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王郭两先生崇论
王郭两先生崇论
○律吕论二
古今评文必曰先秦西汉先秦推高吕览、西汉推高史记太玄、弥纶羣言。研精一理。莫可得轩轾也。然不韦悬书市门、莫易一字、犹曰暴秦威笼势厌。非心服也。太玄在刘歆有覆瓿之讥。在严尤有传后之疑。宗之者、独侯芭桓谭耳、至如马迁史记、徐裴为集解、马贞为索隐、张守节为正义、自汉至 明尊如圣经、称为良史、谁敢另置一啄、然予读史记律书律数、始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又曰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索隐曰按上文之律九九八十一、故云长八寸十分一、而汉书云黄钟九寸者、九分之寸也、则不能无疑焉、而无从质正、及读吕览古乐篇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日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此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吕以黄钟为三寸九分、迁以黄钟为九寸、其疑益甚、而亦无从质正、冣后读王子鱼正声其言曰马迁律书以黄钟为九寸三分损益、隔八相生、由是而生十一律、窃意以黄钟为九寸者。必传闻子九之说而误也。盖子午之数俱九。子为九分。九之少也。午为九寸。九之老也。一阳来复。而以九寸之老当之、可乎。其三分损益隔八相生疑古乐经之言、葢律以子午为经、左五律各益三分、右五律各损三分、阴阳赢缩之意也。律以隔八而取应声。故宫征商羽角五声、皆是隔八、阴阳倡和之理也。三分自三分。隔八自隔八。若以三分合于隔八。使律吕之制、至于毫忽微尘而不可穷究。岂不失之愈远矣乎。又曰律书既以黄钟为九寸、其相生至于仲吕、不能复于黄钟、遂为黄钟往而不返、故京房又于仲吕之下、添执始以下六十律、钱乐之复演为三百六十律、夫律有十二、古之制也、别为六十、演为三百六十、岂不愈谬矣乎。律吕之乱、实自马迁始、不尊吕览三寸九分之黄钟、而误改为九寸、其后如班固刘向郑玄蔡邕诸儒、皆以黄钟为九寸、黄钟一差、诸律皆差。为其度数之弗合也。遂以黄钟而往而不返、故京房之六十律、由是而生焉、为其声气之弗得也。遂以黄钟为极浊、故后世之四清声、由是而作焉。宋之诸儒、非不留心于律吕也其所争者、古尺之长短。秬黍之容受而巳。至于黄钟九寸之非、终未有能正其失者、如陈晹之乐书、非不该博也。蔡季通之新书、非不精微也。亦终于无得焉而巳矣。迁之作俑其罪可胜言哉、予细读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其于兵械为尤重。详哉言之、不下数万言、至于文帝时、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虽谓之兵书、可也。于律吕何干、而谓之律书可乎意必古人别有一种律书马迁不及详审、冐焉书之、而自不觉其误矣、夫礼书全书、荀子礼论、乐书全书、乐记又恶知律书之全录古文不如礼论乐记耶千古以来、亡纠其谬。而子鱼独昌言以排之。真马迁忠臣。其尊吕览、谓不以人废言。其宗太玄、谓之后世子云。
○律吕论 【三】
古乐之亡久矣、汉初去周秦未远、犹有存者、文帝谦让未遑、武帝特好世俗之乐、而非先王之制、魏用杜夔。隋用郑译何妥。宋用和岘胡琼阮逸范镇辈。非不留心。卒无所得。南渡以后、蔡季通以朱门高弟、旁搜远取。巨细不捐。朱子称其明白而渊源、缜密而通畅其言虽多出于近世之所未讲。而实无一字不本于古人巳试之成法。自宋历元至明、无一人敢议季通、犹千载之下、不敢议马迁也、永乐间、辑性理大全、特收季通律吕新书为一卷、所以尊之至矣、而不知季通之误、犹马迁之误。犹和胡阮李诸贤之误也。子鱼之言曰、宋元丰间诏范镇等、详定大乐、故司马光范镇之论、往复数万余言、大约其说有二、镇主蜀人房庶之说、欲以律生尺、司马光之说、则以尺生律、反复诸家之说、不过泥于黄钟九寸之误。承舛袭讹。莫觉其非。故西山蔡氏、折衷众论、以着律吕新书、历十二辰而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丝分毫析。巧若天成。其为书、非不精玅也。但以黄钟为九寸。其损益相生之谬。变律半律之非。以之和声而声不和。以之侯气而气不应。是汉唐以降之律吕。非三代以上之律吕也。予考季通新书、律吕本原、黄钟第一、长九寸、空围九分、积八百一十分、季通之黄钟、仍用九寸、而不用三寸九分之黄钟、则虽欲免于子鱼之驳、其可得乎、夫马迁季通大儒也、马迁为徐裴所信服。季通为文公所推许。而子鱼上驳史记于汉。下驳新书于宋。非识透天人。妙解宫商。畴能出此特达之见。独成一家之议耶。善乎鲁两生有言曰、礼乐积德、百年而后可兴、 本朝二百五十年、巳过百年、而律吕之说。一发于李文利。再发于王子鱼。今李王俱巳物故谁识律妻。谁识吕子。谁为暗解。谁为神解。似当广召诸儒。立为乐学。则古而吕览玄经。今而元声正声。此四书者。皆律吕之鹄也。当必有吹律如孔子。温律如邹衍者。出矣。
