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楚斋续笔

  
  各省名山
  庐山在江西德化县境。自西人租其地为避暑之所,草莱尽变为洋楼,庐山真面目从此又变。西人租金,每年仅壹百两,虽为牯牛岭一隅,最占庐山形势。以名胜之山,些微之金,竟为彼族所占。劳山在山东即墨县境,下临大海,风景绝佳,为北五省胜境。自德人占据胶澳,亦据为己有。光绪己未春月,鲁抚杨莲府制府士骧,从鲁省绅士之言,自往勘之。言全山为德人所占,修洋楼,造马路,培树木,久已视为己地,云云。现在青岛虽交还中国,有名无实,徒托空言而已。杨文敬公任鲁抚时,署内本有珍珠泉,为济南五大名泉之一。其水之上流者,粒粒如豆,千万齐涌,珠泉之名,真为不忝。杨文敬公修屋其旁,牓曰「珠泉精舍」,公事图章,则曰「泉亭判事」,颇见雅人深致。
  
  沈寿康百岁
  吴江沈寿康字觉斋,晚号南溪赘叟,本诸生,寿至九十七,计闰则一百岁。时东莱吕镜宇尚书海寰、武进盛杏荪尚书宣怀,同在上海议商约,合词为之奏请恩施,奉旨赏二品封典。德清俞荫甫太史樾《春在堂诗编》中,有《沈赘翁百岁》诗,中有句云:「乾隆恩例至今延,计闰加为一百年。试向天边看明月,已经千二百回圆。」云云。诗句佳矣,实本南宋人词中脱化而来。
  
  曾国藩养心棋
  曾文正公晚年,每日午饭后,喜下棋一二局,平日自谓养心棋,其石印手书日记,自记围棋几局是也。当日先文庄公问其幕僚钱子密尚书应溥云:「中堂日日下棋,不日进无已乎?」尚书曰:「棋则日退也。」先文庄公未谙棋理,惊问其故。尚书谓:「中堂年高望重,何人肯与之对手,中堂不自知,以致愈趣愈下。然中堂亦非无棋者,偶有人走一好着,中堂见而大惊,亦必沉思冥想,凝神注意,逾数时刻,得一好着,与之足以对垒而后已也。」云云。此声木当日闻于先文庄公者,敬记于此。
  
  光绪甲午捐举人
  光绪甲午秋月,吏部以用兵需款,奏请开捐举人一百名,每名二万两。并立章程,以一百名为限。逾年,报捐者,见名册中,只有蒋长椿、蒋长松、蒋□□三人,而捐例亦不停而停。声木私谓,吏部此举,可谓愚矣。
  
  合肥香花墩
  吾郡府城内□□隅,有地名香花墩者,相传为北宋包拯旧地,上有包孝肃祠。其裔孙仍居其中,世袭七品荫生,以奉祭祀。藏有宋代遗像,亦不知真伪,但文弱如书生,面目白晳,与世所传面黑者大异。墩外周以水,名包公河,产鱼与藕,其后裔擅其利。所产之鲫鱼,鱼背均作黑色,与他处不同,俗遂故神其说,谓为包公正直所感。包公在北宋,并无赫赫之名,即令正直立身,亦不过名臣而已,更非人所难能。徒以委巷无稽小说流传日多,以致增其声价,真可笑也。
  
  读史方舆纪要
  无锡顾景范□□祖禹精舆地,负盛名,当时称为绝学,撰有《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形势纪要》九卷。世虽称为三大奇书之一,实则此书援据浩博,辨论精详,切于实用,非余二人所能几及。而长洲沈文悫公德潜《国朝诗别裁集》中录其诗,并无一字言其精舆地之学,岂当时未知其人与书耶。
  
  山右石刻丛编
  天门胡蕲生中丞聘之,任晋抚时,撰《山右石刻丛编》四十卷,考辨颇详确。卷中所列石刻,有今昔易置者,书中皆实指为今在某所,俾访古者易于搜求,体例甚善。
  
