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苌楚斋续笔
苌楚斋续笔
以支干字名集
有以支干名书,而实非用以纪年,如唐许浑之《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其曰《丁卯》者,浑别业在润州丁卯桥也。南宋周密之《癸辛杂识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其曰《癸辛》者,密所居在癸辛街也。
群学奇侅
侯官严又陵观察复《羣学肄言》序例中有言:「译此书时,吴挚甫冀州犹在,见而好之,为立名曰《羣学奇侅》,未达其义,弗敢用也。」云云。声木谨案:奇侅即非常之义,《羣学奇侅》,言为羣学非常之书也。
光绪中叶纲纪
时到光绪中叶,可称季世,纲纪犹存,名器仍未尽滥也。即衣服器用一项,大红半截身风帽及黄色马褂,平民无人敢服用。此犹曰国家定制,理应服从也。即如夏日全白长衫及全白短衫裤,当时名为上色,非读书人及老爷、少爷、师爷不敢用。生意人及他人,只能穿蓝色灰色而已。错用之,大家指为谬妄。并云你亦非他们可比,何必惹人笑骂。又如扇子一项,白纸扇、团扇亦为读书人及老爷、少爷、师爷用之,他人皆用黑油纸扇。此非国家功令也,而当时界限之严如此。可见大众心目中,尚有读书人及老爷、少爷、师爷在。今则虽高官厚禄,旦夕可至,寻常视之矣。陀罗经被本出于西藏,四川省城内极多。光绪□□年,先妣程太夫人弃养时,有以陀罗经被进者。先文庄公坚执不允,谓此系朝廷功令,非奉特旨赏用不可,私用何所取意。若在现时,固人人可用矣。
抑快轩文集
光泽高雨农舍人澍然,予已著录于《桐城文学渊源考》中,其撰述亦录入《桐城文学撰述考》中。惟所撰《抑快轩文集乙编》四十九卷、《丙编》十六卷、《丁编》九卷,共三编七十四卷,凡文六百十九篇,无刊本。侯官杨浚字雪沧,于光绪丁亥八月廿四日鹭江旅次,得门人吕渊甫拔萃征家藏全帙,属陈茀丞茂才同友录副,至戊子上元始钞毕。文集前有道光十二年仁和陈善、道光元年仲秋建宁张绅二序。书用抑快轩自用格纸,每半页八行,行廿字。板心刊有「抑快轩文集」五字,下黑口刊有「冠悔堂钞本」五字,楷书甚工整,洵属罕见之本。别有《抑快轩文集》三十卷,计文二百廿六篇,人家亦有传钞本,不如此书之完备。中有「雪沧手钞」、「无竟先生」、「独志堂物」、「侯官杨浚雪沧所得善本」、「雪沧」等印。惜书中缺《洪范五论四曰攸好德论》、《李习之文读序》、《论语私记序》、《金厦二岛志序》、《光泽县志序》、《录何氏祀事学田二志序》、《医方集解校刊序》、《答某友书》、《何君质轩象赞》、《何母黄太恭人象赞》、《魁星赞》、《甚德堂文集序》、《退葊文集序》、《榕园文钞序》、《碧云山房诗草序》、《忆云词序》、《鳌峯文薮序》、《龚节妇传》、《何淑苹传》、《募修玉龙宫引》等廿篇,皆有目无文。详志其目于此,以便后人之得此书者之考查。
林纾选左传
林琴南孝廉纾,先编《左孟庄骚精华录》四卷,后又编《左传撷华》二卷。前编《左传》中有《郑伯伐许》及《季平子立臧会》二篇,后编去之,岂果文字有歧异之处,不足取耶?
