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两欧阳
欧阳阅。字崇勋。泰和人。文庄公之族兄也。从王文成游。宸濠有异志。进曰。以时事论。将有汉七国之变。计将安出。三问。文成不应。而密诏之曰。书生何容易谭天下事。可读易洗心一句。沉思有悟。兼长诗赋。童庶子重之。语人曰。欧阳生。理学之由、赐。词赋之左、宋也。久资为林邑训。凡五岁。滁州学正。与其乡先生胡庄肃公深相结。滁人号曰欧阳家。又一醉翁矣。久之。拂衣归。子况。字曰方。博极羣书。为文敏而赡。尤工四六。亦以明经贡如京师。例入太学。同舍某病。调护尽力。没则棺敛。某子以谒选称贷。畀之数百金。无何。卒于官。驰往伏哭。其子谓收责也。色弥蹙。公收泪言曰。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吾乡者过于一哀而出涕。岂有恨耶。急取券付之。曰。事有不可知。若父方仕而忽然。吾奈何能长有此也。远近传诵其义。
海征
程文恭。休宁人。为邑诸生。介然特立。有所不可。义形于色。邑令李。遘难。郡大夫嫁祸于余孝廉琏。侍御史行县。问诸生。皆不敢对。独前。盛言枉状。辞气俱奋。事遂解。学使稍更张。不厌众心。具言其不可。得止。为西安训导。擢辽东海州卫教授。少梦渡海。作破海诗曰。日月乾坤镜。波涛鱼鳖家。揽观穷宇宙。指顾判夷华。辽负海。此岂其征也。寻告归。年九十卒。
奇中
杨松。字孟岳。建宁人。正德中贡士。授广州府训导。母丧归。贫甚。莫自存也。乃时时自谓。宇宙道义场中。不会饥饿倒人。 【 名言。】 服阕。复授广之香山。香山僻在海隅。士习乐游衍。躭身利。松谓之曰。陈公甫非汝邻邑伟儒乎。彼其一孝廉。倡道白沙。崛起南服。至今江门烟水白龙池之风月。揭揭如在。同时握鼎鼐。持衡枢者。今安在也。而况如诸生者。乐游衍。躭身利哉。学士黄佐为诸生时。贫甚。松却其贽。重遗赠之。佐父善星历。多奇中。而松谓之曰。子占人多中。余以文占汝子。亦奇中如子矣。佐果以其年魁多士。
胎色
蔡黄卷。晋江人。字于省。故名黄圈。生时。胎衣色黄。故父以命之。后学使为改曰黄卷。精易学。嘉靖中贡授睢州训导。督学置优劣二籍。卷持不署。曰。所名劣士。非劣也。贫也。某不愿吾党有此名。抑平原独无。何害。转汝阳教谕。识赵贤、孔惟德、于诸生中。其后贤至南京吏部尚书。而惟德来为郡太守。卷不往贺。惟德率同官来拜。乃出见。其后率以朔望率同官省候。至则二破竹胡床而已。守请卷各用其一侍坐。而丞判推官。并列坐破小竹凳。惟德或时密问曰。吾师有以示之。盖望其为邑子请者。卷曰。愿公爱民如子。于愿足矣。不知其它。盗陷永宁城。指挥某当连坐重辟。惟德来问。卷曰。法不可贷也。而情则亟。政弛久矣。事起仓卒。一庸弁其安能支。 【 平恕。】 指挥竟得生。后闻其故。斋百金为寿。怫然辞却曰。吾何与。吾何与。仕终唐府教授。睢、汝、两地并祀之学宫。
浚泮池
翁兴贤。尚书正春之父也。以贡历金山卫学职。升两淮运判。不赴。在金山。武弁虑文盛轧己。为木将军。关弓射文庙。甚者毁弃圣像。为厌术。翁素究青乌家言。捐俸。浚泮池。得木将军圣像于污泥中。未几。诸生张轸珍、李凌云、徐光启、相次登第。光启中解元。有名。
世俗溺人
