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园丛话


  ◎黼堂少宰嘉善家黼堂少宰名樾,中乾隆壬辰进士,历官至吏部左侍郎。少工书法,历践清华。年七十余,自营生圹,一切饬终之具,皆自经理。一日早起,命家人将书籍、笔砚、字画、什物及生平玩好之具,尽行点检,关锁封固,若将有远行者。

  遂坐后堂,倏然而逝。余见少宰为翰林时,其貌绝似赵荣禄画像。过五十后,两耳下忽添长须。至七十余,须发俱白,惟两耳下须尚黑,亦罕见者。少宰殁后二十年,其令子熙属余刻神道碑,立于墓左,裴回丙舍者三日而去,时道光壬辰四月也。

  ◎芝岩太史吴县范芝岩太史名来宗,字翰尊,为宋文正公后。中乾隆乙未进士,入翰林,告归,时年五十余矣。范氏故有义庄,积逋累累,不能资族中,咸推先生为主奉,清厘整顿,一秉至公,不三十年增置良田一千八百余亩,市廛百余所,每岁可息万金。文正公墓故在河南洛阳县之万安山,文正祖墓在苏州之天平山,俱焕然一新。而子孙之穷困者,例给钱米,一切丧葬助恤、考试之费俱倍加。自此义庄又复振兴,皆先生力也。年八十一卒。著有《洽园诗稿》十八卷。

  ◎鱼山比部冯鱼山先生名敏昌,广东钦州人。中乾隆戊戌进士,入翰林,改户部主事。

  丁外艰回籍,为南海书院山长,卒于羊城。先生之学,经经纬史,而诗歌、古文、金石、书画亦靡不贯综。钦州在中华极南地,接连交趾,有明至今从无科第,得之自先生始也。京师士大夫咸称为南方之学云。

  ◎杜村观察吴杜村先生名绍浣,安徽歙县人。世以盐为业,寓扬州已百余年,家道殷富。乾隆乙未、戊戌两科,先生与其兄绍烁同中进士,入翰林。先生精于赏鉴,所藏法书名画甚多。当时如彭南昌、董富阳、王韩城、刘长沙诸相国所贡图籍书画,必经先生品题而后奏进。家有颜鲁公《竹山联句》,徐季海、朱巨川告,怀素小草《千文》,王摩诘《辋川图》,贯休《十八应真像》,皆世间希有之宝。

  至宋、元、明人,其次焉者也。嘉庆初年,余每到千阝上,辄主其家,而先生喜余之至,亦必扫榻以待之。后家事中落,不得已报捐观察,补河南南汝光道。卒于官。

  ◎秋史诗御扬州江秋史侍御,前安庆太守恂子,中乾隆庚子恩科进士第二人。博雅能诗,尤嗜古碑帖,自周、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金石文字,搜罗殆遍。余于乾隆壬子年在京师始识之。时秋史丁太守公艰,赋闲无事,时相过从,语必终日,不知谁为宾主也。忽以青田石一块,高二三寸许,豕为汉碑,式极古雅,上刻云:“君讳德量,字量殊,江都人,太守君之元子也。举进士,官御史,世精古文、金石、竹素,靡不甄综。乃于乾隆五十七年霜月之灵刊兹嘉石,以传亿载。”其明年将服阕,卒于京师,咸以为碑谶云。

  ◎平阶中丞清平阶中丞名安泰,满洲镶黄旗人。中乾隆辛丑进士,为人谦雅,能诗歌,清新有法。喜隶书,亦苍劲入古。而政事修明,虽猾吏莫能炀其灶也。中丞殁后,公子尚幼,其青衣李某为刻其诗,菊溪相国序之。

