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耶稣会文献汇编
耶稣会文献汇编
论时日有用毋负主赐,
一、主生之物都有用
二、立功之机不可失
答默想工夫期于行,
一、默想是养灵性之粮
二、默想的内容
三、默想是为了行动
答四德为万德之宗,
一、一事而四德备
二、四德为万德之宗
论奉教不在多言,
一、奉教不在多言
二、谈道只是口说
三、教导人者须先行道
论不灵之物尚顺主命而人反逆,,凡二则
一、不灵之物顺主命
二、人当诚心呼求主
三、凡物都应顺主命
四、人当顺主命
五、逆主命之哀
答人之七情宜以爱德为主,
一、人有七情非罪
二、用情失当为罪
三、爱德可以中节诸情
四、爱的作用
答七情由灵魂而发而死后之情有所蔽而不全,,凡二则
一、七情由灵魂而发
二、死后情有所蔽
答主怒非怒,
答天地未足称才,
一、天地非可称才
二、天地之用不可称才
三、以书写为喻
论色念易萌须用刚克,,凡二则
一、人须用刚克色念
二、西邦王子只好魔的故事
论魔诱善人倍力于恶人,
一、魔诱善人倍于恶人
二、魔诱人的故事
喻良友如镜,
论魔鬼纪过天神纪功,,凡二则
一、魔鬼记人之过
二、天神记人之功
喻奉教若治田,
一、奉教若治田
二、不用功者难免地狱之火
论人宜热心向主,,凡三则
一、天主喜火燃
二、用燃火比喻热心
三、用蜡比喻德行
四、主更喜热心之人
答为善不拘根器,
论人须佩服主言,
一、天主当面与人言
二、天主之人听主言
三、听而遵行者可得常生
四、没有真听天主之言者
五、当佩服主言而常存之
论冕旒瞻礼,
答教中工夫乐而非苦,
一、苦与乐辩证
二、人之所为的苦与乐
三、士与农的苦与乐
四、爱主之人不苦
五、不善之人无乐
论人祈善终仰赖圣母,
一、善终可补毕生之不善
二、毕生为善亦须谨慎
三、人恒于厥终致蹶
四、学天主之道是学死
五、善终之法
论圣枝瞻礼,
一、圣枝瞻礼的由来
二、圣枝瞻礼的含义
三、司铎的感叹
论人涤罪宜洗以泪,
一、罪三媒由于爱肉身
二、人身犹马宜加之鞭
三、人当以泪洗罪
论人获罪毋诿之不可赦毋恃为可赦,
一、罪中加罪的念头
二、罪中加罪的原因
三、茹答斯与伯多禄之鉴
论领圣体宜谦、宜洁、宜相爱,
一、耶稣濯宗徒之足
二、耶稣教人以谦
三、耶稣教人以净
四、耶稣教人相爱
五、树木的比喻
论圣体不敢领且不敢不领,
论祷以免祸亦惟其可,
一、耶稣的祈祷
二、人的祈祷
论伤主受难宜默想数端,,凡二则
一、对主受难的伤痛
二、对主受难的默想
论圣架有上下左右之义,
一、上者之义
二、下者之义
三、左右者之义
论致主受难由人七情,
一、致主受难不在恶党
二、致主受难由人七情
论万物皆知认主人尤当感激,
一、万物皆知认主
二、人亦当认主
论敬畏为爱慕之仆,
答取法贵上,
一、射箭中的之法
二、人当取法于上
答天主爱人有七恩非父母可并,
一、主之爱人有七项
二、父母欲子为善而不能
三、主爱人而不强
答天主化成天地,
论光荣圣架瞻礼,,凡六则
一、圣架瞻礼的来历
二、圣架瞻礼之义
三、圣架之利益
论居下者必上,
论主要经有五,
论人性之光有二,
论谦德弗可及,
