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宋政和五年。蕲州产芝草徧境。计黄芝一万一千六百枝。内一枝。色紫。九干。尤奇。
桃降
嘉靖乙卯。上夜坐庭中。御幄后忽获一桃。左右视。或见桃从空中堕。上喜曰。天赐也。修迎恩大典五日。明日。复有一桃降。其夜。白兔生二子。上益喜。谕礼部谢玄告庙。未几。寿鹿亦生二子。于是羣臣上表贺。上以奇祥三锡。天眷非常。各手诏答之。
祥云
嘉靖十八年。册立皇太子。日下有五色云见。径二丈。形如龙凤。然卒有己酉之事。洪武十八年。黄子澄进士第一改第三。唱名时。五色云见。与韩魏公同符。然卒有壬午之事。人言卿云未必祥。是大不然。十八年分封。裕邸竟为天子。开隆万万年太平。瑞在此不在彼。文丞相生。父梦乘紫云来。故名曰天祥。字曰宋瑞。 【 信国小名云孙。亦因此。】 天祥就义。收宋三百年养士之效。宋之瑞也。子澄云见。死节不辱。高皇帝知人之明。我明之瑞也。忠臣义士。国之麟凤。岂羡富贵福泽哉。
西苑农坛
世宗立农坛于西苑。耕熟地五顷七十亩有奇。岁用农夫五十人。管农老人四人。骡夫八人。日食口粮三升。太仓关给。仍复其身。耕畜一十六头。御马监仓给以草料。其农具俱出之内官监。五谷种子。顺天府送用。仓廒、农舍、牛房。工部盖造。每岁户部侍郎一人。郎中一人。提督之。所获纳之恒裕仓。以备郊庙之粢盛。拨太仓军斗三十人守之。岁终。户部奏报其出入之数。
驸马封侯
世宗以迎立功。封驸马崔元为京山侯。礼部以本朝无故事为言。上曰。永乐初年。驸马王宁以翊戴功封永春侯。何言无故事。岂世庙之深谙故实。抑崔及左右密进而见之诏旨耶。然永乐中。驸马封侯者。尚有宋瑛等数人。不止于王宁。礼部以无故事为言。非欺妄即疏漏。当时尚书为毛澄。其不触怒抵罪。幸矣。
中宫废立
世宗笃于伦常。嘉靖元年。立皇后陈氏。八年崩。谥悼灵。立顺妃张氏为皇后。十三年正月癸卯废。越十日。立德妃方氏为皇后。张后以十五年薨。用废后吴氏礼葬之。中宫之废。非小事也。中间缘故。史官不着一字。野史亦无有及者。岂宫禁事秘。非外人所得与知耶。余童子时。一老儒为言。张后之废。实由张延龄兄弟。世宗方以昭圣初年裁抑。章圣愤甚。而延龄故多怨家。为人所讦下狱。昭圣急。因上生子。谕来见致贺。上辞之。再谕再辞之。益皇急。托张后为言。后方有盛宠。乘夜宴。述太后意。而太后亦先遣人传上云。延龄事。将就罢。上已怒。谕阁臣。谓太后云云。然尚未有以发。及闻后言。大怒。即褫冠服与杖。明日下令废黜。延龄竟坐死。考之史录。日月正相值。老儒之言真耶。其亦齐东野人之类耶。世宗以母后不顾燕婉之好。诚刚诚孝。而张后之不幸已甚。昭圣此时。其又何以为情。夫昭圣在孝庙时。专宠骄妬。致孝庙终身无他嫔御。养成二张之恶。武宗立。母族甚见疏外。昭圣默默。已不能得之于子。胎祸极于世宗。所存者一虚名耳。孝宗在天之灵。将何以慰耶。
讹言惊走
嘉靖己酉春虏警。抚宁侯朱岳、英国公张溶、西宁侯蒋傅、惠安伯张镧、锦衣指挥同知郑玺、佥事孙堪、偕给事中杨允绳。于阅武场。比试应袭官舍。玺忽报讹言云。虏入寇至沙河。岳等皆惧而走。允绳以闻。诏责玺讹言惊众。褫职。岳、溶、怯懦损威。革坐营管事。傅等不能规正。各夺俸二月。
