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书仆书佣
王弇州书室中。一老仆。能解公意。公欲取某书。某卷、某叶、某字。一脱声。即检出待用。若有夙因。余官南雍。常熟陈抱冲禹谟。为助教。其书满家。亦有一仆如弇州。乃知文人必有助。即仆隶。天亦饶之。荆川先生有书佣胡贸。作胡贸棺记。
书佣胡贸。龙游人。父兄故书贾。贸少。乏资。不能贾。而以善锥书。往来诸书肆及士人家。余不自揆。尝取左氏历代诸史及诸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塞栋者。稍删次之。以从简约。既披阅点窜竟。则以付贸。使裁焉。始或篇而离之。或句而离之。甚者或字而离之。其既也。篇而联之。句而联之。又字而联之。或联而复离。离而复联。错综经纬。要于各归其类而止。盖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书佣。往往束手。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多不能为此。贸于文义不甚解晓。而独能为此。盖其天窍使然。余之于书。不能及古人蚕丝牛毛之万一。而贸所为。则蚕丝牛毛之事也。嗟乎。书契之不能还于结绳。书契又繁而不能还于简也。固也。然余所以编书之意远矣。非贸则余事无与成。然贸非余则其精技亦无所用。岂亦所谓各致其能也哉。贸平生无他嗜。而独好酒。佣书所得钱。无少多。皆尽于酒。所佣书家。不问佣钱。必问。酒能厌否。贸无妻与子。佣书数十年。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其颛若此。宜其天窍之亦有所发也。余年近五十。兀兀如病僧。益知捐书之乐。视向所为披阅点窜若雠我者。盖始以为甘而味之也甚深。则觉其苦而绝之也必过。其势然也。余既不复一有所披阅点窜。贸虽尚以佣书餬口诸士人家。而其精技亦虚闲而无所用。然则古所谓不能自为才者然。独士之遇世然哉。此余与贸之相与。始终可以莞然而一笑者也。余既不复有所披阅点窜。世事又已一切无所与。则置二杉棺以待长休。贸无妻与子。无一钱之蓄。死而有棺无棺不可知。念其为我从事久也。亦以一棺畀之。而书此以为之券云。呜呼。百余年后。其书或行于世。而又或偶有好之者。慨然追论其故所删次之人。则余之勤因以不没。而贸乃无以自儿。是余专贸之功也。余之书此。亦以还功于贸也。虽然。余既以披阅点窜为雠。而岂欲后人又以披阅点窜知余也哉。然则贸之硉硉勤苦。从事于割截离合。而一付之无何有之乡也。与一醉亦无以异也。其亦何憾之有。
仆惜字纸
冯南江恩。有仆冯勤。其父佣者也。素多病。日者谓其短造。甚忧之。问一道士。何以延年。道士曰。若为佣。不能积德。惟勤洒扫。惜字纸。乃可延耳。佣乃市箕帚。徧历所居村巷。凡有秽恶。悉为扫除。见一字。则取置于筒。至暮焚之。岁以为常。寿至九十七。无疾而终。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一
父子
古谓父子不同舟。盖思风涛一旦并命绝嗣也。与老子压石磨。缚大绳观井同。
续博物志以鲧为颛帝之子。
夷狄禽兽知母不知父。都邑之士知尊祢。大夫知尊祖。诸侯及太祖。天子及始祖。