刘志。字景仁。顺天人。通经史。为近体诗有警句。性谨朴。言若不能出口。每论礼。必以朱子家礼为的。为某国公府教书。训导欲迁其嫡母之墓。而以生母配葬。请具奏草。志力折之。某公强焉。志曰。以若所为。非独礼悖。且不免于法。某公乃赂他训导钱暄者草疏以进。英庙震怒。责某公所为谋者。枷暄于市。人皆服志之有识。又尝劝某公毁铜佛以铸器。某公不肯。强之乃从。后志年未五十。得奇疡被面以死。人指以为毁佛之报。嗟乎。志所存一也。幸而免于祸。则服以为是。不幸而得疾以死。则指以为非。世俗之溺人如此哉。今异端之说。愈久益炽。殆无以易。天下如志者尚可得哉。
掾令修志
郭南。字世南。鄞人。以邑掾起家。初为吴江典史。筑长桥有功。迁常熟簿。寻擢令。时推能吏。虞山出软栗。甚肥美。民摘以献。南食而甘之。乃令悉伐其树。并绝其种。曰。后必有以是进奉。病吾民者。南自负博雅。修邑志。人颇訾之。满九载归。
擒盗
张汝騋。陕西泾阳县人。以掾吏为眉州判官。署嘉定州。大盗入劫库。自呼壮卒、健仆、格鬬甚力。盗引去。至明。侦其窜伏蛮洞。深入擒之。皆尽。先在司农办事。庚戌虏警。在事者计无所出。以问。掾应对如流。倚以集事。嗟乎。世间人才。阨异途。沉下僚者。岂少哉。掾虽不显。而寿八十一。子问达。官尚书。天固有以优之矣。
三不宝
郭文通。庆都人。嘉靖末。以掾为碣石卫经历。时征贼伍端诸将皆败。独文通大开城门。使卒环侍。持满以待动。贼熟视不敢动。寻遁去。居民赖之。后屡讨贼有功。擢至肇庆府同知。尝语人曰。吾有三不宝。官也。钱也。命也。嗟乎。不宝官。高士也。不宝钱。清士也。至不宝命。则忠孝大节皆从此出。此圣贤豪杰。讵易及哉。
公庭诗思
吴孟谦。莆田人。为府小吏。性峻洁。容止端严。弘治三年。为顺德丞。民供折薪钱。叹曰。丞何功受此。番禺后山之役。转饷久。多浥损。自以俸偿。卒于官。邹立斋时谪吏目。诔之曰。君棠萧疎。君貌山?畏山?畾。公庭如寺。诗思如水。
天下第一
邬尚达。福清人。少刚介。就掾。执役藩司。以洁廉无害。除得任丘尉。执法不挠。邑人大学士李文康尝语诸部使曰。吾邑尉。贤者。凛有司直风。惜位卑耳。忧归。除补雩都。复为王文成所赏识。有天下第一之誉。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严却之。民苦请。非敢溷公。不忍公贫耳。公曰。我贫尚有禄。尔毋虑也。岁荒。邑多逋赋。坐夺俸。民闻。更相责让曰。吾簿无俸。不馁死耶。为日夜输纳课。更以最。任久不调。力告归。邑人追送数百里。号泣载道。为祠祀之。郡守吴希贤赠以诗曰。十年作簿贫如洗。不改生平一寸丹。抵家贫甚。所居灾。短褐敝缊俱尽。族人有为河源尉者。积金钱巨万。以衣一袭遗之。不受。卒饥寒寄寓以死。临没。谓二子曰。吾作官二十年。无分寸遗子孙。慎毋假贷治丧累汝。其族以掾史兴者甚众。独公最清白。人谓有陶靖节风。台山先生其姻也。感慨书一联赠云。滨海村落许多。此处见衣冠家文物。吾乡缙绅无数。惟君是清白吏子孙。
自称名
黄清。上饶人。起吏员。清勤。积官嘉与同知。加四品服俸。筑海塘有功。后以运同。
治高宝河堤。积劳。死于宝应之宁国寺。盖上官忌而挤之水以没也。至不能敛。以病卒闻。赠恤有加。黄伉直。与人言必自称名。至今嘉兴人犹能言之。