  ◎渊如观察孙渊如观察名星衍,阳湖人。父勋举人,为山西河曲令。观察生之夕,祖母许梦星堕于怀,因以名之。幼聪颖,年十余龄,能背诵《昭明文选》,不遗一字。

  比长,肄业金陵钟山书院。袁简斋太史屡称之曰:“天下清才多,奇才少。今渊如乃天下奇才也。”一时名士,如杨西禾、洪稚存、顾立方、钱献之、汪容甫、赵味辛、吕叔讷、杨蓉裳、黄仲则、何南园、方子云、储玉琴、汪剑潭辈,皆为倾倒。观察尤好山水之游,金石之学,错综经义,泛览百家,以及释道诸书,莫不赅贯,原始要终。先达中如王西庄、朱竹君、钱辛楣、王兰泉、姚姬传、赵云松诸先生,亦莫不赏异之也。

  乾隆五十一年,始举于乡。明年成进士,对策称旨,以第二人及第,授编修,充三通馆校理,散馆以刑部主事用。旋升员外,除郎中,总办秋审处。每有疑狱,平反核谳,全活甚多。出为山东兖沂曹济道,权臬使,治行廉平,活死罪诬服者十余辈,亦不以之罪县官,曰:“县官实不尽明刑律,皆僚幕误之也。”是以山左吏治为之一变。

  丁母艰,后不复出,买屋金陵,筑五松园,将为终老计。当道延为主讲,如扬州之安定、绍兴之蕺山、西湖之诂经精舍,造就后学,问字者千余人,一时推为学者。嘉庆八年,为贫起官补授山东督粮道,请开东省水利,宣泄卫河,以滋漕运;增给兵米,以恤满营。又以先儒伏生、郑康成有功圣学,直在唐、宋诸儒之上,请立博士,俾膺承袭,上之抚部。其后刘学使凤诰又以邱氏为左邱明后,与伏、郑并置博士。俱奉部驳未得行。公事之余,惟与二三同志稽古论文,著书刻书为事。他如伏牺陵、阳陵、柳下惠、闵子、曾点、澹台灭明诸墓,以及季桓子井,皆搜求遗逸,立石表之,俾不失坠。又创建吴将孙子祠于虎邱,重建烈愍祠于金陵,于金坛九里镇拓得孔子延陵十字碑,于句容得三国《吴葛府君碑》,及梁天监井栏文,于德州得北魏《高湛碑》,插架盈箱,神与古会。十六年辛未,引疾归金陵奉侍河曲公。又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六。公生平最喜刊刻古书籍,有《平津馆丛书》若干卷。

  ◎兰士太守灵石何兰士太守名道生,与其弟元良俱中乾隆丁未进士。其为人也,温纯缜密;其行事也,胸襟爽朗;其为诗文也,磅礴浑灏,不名一格,要能铸古今,以自抒其性灵。嘉庆五年,尝为山东巡漕御史,适余由水路入都,欢聚于南池行馆者凡四五日,饮酒赋诗,为一时佳话。后出知九江,丁外艰。服满,迁知宁夏,卒于官。著有《方雪斋诗集》十二卷。

  ◎宜泉太史大兴翁宜泉太史名树培,覃溪先生子。乾隆丁未进士,入翰林。博雅好古,能传家学。尤明于钱法,凡古之刀币货布,皆能辨识。所著有《泉币考》,较洪遵《泉志》精博殆过之。闻某处有一古钱,虽远道必躬自往访以为快,其天性然也。后记名,以繁缺知府用,未至官而卒。

  ◎仲子教授凌仲子名廷堪,海州板浦人,其父系海上灶户也。仲子年十余岁未尝上学,至十三四,偶逢读书人,辄喜切三问四。遂以《水浒传》熟读,通部不移一字。

  廿余岁游京师,始见知于翁覃溪先生。自此淹贯百家,邃于《三礼》、天文、律算之学。所作诗歌,沉博绝丽,古文经解,亦皆有根据,而尤长于词曲,虽老宿见之,亦为俯首。都人士知其才,咸助之捐监。应顺天乡试不中。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于毕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为异物,无一人与言者。尝与余同居一室,听其言论之刻,观其文章之妙,遂谓仲子曰:“以君之才,必中进士。然少福泽,当自勉之耳。”至壬子癸丑,果连捷,中会榜第四,后补宁国府教授。丁母艰,穷甚,竟无子。