律吕正声、山东即墨王公邦直子鱼父着也、黄大司马梓山先生、自塞下寄来、属子章序、予观子鱼自序甚详、友人李本宁前序甚核、予亦无容置啄、而一念向往子鱼之诚、有不能自巳者夫击建鼓撞巨钟而后知叩盆拊瓴之足羞也。浮沧海向日月而后知潢污萤烛之未广也。读子鱼律吕之论合吕览太玄之说而后知律书新书之未工也。漫为三论、复黄司马、聊以当子鱼玄晏云耳、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七终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八
获麟
卜祷
管子
五人
久娠
一君二谥
优孟
扁鹊
虢太子
仓公
韩非司马相如
秦始皇
汉惠帝
汉文帝
任敖
田禄伯桓将军
人豕人猫
清吏
汉唐二宣
严光李泌
樊晔冯异
汉书会稡
韩王晏寇
牛喘牛弱
世相
莾昭
三国
孔明
关侯
取蜀
华歆
荀陈王谢
懿说
房杜子孙
雪夜
书忍
汾阳
北门
段思平
新唐书五代史
宋金二太宗
论语
慎火
河清
北辕
世家孤寒
耶律
道统
取天下
如意
庙祀
惠陵金陵
陵名
裕陵遗诏
大礼
宰相
南北
神仙
蛇医
缢苏
读一统志
读述异记独异志
虏
改元
武乙
○获麟
公羊传、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史记葢本之公羊非子长笔也
○卜祷
困学纪闻载孔子病子贡出卜孔子曰子待也、吾坐席不敢先、居处若斋、食饮若祭、吾卜之久矣、论语载子疾病子路请祷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孔子之病、子贡请卜弗从、子路请祷弗从、今南方疾病专事卜祷岂可闻于仲尼之徒邪、
○管子
管子曰整齐樽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此其言似俭矣。故或人有俭乎之疑。又曰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此其言似知礼矣。故或人有知礼之疑。而要之皆其言也。行实悖之。
○五人
孟子曰孟献子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及读刘向新序云、鲁孟献子聘于晋宣子、宣子曰、子之家孰与我家富、献子曰、吾家甚贫、惟有二士。曰颜回。兹无灵。恶知孟子所忘者。非颜回兹无灵邪。氏族大全、以乐正为一人、裘牧仲为一人、
○久娠
李耳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股而生是为老子、李泌母周氏既娠、凡三年、方寝而生、泌生而发至于眉、尧十四月而生、汉昭帝亦十四月而生、故武帝命钩弋夫人之门、曰尧母门、秦始皇十二月而生、秦符坚亦十二月而生、大凡生、而过十月者、皆贵征也。至三年与八十一年、则尤异矣。
○一君二谥
鲁闵公又称愍公、鲁僖公又称厘公、汉献帝蜀谥愍帝、
○优孟
史记滑稽传优孟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叔敖复生、谓优孟即叔敖也、欲以为相欲以优孟为相也故下文曰、优孟请归与妇计之、子玄乃谓庄王欲加以宠荣、复其爵位、是未详全文。澷加抨击。
○扁鹊
扁鹊传云夫子之为此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按郄即隙字、孔也、从隙孔、视天文也。故曰以郄视文、又云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按写与泻通、即鉴形也。
越人起虢太子始令弟子子阳厉针而太子苏、即令弟子子豹为五分熨而太子起坐、后服汤二旬如故、则针与熨之功、神于汤也、世医第知汤、不知针熨、何以起死人乎、
○虢太子
史通云扁鹊医疗虢公、而云时当赵简子之日、则不疑虢而疑赵矣、考刘向说苑、称扁鹊过赵、赵太子暴疾而死、非虢太子也、
○仓公
仓公传云令人不得前后溲、按溲便溺也书曰牛溲马勃小便曰小溲、大便曰大溲、又曰前后溲、左传溺作旋、
○韩非司马相如