论人心皆当为圣神之堂,,凡二则
一、立外堂有三
二、建内堂有三
三、镇内堂以石
论圣母之恩,,凡二则
一、圣母之恩
二、天梯的异象
三、圣母的作用
论效法圣母贞德为切,
论天主无所不在,,凡二则
一、天主在天堂
二、天主在地狱
三、世间国君的类此
四、国君与天主的比较
口铎日抄卷之七
喻信德为进修之根,,凡二则
一、信德为进修之根
二、真信与不疑之别
责不孝敬之罪,
论奉教有三功,
一、孝于主
二、慈于人
三、严于己
论勤奉圣母之验,
论谦忍之德,
论圣母常怀天主人当仿效,
一、圣母尝怀天主
二、当仿效圣母之所怀
喻圣人为凡民之师,
一、鸟之凡圣
二、人之凡圣
论慕主心切始得见主,
一、复活瞻礼由来
二、复活瞻礼喻意
论孝敬其先须存道意,
一、中邦的传统祭奠
二、教友中人的祭奠
三、张令公的祭奠
四、李友的祭奠
论耐苦始猎真福,,凡二则
一、苦与福的联系
二、苦与福的转化
论圣徒之德,
一、雅歌伯的言行
二、当以雅歌伯自励
论人重世赏而轻天赏,
论主将升天何以为献,
一、贫民敬国主的故事
二、吾辈当以眼泪敬主
答有财者进天国之难,
一、有财者进天国之难
二、主佑有财者承教
叹以奉教勖兄弟而己则否,
论圣神降临,,凡二则
一、圣神降临故事
二、圣神降临之义
三、圣神妙义
论圣神七恩,,凡二则
一、人生两途
二、两途的不同后果
三、圣神七恩
四、七罪之首曰验傲
五、圣神之恩在谦卑
六、圣神七恩的能力
七、人当孜孜以求向上
论告解不速由中不热,
论过贵速改,
答天主降生以共见闻者为征,,凡十一则
一、天主降生非失其尊
二、人未见不足疑其无
三、天主降生之证
答耶稣为真天主不可姑称为圣,
一、若翰的见证
二、耶稣的自证
三、古圣的论证
答圣教东来不始自今日,
一、唐贞观年间圣教传入
二、唐建中年间立碑
三、明天启年间重现此碑
答降生有像于昭事为尤切,
一、天主降生于西汉之末
二、先贤戒惧未降生之天主
三、天主降生使人戒惧警惕
四、对中邦人的批评
答佛老之教为僭妄依傍而不可并容,,凡二则
一、佛老之教不可与天教并存
二、佛老之说也不可与天教附容
答释教专事明心为误人第一义,
一、心明之说不合理
二、空寂不能使心明
三、心明不能诫克
四、诫克比心明更重要
五、明心与中邦修身不同
答瞻礼痛解为圣教极重之功,
一、真心敬拜是升天正路
二、敬拜不可自设己意
论审判时升天多寡之数,,凡二则
一、升天下地各分其半
二、下地多于升天
三、升天多于下地
四、愿天主加佑万民
答人无死罪即望升天国,
一、无罪即可升天
二、天庭地位各有不同
答听主默启亦人之功,
论道意以淡薄为尚,
论进会之规,
一、入会前期的规矩
二、入会后期的规矩
论神病需医宜念家人,
一、形药与神药
二、形病需医
三、神病更需医
论人鲜认主宜实指示,
一、古代主微服访查赏善罚恶
二、天主降世为人赏罚劝惩
三、圣体之礼亦主降临其中
四、当将主指示于人
论人遇诞日祈毋负主恩,
一、诞日先谢主
二、人当尽本分
论劝人为善亦且益己,
喻灵魂重而肉躯轻,
答多读何苦多行,
论致命不易当存是志,
一、致命固不易
二、致命获真福
喻诲人以言不如以身,