  ◎香杜舍人长洲蒋香杜舍人名廷恩,初名棠,字萼辉。乾隆四十年,余年十七,始见舍人于吴门井仪坊胡恪靖公家。舍人长余七岁,当时已为吴中名士,与顾西金、张清臣、吴玉松、石竹堂、韩听湫、王铁夫、沈芷生辈齐名。迨诸公相继登弟,铁夫亦应召试举人,而舍人仍困场屋,不得已走京师,馆质郡王府。至嘉庆庚申,始中顺天乡榜,旋充正黄旗觉罗官学教习。屡试礼部不第,乃窃自念曰:“今潘芝轩世恩、吴棣华廷琛两殿撰,皆见其为儿童嬉戏时,今且为大僚矣。拟取廷恩两字改名,或有得也。”乃己卯恩科果中进士,朝考列第二,授内阁中书,时年已六十八矣。

  舍人少聪颖,十一岁尝谒沈文悫公于里第,公以近作诗命和,舍人援笔立成,有“马依古道嘶残月,蝉寄高枝噪晚风”之句,遂大加称赏。舍人之学,无所不精,所著有《晚晴轩笔述》二十卷、《爱日堂文稿》二卷,又《晚晴轩诗集》,并骈体文集各数十卷,俱未刻。道光壬午十一月,舍人薄游淮甸,犹与余相遇于扬州,归而卒于家,年七十一。

  ◎鹤侣比部长洲褚鹤侣先生名寅亮,字升,乾隆十六年召试举人,官刑部员外郎。传惠氏之学,一以注疏为归,精于《三礼》,兼通《公羊春秋》。盖何休之学,久无循集者,惟先生与武进庄侍郎存与能会其说。年六十余乞假回吴,为龙城书院山长,著书甚富,俱未刻。子鸣,号观亭,以孝廉为湖北通山县知县,能传家学。

  ◎十兰判官嘉定家十兰先生名坫,字献之,兄塘,中乾隆庚子进士。先生以国子监生中式乾隆甲午顺天副车,就职州判。巡抚毕公奇其才,奏留陕西,补乾州直隶州州判。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底蕴,穿穴训诂,断以谨严。著作宏富,无一字苟率,非深信确据者,不著于篇也。尤精篆籀之书。颇自负,尝刻一小印曰“斯冰之后,直至小生”。晚年病风痹罢官,以左手作书,饶有古趣。所藏金石文字三千余种,既老且贫,皆以易米。其初仕关中时,尝贻余书云:“奉七十五岁之老亲,作三千余里之羁客。”官二十年始归,而母夫人康健如故也。初,先生在关中,兼理武功县印,值白莲教匪滋事,溢出县斜谷口,直躏,距武功不过六十里,中界渭河,啸聚往来,焚烧杀掠,邑之民大恐。先生率县人武进士杨君纠乡勇万余人,分据要害,贼观望不敢渡,时嘉庆三年正月二十日也。至廿六日二更,忽有骑马贼二十余突至县之北门,先生急启门纵兵歼之,生擒其三人,旋讯伏枭示,益增置军器弓弩,淬以毒药,昼巡夜守,凡十二日未尝解衣,贼始去,危城以全。州人宋某者有富名,有地当冲衢,州民争之者前后数百人,讼起于乾隆七年,其家已易两世,屡定谳屡控不已,案牍山积。先生至,独不以利动,曲折谕之,宋乃悦服,竟捐地为衢,讼以息。此皆卓然可纪者,未可以文章而掩其功绩云。

