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幢小品

又有闽县苏梦旸。以岁之丙午来司南都官狱。谒予。予以一谦事告之。梦旸心动。至狱。问一谦所为。一老卒曰。孙君则善矣。然官竟如何。梦旸曰。善则善矣。何官之云。于是尽举一谦所为踵行之。而益戢狱卒。不使患苦诸囚。又恐其夜虐之。而莫之知也。则监置一锣。令曰。有虐囚者。同监鸣此。不鸣者与同罪。于是狱中肃然。其它践更稽察。抚恤病苦。法甚备。郎中沈珫尝指狱户语曰。此故生地狱也。苏司狱去。吾不敢系人矣。旧时囚有死而无为收葬者。率置窦中。羣犬恣食之。梦旸恻然。适料囚米有余。即白视狱诸曹郎。请为槥以待死者。诸曹郎大是之。相率白中丞丁公宾。丁公时视秋官篆。闻之喜。益发衣絮诸物。令梦旸给施诸囚。未几。转粤东守御吏目。丁公太息曰。吾署司寇。惟有王郎中绍先及苏司狱耳。惜也。绍先死。而司狱又远迁。于是特奖梦旸。资遗之甚厚。予语梦旸曰。幸矣。子之迁也。王郎中何如人。是万历十九年所举天下清苦以风百僚者。即吾莫敢望。今丁公以子并称。不其荣乎。梦旸曰。某则何敢当。虽然。某闻念经作佛者不为福田。吏目何病。某行矣。于是跳身之粤。梦旸年三十余。未有子。以司狱俸薄不携家。其为吏目亦然。盖有志者也。

涌幢小品卷之十二
兵制
神农以石为兵。黄帝以木为兵。蚩尤以铜、铁为兵。挥于作弓。夷牟作矢。汤筑五库藏五兵。秦孝公以战获首功多寡授爵。秦二世发闾左民戍边。汉惠帝令戍卒岁更。武帝置八校尉、五属国。宣帝募佽飞射士。初置屯卫、屯田。后魏作府兵。后周置十二卫兵。隋置军器监。始募民为骁果。唐玄宗募兵宿卫。募丁壮实边。昭宣帝文民面为军。五代晋籍乡兵。国初立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分中、左、右、前、后、五都督府。而卫所则立于元年。有京卫、外卫之分。亲军十二卫不在京卫之列。中都河南、山东、大宁、有入卫班军。文皇就中摘出北征。分为五军。归则团操。号曰京营。大率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二十人为一百户所。其官增设无定员。召募始于正统己巳。踵于嘉靖庚戌。征倭处州兵、河南毛葫芦、山东抢手、皆募兵也。两广用土兵。洪武初已然。后四川、云贵、亦如之。在制驭何如。大征居其十八。
京营
徐丈贞谓。京营兵。世世有月粮。暇时又营生事。不调从征。平时郊祭上陵。拱卫车驾。军容甚盛。当开操中。如法训练。万一如庚戌有警。登陴自不乏人。正不必责之临阵。此如大家世族多义孙。一旦呼之。可壮颜色。若边陲。如戚将军练蓟兵。胜略固自有在。此言切中京营肯綮。若欲练以从戎捍敌。是以小儿夜半格大盗。其安能抗。人家御盗不别寻壮丁。而责豢仆。与二三童子日讨而训之何益。
清军
余年十四、五。为隆庆庚午、辛未间。见清军御史至。搜剔操切。民间骚然。每图甲有克军一名。里长解去。给一帖为据。赴县挂号。御史至。据号征帖。先考心斋府君藏其二。先祖月溪府君忘之久矣。诸甲长都忘失无存者。比御史至。莫不皇惧。先府君以帖上。乃得免。先祖喜若更生。其余死捶楚者无算。后见杨襄毅公集。以边患需防。一御史主此说。行之二年无所得。遂罢。后读杨文贞公传。条陈清军一件。谓南北不相习。以极北往极南。极南往极北。是驱之死。因引祖制除逃军仍旧。其余军丁。各就近卫服役。因会议今后清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隶军丁。皆发甘肃、宁夏、延安、大同、宣府、辽东诸处。云贵、两广、四川、湖广、江福、浙江、南直隶、皆发附近省分及边海卫。待补足其缺。填腹里之缺。允之。天下称便。余谓。今之犯罪遣戍者亦只发之本府县相近卫所。使武弁拘管屯田。则恶人束手受制。流官军职皆得治之。又免佥解缠累之苦。 【 今之充军与流徙等耳。非真入伍也。】 尝见佥解。有民壮。有里长。号曰长解。又买军妻费可百金。而猾者勾吏书经年不行。在在索诈。弊不可言。且原有妻者索直另买。到彼处挂号食粮。逃归则粮系彼处冒支。公私皆受损。可惜。可惜。
家丁
唐刘约自天平徙宣武。暴死。家僮五百无所仰衣食。思乱。卢钧抚之。乃定。此家僮即家丁也。隋张须陀有罗士信。王君(□比)有李左车。善战。乃家丁所自始。
民壮
民壮之设。介在军民间。最为得用。国朝盛于王阳明。在宋谓之白艻子。