一、形之哀矜
二、神之哀矜
三、身教胜于言教
论主罚一方有善亦可蒙赦,
喻取众美以成德,
口铎日抄卷之八
答圣教宜严,
一、教规如医嘱
二、神有二等
三、正神为圣教所尊
四、已死之人不可崇祷
答神有正伪而城隍之神为错奉,,凡三则
一、不可礼拜城隍
二、礼奉城隍正道
答佛、老之非,9,凡二则
一、佛老之经不可用
二、佛老是冒僭叛臣
答关壮缪未为大忠而崇祀之非正,,凡二则
一、不可崇祀关羽
二、不可以神礼奉人师
三、只可奉拜古之大圣
四、崇祀关羽之妄
答天主实有灵明之权而非虚理,
一、理只是虚位之称
二、天主有灵明之权
论人之灵性宜涤旧更新,
一、新人与旧人解
二、人当除旧更新
论圣人灵迹,
喻天国之赏先后如一,
一、天国之赏的比喻
二、对比喻的解释
三、天主的承诺
四、人当有的态度
论人之愿欲无穷,
喻涤罪宜洁,
一、晋接富贵当鲜洁其衣
二、入堂见主当洗涤灵神
论报主之恩有三而财色两端尤宜谨防,,凡四则
一、感恩当思图报
二、报恩的三种方式
二、对躬行教戒解释
三、亚肋叔的言行
四、当以亚肋叔为鉴
论圣意纳爵之德,
一、圣人瞻礼之三端
二、圣人与常人之别
三、意纳爵的长处有二
答龙之为物目所未见,
一、未曾见龙
二、雨的成因
答雷电之义,,凡二则
一、雷电的成因
二、雷电是上主所命
论补赎之功有三而施赎为尤切,,凡五则
一、犯罪三端的补赎之道
二、当存施赎之心
三、施人即施主
四、喜施之报在生前
论圣母救危之恩,
一、人当临危呼救圣母
二、圣母求危的故事
答教法因人而施,
论升天不易须去其私欲,
一、升天不易
二、圣把多禄茂升天
三、升天当去私欲
论人之聪明皆主所启不可遽生傲念,;
一、人身之病有二
二、人对两种病医治的认识
三、奥斯定的认识
四、奥斯定的成长
五、对奥斯定的评价
六、当效法奥斯定
答妄念易杂宜时时颂主,;,凡三则
一、仰祈天主可除妄念
二、时时颂主可除杂念
三、时时念主,快心满志
四、时时颂主的果效
论圣教诸书为性命神药,
答杂念为原罪之迹惟仰祈主佑,,凡三则
一、杂念为原罪之迹
二、善功唯祈主佑
三、杂念如蝇
四、圣人不免杂念
答灵魂有时出现上主所命,
一、上主许灵魂出现
二、灵魂出现的故事
三、灵魂出现系上主所命
论承教期于行,
论修道贵薄世味,
论享天上福悉纯善而无纤过,
论诲人必先自诲,
论钦崇上主由爱德而发,
一、钦崇在于活根
二、爱德为钦崇活根
论圣母会以守贞为上,
论人涤罪垢全赖救赎之恩,
论圣教遇阻方显其功,
论天堂之赏其异数者有三等,
答段友不可及之功,
论圣伯多禄可仿之德,,凡二则
一、当效仿伯多禄之行
二、伯多禄渔业的含义
三、伯多禄弃万有
四、天主以百倍报赏
论圣母往顾圣意撒伯尔各有可存想之义,9,凡八则
一、存想有三端
二、圣母往顾意撒伯
三、会友的感想
答人禀四行以生各有偏胜之异,9
一、性格与四行有关
二、性格与四行的关系
三、四行与四液有关
口铎日抄小引
一、司铎航来的目的
泰西诸司铎之航海而东也,涉程九万,历岁三秋。比入东土,而尺丝半粟,毫无所求于人,独铎音远播。其所醒觉而提命之者,不一而足。
