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紫闺秘书
紫闺秘书
冬月天寒。阳气在内。已自郁热。若更加炙衣重裘。近火醉酒。则阳气太甚。春夏之交。恐发时行热疾。
凡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慎起居。忍嗜欲。薄滋味。可以却病延年益寿。
戒满意之食。省到口之味。
暮若大醉恐酒毒停散。害人脏腑。大饥不大食。大渴不大饮。恐血气不常。卒然不救。食欲少而数。不欲频而多。常令饱中饥。饥中饱为善。饮中须用温。盖脾胃喜温不喜冷热。犯之如心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漠不关心。心必乱动。
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诀了。
全在养气。悟道之人。如农家积粟。自一合以至万斛。又如世人积财。自一文以至万贯。如此惜气不损。则积气成神矣。虚灵之府。神明所居。不可以他物杂之。他物杂之。则神明不守。神明不守。则身无所主。身无所主。则危矣。他物思想懮愁之类也。俗语有可采者。处穷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逸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耐富贵。安闲逸。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人生人间。贫贱者多。贵而富岂易。得哉。倘能戒夜饮。顺阴阳。正寤寐。保精气。使一身神气安宁。百邪不侵。安享天年。岂不乐欤。
大凡世人之寿。悉可至百岁。而以喜怒哀乐汩没。心源爱恶嗜欲戕伐性根。而又扬己之能掩人之长。颠倒方寸。顷刻万变。神倦思怠。难全天和。如彼淡泉汩于五味。欲其不坏其可得乎。
人日间意思多忙。何也。大凡应接事务。要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缓不急。虽千绪万端。主宰常定。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处之泰然。百体从容。若无主宰。只随气奔放。如何不忙。若得便宜事不可再作。得便宜处不可再往。譬如棋且饶一着。譬如争路且退一步。便无事矣。
积丘山之善尚为得。为君子贪丝毫之利便陷于小人。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莫放过了合做亲切的工夫。莫虚度了难得底少壮时日。
闺门严谨若朝廷。夫妇相敬如宾客。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不忠。以贵人之心贵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莫大之患起于斯须之不忍。祸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人非贤莫交。物非义莫取。舍非真莫举。事非见莫开言。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谴。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行一日好事。治世莫若节用。养生莫若节怒。
凡不可与父母师友为者。不可为也。凡不可与父母师友道者。不可道也。
不饥以当饱。不寒以当温。无辱以当荣。无祸以当福。
口腹不节生疾之由。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戒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忍事。顺不明人。
富时不敛贫时悔。儿时不学用时悔。醉后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良田万顷日食二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处心当如青天白日。应事当如流水行云。退一步行安乐法。道三个好喜欢缘。
凡人伤巧则可悔之事多。伤拙则可悔之事少。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雷霆而不惊。履平地而恐怖。遇风涛却不疑。作福不如避邪。服药不如省欲。
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服药千朝。不如独宿一宵。饮酒一杯。不如饱餐一粥。
欲人不知莫若勿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
声莫闻山。虎游其间。影莫映水。蛇化其内。
君子立身于市朝。若之何而无畏。