韩非着孤愤五蠹之书、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之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非自杀、司马相如着子虚赋、汉武帝读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狗监杨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相如、相如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以为郎、秦皇汉武于韩马之书、笃好之矣比至韩死狱中马止为郎恶在其同时而与游也。第相如之赋。石田也。韩非之书未纯王道。用之犹可以强国。稊稗也。此又韩马之辨也。若李斯谗非。去狗监远矣。
○秦始皇
一始皇也、纪称庄襄子、不韦传称吕子、何矛盾耶、以常理论、大期而生、当是庄襄子、
皇帝非秦始也。书曰、皇帝清问下民。黔首非秦始也。孔子曰、明命鬼神以为黔首。
○汉惠帝
汉惠帝七年不纪、而纪吕后、司马子长之失也、孟坚汉书补惠纪为当、
○汉文帝
汉文帝议论宽厚、化行天下、断狱四百、民鲜告讦、宣帝元康时、断狱二百二十二人、以数计之、似若优于文、然史称文帝刑措、魏相谓二百余人之狱、此非小变、史臣所称天下无冤、民自不冤、谀词耳、文帝察新垣平玉杯之诈、下吏诛乎。武帝识文帝牛帛之书、下吏诛成。此其明察、亦畧相当。然文帝诛平之后。益疏方士。武帝诛成之后。栾大封五利。尚公主。封太山。禅梁父。至欲自浮海。求蓬莱。末年虽有仙人妖妄之悔。晚矣。故武宣之于文帝。未可同日语也。
○任敖
史记任敖传后有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一段当入苍传后、不宜入敖传、或恐是误、
○田禄伯桓将军
兵聚则强、分则弱、田禄伯之说吴王濞。非完计也、其后魏延亦用此计伐魏、而武侯不从桓将军之策、大是、宸濠攻安庆不下亦有说之疾据金陵者而濠不从、故与濞俱败、
○人豕人猫
吕后虐于戚姬号曰人豕、李义府柔而害物佐武后虐天下号曰人猫、
○清吏
张汤、清而酷者也。惟酷故杀身。惟清故侍中七叶。杨震、清而激者也。惟激故杀身。惟清故四世三公。孔孟、清而不酷不激也。惟不激不酷故寿。惟清故庙祀万世。
○汉唐二宣
汉宣帝初立谒高庙大将军光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唐宣宗素恶李德裕之专、即位之日、德裕奉册、既谓左右曰、太尉顾我、使我毛发洒淅、故霍氏赤族之祸。萌于骖乘。李氏崖州之贬。迫于奉册。
○严光李泌
严光加足于帝腹光忘帝之贵也。唐肃宗因李泌假寐、登床捧泌首、置于膝、良久方觉帝自忘其贵也。布衣之遇天子、至光泌极矣、桐江一丝。扶汉九鼎。历佐四圣。而后脱屣。光泌所以报人主者。亦至矣哉。
○樊晔冯异
南阳樊晔与光武少游旧、建武初征为侍御史、迁河东都尉、引见云台、初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仍赐晔御食。及乘舆服物。因戏之曰、一笥饵。得都尉。何如。晔顿首辞谢、冯异破赤眉、入朝京师引见、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既罢、使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诏曰、仓卒无蒌亭豆粥。虖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异稽首谢光武于一笥之饵。仓卒之粥。贵不能忘而思一报。其恢弘大业固不偶矣。
○汉书会稡
班固作西汉书凡百篇未成、明帝初、人有上书言固私改史记者、诏收固京兆狱、固弟超乃诣阙上书、且呈固著述意、会郡亦封上固所为汉书、天子甚奇之、除兰台令、使成前书、唐天宝初、郑虔采集异闻、著书八十余卷、人有窃窥其稿、上书告虔私修国史、虔遽焚之、由是贬谪十余年、后从调选授广文馆博士、更纂录犹成四十余卷、名曰会稡、班郑皆史才、以未奉明旨、私纂史书、一下狱、一贬谪、则著述诚不可不慎也、近日私史褒贬时事、如吾学宪章之类岂未读班郑传邪
○韩王晏寇
韩淮阴信家贫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王益州浚、少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曰吾欲使容长戟旛旗。男儿贫贱故当如是晏平仲为相、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一狐裘三十年。冠平仲、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一青帏二十年男儿富贵又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