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幢小品

庐墓
国朝有三世庐墓者。芮城李锦。子尚絅。锦子泽。字公溥。泽子柄。字子权。锦与泽父母各三年。俱岁贡。锦卒庐所。柄为生员。亦卒庐所。泽听选卒于家。可悲。可悲。人言。三世读书必发。李三世矣。又纯孝如此。不知子孙何如。
工人孝义
潘生者。富阳人。世业农。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间出与人执塓甓。治筐筥。又为善工。大德间。江南大饥。人民道殣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盍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且自活。母勿忧。既。回鹘人得转卖辽东大家军户。遣代戍虎北口。会有诏。江淮子女流徙者众。禁人毋得转掠。饥民使悉还乡土。遂从辽东经过。道遇一女子。鸦鬟尾行。问之。则曰。淮产也。昨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倘挟我得同归乎。于是日操瓢道乞。夜泊茆苇中。虽颠沛流落。亲黏日久。曾无一语少及乱。渡淮曰。我家通州。今近矣。君盍送我到庄乎。因及女子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诘门外同来者何人。即引生更衣。具酒炙乐。饮酒半。执醆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今吾女犹处子。君谊声暴淮楚间。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岁丁荐饥。乡闬必离析。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给饘粥。吾女。实君箕箒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音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母死者盖三载。两弟亦死。生追制服。复食其故技于乡以终。
节妇给粟养子
宋制。凡节妇死者。给粟养其子。此制甚妙。今之有司可仿行之。
二沈妻
吴人沈思道。妻孙氏。沈树田。妻宣氏。两家居近有交。沈、孙、夫妇相爱。树田暴戾无人理。宣归见父母。父母对之泣。宣曰。此不足伤大人心。儿自是命也。树田死。宣哭极哀。沈思道亦死。孙送夫丧过河下。见宣以死相要。同日自缢。宣有救者复苏。而孙竟死。后三年。宣父母谋嫁之。宣觉。亦缢死。嗟乎。孙死宜矣。树田何面目见其妻乎。然树田病时。宣进药。翻之。曰。若毒我。则死为厉鬼。骂妇又未可知。要之鬼必灵于人也。
媵奴死节
真奴。黄岩县人。媵锺氏嫁于苻松仅十三日。松死。松遗腹子也。母解氏尚存。锺有异志。奴窃知之。告于松之从父讽之。锺怒不省。因泣告于解氏曰。安人不幸至此。真奴虽欲奉以终身。势不可得。惟求他日见安人与安人之子于地下而已。言讫。血泪俱下。是夜沐浴。绎死松柩上。闻者咸惊叹泣下。众议葬之。以从其夫。锺不顾。竟焚其尸以去。同时邑中有阿菊者。从陈氏嫁于郭崇文。生一子。而郭死。陈改嫁。菊夜窃其子归于郭。谢方石为立传。