康懿被召
林康懿公廷木?昂为工部尚书。世庙御便殿召公。顾视。奇其状。明日。公疏节财用。省营建。上曰。朕方期若。若乃言我。得非林俊子耶。左右或对。其父亦尚书。非俊子也。上颜乃霁。然则上于见素公终有不释然者矣。
对上雅语
世宗偶似暇。使侍臣各道其邑里人物。及丰城。大宗伯李玑应声对曰。乡有长安、长乐。里有凤舞、鸾歌。人有张华、雷焕。物有龙渊、太阿。上嘉其敏括。
王沂公。曾。青州人。宋真宗问云。卿乡里谚云。井深槐树麤。街阔人义疏。何也。沂公对曰。井深槐树麤。土厚水深也。街阔人义疏。家给人足也。真宗善其对。
海榴罂
世庙初年。勋辅诸臣同游。赐画扇。有木刻海榴罂坠子。可寸许。穴其腹。藏象刻物件凡一百件。亦天下绝巧也。
购香
嘉靖四十年。宫中龙涎香悉毁于火。上恚甚。命再购。户部尚书高耀进八两。上喜。命给价七百六十两。加耀太子少保。实火时中人密窃以出。上索之急。耀重贿购得。因圣节建醮日上之。大称旨。加赏。盖内外之相为欺蔽如此。未几。广东进龙涎香至五十七斤。
买珠
世宗以大小珠一函及甘黄玉刀铗一具示耀。令求珠玉如式。凡两月。上意迟之。复谕耀曰。金玉珠宝。古今常有。王侯制度。非不经之用。尔职当思自尽。无徒远嫉怨。为避害计。祖宗时。内藏之积。至弘治年尽矣。然非孝宗自用,今无一二。其多方搜觅。并买黄金四千两进用。金价于钦取银两内给之。耀惧。乃以先觅得大小珠四等。共一千五百余粒。用价二万二千五百余两。贸之以进。上以未足原旨所取之数。且无甘黄玉。疑司帑恡费。不以时值给。故民间鲜有售者。仍命耀亟如数购进。毋□。会晏驾乃止。
戎服出郊
穆庙立。值南郊。以戎服出。盖上喜习武服。此自便。非登郊坛者。羣臣具谏。徐文贞止之。进密揭。上笑曰。此服原非见上帝者。何虑之过。
大阅
国朝圣驾大阅。惟隆庆三年一举。其说发于张太岳。计费不下二百万。海内因传欲复河套。其实穆庙欲驰骋自快。非修故事。亦非幸边功也。神考九年如之。亦太岳之意。然此举尽可已。毕竟是抚按将帅事。惟五月禁中射柳。聚诸彻侯若大将角试。较其优劣。如先朝故事可也。
御笔题诗
玄兔图。宣皇帝御笔也。图以淡墨微围其傍。似碧空满月。上有丹桂花子垂垂。下有瑞草作紫白色。兔居中间。毳比纤烟。意态安闲。真是神物。盖宣皇。帝王中文武全才。游戏丹青。并臻妙境。远在唐太宗之上。万历九年。上御文华殿。宣召入直史臣王家屏、沈懋孝、张元忭、刘元震、邓以赞入见。取图示之。令赋诗。复命曰。辅臣以下皆可赋。亲书于轴。并得自用图记。越三日诗成。自大学士张居正而下三十有五人。进御。上览之。甚喜。常熟赵固图其副。勒之石。真熙朝之盛事也。
御笔改字
申文定公为史官时。有祛倦鬼文。神庙即位之二年。御笔改魔字。考其文作于丙辰岁。已十九年矣。上方十二岁。何由见之。间以问文定公。公云。此内史持入。上览而喜。遂洒笔。而公亦以此受眷。且大拜矣。
御号
相传神庙宫中自号禹斋。故己卯科南京以舜亦以命禹试士。主试者高启愚。四川人。罗万化。浙江人。至壬午。张江陵死。有疾高者。妄传江陵堂中挂舜禹授受图。高以此媚之。南台抨击。谓江陵有逆谋。而高为之用。高遂落职。嗟乎。张有此心。乃挂图取疑。而高显然藉此媒进。何騃乃尔。读书人宜有分晓。乃好入人过。谋反叛逆。亦坐之不恤。非人祸即天殃矣。