清在宝应。筑土石二堤。支河工银四万余两。锱铢磨算。上下皆不得欺冒。嫉之甚。时已积劳。得呕血病。水次谒所司。令人密促其板坠下。救起。死矣。寻复苏。掖入城。凡二日气绝。盖万历七年六月初二日也。年仅五十八。奏闻。有良工苦心难以名言之语。管理海塘。采石我湖。先祖月溪府君亲受役。见清徒步出入。慰劳夫匠。备极勤苦。运石甲首自巵酒劳之。无丝毫它费。人人感激。府君部下一人逸为盗。事发逮捕。独移文昭雪。得免。即家立碑祀之。后闻变。致祭哭三日。初亦不知何许人。嘉兴题名记亦不载。盖恶而削去之也。后江右一士子谈及。始知为上饶人。今其子孙不知如何。清官之后多不振。 【 或苛廉使然。】 刘司空元瑞。其一也。天道信不可知。然吾亦未见贪者厚积。世世受用。总只各据所见。各就得意处行去。不必相笑相訾议也。
批内官
萧景腆。晋江人。以掾授定远尉。定远经大盗残蹂之后。百姓流离。景腆与令。吊死问孤。修城凿池。身先畚锸。以忧去。服除补长洲。时织造太监张志聪。恣睢横索。长洲令郭波持法挫之。志聪忿甚。诬令挠御造龙衣。执而倒曳之车后。景腆闻。领所部弓兵夺追。直前。手批志聪。落其帽。市民从旁观者尽为景腆张气。梯屋飞瓦。羣掷志聪。志聪阻折去。竟夺令归。志聪还诉世庙。有旨。械下诏狱。时令已先擢入为工部主事。亦与景腆并下镇抚司拷讯。廷臣壮其义。会疏救之。令落五级。而景腆仍调尉。永从吴廷举巡抚吴中。为景腆立仗义英风之碑。碑于长洲之县门。孙腾凤举进士。官运使。
罚水
田濡。尤溪人。正德间。以掾授处州卫经历。刚毅持重。武庙南巡。逆彬檄诸卫以辽、金、二书进。卫无以应。拟醵金军士。以货使者。濡独不肯。且上记言。书籍宜问诸学宫。卫所不过军器若文册而已。无从取辨。彬怒。将逮捕。太监张永呵曰。安用此。板在国子监。乃索诸海滨耶。众大欢笑助之。声彻御幄。武皇讯得其故。亦笑曰。江平虏此箭射不着。当罚水二碗。 【 此何等帝王也。】 诸内侍以水灌之。江淋漓免冠。携之走出。自此丧气。濡后遭继母丧。徒步归。踁肿血流。葬庐墓侧。以哀瘠终。
代罚
王蕖。宁夏人。吏员。为保定府知事。武皇南巡过之。巡抚伍符设燕。符素洪于饮。上闻。召与拈阄。赌大觥。偶不胜。甚愠。连罚符数觥。潦倒匍匐阶前。上大笑。蕖直前奏曰。符老不任罚。臣蕖请代。上睨而问曰。汝小官能胜几许。对曰。不敌天子。远过抚臣。上拍手笑。手大觥赐者三。执壶者将复注。上曰。止。不要采它。这蛮子会赚我酒吃。着扶巡抚去。符出谢曰。今日微君几殆。欲荐之。曰。是荐酒也。观听不雅。人且议我。后卒辞之。
发槖
目陈景弼。莆田人。弘治间省祭。先后上疏十余。皆切时政。后授潮州卫知事。署海阳、饶平二县。爱惜民财。不为势屈。有给事中以使事过里。讟货以厌。率卫卒发其槖。送其赃物于府库。时论壮之。
袖金
曾仍。兴化人。为藩臬从事。以待次铨曹。时郡守林慈、邑令张朝、博士黄暹、相继客死于京。悉为之经纪。博士病且革。囊三十余金。置仍袖中。曰。奴辈非所托。幸藏诸。时无复与闻者。仍虞外泄。告归。授其子。曰。此先人属纩时寄也。物论高之。乡人林学士文语同列曰。掾行乃尔。吾儒庸有弗及者。遂与定交。后官小鹿巡检。竟弃去。
禁入试