节妇涌江
嘉定州王宪明妻张氏。少寡守志。万历十三年。扫夫墓。舟覆嘉陵江。失其尸。丙戌五月五日涌出江上。去沉之日八月矣。肌发如生。见者惊叹。立祠祀之。
母丧不嫁
节女都从夫家上起见。惟元时。容城县王氏女以母丧。感念不嫁终身。获旌命。此外更有真学清净而不嫁者。又一种闲气也。
大饥甘饿
芮城李氏。二女。成化甲辰岁大饥。父卒乏食。二女年已笄。箱中犹有妆具。人劝其出鬻。二女惭。不肯出。伏淤箱。饥死。
伏毒食醋
康对山先生子栗先娶王漾波女。生一子。并死。继妻杨氏。未几。栗亦死。杨服砒霜。以醋汤三碗下之。盖食醋则药不可解也。毒发。容貌安舒。略无仓卒。奇。奇栗有才志。又得良妇死节。天之待康先生不薄矣。
守节自信
安吉州节妇都氏归于陈。孀居。矢志无他。庭下故有井。或曰。弗利居者。且不便客。塞之宜。都曰。井。地道也。何与人客不便。孰与同室妇女河汲不便乎。门为邻树所蔽。术者曰。伐之。则贵气弗阏。斯利举子。都曰。吾闻穷达在天。力学在人。顾尤之邻木耶。 【 此明于理者。】 子良谟登第。官参政。所称栋塘先生者也。都旌表。赠安人。子孙繁盛。且优文学。天之报之正未有艾也。
节妇胆识
近地吴节妇。沈之鎏之妻。沈以溺死。嗣子汶。家政甚整。业日拓。汶有俊才。早贡为博士。有郎廷瓒者。贷金十。鬻妻以偿。吴闻。亟还金赎之。盗入室。吴厉声曰。我沈门老节妇。刀不去手。犯即自刺。盗骇愕散去。其胆识岳岳。真女中奇男子也。
求见不得
章丘逮经生之妻于氏守节不出门。门内草生。如无人之境。尝三日不举火。邻人馈之米盐。却不受。邻人报县。馈粟一石。方得活。嘉靖间。长清知县武金过县。武故遗腹子。闻而谒之。求一见。终不可得。曰。孀居以来。誓不见男子。官非男子乎。武拜门外。叹息而去。节妇卓矣。若邻人与武。亦可谓知义者哉。
芝竹
王土。昆山人。能读书。妇陆氏。方娶后。其墓园枯竹更青。凡三年。二生芝草。皆双茎。比四年。芝不生。土病死。妇从死。以烈妇称。此嘉靖初年事。瑞芝之生恒于寿考富贵康宁。而于烈妇见之。此可观天道矣。
三尸绕门
成化间。海康吴金童携其妻庄氏及一女避贼于新会。寓刘铭家。佣以自给。庄有姿色。铭屡诱之不从。谋之乡人梁狗。同其夫渔于海。推下水死。越三日。庄氏寻之海滨。得尸。手足皆缚。乃夫也。归家。携女赴水抱夫尸而没。时年二十有二。翌日。三尸随流遶铭之门。去而复还。乡人惊讶感伤。共殡祭之。然未知铭之杀也。久之。事渐露。犹畏铭强暴。未敢发。士夫各为诗歌。闻于官。得实。磔杀之。审录员外郎奏闻。旌表。其处立祠。
双烈
曹桐丘镤。长子(□唐)。生而癎。不谙男女事。故聘钱皓女。未敢娶。以情辞钱。钱不听。乃先以婢沈氏侍帷中尝之。终不谙。复申之。饯解盟别聘。女私闻。自经死。未几。(□唐)死。沈氏亦守终身。桐丘公为立后。至万历三十五年。疏闻。并旌。
桐丘公之祖。原吴之自出。育于曹。故一姓曹。祖殁葬吴墓。余高祖民畏公。吴甥也。贫甚。殁亦葬吴墓。吴讼之官。亲友和息。归价数金而止。盖先民之忠厚乃尔。其地。辛、丙、巽、三水俱会。桐丘公先发庶吉士、主事、佥事。归年九十余卒。善绘画。有清名。长子(□唐)痼病。钱、沈、双烈。华其后。余家迟发。余亦庶吉士、检讨、司业、祭酒。长子(□章)。病亦如之。媳沈氏。仪郎惺予公之女。归十年而(□章)殁。沈犹处子也。贤孝能自立。异日必继前烈。但余拙宦不媿吴。吴分嗣子田九百亩。余仅得十一。而嗣子尚有待。又自念多病。恐旦夕霜露。且文翰无一长。何况绘事。其负媿多矣。