嗟夫,是岂炫学问而博声称者哉?盖亦以造物主之真传,晦蚀已久;而二氏之曲说,浸淫方深;冯生总总,都在洪波浩淼之中,觅一片板只筏而不可得。故热肠不禁,欲为人世作津梁耳。
二、写作过程
标不敏,戊辰秋杪,始得就艾、卢二司铎,执经问道。顾质性鲁钝,未能顿了。即间有所得,亦如稷稷松风,涤烦襟于半晌,不逾时而过耳即空者矣。
夫田父之得燕石也,尚什袭藏之,钦为至宝。矧昆山之壁,种种见前,乃入宝山而空手回,何能不为田父所笑?庚午以返,其亲炙二司铎者,多无旷时。或在同堂,或在燕处,或为师言之诏我,或为朋侪之起予。爰笔所纪,不觉成帙。
三、写作目的
总之,余辈如骀驽,策之始前;司铎若洪钟,叩之即响。兹铎音具在,真足令愚者醒,顽者驯,智者见智,而仁者见仁。小子何心,其敢私为帐中之秘也乎?谨揭而传之,以昭同好。若夫搦管摛词,亦仅取通明晓畅,固不问其文之工拙也。
崇祯四年重光协洽之岁,日在角
福唐后学其香氏李九标薰沐拜手题
口铎日抄叙
一、解释“口铎日抄”
“口铎”者何?艾、卢二司铎,传播圣教,觉世之洪音也。“日抄”者何?吾友李其香氏,尝侍二司铎侧,录之以惠同好者也。
二、司铎东来传教
二司铎远自绝獥,浮海九万,三易寒暑,而至中华。倦倦以“爱慕天主”与“爱人如己”为首务。斯其渊源之正、愿力之宏、心思之苦,有未易明言者。世人拘于旧昔、溺于秽乐,曾不能开拓心胸,驰域外超旷之观,思此生之所自来与所自往。甚且认仇作主,岐适轶趋,贸贸以死,而卒不悟。是固司铎所大痛也。
三、中华愚昧禁锢
间有彼都人士,兴缁衣之好,殷殷造请者,亦繁有焉。然未绎思乎永报,先责望乎目前。不于万有之上,认至尊至灵之主宰;第于牙慧之后,袭太极理气之肤谭。不以生死大事,蚤觅究竟之根宗;徒以异人、异书,取快一时之耳目。是何异买椟而还其珠,自负此一见之奇缘也哉?大抵三代而后,学者多以辞章为务、科名为业。又有一切下学之法,设为方便梯航,积久认真,锢人思力。故于人性以上,生前死后之大关,存焉不论,论焉不详者矣。及有一二超旷之士,欲寻究死生之故,而有所未安。乃二氏之流,复创其虚诞不经之说,捣其虚而中之。如饥人思梁肉而不可得。黠者授以甘饵,而投其鸩毒,反甘之而不觉也。悲夫,悲夫!
四、天教妙启扃钥
若诸司铎之教,研理必究其原,察物必精其本,修治必要其实。诸如舌头假悟,捧喝伪机,与夫哀哀妙门之幻境,皆鄙绝以为不足谭。且其学问渊涵,深广无量,即极颖慧者,未易窥其底里。间或随人叩触,偶写灵诠,而当机片语,莫不妙启扃钥,彻人心髓。正如暍人得樾、渴骥逢泉,爽快之魂,得未曾有。独愧吾党,未能广竖斯义。迥标特解,为启余、助我之资。所冀发司铎之响,更抽绎于无穷者,不无望于高明诸君子也。诸君子试思我党中,治铅椠,应制科。一旦云蒸龙变,或标旆常,铭鼎吕;或广第宅,饰舆马;赫赫焉,夸矜其梓里,荣宠其宗祊者,足为吾生一大究竟乎?抑灵神本乡,更自有在?而斯世伪荣、微福,直转瞬浮云,无堪久恋者乎!此关勘破,则凡种种悲愉得丧,胜负短长,举无足较;而胸中火炭,世境戈矛,一齐放下;而后妙义满前,始有引伸不禁者矣。酌滴水而想泉源,燃星火而传众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