生日巧者
吾家中生日之巧者:先文庄公四月十四日,先妣程太夫人四月十五日,弟妇卞宜人亦四月十四日。贱辰三月廿一日,固生侄妇亦三月廿一日。亡姬朱宜人与尉兄之陈宜人同岁生,均二月初五日,陈为辰时,朱为申时,尤巧矣。伏生儿九月初七日,函生侄与九侄女同为九月初八日。长孙缵曾八月廿一日,胞侄孙宪曾、胞侄孙女荣曾,均八月廿一日。晦弟七月十二日,其次姬孙宜人即七月十三日。嫡堂兄锡之十一月十四日,其长子麟生同日生日。
李天馥两籍
鄢陵苏泉沂广文源生,编《国朝中州文征》五十四卷,道光癸卯刊本。卷首撰人名氏爵里一卷,其中列入李天馥,字湘北,永城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定,撰有《容斋集》,云云。声木谨案:此即吾郡合肥李天馥。当时以河南永城县籍,中顺治丁酉举人,故广文列入河南。撰有《容斋千首诗》□卷、《诗余》□卷。其子丹壑太史孚青亦工诗,撰有《野香亭集》□卷。
随园全集遗佚
袁简斋明府枚《随园全集》,搜罗一家子姓及亲友诗文,可谓完备,然犹有未尽者。袁香亭太守树之《红豆村人诗集》□卷、《词集》□卷,已刊入全集中矣。太守又有《诸子詹詹录》二卷,系七十岁时所辑。其自序谓因阅归震川先生《诸子汇函》,随笔摘录一二语,以成此书。其孙瀛仙明府□□刊以行世,传本甚少。元和江建霞学使标客山左时,得是书原本,光绪乙未,督学湖南,善化章藻勋寅谷经济堂重为刊行。不知当时何以未收入。其裔孙袁翔甫明府祖志刊印《随园全集》,自己之纪载列入全集中,转遗是书,益见当时传本之少矣。
析烟
兄弟析居,俗谓之分家,无他名称也。宋范子严墓志中,谓之「析烟」,立名颇为典雅。称初娶为「元娶」,亦见此碑文中,皆异闻也。
张照等七夕诗
张文敏公照《七夕》诗有云:「此夜万家明月里,几家思妇独登楼。」方觐《七夕》诗有云:「荩箧尽教尘网徧,三年不上曝衣楼。」沈文悫公德潜《七夕》诗有云:「只有生离无死别,果然天上胜人间。」皆词旨哀切,不忍卒读。当时沈文悫公正赋悼亡,所以为佳。予亦有句诗云:「修到神仙也离别,人生何事怅关河。」诗虽不佳,其意或未经他人道过耳。
梁武帝等好佛
梁武帝舍身佛寺,尽人皆知之矣。《建康实录》言,陈后主自卖身于佛寺为奴。宋徽宗受道士封,为教主道君皇帝。明世宗师事道士邵元节、陶仲文,受其封号。梁、陈之主,本非天子,犹可说也。宋徽宗与明世宗,皆天下一人,反受封于缁流以为荣,真理之不可解者。
论不戮一人
《左传》言晋荀吴克鼓而反,不戮一人,《宋史》亦言曹彬下江南,不戮一人。钱塘袁简斋明府枚深疑之,谓彬既克一城,岂能一人不戮,疑为诞妄,论之诚是。声木谨案:不戮一人,不当指敌人而言,当指所率之军士而言。师皆能用荀吴、曹彬之命,无一奸旗鼓者,故军士不戮一人,较为近理。
各省香火盛处
圣人神道设教,原不禁人奉祀,然迷信者,终属中材以下。各省庙宇,皆有香火,最盛之处,尤为愚夫妇所注意。如吾皖则九华山,江苏则茅山、金山、焦山,浙江则普陀山,江西则许真人庙,四川则峨嵋山,山西则五台山,山东则泰山,湖南则南岳山,河南则太昊陵。隔省人士,不远数千里,前来顶礼者,犹往来不绝。并闻句容茅山道士观中,道士有玉印一方。相传人苟死后,衣襟中有此印文,鬼必加敬礼,愚夫妇信之尤笃。每逢三月,茅山开庙会一月,庙祝以此售钱。每印一方,至少需制钱伍百文,收数颇巨,道士恣为淫欲。光绪二三年间,为苏抚谭序初中丞钧培所闻,重惩道士,封禁庙会,提玉印存于苏州藩库中。其庙中香火,后亦渐衰,以玉印未归故也。
铁公祠联额
山东省城内□隅有铁公祠,即明兵部尚书铁铉祠堂。地址邻大明湖,城外千佛诸山历历在目,湖光山色,颇为佳境。祠中联额极多,无一善者。光绪丁未夏月,偶与桐城方子和明府家永同游,指以示明府,谓何竟无一佳联额。明府笑而问予:何不自作一佳者陈列。予谓:「凡有佳山水处,只宜观览,不宜舞文弄墨。不善藏拙,题以联额,自以为佳,实则不佳。须知天下之佳山水不过如此,即真有佳处,亦非人力所能形容。言山水之典故亦不过如此,征引亦未必能恰合。即能征引,能形容,亦人人可用,处处可移,焉能有某某恰合某处,使人见而不生厌乎。」明府深然予言,谓为闻所未闻。虽系当时一席话,自觉颇有发明,因追记录之于此。
此木轩
国朝焦袁熹字□□撰有《此木轩全集》,皆收入《四库》。其此木轩命名之意,乃取《庄子》「此木也,以不材终其天年」之语。□□□□自知非用世之人,不乐仕进,故以「此木」名轩,尤为恰当。
祁寯藻字迹