今人谁肯降心。都是从心从事。如人毁折打骂。尽是送福。如人面谀称扬却是人来赠祸。
心慌意乱是地狱之门。心清意静乃天堂之路。
只是空小二子。心空天上走得。心小天下行得。造物劳我以生。逸我以老。少年不勤是不知劳也。年老奔驰。是不知逸也。天命我逸。而我自劳何乎。
养生约言终
紫闺秘书内集卷之七终
紫闺秘书内集卷之八
■秘集采补玄机
秘集采补玄机小引
杏溪浣香主人撰
采补之说昉于古耶。昉于今耶。自古有之矣。余不深辩。且汉书艺文志有黄帝房中术者何也。又东方生得俸辄娶人谓之狂生。世传仙云。自此以后世不绝人。素女老彭讲究于前。纯阳希夷继述于后。鼎晟炉火。发觉自此。故悟真篇云。岂离于今赤肉团也。是辑采补书云。
引终
秘集开先子采补玄机目录
虚心章
真息章
开关章
铸剑章
选器章
立胎章
采补章
目录终
虚心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夫虚心者。道之本也。心不静虚。则谷神不虚。真气无存。凡行修炼皆无补益。今天练士不知虚心。便欲行气。遂使气郁不通。致生诸疾。非徒无益。而反害之。经日能遣其欲。则心自静。能澄其心。则神自清。言虚心也。此为内练首务。似缓实切。欲行功时。须于密室盘膝端坐。四门外闭。两目内视。湛若止水。寂如虚室。未来不想。既往不思。默然久之。神与气会。情与景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有心。心既不知安。安知有意。意既无有从何者有欲。自然六根静空。三味通灵。然后行运气之法门。关键洞开槖蘥。然后志至气。至气行乐。不然。心有不静。则外境入而意无所持。神有不清。则内境出而气所无所主。真息失。应火符不准矣。
真息
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槖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夫人得天地之气以生呼吸者槖蘥之机。而真息者呼吸之主也。然此真息为受命之蒂。生气之原。呼吸升降。互相推兴。阴阳相应。刻漏相准。所谓周天息数微微数。玉漏寒声滴滴符。此之谓也。但人昼夜之间。坐卧言动。一呼一吸。随气出入者。皆非真息。何也。息从心起。心静则息调。息以神宁。神清则息定。人心常不得定。故息不调。人神常不能清。故息不能定。虽有呼吸乃常息耳。故庄子曰。常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学者欲求长生。须明真意。先识虚心。如首章所云。静坐良久。候其神清气和。含光内照。纔着意到。其兆即萌。便觉一息。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元元膳膳。氤氲开盍。上下旋转。不疾不徐。无出无入。乃真息也。此息既生。默加注想。呼不出喉。吸归于蒂。不闭不数。任其自如。如在母腹。无令间断。以神驭气。以气定息。神即气凝。气即神住。绵绵不绝。固蒂深根。变化真精。以养灵汞。此长久视之道也。此法不拘时候。亦无度数。多多益善耳。
开关
人身有任督二脉。分专阴阳。主通血气。在胎中其脉常连。未常间断。玄牝浑融。神气混合。暗注母气。以通先天。及其胞分蒂绝。其脉遂截而为二。盖任脉主阴。起于承浆。而终于长强。承浆者口下宸。长强即下丹田也。督脉主阳。起于会阴。而终于人中。会阴即谷道。人中唇上宸也。阴阳不交。前后间隔。泥丸之处不能与丹田下通。丹田之气不得与尾闾直透。槖蘥不开。化机无本。以禀气之浅深为寿年之修短。自其生之时。已默定其死之日矣。古先道人。得跻长生者。盖有周天升降。河车运转之法。使二脉相接。循环无端。三关开通。周流不滞。纯阳翁曰。夹脊双关透顶门。修真径路此为尊。又曰。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开关一系。所系甚重。盖还丹之正路。升立之要津也。其诀于子后午前。盘膝端坐。踵息良久。注想丹田。专气勿散。纔觉丹田气动。即将鼻息紧闭。下腹微协。以意通过尾闾。尾闾气通。即将谷道轻提。舌柱上腭。用意升起。徐徐运上泥丸。泥丸气达。即将舌放。自然开通会厌小舌也。用意降下。轻轻送归元海。此为一度。如此三百六十为一周天。三元上下旋转如轮。前降后升。络绎不绝。行之日久。自然气机流转。骨节疎通。三关渐开。二脉循续。泛曹溪之路有感即通入众妙之门元精不足。故曰。外亦交时内亦交。三关通透不须劳。丹田直至泥丸顶。自在河车几百遭。了此一节即可长生。至于脱胎神化。抱元升虚。虽别有妙。乘实从此权舆也。
铸剑