吕向生父岌客远方不还。少丧母。失墓所在。将葬。巫者求得之。不知父在亡。招魂合诸墓。后有传父犹在者。访索累年。不获。他日朝还。道见一老人。物色问之。果父也。下马抱父足号恸。行人为流涕。玄宗闻咨叹。官岌朝散大夫。赐锦彩。给内教坊乐工。娱怿其心。
程大中先生自撰墓志。子六人。长应昌、次天锡。皆幼亡。次明道、又次伊川两先生。次韩奴、蛮奴。皆夭。女二。席延年、李正臣。其壻。
父子与庆成宴
嘉靖四年郊祀庆成宴。大学士杨廷和子慎、左司马姚镆子涞皆为修撰。大司马金献民子皋为检讨。皆父子与宴。为盛事。三公官高有名。而皆有子。其子爵位清华而皆不甚显。可见际遇极盛者。亦造化所忌。与而不必尽与也。况下此者乎。
三及第子
父为显官而子赐及第者。程襄毅信子敏政、谢文正迁子丕、皆至侍郎。白恭敏圭子钺至尚书。当时庆成宴亦必并与。特非同时耳。至子为显官而班于父之上者。往往有之。子居津要而父为卑官末秩。忘在得之戒者。尤不可胜数也。
两翰林父
翰林父为官者甚多。乃余年友吴曙谷阁学父一龙岁选知高邮州。方严有品格。林兼宇宗伯父焲章。乡进士。官参议。温裕有才情。庚子外察。阁学方为编修。以使事抵州署。长跪促归。阁学子有举乡书者。宗伯子铭鼎。会魁、莱州太守。
同居异室
吕文穆公父母以口舌相戾。遂异处。交誓不复嫁娶。吕既贵。泣请同居。然终异室而处。
学士少年牧豕
曾学士棨。少不得于父。父督之货家。豕突蹇其足。又息不丰。逐之。学士即牧。手书策不弃。遂擢大魁。事父至孝。
贤母
陆天全完。为冢宰。母夫人叶氏贻书以物禁太盛为戒。陆败籍没。叶亦逮诏狱。神色怡然。后出狱。死于长安官舍。人咸智而伤之。叶之幼也。庭有积水。一儿溺焉。女伴曳之。愈沉。叶夺而纵之。儿遂起。识者谓有司马公之风。
冯南江父子忠孝。人人知之。然当被逮考掠时。讹言汹汹。欲籍其家。家人奔溃。其母吴氏挈孙行可入京。沥血为疏奏曰。儿戆无状。万有余罪。但妾临年。不忍见子刑僇。愿身赎孤以延嗣息。事虽不报。而行可卒申其说。末减戍雷。犹得补考绩。封吴太孺人。世庙英明。宁可溷请。盖亦深鉴慈德而默以旌之矣。御史归。遂葺慈训堂以居。今御史父子有祠。而于太孺人竟何如也。
我郡守栗公祁。号东阳。东昌夏津人。余年十二。以童子试。望见之。白皙丰下。岳岳有神。清操振绝。公生一二岁孤。母萧。年二十二。抚之。贫甚。一夜风雨大至。抱儿起坐。壁坏压焉。邻妇举火照之。颓楹覆砾。室中之物皆虀粉。母子被发裂裳。体肤皆无恙。遂持长斋以报神贶。后公为山西参政。殁。萧尚在。教二孙。时中、用中。有才名。世其家。
栗饮量甚洪。过吾里董宗伯宅。巨觥犹未洽。睨海斗。可容三觔。侍者持以前。戏曰。此泰大。不能任。宗伯即以寿。平饮自如。将毕。又曰。不可再。凡三进。乃怡。就坐。鬯饮而别。然公颜色不变。若未尝饮者。迁官抵苏州。一面檠。乃衙中物。母夫人见之惊。令役持还。
李及泉颐。母夫人张氏有贤行。怀妊时。流贼入境。往山穴避之。适其兄遇于涂。曰。彼穴人众。不可居。余家近地可避。遂从之去。甫入而寇至。寇退。往视前一穴。则石崩。百十人皆虀粉矣。及泉守我湖。有名。余出其门。后官右都御史治河。闻命不怿。到官即殁。盖有先兆也。
少宗伯张玉阳。名一桂。既卒。母太安人刘氏治家。斩斩有法。裕于宗伯存时。诸孙皆成立为诸生。年九十一卒。
严母
