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义门读书记
义门读书记
总注 文子之仕齐云云按只当责其不数岁而复反正君讨贼非其任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章 注引使晋之事只以证三思非举此以议其失
武子章 武子之愚只是但知有君不知有身并不知有成败利钝始终奉君以周旋竭力致死无有二心其后晋怒卒解成公卒归其初实未计及向使不幸为士荣鍼庄之续成公不免于酖君臣同尽亦其所心安理得畧无梗避者故曰其愚不可及若但以济君于难立论则曹之侯獳得而及之矣
子在陈曰章 惟狂故简或云其一种髙旷絶俗之致便是成章处非也勇成个勇艺成个艺不是髙旷絶俗伯夷叔齐章 朱子曰要见得他胸中都是义理按有私意便不能不念旧恶惟都是义理则可恶在彼吾无与焉恶既旧则吾恶之之念亦与之俱化矣 清者之量乃是圣人表幽阐微处与孟子栁下恵不以三公章说和者之介正同
顔渊季路侍章 此章伊川数条至矣尽矣而李守约所录朱子语云二子之异于夫子者更有一意无憾对憾言之也无伐无施对伐施而言也二子日前想亦未免此病今方不然夫子则更无惩创不假修为者也合之其家处谦所录一条以看程子所谓未免于有意如天地之化工者觉意味亲切
第二节 尤重在敝之二字上横渠云仲由乐善故车马衣裘喜与贤者共敝从愿字至敝之为句 白虎通徳三纲六纪篇以共敝之为句此张子所本也又张文昌赠殷山人诗有同袍还共敝苏子瞻戏周正儒坠马诗有故人共敝亦常情句不独张子如此读也 马戴边馆逢贺秀才诗鹿裘共敝同为客 北齐书唐邕传云显祖尝解所服青防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 今人往往粗看子路先儒讲为国以礼云若逹却便是尧舜气象可见子路胸次开朗毫无渣滓故曰亚于顔子者子路也
第四节 全体此心随感而应方能因物付物不可只有下半截上面大徳敦化下面小徳川流也总注中如天地三字畧一读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节是其义疏
总注 然未免出于有意也按小大在此分 二子用力者也夫子自然者也
十室之邑章 忠信二字口气中要说得活相只如天资笃实不汨于习染流于浮伪可以为向道入徳之基注中如圣人三字不可太执着
雍也篇雍也可使南面章第二节 简字只就不烦说第三节 上行简是简要下行简是简畧居简是简静末节 因上有不亦可乎之辨故注曰未喻
总注 程子云云按东阳许氏曰有主以理言无物以欲言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章 怒未便是己不处见他克己过则是己不贰处由他克己
总注 所谓不善只是微有差失【至】便更不萌作按不贰过韩子说自好程子所谓微有差失者与韩意同看来朱子力辟不贰之言行之说与易不逺复意思稍濶逺今须兼两家之意谓非但言行之过不贰即一意始萌亦不贰之于言行如此则顔子初时下手后来成就地位皆能包括矣
子华使于齐章首节 私笺云与釡与庾便是义所当与义所当益若谓不当与不当益而夫子姑示其意则为徇人矣按义者宜也情之所可通则亦不失其义也五秉则过情过情非义也使受之者不安
第三节 以九百为多故辞非不受禄也
第四节 注有余自可推之以周贫乏按有余对九百以周贫乏应周
总注 圣人寛容不欲直拒人按二句得圣人气象思辞其多按辞多故有邻里乡党一语当体防 可见圣人之用财矣按结以用财之语可见通章眼目止论当与不当与
伯牛有疾章 汉书楚王嚣传成帝诏书中引此作蔑之命矣夫是亡字当读为无也释文阙 亡之言无可以致此疾之道
贤哉回也章 史记载孔子答子贡贫富之问云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乐道之说自是稳当 注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云云按所乐者岂有外于是哉
子游为武城宰章 总注愚谓云云按茍字邪字贴由径贱字媚字贴非公事至朱子无一闲字如此
孟之反不伐章 防马句注中鞭字当活看抽矢于弸则犹殿后之偹防马者急欲自掩耳
谁能出不由戸章 或问何莫之云犹云何莫学夫诗耳
质胜文则野章 鹤滩看质字只是质朴之意方妥须发得七分是质三分是文之意分明盖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此之谓彬彬也观注复存杨氏之说于圏外可以得朱子之意矣
樊迟问知章敬鬼神而逺之 卜筮稽疑亦质鬼神事程朱语录非一条不可専指祀典就祀典论若胪列国家大事不切学者日用于樊迟何与耶
先难而后获二句 先难者克己也程子亦统言其无私之意若以克己实疏所难则此因樊迟之失而告之遽躐等而希顔子之乾道哉例以先事后得只当就处心积虑上发明仁者循天理之自然无计功谋利之私意 就凡事泛说 注民亦人也按此恐人误以此为有位之事耳