悟真篇曰。欧冶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道光曰。修丹之士若无此剑。犹取鱼兔而乏荃蹄也。夫此剑者。有生之初。佩于吾身。乃天地之根。阴阳之骨。岂假金银铜铁为之哉。当时三五神锋淬利。能曲能直。能刚能柔。出入化无。隐显莫测。所为一口飞虚剑。两角还丹。只在锋头落也。交姤赖此。采取赖此。结胎赖此。烹炼赖此。或阴阳失度。神气消残。岁月过期。灵根萎脱。不能举动。昌皷通灵。故有铸剑之法。入太乙神炉。用天然真火。资玉液以培其质。取金水以砺其锋。神气若足。旋复通灵。虽假旧基。实用再造。丹士七八十岁或至百二十岁皆可还丹。正此道也。真仙圣师。盟天口授。不敢轻传。盖下士闻之。视为房中巫道。杀身为害甚矣。故不垂竹帛。世鲜知之。其诀须择妙鼎。重十五两以上二十两以下。有金气者三四具。或五六具。俟其三日出庚。二分可用。置鼎在室。仗剑入炉。配天地而合泰。卦皷槖蘥而起异风。人我两忘。情景俱减。心如春月。意若秋霜。秋霜言杀机也。按子午以运周天。气运升随降准乾坤而定息数。妙含阴阳。干之策二百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一呼一吸为一息。三百六十度为一周天。前开关随升随降阴阳不分。此铸剑升毕后分降分阴分阳。先用二百一十有六息。自尾闾运至泥丸。后用一百四十有四息。自泥丸运至元海。共三百六十为一周天。此火候不垂竹帛。正道光所谓真人口口相传之妙也。气感神交。体虽常接。内动外静。精实不摇。所谓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也。纔在金木气通。便觉光芒淬利。变化氤氲熏蒸透彻煅炼既久。神物复灵。出入应时。刚柔惟意。妙感通之用。而立玄牝之基。荃蹄已成。鱼兔在我矣。
选器
悟真篇曰。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抟鸟兔药来烹。上阳子曰。鼎器者。灵父圣母也。药物者。灵父圣母之气也。以灵父圣母所姤之气。而变练于凡父凡母躯壳之中。以成灵丹。所谓鼎器者。男女之异名。药物者。神气之假托也。故曰。鼎原无鼎。药原无药。又曰。有人要问真炉鼎。岂离而今赤肉团。盖此气为主身之地。产药之乡。号回太也。神炉内有天然真火。欲成炼铅。实腹之功。金液还丹之道。非此不可。然此器虽家之皆有。生生不穷。但自禀气之初。有偏有正。有浅有深之不齐。及其受形之后。或厚或薄。或清或浊之顿异。是故有先天者。有后天者。水源清浊。金气有无。窈冥难辨。毫忽千里。非得真人口传孰敢妄自意度。某往遇至人。获闻秘诀。今尽指出。发露玄机。欲求妙鼎。须颜色红白。骨肉均停。四美俱拜。四美者。一贵语音清响。二贵腹脐深厚。三贵目睛黑白分明。四贵齿牙莹洁整齐。盖言乃金声。金气足则喉音清。脐为命蒂。元气深则脐轮厚。神之光会于目。肾之精萃于齿也。五病不犯。五病者。一曰螺。阴炉旋入。二曰石。谓炉道坚小。三曰角。谓花道尖峭。四曰液。谓液气不清。五曰脉。谓经脉先期未及四十者。潮汐有准。日月无差。识铅生于癸后。察阳产于铅中。有金气者则癸生脉动。炉孔内上悬一珠如指顶大。中含真一之脉。癸至金生。则其脉发动。无金气者。则脉息不生。无金气者。则水浊气寒。有金气者。水源至清。试之则剑锋温暖。无金气者惟铅水耳。剑试则寒。其气且浊。于见不见之间。有用不用之妙。欲练还丹非先天不可求。上善于五千日中女子十四癸至。至十四岁者之日为五千四十日也。必应期而至。为间气所生。号曰先天内含真一个世不多有还丹。遂难得之者。成丹则仙。生子成圣。故曰。圣母。又曰上书。若惟住世难。后天亦堪觅真铅于三十时。候后天但十四岁以后癸至有金气者。皆可。其质亦清。其气亦灵。若能逆取。则可为陆地不死之仙。只以顺行。亦善其用不体非若先天之一得永得耳。取其气不用其质。上阳子曰。言铅言癸而不言水者。取其气也。得其心不失心。老子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故曰月信。木籍金荣。情来归性。入最上乘。而仙胎立就。为天下母。而神化下穷。长生广嗣。特其绪余尔也。
立胎
帝德曰。生天命为性。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化机无息。生意不泯。是故有种必生。无机不继。草木且然。况人道乎。世有男女不生育者。是其阴阳之常理。赋予之本然哉。惟其交姤失时。发泄无度。精来通而御女淫始而近。男或虑合而易失。用他术以强制其精。或恐交而弗强服烈剂。以助长其物。未获中其宵綮。岂能遂其生成。故交而弗孕。孕而弗育。嗣续欲繁不可得矣。盖阴阳合璧。适有其时。男女受形。各从其候。凡女子经后六日内交合者。若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则成男胎。若阳精先至。阴血后恭。精开裹血。血入为本。则成女胎。其诀于交时。调息令匀。专气勿动。俟其金情就木。方将汞气归铅。玄钥暂开。尾闾不禁。宜神速以投其会。无强制以夺其真。精血恭冲先后察。疾徐之势。乾坤妙合。阴阳得虚实之常。阳不实则不能射。虚阴不实而不能受实。故曰。以实接实是名不实。以虚投虚是名无度。交必成孕。孕必生子。坚求强寿。英悲聪敏。此居室之大仑。生人之常道。炼士必先了此。使采嗣有承。孝理无废。乃可绝俗离尘。闭精养寿。行玉池无漏之法。金液大还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