韩莲峯。名绍宗。为宪副。母张氏。严甚。莲峯为刑部郎中。配阎氏。亦两封至宜人矣。张氏命阎与嫂负水。莲峯归而见之。命二隶人为代。张怒。持杖迎出。将击之。以杖指莲峯骂曰。汝有皂隶。可令代。无则不吃水耶。莲峯笑曰。媳妇身强有力。岂不堪负。嫂子薄弱。且有妊。是以代之。张怒乃解。张生莲峯数月而孤。后上其事旌之。即韩苑洛之祖母也。
贤继母
平湖沈晴峯修撰。生三岁。母俞卒。鞠于后母张。甚有恩意。忘其为俞母出也。少善病。忽剧。梦一妇携之去。曰。若真吾子。有髯翁夺之归。乃苏。以质大母。具言被服容止。则俞母也。于是始知所出。而张母抚之益厚。公荐乡书。俞母复见梦。为史官。事张母甚孝。张母至欲全以产付公。令毕父丧及己身后事。而后分所生子。相守二十余年乃卒。盖继母之极贤。而俞母得安地下。修撰得报父。若前后母亦近世最难得者。修撰有文学。以科场事见纠。调外。不复出。有贲园集。为时所称。
三柄臣母
柄臣之母。其因子享荣华。不必言矣。然先殁而犹蒙子之休者。在昔为宇文护母阎氏、贾似道母胡氏。有后殁而蒙子之辱者。在今为张江陵母赵氏。其余大臣非无存者。然气焰岂敢埒三臣之盛。宇文之母先陷于齐。赎归。贾之母先为婢。有娠。寄于其寮。故不得与张母比。要之。天下大福无得全者。又可见天道矣。
钱袁二母
钱钺。杭州府昌化县人。以都御史更抚山东、河南、贵州、三省。继娶曹氏。钺以正德二年卒。前在贵州裁抑中人恨甚。言于刘瑾曰,钱钺显宦。积赀巨万。瑾信之。构河南禄粮事。籍其家。无所得。毁屋及墓。勒民倍直。阖境骚然。执曹氏以下凡五十六人以北。严寒。困顿几死。械系久。狱不可成。诸大臣争之。司寇山阴王鉴坐免官。竟分戍固原、庄浪、肃州、三处。曹过涿州。病痢。剧甚。诸子仓皇号泣。治后事。忽遇异人授真人养脏丸。一服即愈。再渝年。为正德庚午。会赦得释。家人亡者过半。行抵关。瑾诛。诏罪状瑾。以都御史钱钺受害为言。于是还其封诰及故籍物。任子应福。亦录用为福州推官。孝养备至。至嘉靖十五年卒。年九十一。子六人。一妇人。更盛衰之际。中遭奇祸。卒以免。晚更荣华寿考。吁。亦奇矣。必有大过人者矣。
袁文荣以会元及第。受世宗眷遇。拜相。可谓盛矣。然素性跌宕。未几。以病乞归。道卒。无子。时为嘉靖甲子。其夫人管氏携嗣子扶柩归。独持家秉加毖。嗣子夭。复再立。事其伯及抚弟侄有恩。事继姑张甚恭。张没。临葬。病不能送。柩重不可举。管舆疾至。乃举。又赈贫饲饥。所行义事甚多。万历丁西卒。年七十九。去文荣殁凡三十四年。然则文荣乃袁氏一枝奇卉。而夫人则袁之根干也。人生在自立。何必分男女哉。
兄弟
张九龄之弟九章、九皋。性孝友。尝泛海。兄弟异舟。风涛大作。中夜漂泊。自分俱没。诘旦并在津亭。余舟鲜有存者。皋至御史中丞、南康郡开国公。章经略节度使。诸子俱显贵。魏公浚亦其后云。
安福彭文宪公时以少保赠太师。超六资。同时三从弟文思公华以少宰乞归。不允。特升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又乞归。乃允。先朝之优礼儒臣乃尔。彭氏一门得二。盛矣。盛矣。文思父贯。佥事。弟礼。左副都御史。文思入馆时。文宪正司教习。
文思过邑城。座客有持败箧故券证以争产不已。公以齿。坐独下。独抗声曰。若券果出革除。年庚辰。当以建文三年书。今称洪武三十三年。赝可知矣。一座皆服。