愍贞哀感
万历己酉。夏五月。夜半。延建水大出。漂尸蔽江。人从卧榻中流出。尽无衣。一女尸年可十五六。一手掩目。一手掩阴。若不欲人见者。余友董考功应举。瘗而谥曰愍贞。愍言灾。贞言操也。
哀感孺人。杨氏祈玉妻。鄞人。夫死。守节。玉好鲤鱼。每忌日。必设鲤。一年。河枯无鱼。杨悲恸不已。忽渔人持鲤至。以一金易之。祭毕食胙。得原金于鱼腹中。人大异之。呼为哀感孺人。
丐妇投桥
正德五年。崇德石门东桥上有丐妇。色丽甚。盖荒年。夫负母与妻行丐而至者。观者甚众。妇丑之。候姑与夫乞市上。跃入水死。不知何里人及姓氏也。哀哉。
义门
会稽平水云门之间有裘氏义门。自齐、梁以来。七百余年无异爨。宋大中祥符四年。奏旌其门闾。是时。裘氏义居已十有九世。阖门三百口。其族长曰承询。至嘉泰初。又五六世。盖二十四五世矣。犹如故。 【 此亦非良法。人多。不能无生得失也。】 乡人谓尝有馈瓜者。族长集小儿十三岁以下者百余人。使自取之。各相推逊。以长幼持去。其习为廉逊如此。于时犹共一厅。颇宏壮。有孙威敏公题字存焉。其后族老季光以所藏今昔留题诗刻石。傅惇作序。至元末。始毁于兵。而族亦且渐陵替。非其旧矣。
周德威。后唐名将也。其五世孙愉避乱。自河南徙居上虞。至宋有名承诏者。十世同居。凡四百余人。赵抃帅越闻于朝。旌门免徭役。
隆庆年间。潞安府长治县民仇火。仇塙等。一门合食。六世同居。一世仇鹗。二世仇朴。三世仇勋。四世仇阶等。五世仇承教等。六世仇崇儒等。男女数百悉听其长约束。巡按贺一桂题请旌表。
连江杨氏。六世同居。旌义门。有讳崇者承其后。尤孝谨。子孙互相乳哺。家鸡化之。互哺其子。初年七十余口。季年倍之。用俭以裕。构宅三十六年无哭声。仅一老妇人殁。崇率子弟拜祷。须臾死妇复活。活十二年卒。家无丧者四十八年矣。崇卒。年九十一。卒时。里有鼓乐声。有梦请公为福宁地主者。连江令章武闻其义。去七十里。行至其家。视崇。崇在田。子孙儿童出见。武赐杨梅食之。羣儿班立序啖。惟谨。虽至少者不紊。武叹美而去。
义友
陈东已死。弃其尸。其友李猷偶寻妇翁。诣行在所。知状。哭且诉曰。少阳以忠谏死。劲节英气。当不与草木同腐。吾欲收葬而莫能得。少阳有灵。其启我心。越一日。得尸。又一日。得其元如生。合而敛之。归葬。猷字嘉仲。鄞县人。
义姻
宋张泊典相州。部民张某杀一家六人。诣县自陈。县上州。泊诘其故。曰。某之姻某。贫困。常纳息于某家。少负必被诟辱。我熟见而心不平。思为姻家报雠。幸毕其志。然所恨七口而遗其一。使有□类。私雠已报。愿就公法。泊曰。杀一家宁无党乎。对曰。某既出身就死。肯复连及同谋。又曰。汝何不亡命。对曰。姻家即其邻。若不获盗。彼岂得安。曰。汝不即死。何就缧绁。曰。我若灭口。谁当辩吾姻之不与谋。又孰与暴其事于天下。等死。死义。可乎。泊曰。吾将闻上免汝。曰。杀人一家。安敢苟活。且先王以杀止杀。若杀人者不诛。是杀人终无已。岂愿以一身乱天下法哉。速死为幸。泊嗟叹久之。卒按法诛。河朔间无不传其事者。
义仆
我朝有义仆阿寄。李温陵发挥。谓在我辈之上。近阅谐史。记杨忠一则。似又在阿寄之上。盖寄只勤劳知礼。而忠奋力挽幼主于流宕之后。即犯死亦不顾。尤为奇特。阿寄传见田汝成集中。杨忠。宋时人。谐史。宋沈俶撰。所记似皆事实。而名曰谐。岂真谐耶。抑别有所寄也。