  盗窃他人撰述
  高士奇所撰之《春秋地名考略》十四卷,实为秀水徐善所撰,见于《潜邱札记》及《勉行堂文集》。任大椿所撰之《字林考逸》八卷,实为归安丁杰所撰,见于□□□□及《国朝汉学师承记》。秦嘉谟所撰之《辑补世本》十卷,实为阳湖洪饴孙所撰,见于《史目表》中。马国翰所辑之《玉函山房辑佚书》□□□种,实为会稽章宗源所编,见于□□□□傅洪泽所撰之《行水金鉴》一百七十五卷,实为休宁戴震所撰,或云归安郑余庆撰,见于□□□□五人皆盗窃他人撰述,以为己书,真撰述中之盗贼也。
  
  张之洞劝人刻书
  南皮张文襄公之洞,督学四川时,所撰《輶轩语》中,有《劝刻书说》一篇,言如歙之鲍、吴之黄、南海之吴、金山之钱,可决其五百年中必不泯灭云云。自此书出后,世人颇笃信其说。一时如张午桥观察丙炎之编刊《榕园丛书》,吴次箫观察丙湘之编刊《传砚斋丛书》,刘聚卿京卿世珩之编刊《聚学轩丛书》、《玉海堂丛书》、《贵池先哲遗书》,缪筱珊太史荃孙之编刊《云自在龛丛书》、《对雨楼丛书》、《烟画东堂丛书》、《藕香零拾》,盛杏荪尚书宣怀之编刊《常州先哲遗书》,朱□□□□记荣之编刊《槐庐丛书》,徐积余观察乃昌之编刊《积学轩丛书》、《鄦斋丛书》、《随葊丛书》、《怀豳杂俎》、《闺阁词》,李健甫孝廉国松之编刊《集虚草堂丛书》,皆因张文襄公提倡一言,闻风兴起者也。
  
  翁心存语
  常熟翁文端公心存,凡遇门人得试差者,必告之曰:「有人放试差,梦中遇两路,一碑题曰『簪缨累世』,一碑题曰『子孙绝灭』。次日有贿赂请托者,某严拒不许。次日又梦至其境,所走者,乃簪缨累代之路。并有神告之曰:『日闻之事许,则走子孙绝灭之路,不许,则走簪缨累代之路。』」云云。声木谨案:翁文端公为先文庄公乡试座师,屡掌文衡,家门鼎盛,历代簪缨不绝。其训门人之语,可谓明白切至,其平生自走之路,自不待言,可知之矣。
  
  日本马关春帆楼旅馆
  日本马关春帆楼旅馆,光绪乙未□月,李文忠公鸿章渡海议和,即驻节于此处。事后日本人榜示通衢,大书特书,曰「清国李鸿章谈判所」,以羞辱之。光绪□□年,吴挚甫京卿汝纶,往日本考查学务,路经其地,旅馆主人乞题牓字。京卿沉吟半晌,即书「伤心之地」四字与之,最为沉痛。试思除此语外,更有何言哉!
  
  甘肃寿民李生潮
  宣统元年二月,陕甘总督升允奏言:「甘肃固原州属西乡回民李生潮,生于乾隆五十九年,届今宣统元年,现已一百十有六岁。二子四孙,曾孙五人,元孙二人,五世同堂。合无仰恳天恩,俯准旌表,出自鸿施。」云云。奉朱批:「李生潮生于乾隆年间,洵为罕觏,特准旌表,礼部知道。钦此。」云云。声木谨案:外间寿民寿榜,颇有增多十余年或二三十年,以邀恩旨者。此为陕督专折奏请,年岁确实无疑,洵熙朝之人瑞。以视九十七年,计闰加为一百岁,更有议其非确年者,不足道矣。吾师江都徐蛰叟广文言:扬州城内,□□布店主人梁□□于光绪□□年,真庆一百岁,夫妇并齐眉。届时乡里中,皆欲得寿碗寿布等,以为小儿乞寿。即素不相识之人,亦登门送礼不绝,意在乞取寿碗等。后又逾二年始死。以不欲乞朝廷恩施,故未邀旷典,惜哉!
  