宋南渡时。屠姓兄弟二人。自陈留随行。一居鄞。一居嘉禾。代豪富。国初籍没。有一公者。赘杨氏得免。未几。杨亦被籍。复以异姓免。数传为康僖公。同时居鄞为康惠公。子孙皆有冠冕。今乍浦教场。广袤约三里。相传为屠旧居。
康僖公长子应埙。辛未进士。历参政。踔厉慷慨。甚有时誉。后家居过自贬约。多靳恤。佳客过从。不设饮食。虽子孙亦琐琐不忍予。与居官时若两人。或谏之。曰。吾恶夫拥赀而身安逸。乐厚自奉养。以余沥媚人者。
刘李有兄
刘忠愍公球。既没。权贵人犹衔之不置。将采危语倾其家。公之伯兄理。号益轩。奋曰。是不可坐待也。即日戒行李。诣阙白其情。且踵权贵门。直以事告。其人亦惭而止。后其子与忠愍子皆至大官。
李崆峒先生之兄曰孟和。字子育。号北野。为儒不成。能殖财。第宅田园。壮丽膏沃。崆峒触瑾下狱。事急。家人俱逃散。公大出赀。往来宾客。游说万端。卒脱于死。公好气慷慨。性友爱。喜施。盖奇人也。年七十五卒。子女各四。□□。丙子举人。九孙。用恒、用谦、用观、皆有文名。
忤兄请罪
方献夫之父遂。全州学正。遗腹生献夫。后以大礼拜相。五十即致仕。尝笞其家奴。忤兄茂夫意。至置酒长跪请罪。
敬兄之怒
严凤号溪亭。归安人。以御史归家。族兄某老而贫。迎养。凡宴客必令兄递盏。自执箸以从。一日。进箸稍迟。兄反顾。怒批其颊。欣然受而应之。终席尽欢。既醉。送兄归卧而后出。日未明。已侯榻前。问昨饮鬯否。卧安否。每诫家人曰。事有误。我容得。大爹容不得。抶汝矣。以寿终。恸哭。葬之尽礼。
兄弟贤贵
苏、松、二府同时兄弟并贵且贤者。太仓王阁学文肃公。弟太常少卿和石。名鼎爵。王凤洲尚书弟南太常少卿麟洲。名世懋。云间陆尚书文简公弟佥都御史阜南。名树德。称一时盛事。更有异者。兄皆极贵。弟皆京堂四品。又皆先卒。而三家子姓登第者。二王各一人。皆长公出。陆二人。兄弟分出。三家三代共十人。两解元、两会元、两会魁、两榜眼。尤奇之奇。
起家工部
苏州皇甫氏兄弟涍。字子安。濂。字子约。汸。字子循。皆起家工部。止于部郎佥事。其父录。亦以工部改礼部。官太守。我湖竹墩沈氏兄弟。子木。字汝楠。子来。字汝修。儆焞。字仲亨。儆炌。字叔永。亦皆工部。子木官至右都。儆炌见南京兵部侍郎。与儆焞皆右都之子。两家初任。授官相同。进士同。而沈氏官最显且贤。堪舆家传其所居地前后宛如工字。地之能印人如此。理或有之。
三仲
席书号元山。正德庚戌进士。由户部主事、方伯中丞、以议礼。至大学士少保。谥文襄。季弟春丁丑进士。号虚山。庶吉士御史。以兄贵。改检讨。进少宗伯。季弟象。号梅山。甲戌进士。给事。贬死。赠光禄少卿。蜀中以三席比三苏。文襄幼时。梦涪江涨落。见沙砾之碑。其文曰。三仲连芳。果应其兆。近年蜀中有三黄。则予同年。黄慎轩辉。官少詹事。弟缜轩炜。官按察使。弟烨。举人。楚中有三袁。则丙戌会元袁玉蟠宗道。官左庶子。弟季修宏道。官吏部主事。弟小修中道。丙辰进士。皆奇才也。
兄弟年远甲科
同胞兄弟登甲科者最多。然其年皆不甚远。惟庐陵习先生孔教。嘉靖戊午解元、隆庆戊辰进士。官礼部侍郎。卒且三十余年。而其弟孔化。以万历戊午举乡试。去其兄刚一甲子。明年进士。其父亮封编修。兄弟相去若隔异代。虽曰幼子。然其父之高寿亦可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