弘治间令州县选民壮。先是天顺初。令召募民壮。鞍马器械悉从官给。本户有粮。与免五石。仍免户丁二丁。以资供给。如有事故。不许勾丁。至是令州县选取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精壮之人。州县七八百里者。每里佥二名。五百里者。每里佥三名。三百里者。每里四名。一百里以上者。每里五名。春、夏、秋、每月操二次。至冬。操二歇三。遇警调集。官给行粮。 【 今之民壮与皂快无别。安能得其御侮之力。】
土兵
其法起于宋。所谓陕西义勇刺为兵者是也。然唐藩镇与汉郡国所用独非此类乎。国初胡深在缙云。当元末盗起。慨然谓其友人曰。军旅钱粮皆民出也。而今日之民。其困已甚。遂请于上。令有田者。米十石。出一人为兵。而就食之。以一郡计之。米二十万石。当得精兵二万人。军无远戍之劳。官无养兵之费。而二十万之粮固在也。行之数年。使所在兵强而财阜。此制最善。
【 此即古寓兵于农之法也。往余守渝。立团练轮操之法。时方用兵。甚得力。】
然胡元法度宽纵。又当扰攘时。故可行。且不独深有此言。章溢父子兄弟固已亲行之矣。成化二年用陕西抚臣卢祥之言。选民丁之壮者编成什伍。号为土兵。原佥民壮亦入其中。量加优恤。凡得二万人。时毛里孩方强盛。窥边。惮之。不敢深入。世宗庚戌以后。建议欲练蓟卒。而不及土兵。终无成功。王思质以此受祸。唐荆川以此受谤。今边方有事。处处摇动。未知此制可行否。
调兵
调之说凡二。一调边兵。一调土司兵。边兵起于正德六年。流贼猖獗。允兵部尚书何鉴之奏调宣府、延绥、奇游兵五千五百至涿州。听总督官调遣。寻益以辽东、大同、二枝。数数追贼。败之。事渐平。提督仇钺言。边军久劳。风土不宜。人马俱病。请量留三之一。部覆从之。延绥军取道径还辽东。宣大军过京犒劳。后至京。上方好武事。遂留不遣。并保定兵亦召入。寻命京军、边军。互调出入。大臣争之不听。然京军终不出。而四镇士马、团操、大内、号外、四家。其军冯依威宠。人皆畏而避之。至上晏驾。乃始散归。世宗时虏儆各边互调。而调守蓟州者尤多。神宗二十年前。边上安堵免调。比征宁夏、征播、征倭、悉借边兵。东西万里。骚然烦动矣。
土司惟川湖、云贵、两广有之。然止用于本省。若邻省未尝上中原一步也。亦流贼时征入。用之有功。嘉靖间。南倭北虏。无不资之。且倚为重。如湖广土兵。永顺为上。 【 彭翼南。】 【 彭荩臣。】 其兵保靖次之。甚强。近尝调三千人。后调六千。此在官之数也。实私加一倍。共一万二千人。其阵法。每司立二十四旗头。每旗一人居前。其次。三人横列为第二重。又其次。五人横列为三重。又其次。七人横列为第四重。又其次。七人横列为五重。其余皆置后。欢呼助阵。如在前者败绩。则第二重居中者进补。两翼亦然。胜负以五重为限。若五重而皆败。则余无望矣。每旗一十六人。二十四旗。共三百八十四人。皆精选之兵也。其调法。初檄所属。照丁拣选。宣慰吁天。祭以白牛。牛首置兀上。银副之。下令曰。多士中有敢死冲锋者收此银。啖此牛。勇者报名。汇而收之。更盟誓而食之。即各旗头标下十六人是也。节制甚严。止许击刺。不许割首。违者与退缩者皆斩。故所战有功。但沿途苦剽剠。因调来者非止一枝。有过得相推委故也。其它若安、若岑、若奢。大约相同。余琐琐不足道。
土司兵近年官数亦调至万矣。其实强者亦不甚多。乃官则增之以张声势。而彼亦愿增以徼粮饷。赏赐本司。不足则借之他司。又或收集地棍为助。而中国亡命与不得志流落者。投之如骛。渐多。渐黠。渐横。渐不可制。而我军实又益虚。此西南之大患也。 【 兵无强弱。能者统之则多功。不能者统之则多败。】 且如号物之数曰万。女直兵满万不可敌。盖言精也。匪独女直。即南方号称佹弱。兵满万而精。其可敌乎。更下一转语。女直精兵满万。而将非阿骨打等。其可胜乎。谭者袭口吻而不究实际。往往如此。
背水阵
兵法曰。置之死地而后生。人人能言之。又必引韩信背水阵以实之。是矣。却其中有紧要六字。读者全然不讲。可笑。六字者何。曰。殊死战不可败是也。此最用兵得力处。所谓人之命根。屋之栋柱。而太史公文章妙处亦在于此。若舍此不去着实讲究。而徒曰我欲云云。即十万、二十万。置之死地。围而屠之。如羊、豕、犬然。岂不可怜。其又何益。再有进焉。水上军不可败。亦全赖间道赤帜二千人。得此一着。方纔收功。不然。水上军抵定。亦济得甚事。此绝世神谋闷计。出九天、潜九渊者所为。而人乃引以资口角。可乎。
多多益善