药王庙
郑州土城无门扉相对如阙。中有药王庙。王即扁鹊。州人也。封神应王。神庙玉体违和。慈圣皇太后祷之。立奏康宁。为新庙。建三皇殿于中。以历代能医者附焉。
献俘
神庙二十七年己亥四月廿四日。献倭俘礼成。大司寇萧岳峯大亨。领左右侍郎出班奏事。长身伟貌。烨烨有威。时上御午楼。朝暾正耀。萧跪御道。两侍郎夹之。首仅及肘。致词。先述官衔、名姓及左右侍郎。并请犯人某某等磔斩。末云。合赴市曹行刑。请旨。凡数百言。字字响喨舒徐。宣毕。俯伏。上亲传拿去二字。廷臣尚未闻声。左右勋戚接者。二遽为四。乃有声。又为八。为十六。渐震。为三十二。最下则大汉将军三百六十人。齐声应如轰雷矣。此等境界。可谓熙朝极盛事。是日。天气晴和。余以廿七日持节出国门。封荣世子。躬逢其盛。良自不偶。次年。庚子冬十二月。献播俘礼亦如之。而寒甚。百官噤栗。馆友庄冲虚面最白。侵而成红。余面赭。几变而黑。或嘲曰。云长作翼德脸也。宣毕。囚大呼称枉。每囚一镣。肘外。覆以朱衣朱巾。名曰罩甲。一官押之。十人叉而扶。且推之。出西长安门。夹道观者无虑百万。车拥毂枳。大司寇督至西市仅二十里。日晡方达。比行刑。近昏黑矣。
东宫门卫
光庙正位东宫。内官往往托疾引去。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棍徒张差持梃入第一门。只两内官守之。一年七十余。一年六十余。第二门寂然无人。差掊一人仆。至殿檐。超级而上。韩本用等羣呼齐集。亦不过七八人而已。皇太子亲奏送部。招出同谋。云见一人。打一人。小爷洪福大了。语多支吾。坐以风颠而止。
出阁
万历二十二年。光庙以皇长子。出阁讲学。故事。讲必巳刻。遇寒暑传免。至是定以寅刻。亦不传免。二十八年十一月大风寒。诸讲官立殿门外。时暖耳尚未赐。炉火亦未举。光庙方出。噤甚。郭明龙充讲官最。科深且长。既入。大言。天寒如此。勿论皇长子宗庙神人之主。玉体当万分珍重。即如我辈。辛苦读书。得此一官。忝清华。列禁近。亦是天上人。若中寒得病。岂不屑越太甚。喝班役。速取火御寒气。时中官各围炉密室。特无人倡率。不敢明用。闻郭言。尽抬出。奉皇长子,环向。始觉暖适。怡颜完讲。事上闻。亦不罪也。郭因此受眷东朝。妖书事发。传语厂监陈矩曰。饶得我。饶郭先生罢。其真切如此。而诸讲官方叩头时。密视光庙袍内止一寻常狐裘。讲案高仅二尺余。盖初出时所御。历七八年不敢奏易。
光庙出讲。年仅十三岁。岐嶷不凡。每讲。阁臣一人入直看讲。御案前有双铜鹤。故事。叩头毕。从铜鹤下转而东西面立。一阁臣误出其上。光庙瞩内侍曰。移铜鹤。可近前些。虽不明言。意已嘿寓。众皆叹服。一日。讲巧言乱德一节。讲章解曰。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余友刘幼安当直。既敷衍毕。从容进曰。请问殿下。何似谓之乱德。朗然答曰。颠倒是非。盖化词臣之句而檃括之。更觉明切。退相语。以为真天纵不可及也。