知者乐水章 此章须防六个者字
齐一变章 此章只指国俗说向谓变齐只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者尚濶于情事也
仁者虽告之曰章 注而忧为仁之陷害按陷元板作蹈字极善
君子博学于文章 此章不过入门之规模顔子则由于规模而直至于成徳者也虽不是两个然浅深大小则悬絶即如博学于文有身通六艺之文多学而识之文闻一知十之文 约汉人读曰要
如有博施于民章 分三段看
述而篇徳之不修章 第一句是涵养第二句是致知第三第四句是力行但分善改过所以圣人说有四项新安一条畧得大意
志于道章首节 注而心必之焉按之字内包用力不是空空志
第三节 注则存养之熟按游艺亦是熟之事末句当帮贴在依仁中说内既常存外亦无所放也
末节 艺从小时已学到此只是涵养
子谓顔渊曰章二节 注自负其勇按此句说得太粗子路此时亦复茫然自失乃以所能质证更求进歩耳第三节 安溪先生云临事而惧对暴虎冯河好谋而成对死而无悔盖暴虎冯河是无惧也死而无悔不计其成也邵子云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若只以断字下注脚恐未是子路对症
富而可求也章 总注杨氏在天之说盖以命言不如古注郑曰富贵不可求而得之当修徳以得之若于道可求者虽执鞭之贱职我亦为之独以义言为当疏引秋官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乃下士之职士字亦有下落伊川和靖以义言为胜不知何以却取杨氏也 义命二者本相为表里孔子亦曰有命贱职虽士字较有下落然亦是国家所设之官与从吾好语气亦不合此圣人举下之言从所好句尚未须论到极精微处子在齐闻韶章 不图一叹全从学之三月内生来私笺云向吾已知其尽善尽美也而不意其一至于斯也按尽善尽美便是至字下面更着不得不意一转矣安溪先生云只将注语畧一那动云不意古今为乐
者至于如韶之美方合题面亦不似夫子平日全然不知舜者并无罅漏也
冉有曰夫子为衞君乎章第二节 怨乎句只问他当下可有感愤矫为非中正否不是后来追悔或问中甚明 陈文子注中怨悔是后来不甘贫贱一时勉强终有悔心此则谓其贤知之过非天理人情所安犹有可怨悔者则不可以古律今也 注夷齐扣马而谏按扣马牵马也 则视弃其国犹敝蹝尔按不可误看此二句此段并不为卫君一直说下故也
饭疏食饮水章 乐字当贴知命不忧之意说圣人尽性至命者也义命是对待字方与下截相闗
加我数年章 不可以易而学意不重易道固无穷无过亦不易言也到不逾矩方是无过 看系辞中独许顔子之不逺复以为庶几便知学易须胶粘无过说来上二句不可落空 此章惟云峯胡氏说最好与无大过方贴合注语理则是而按之题语却汗漫 胡氏曰易占辞于吉凶悔吝之外屡以无咎言之大要只欲人无过故曰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悔则过能改而至于吉吝则过不改而至于凶使人人皆知学易则可以无大过此夫子教人之深意也
子所雅言章 谓之曰雅言则自言教人及辨析经意皆是 不可只指教人说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章第二节 注未得则发愤而防食按未得之上补出立志来二字方有着落
子以四教章 世得云小学先行而后文弟子章是也大学先文而后行此章是也接续看圣门施教次第方全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章 程子云不知而作妄作也圣人固无所不知也在众人虽未能知之若能多闻择善而从多见而记识之亦可以次于知之者也观此及注意则下三句乃为未知其道而欲求知者言之特愈于不知而作故曰次此节分两层看实知其理四字即指上二句夫子身上事说 生知之人有不待于闻见小知者众人而欲效之则为妄作矣须补此意末句次字方有下落
仁逺乎哉章 乎哉是唤醒非反诘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章末节 注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二句按若作一节题须即粘在巫马期以告上翻落使首句都有情文势亦死着皆活矣言期岂不知是讳恶然窃计又难自言岂不知娶同姓非礼孔子亦不肯曲辨然又碍讳恶故告之以观孔子更如何处此乃比时文得一先着
子与人歌而善章 必使反上引补自停其歌四字细甚 注圣人气象从容四句皆包两层说世豳谓上二句是圣人盛徳之至下二句是动容周旋中礼世得则欲以诚意恳至句为主而以从容包谦逊意审宻包不掩人善意
奢则不逊章 失中意不必做不逊则无中之可论矣此节只要痛讲奢之害大不可赘加俭之害小一层