金养者。王华仆也。嘉靖中。倭寇至。华族女妇数十人前遯。贼望见。逐之。众大窘。养麾之曰。主第走。养能捍之。即扼桥格贼。白刃如林。独以孤梃出入死鬬。良久始仆。而主人远矣。王氏既免。思养功。欲祠之。而竟不果云。
王环者。曾石塘铣之仆也。方临西市。作诗曰。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功虽未就。其志可哀。 【 河套之役。最为无谓。今无河套。而中国金瓯无缺也。彼时唐荆州屡有害。而曾不听耳。】
环。沧州人。本回回种。虬髯铁面。负脊力。善骑射。曾闻其勇。致之幕下。俾教射。被逮时。泣谓其下曰。上怒甚。死自吾分。顾吾妻子奈何流落边鄙。为沟中瘠乎。环闻亦泣曰。公无忧也。某力能致之归。曾既被刑。妻子安置城固。环乃以小车载夫人与其二子从间道去。环日则具汤粥。夜则露宿邸舍外。间关数千里。不懈。后遇赦。归维扬。酬之金帛。不顾而去。环能书。给事陆锦衣家。陆遇之厚。改给事朱锦衣家。以寿终。
孙明。丁尚书汝夔之仆也。尚书坐虏阑入诛。仲子懋正谪戍辽阳。明从焉。居半岁。懋正死。无何妻复死。遗一子。方五月。明日夕涕泣。抱儿往村媪丐乳。或市牛羊酪哺之。每监司行部至。辄哭诉冤状。泪尽继之以血。当事者怜之。为脱其籍。得归。间关数千里。昼负儿。且行且泣乞。宁己不食。不令儿馁也。夜宿。辄择温燥与同卧起也。间月始得达家。事儿如事主。仍追理其遗产。为族戚干没者。白之官。出入具一尺籍。及长。悉以付之。仍孑然一奴也。儿名继志。得为邑庠生。明以老寿终。
张礼。刘养正之仆也。养正方与宁庶人密谋。礼心忧之。常于屏处。哭谏不听。有方士言长生者馆养正所。养正北面礼信之。夜定。仆走其所。叩头。言愿有请。其人曰。若岂欲方术乎。对曰。非也。因流涕言。今吾主与宁藩通。异日必及祸。祸不小。而诸人无能为言者。今独信先生。窃观于往来。为主所蔽敬。无瑜先生者。殆天以先生悟吾主也。愿先生为一言。毋附宁。其人乃大惊。晨起去。不知所之。后养正死狱中。礼收尸葬之。为木主。怀以归。寻簿录养正家。礼愿从。吏逐之去。曰。我主母乃行。我家人安得去。徒跣京师。馈其妻狱中。妻死。奉尸归。合奏养葬。岁辄上冢。哭而祀之。
真州袁山人服麟。有仆名志。失其姓。山人好饮酒。性跅弛也。慕为方外游。及诸秘戏幻术。年二十余。妻死。遂终身不娶。游行郡国。辄以志从。岁丁西之夏。山人逃暑金山。与所亲纪生者饮而醉。夜且阑矣。二人各踞石临江如厕。山人恍惚间若有鬼物挽之入水。纪生见。急呼志。汝主溺矣。志仓皇奔水滨。审其已溺。遽自投下。纪生急呼其仆善水者。助之拯。其仆胡卢曰。入则俱毙耳。胡拯为。仅褰裳水际。垂手左右。援之不及也。志既入江。挟得其主。尽力持之。不舍。沉而复浮者数四。自分必死。适为旋湍所激。回至崖侧。与纪仆手相值。纪仆援得之。大呼主来救。于是四人者。猿臂而出。出则山人死矣。志哭之恸。谋经纪其丧。寺僧闻变。皆来集。无何。山人蹶然而起。都忘。如醉梦中。体亦无苦。时五月十有三日也。翌日。二人平复如常。众俱叹异之。工部郎谢在杭在真州。故与山人善。亲得其详。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