誉益起。柳时年已廿四矣。后生一女,适无锡赵□□太史□□之子玉森□□管。崇祯乙酉五月之变,柳劝牧斋宗伯速殉义,无贪恋。宗伯谢不从,柳大愤,自投于水。家人持之,不得入,乃止。癸卯秋月,柳复下发入道。明年宗伯卒,家难作,势甚汹汹。柳自经死,事遂得解。综柳生平,不愧名妓。其风流放诞,本妓女之本色,不足为异。何况诗字并皆超妙,可以传世,能明大义,劝宗伯殉义,又以一死了钱氏纷纠,洵足流传千古矣。柳又尝与陇西君有旧约,以「问郎」二字玉篆赠别。甲申某月一日,牧斋宗伯燕客,陇西君亦在坐。柳知之,遣婢出问起居,以玉篆归之。行事光明磊落,亦不失大丈夫之所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