君子坦荡荡章 循理则为其所当为非有为而为无往而不得其自然何所不寛平舒泰乎故范杨之言居俟上蔡之言不忧不惧朱子以为不出程子规模之内而往往偏于一事也南轩之言求之在己而无必于外大略与范杨同纂修大全者复取而附益之坐无识耳泰伯篇泰伯章 父子兄弟之间一露形迹便使太王有废长立少之嫌季歴有夺嫡干统之咎虽能让而不可谓之至徳矣泰伯之不可及只在民无得而称上定之若与文王之至徳作一个局势看则尚濶于事情也后人拘泥天下二字偏主让商往往至说不去 汉
书地理志云殷道既衰周太王亶父兴岐梁之地长子太伯次曰仲雍少曰公季公季有圣子昌太王欲传国焉太伯仲雍辞行采药遂奔荆蛮公季嗣位至昌为西伯受命而王故孔子美而称曰云云安溪先生云用此段事实意脉以解论语便自明白不须纷纷谓让商天下 或问中只指让国于父子兄弟之间冺然无迹说天下乃后日推本而言 南轩解天下二字巧而不稳辨疑中取之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章第三节 许鲁斋云君子所贵乎道者三洪范九畴貎言视聼思便次五行圣人于天道于此可见以此知大节目与天地同流顔渊问为仁之目夫子告以视聴言动而已凡人行事大乖忤大和合利害成败无非在于气槩容色之间于此少有忽焉则祸有不可胜言者朱子谓修身之要为政之本逺暴慢主敬是大本近信则有其质逺鄙倍则有其文循物无违谓信顔色取接物故曰近信
以能问于不能章 不校是容而消之 说吾友尝从事便是欲追踪顔子不徒泛叙徃事 非徒希顔正欲如顔子之希圣耳
可以托六尺之孤章 初看才志卓然已是君子及后来益复坚定完固大小处无一防渗漏则其为君子更无可疑矣方是下章一毅字层次洗发则设为问答口气亦到
兴于诗章首节 立志致知之助
第二节 居敬力行之助
第三节 尽性至命之助 胡云峯曰兴于诗是知之事成于乐则知之精故曰义精立于礼是行之事成于乐则行之熟故曰仁熟
民可使由之章 当时之人疑先王之以私意愚其民但使之率由其政教而不告以深者故特言此以晓之盖有为而发也 安溪先生谓此章当以朱子或问中所发明智者过之贤者过之等意叅看乃可以明不可使知之意乃深于使之知者也若泛讲深微难知便不是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章 骄吝亦缘不能尽其才若圣人为不厌诲不倦政与此二病相反之极 骄吝则无补于世而才为天地间之弃余有累于已而才为身心之赘余余字要洗发
笃信好学章第二节 危邦二句去就天下二句出处注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按中庸所谓遯
世不见知而不悔也惟其慎于始故能保其终
第三节 上言天下则是无邦也曰隠则是避世也比之不入不居尚有所择者更过之矣然亦有身虽将隠而托迹是邦势亦未能即去如栁下恵三黜之后而居鲁孔子当灵公出公之时未反鲁而居卫是也则惟有不居其位则进退自如足以归洁其身矣大抵两有道句皆是陪说圣贤言语周偹 此章发端即说到守死自是为身际季世者立之准绳权衡而子路死于卫不为圣人所予者于好学善道盖犹未也不然食孔悝之禄死孔悝之难亦何过之有 私笺云此只发明上节见隠意按若只明上节不变文曰邦矣
狂而不直章 而字是就一人身上流荡到不好处去了方与古疾今亡有别
学如不及章 无两层亦无两候只是汲汲用功之中常常如此提醒注中一警字最有味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章 此节要照卒章杨氏之说两路俱到
大哉尧之为君也章 只有性可与天准则天者尽性之极也 独称尧之为大盖兼圣徳与歴数言之邵伯温述康节之意所为极治之盛莫过尧先乎此者有所未至后乎此者有所不及也惟天为大体味注中故字亦如字自当以天徳言之主形体者大全误载饶氏语折以朱子手定之书则或问谓范氏尹氏为得之精义载范太史云孔子賛易乾元曰大哉称尧亦曰大哉天运于上无为而物成尧亦如之矣尹和靖云天道之大无为而成唯尧则之以治天下故民无得而名焉尹氏说今采入集注试参之中庸无为而成上二节同体同用之说必兼神化言之方合朱子本意注不言尧徳之精微而言徳之广逺自并大业皆是徳所统贯下节特又从不可名之中指其一半可见者示人不得判然分属微显遂疑下节非仍广逺无能名之事也 一篇尧典皆其君徳之大也自以亲九族而下譬之四时行百物生此则为可见者耳徳字贴为君上说则兼体用非仅得于已之谓也岂可将徳业看成两截乎下节人因注中并存尹氏所可名者其功业文章巍然焕然而已之语遂误以两有字对上无字谓此则可名者则失朱子言尧之徳不可以名其可见者此耳句本意矣巍乎焕乎经文同是賛叹不尽之词明道先生云文章成功有成象可见只是极致事业然所以成此事功即是圣也从此体味则成功文章仍为无能名何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