此四字惟韩淮阴自道是实话。其曰陛下不过将十万。犹是君臣间体面话头。泰承几分。而下亟足之曰。天授非人力。大意可见。盖帝王与臣下不同。自当别论。此后在唐惟李靖。至我明惟中山王可以当此。靖知几。能事唐太宗。中山闻道。能事我太祖。然为靖易。为中山难。其气象自然有别。而靖之气象又胜于淮阴。所以然者。淮阴自是天人。然当秦末焚书之后。流落奔走衣食。决无学问工夫。观其自请假王可见。靖。读书晓礼义。识得真主。确有欛柄。而中山王则亘古圣贤豪杰。不可得而拟议赞叹也。 【 夷狄则粘罕、伯颜、亦可语此。】
词林谭兵
兵家自有一种天才。不分文武。 【 用兵固由天分。亦须更事多。】 至词林谭兵者。前则吴中徐元玉有贞。精悍多力。工天文。每言将星在吴。深自负。不知韩襄毅雍已出世矣。谓紫微垣星皆动。力主迁都。以此蒙诟。要之。土木之陷。业已应之。此际所谓毫厘千里。固未易辨也。然元玉有奇才。若委以军旅之任。必能破虏立功。惜相左。仅一见于治河。且有金齿之阨。则命限之也。嘉靖中王允宁维桢。谭之班班。时无能用者。读文集。想其气象。要自不凡。他如王恂以修撰改大理丞抚贵州。杨鼎以编修兼御史。同元玉募兵。其方略必自可观。嘉靖庚戌赵文肃贞吉以谕德兼御史。賷五万金劳行营督战。既还。杖谪。词林皆夺气。争附丽。工青词。求入直。无敢言兵者。惟近日。或练兵。或本兵崛起。詹翰中为众所仗。大足吐气矣。
塘报
今军情紧急走报者。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改曰塘报。塘报之取义。未解所谓。其说亦不着。阅马塍艺花记云。凡花之蚤放者曰堂花。堂一曰塘。其取之此与。
三军
三军者。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壮男待战。壮女负垒。发梁辍屋。给从使客。无得以助攻备。老弱牧牛马供爨。此商鞅之论。乃若春秋之三军。殆不如此。盖皆堪战。而以大臣互出入分将者。
士戏
楚成得臣与晋文公遇。曰。请与君之士戏。戏者。兵也。三军之号。所云戏下是也。若曰以兵相见云耳。林尧叟谓得臣轻用民命。便解作戏弄之戏。学者习而不???言?。以为实然。夫得臣亦英雄。岂有此失。真千古不白之冤。更令左邱明扼腕。无以谢得臣。杜征南独不下一字。已得其解矣。
败将弛法
自古败军之将。必服上刑。辽、金、稍弛其法。即国随之矣。我朝丘国公败死革爵。徙其家于岭外。自后遣将多以文臣督之。即边镇以赞理为名。而事皆归其掌握。故大将亦不敢力战深入。即败亦有分责。不得独坐一人矣。
射礼三不入
射礼。败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得入。败亡之耻莫甚焉。不入固宜。为人后者亦如之何。故冯文所云。贱夫妄为者也。然则宜为后者当入矣。盖射本观德。德以孝为先。既为人后。则本生父母不得执三年丧。人子之心何安。而敢上观德之场乎。先王盖以教孝也。由是观之。为人后者。当列不幸之科矣。冯又曰。非大宗、非贤、非德、而后之。皆曰妄。弃其亲而亲人为利。几于夷虏禽兽。吁。何至若是甚乎。其不妄者岂无十之四五乎。或者冯公有感之言。不可为据。
兵器
旗有五等。曰高招。曰角旗。曰门旗。曰督战麾旗。曰队旗。
纛有二等。曰牙纛。曰望纛。
盔有二等。曰明盔。曰衬盔。
牌有四等。曰挨牌。曰圆牌。曰藤牌。曰皮牌。
斧有四等。曰钺斧。曰凿斧。曰铁鞭。曰铁简。
刀有五等。曰腰刀。曰斩马刀。曰捍刀。曰眉刀。曰钩刀。
鎗有十等。曰长鎗。曰线鎗。曰叉鎗。曰看鎗。曰蛇鎗。曰神鎗。曰飞鎗。曰火鎗。曰戟鎗。曰拒马鎗。
锤有五等。曰重。曰卧。曰蒜头。曰骨朵。曰□□。
棍有五等。曰双头。曰闷棍。日脚棍。曰操钩。曰狼头棒。
弓有二等。曰马。曰步。
弩有三等。曰斗子。曰诸葛。曰俚弩。
石有二等。曰飞。曰蔺。
炮虽名十一等。近益增多矣。
武艺十八事。一弓。二弩。三鎗。四刃。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爬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白打即手搏之戏。唐庄宗用之赌郡。张敬儿仗以立功。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能拉人骨至死。死之速迟全在手法。可以日月计。兼亦用棍。棍徒之说。殆取诸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