  古文辞略
  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所编之《古文词略》廿四卷,后附诗歌类上下二卷,每卷析为二卷,后四卷乃诗歌也。《古文》即《古文辞类纂》之简本,《诗歌》即《古诗选》之简本,最便学人诵习。卷首第一页虽有「同治丁卯季春合肥李氏校刊」十二字,板存□□桂芗亭观察嵩庆家,盖即观察所刊也。
  
  土司底簿
  土司名目,旧史不详,惟《明史》始自为列传。明人有辑正德以前土司官爵世系为《土官底簿》二卷,此书为专言土司最早之书,见于《四库提要》中。国朝定制,土司职分甚卑,见知县无高位,另设矮几以居之。其在本地中,威权过于督抚,凡生杀取予用舍之权,皆其所掌,俨如三代时之诸侯,国家并不过问。粤、蜀、黔、桂、滇等省之边境皆有之。
  
  续笔卷五
  
  
  魏晋受禅诸语
  南宋王之道率乡人守土
  朱彝尊语
  三易集
  武生能诗
  国朝闺秀诗柳絮集
  王庚语
  师友诗传录
  刍言报语
  樊南甲乙集
  撰述体例所始
  王士祯手镜
  崔龟图注北户录
  泰西翻译书目
  王士祯遗佚书目
  秾芳亭石刻
  俗语本于牙牌灵数
  北宋祖无择骗娶离婚
  世俗流传诗人名氏
  皇清经解原名经郛
  国朝百岁人名氏
  阮元三家诗补遗
  小姑山摩崖诗
  纪事本末
  古今人赠遗物品
  阎若璩撰述
  盘亭小录
  指鹿为马
  四喜四忧
  言语感人之深
  唐玄宗梅妃
  蝉蜕花等物
  枸元茶
  袁树悼亡诗句
  常胜军所本
  明王洙宋史质
  王士祯清谈录
  天一阁命名之意
  
  苌楚斋续笔卷五
  庐江刘声木十枝撰
  魏晋受禅诸语
  晋受魏禅,史策所云优崇之礼,一切视黄初故事。宋受晋禅,齐受宋禅亦然,此乃史家毒笔,即孟子出尔反尔之意,谚语现世现报之说。不特宋得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失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为元伯颜所大声疾呼,告于□□□□□□也。尤可异者,李煜、孟昶,虽亡国之君,而文采震于当时,传于后世。北宋之徽宗,南宋之幼主,亦复如是。汪元量南归,宋幼主及宫人饯之,赋诗为别。元量编为《宋旧宫人集》一卷,刊入《知不足斋丛书》中。其词华,亦江南周后、蜀花蕊夫人之亚。天道好还,无往不复,岂独佛家有因果之说哉!
  
  南宋王之道率乡人守土
  粤捻匪扰乱时,吾郡乡人,当日率众自保。垒土城,高厚皆丈许,圩外复有濠沟,势如城河,亦丈许,谓之守圩子。不意南宋时已有之,可见吾郡之轻文重武,自古已然。南宋之初,金兵南犯,庐州盗起。郡人王之道率乡人,据险共保,城赖以全。之道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宣和六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后官至湖南转运判官。撰《相山集》,久佚,武英殿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为三十卷。以上见《四库提要》。
  
  朱彝尊语
  谭左羽授徒于某氏,主人有声乐之好,歌板师食单丰于书塾,谭不平。朱竹垞太史彝尊寓书曰,「君子以类族辨物,物各有族,在人类而辨之,君子自审其分处焉。娶妻纳采,俪皮纯帛可也,至买妾则百金,落营妓籍则千金,流愈下,直益高。食单之丰,譬以鱼饲猫,肉喂犬,于兄何损。」云云。右见《茶余客话》。予谓太史此书,真通儒之见,达人之论也。天下之邪正、是非、轻重,倒置者多矣。若一一以权量衡之,欲其不失铢黍,难矣。但能不失其在我,一切悠悠毁誉,种种祸福,只好听天由命,非人力之所能为也。
  