进讲既毕。必奉玉音赐酒饭。所赐比常宴最为精腆。非时横赐。又不与焉。此儒者际遇之极荣也。后讲官从便。自携食榼。光禄寺折送。其数不少。乃二十二年之讲。裁减不及钱许。幼安常笑曰。我辈初做秀才时。馆谷每岁束修不下五六十金。又受人非常供养。今为皇帝家馆师。岁刚得三十金。自食其食。每五鼓起身。步行数里。黎明讲书。备极劳苦。果然老秀才不及小秀才也。又言。大暑。侵晨天气凉。出入犹便。大寒。冲风。几于裂肤。至先朝银币、笔墨、节钱之赐。绝响。端午节不见一扇。圣上教子。可谓极严极俭者。
圣谕
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妖书事发。神皇怒甚。上下危疑。恐动摇国本。则祸不独中于臣子。且移之社稷。幸神皇主意素定。方严捕时。召皇太子。大声谕曰。哥儿。汝莫恐。不干汝事。汝但去读书写字。晏些开门。早些关门。仍遣司礼监田义口传圣谕内阁。我今日亲朝圣母回宫。就宣皇太子在启祥宫。赐皇太子慰言。及戎谕皇太子云。我的慈爱教训。天性之心。你是知道。你是纯诚孝友好善的。我平日尽知。近有逆恶捏造奸书。离间我父子兄弟。天性亲亲。动摇天下。已有严旨缉拿。以正国法。我思念你必有惊惧动心。我着阁臣拟写慰旨。安慰教训你。又有戒谕内外执事人等旨意。今日宣你来。面赐与你。我还有许多言语。因此忿怒动火。难以尽言。我亲笔写的面谕一本。赐你。细加看诵。则知我之心也。到宫安心调养。用心。云云。毋听小人引诱。传时泪下。皇太子亦含泪叩头请去。送至殿檐。随赐膳品四合。手合四付。酒四瓶。传与先生知道。夫禁中严密。一启闭间。何劳天语叮咛如此。就中机械。神皇灼见。不待张差之梃。已得之十二年前矣。
涌幢小品卷之二
庙号
太祖庙号与汉祖同。故今尊称曰太祖。曰高皇帝。则得矣。 【 太字是庙号。高字是谥号。】 近见刻国朝一书。曰我高祖皇帝。其于汉祖。亦曰汉高祖。不知原是太祖。非高祖也。亦当有辨。
国号
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盖返左袵之旧。自合如此。且以别于小明王也。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近见新安刻历祚考一书。于汉、唐、宋及司马晋。皆加大字。失其初矣。 【 唐碑有称巨唐者。巨即大也。宋曰皇宋。皇亦大也。刘越石表亦云天祚大晋。】
年号
国朝年号永乐。乃张重华、王则、伪建。天顺乃元出帝旧号。前则兵后匆匆。后则事起仓卒。不暇详考。正德则西夏李遵顼所建。是时。刘文靖、谢文正、当国。故吏书马钧阳。至出题讥诮。遂为口实。隆庆之号。虽不犯重。然改隆庆州为延庆卫。亦如之。承天有隆庆殿。改为庆源殿。因新君年号。而改祖宗旧名。时当国者为徐文贞。一时亦偶未之思也。 【 年号原不必避】 今上天启。不知何如。 【 后魏元法僧亦号天启。】 自当与嘉靖、万历、并美并永矣。
侍朝
自来天子升殿。汉以羽林期门。唐以三卫。皆执扇登殿。唐玄宗时。阎则先奏。以三卫皆趫悍武夫。不宜升陛迩御座。请以宦者代。遂为故事。至今用之。然国朝以勋戚、大臣、阁臣、词臣、尚宝、中书、科道夹侍。而道引升陛。则词臣、中书、科道、各四人。其制最当。至女官随侍。女乐引道。必起于吕武临朝。而唐玄宗袭为故事。亦至我太祖革去。尤足洗千古之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