  ◎蓉庄都转吾邑秦蓉庄先生名震钧,幼贫苦,以国子生充誊录,得议叙,授山东临清州判。值贼匪王伦作乱,陷寿张、阳谷,逼近州城。时先生权州事,戒备坚守,不为动,凡十七昼夜。会钦差大学士舒公赫德统大兵会剿,适是夜大雾,哭声震野,城中执火视之,见数千人奔城下环呼乞命,官军疑为贼,将发枪炮。秦曰:“不可,来城下者,皆难民也。开门纳之,苟有不测,吾任其咎。”然犹惧奸人之溷入也,乃使劲兵数百人排列城门左右,兵刃如雪,只许老弱及妇女先进城,其余留在城外,天明再盘查而后入,分置各庙住宿,给以食,全活者无算。贼既平,以守城功擢州刺史,继调高唐、平度,升陕西平凉府知府,旋擢督粮巡道,至两浙都转运使。尝仿范文正义庄之例,置田千亩,以赡族人。秦氏自有明以来,科甲而富有者无算,未尝有此举也。先生能书,得张天瓶司寇法,尝聚古今名迹,刻《寄畅园法帖》十卷。

  ◎香洲先生吴县蒋香洲先生名耀宗,字思彦,前光禄少卿文澜孙,刑部员外曰梁子,以国子生遵豫工例报捐知县,历任广东、湖南知县,升广州府同知,又升澧州,皆以事去职。先生任石城时,有监生曹某以杀人系狱,曹故乡居,比邻张某素无行。县役诣张催粮,张不能应,时已薄暮,偕役告贷于曹,推户入,则张之父死门内,血迹淋漓。张遂大呼曹杀其父,急告县中。先生阅案牍,宣言曰:“死于门内,曹杀何疑,当就乡亲勘。”忽命舆大搜张室,得木杵于床下,血痕殷然,尽寸与格伤合,遂定以凌迟详报。盖子致父死,潜纳尸门中,役适踵至,诡言告贷,实欲其作证,人虽疑张,莫之肯直也。曹感再生恩,且悔过,乃输金修其村中之观音阁,旦夕焚香,曰:“我非自求福,愿祝我蒋父母子子孙孙富贵寿考也。”

  后令邵阳,署祁阳,皆有惠政,民德之。子厚培,官广西桂林府通判;元复,乾隆丁酉举人,官山西榆次县知县;万宁,嘉庆辛酉进士,官河南封丘县知县。先生有堂弟名曾龠,字德昭,亦积学砺行,有醇儒风,余总角时尚见其在学舍中诵读也。后两子俱成进士,长泰阶由中书历官监察御史,次庆均由庶吉士历知河南杞县,升补知州,年八十三而卒。

  ◎艮庭徵君余于乾隆甲辰、乙巳之间,教授吴门,始识江艮庭先生。先生为惠松崖栋入室弟子,时年七十余,古心古貌,崇尚经学。余尝雪中过访,见先生著破羊裘,戴风巾,正录《尚书集注。音疏》,笔笔皆用篆书,虽寻常笔札登记,亦无不以篆,读者辄口噤不能卒也。尝言许氏《说文》为千古第一部书,除九千三百五十三字之外无字,除《说文》之外亦无学问也,其精信如此。毕秋帆尚书闻其名,延至家校刘熙《释名》,亦用篆书刻之。生平不作诗赋时文,而好填词,有《乌云》、《春山》、《樱桃》、《藕簪》、《金莲》诸阕,柔情旖旎,又绝似宋、元人笔墨。潘榕皋农部云:“观艮庭所学,决非西汉以后人,不谓其老树尚能著花也。”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年八十余而卒。

  ◎懋堂明府金坛段懋堂先生,余于乾隆五十年三月始识之。后先生卜居吴门,时相过从。

  其学无不贯综,初受业于戴东原,以顾亭林、江慎修两家之学考证音韵,定古音为十七部,条分缕析,成为一书,曰《六书音均表》,实能穷文字之源流,辨声音之正变。复以许叔重《说文解字》十五篇为之注疏,且以发明二徐,为《说文解字注》,衤乏诸家之说,祛后学之疑,孜孜,垂三十年始得成书。自有《说文》以来,莫有备于此者。先生名玉裁,字若膺,以孝廉官贵州玉屏县知县,有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