寿阳祁文端公寯藻,早年所书之字,寯藻之「寯」字,下「」形作「乃」字形。晚年重刊苗夔校本南唐徐锴《说文系传》四十卷,附《校刊记》三卷,流行坊间,谓之《祁氏说文》改正其字体,书寯藻之「寯」,下作「」字形。后来琉璃厂中帖估。凡遇祁文端公所书字,「寯」字下作「」形者,指为晚年所作。其价值比之「寯」字下作「乃」形者,约多索数金,以小半字之微,而价值相悬若此。然祁文端公当年之字,实为平定张石舟明经穆代笔居多,予在京时已屡屡见之。祁文端公晚年,得宋拓《大观楼帖》一本。帖之四周,左右上下,大兴翁覃溪学士方纲题字殆徧,祁文端公又加题焉,洵为罕觏之物。大喜过望,因自号观叟以志喜。凡字迹中有自题「观叟」者,亦晚年所书也。
刘坤一字体
予往年见刘忠诚公坤一行书字体,诧其与明之王文成公行书结体何以相似之甚,知其必学王文成公字迹无疑,曾于侍先文庄公时言之。先文庄公谓:尔言诚是,刘忠诚公素好阳明之学,又岂特字之一端而已哉!又见王文成公行书,笔意体制,极似北宋沙门梦英钞《高僧传叙》、沙门静己《敕谥禅师述》二种。乃知古人虽漫不经意之事,亦必有所本,非率尔而涂也。
毛岳生元史稿
姚椿《晚学斋文集》中,《毛生甫墓志铭》言:「生甫尝病《元史》宂漏,见钱詹事大昕所为残稿,因加补辑,纂录异册数十种,未巳。奔走道路,年又限之,卒未克底于成。」云云。吴县沈恩孚《元书后妃公主列传后跋》云:「此书旧附《休复居文集》后,为嘉定黄氏西溪草庐刊本。元和陈梁叔跋云:『先生撰《元书》虽未竟,按《与李申耆书》中,明言诸表皆定,又言成《考辨》数卷,其书当存于家,仅以所见《后妃》《公主》二传附文集后。』云云。其后《元史》改正之稿,先入蒋溥徐氏,继归永康应氏。同治初,予外舅杨月如先生曾亲见于怀宁汪氏寓所,盖应氏弗之宝,由书贾挟出传假者。恐此数十年中,亦在蘦落之数。先生家蓄元代书甚伙,其所考辨,或当别有发明,而手定诸表,隐于万氏《历代史表》外,踵增一席,度为餍心之作无疑。顾不获并永其传,滋可慨耳。今其诗文已不多见,予所藏者非足本,而此二传幸完好,爰录出,编入丛书。」云云。声木谨案:自道咸以来,钱晓征宫詹大昕、张石舟明经穆、何愿船比部秋涛、魏默深鹾尹源、龚定庵铨部自珍,喜研辽、金、元三史及西北舆地。厥后李仲约侍郎文田、洪文卿侍郎钧、屠□□太史寄继之。各有撰述传后,为一时风会所趋,遂成专门绝学。生甫都尉生逢其时,诗文皆冠绝一时,毅然以重修《元史》为己任,几底于成。据沈氏所云,原本已在蘦落之间,为真可惜耳。
昭昧詹言
桐城方植之明经东树,撰《昭昧詹言》十卷、《续》八卷、《续录》二卷,实亦诗话之一种,中虽诗文兼论,而论文之语寥寥。桐城诸老论诗文之语亦错杂其中,尤为可贵。桐城吴挚甫京卿平日最为推崇,见于与方存之京卿宗诚书中,可以知此书之价值矣。书云:「植翁《昭昧詹言》启发后学,不在《归评史记》下,或乃谓示人以陋,此大言欺人耳。陋不陋,在学问深浅。学浅,虽诹经考史,谈道论性,未尝不陋。学深,虽评隲文字,记注琐语,亦自可贵。故鄙论尝谓植翁此书,实其平生最佳之作,视《大意尊闻》、《汉学商兑》为过之。」云云。声木谨案:此书于光绪辛卯仲春重刊本,附于《考盘集》中。闻其家中子孙素昧显扬,吝惜纸工,不肯刷印,故传本甚稀,极为可惜。近年安庆始有排印本,流传亦不甚广。予因吴京卿力言此书之善,略序其目录于后。此书卷中,隐撰人名氏,只题曰「副墨子闇解」。副墨子者,取《庄子》卷□「闻诸副墨子」之义。卷首述恉、目录及自记,卷一通论诗文,后均论诗:卷二论汉魏,卷三阮公,卷四陶公,卷五大谢,附谢惠连、颜延之二人,卷六鲍明远,卷七小谢,卷八杜工部,卷九韩昌黎,卷十黄山谷。《续》卷首自记并目录,卷一通论,专言诗,卷二初唐诸家,卷三盛唐诸家,卷四杜工部,卷五中唐诸家,卷六李义山,卷七苏黄,卷八附论诸家诗话。《续录》卷一为总论七古,卷二为王、李、高、岑、李太白、杜公、韩公、欧阳永叔、王半山、苏东坡、黄山谷、晁无咎、陆放翁、元遗山、虞道园、吴渊颖诸家。读者观于此,可以知其大略矣。
尺牍体裁
新城陈硕士侍郎用光《惜抱轩尺牍序》中有云:「用光尝问其体于先生,先生曰:『是虽不足言文,然必取材于《昭明文选》,及东晋人诸帖,则其词雅训矣。』」云云。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亦为之序,中有云:「姚姬传先生尝语学者,为文不可有注疏、语录及尺牍气,然则尺牍亦专门之学矣。」云云。声木谨案:据此,则尺牍自成一体,亦非易为。桐城戴存庄孝廉钧衡,当年入都会试,曾文正公从问古文法。孝廉以此书授之,并谓姚郎中论文秘诀,悉具于其中。曾文正公得其本,精研其学,遂以古文名天下。并谓生平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列入《圣哲画象记》中。然则此书,固学人所当奉为圭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