太祖开科取士。以吏员心术已坏。不许入试。然在建文时。张祖之识力义气。即土人中不可多得。 【 见后。】 此独非洪武中人才耶。何绝之太甚如此。盖当元末法度废弛。土豪奸僧相比为恶。皆此辈为之耳目左右。故恨甚。且用重典惩其不法者。一意兴学校教士。其俗顿改。并吏与其子弟之纳名者。颇恂恂自爱。先朝名臣。就中择而教之。有取科第以去。而其余入仕者。尽有可观。如十二掾吏传。亦可矫矫挺拔类中也。窃恐太祖在今日亦当开禁。而惟书算一涂。最为弊数。各县户房窟穴不可问。或增派。或侵匿。或挪移。国课民膏。暗损靡有纪极。甚者。把持官长。代送苞苴。吏不过拱手听其指挥。饮余滴即万幸。顿首满期出门。而此辈积数十年。互相首尾。互相授受。根株牵连。吏礼兵三部尤甚。 【 今则礼部弊少。而户工特甚。】 太祖见此。不知又设何法以治。余谓县官能治此。即称卓异。部官治此即忠良。当大用矣。
实効
张祖。惠安人。建文时以宪史入部考。入格。留为吏部吏。其时建文君方与方孝孺辈讲求治古经济之事。多变章奏太祖旧章下吏部。旁午。祖为尚书张紞所信爱。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纷然更改。未必胜前。徒滋人口。愿我公重之。夫为治亦顾实効何如耳。紞深然之。而夺于羣议。是时添设京卫知事一员。佐经历理刑名。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文皇即位。除罢建文所置官。出祖为湖州安吉丞。居九年。有治绩。方紞被谴自经。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日经理其殡。殡毕。哭奠去。
三司狱传 【 董见龙集】
吾闽盖有三司狱云。其一为孙一谦。一谦者。温麻人也。万历戊子、己丑间。为南都官司狱。能不以狱为利。于囚甚有恩。故事。重囚米。日一升。率为狱卒盗去。饭以不给。又散时强弱不均。至有不得食者。即颂系囚。初入狱。狱卒驱之湿秽地。索钱。不得钱不与燥地。不通饮食。而官因以为市。一谦知之。一切严禁。手创一秤。秤米计饭。日以卯、巳时持秤按籍。以次分给。食甚均。又时时视囚衣。弊。为洗濯补葺。令完善。视轻系之尤饿者。予囚饭之半。囚得不死。狱卒无敢名一钱者。每曹郎视狱。问囚。有苦欲言者乎。皆对曰。幸甚。孙君衣食我。是时少司马王公用汲闻其事。以告郎中蔡献臣。久之。大司寇就李陆公光祖、少司寇琅琊王公世贞、皆加叹异。欲为之地。而一谦满三载。考转灵山吏目去矣。王司寇赠以诗曰。背衫白马帝城西。祖道无人日欲低。犹有若卢方亩地。赭衣能作数行啼。盖纪实也。蔡献臣亦以一谦廉而才。而迁转非其道。作文慰勉之。一谦竟不之官。径归。归至番湖。舟中恍然。见有请为某地主者。与之应答。妻子骇之。不数日遂卒。其后十余年。有同邑陈继源。继源为大胜关大使。关上人皆爱大使不费我钱。及迁温州司狱。穷老矣。亦却例金。太守蒋光彦。闲人也。令兼摄外狱。外狱者。诸县轻系。待谳于府者也。继源固辞。请属之仓。守曰。此非司狱职乎。继源应曰。某未任时。此狱属之仓。安得尽司狱职乎。蒋守笑而罢之。及满归。至不能供饘粥。依老仆以居。予深怜敬之。又闻其为小吏上计都门时。同邑有孙胥者。从事京兆府中为主库。日盗金钱。事觉。见继源。泣曰。吾命在旦夕。若能救我乎。指其舍壁曰。此中皆金钱。以此救我。未几。入诏狱。继源尽其金以救。孙胥得问。遣出狱。不死矣。而继源贫甚。不自为德也。继源与孙一谦同里。相去二十年。并以掾吏著名。继源今尚镢铄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