  三易集
  唐时升字叔达,嘉定人。师事归熙甫太仆有光,得古文正传,诗才颇雅健,文则含咀经史。盱衡时局,不为疎阔无当之言,应俗文耻为谀词,每不当人意,深得立言之旨。撰有《三易集》二十卷,刊入《嘉定四先生集》中。三易者,取梁沈约语,谓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三者。虽唐宋八家宗旨,亦以文从字顺为主,无以艰深文浅陋者。唐氏取「三易」以名集,诚能示天下以古文准则也。
  
  武生能诗
  卢廷简字子闲,江都人,顺治乙未武会元。江都王□□茂才豫录其诗二首,入《江苏诗征》卷二十。于震字亦川,丹阳人,武生,撰有《亦川诗钞》□卷。《江苏诗征》录其诗七首,入卷十九。声木谨案:二人皆以武生工诗,真我朝文德覃敷,无人不受熏陶之效,曹景宗不能专美于前矣。
  
  国朝闺秀诗柳絮集
  宜黄黄秩模正伯编辑国朝闺秀诗《柳絮集》五十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又续编》一卷,咸丰三年八月初四日自刊本。所录名氏,壹千玖百叁拾捌人,《补遗》录伍人,《续编》录伍人,《又续编》录叁人。所录名氏前后,皆依韵编次,以便翻阅。所选篇章,虽未必尽当,统计所录,已壹千玖百伍拾壹人,搜罗亦云繁富,在闺秀总集中,可称完备。惟其中录及青楼中人,实为全书之玷。按之「闺秀」二字,亦殊为未合,不得以《全唐诗》为例。想系平日中袁简斋明府言论之毒,故尔淆乱黑白,不能顾名思义若此。
  
  王庚语
  甲子十二月廿四日,第一百十一号《东南晚报》内,载王揖唐□□庚致王铁珊讯,中有云:「近顷士风不靖,名家子弟易入歧途。有严师保以教督之,先入为主,慎植初基,涉世以后,或不为邪说诐行所转移。社会中多一规矩人,国家即收一分宁谧之效。其机至捷,其用至广,而要皆自闾右塾序中来也。」云云。声木谨案:不意当此时势,犹有知教子从严,慎植初基之理,真众鸟啁啁,难得一凤之鸣矣。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一卷,国朝郎庭槐编,《续录》一卷,国朝刘大勤编。二人皆学诗于新城王士祯,各述其师说,以成其书。郎录中,士祯之语,或钞出别行,名《渔洋定论》。刘录亦有本别行,名《古夫于亭诗问》。实皆一书,今附存其名,不别著录,云云。语见《四库提要》中。声木谨案:东吴惠定宇征君栋,笺注《渔洋山人精华录》,卷首采用王文简公书目,《诗问》与《师友》并列。以未见《师友录》与《诗问》之故,不知《诗问》即《续录》,故妄列为二书也。
  
  刍言报语
  乾隆间,《四库书》共写六分,惟留京之一分校对详细,无大漏落。至分驻各处之五分,则以写官厌倦,复无人督率,致多删减。官事草率,大率如此云云。语见《刍言报》廿一号。声木谨宋:《四库全书》藏于大内文渊阁者,皆系各省采进及各家私藏之本,其余六阁之书,皆依此本缮写。穰卿主政康年所言留京之一分,校对详细,无大漏落,或指藏于圆明园内文源阁者而言,然早已毁于英人。其余文津、文汇、文宗、文澜四阁藏书,确有此病。甚至有全部每页只钞外面数行字,以便翻阅之用者,新建夏剑丞直刺敬观曾亲见之。藏于盛京之文溯阁者较为整齐,现拟印行此本。当时钞录《四库》藏书全分,需费纸墨工资共叁万金,见于□□□□□□□亦久忘其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