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读书记

  八佾篇孔子谓季氏章 私笺云庙制室外为堂堂外为庭按庙庭本马季长注
  三家者以雍彻章 小序云雍禘太祖也以问禘章注语反看则穆穆之义方见亦非天子无此容异乎寻常之僾闻忾见矣 升歌在上贵人声也故曰于堂歌则明明可辨故以奚取问之
  林放问礼之本章第三节 注俭戚则不及而质按质朴了便可反本孔子从先进亦此意 程子近于本之说最精
  夷狄之有君章 尹说不得程子之意惟大夫僭乱皆有无君之心此春秋所以作也
  巧笑倩兮章第二节 此句正解素以为绚注中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乃申上节以素绚句继倩盻之意也时文读注不明并上节注中如有素地而加采色句遂云子夏言诗而夫子忽通之绘事直以缪解便其油腔耳
  第三节礼后乎 须抱定上文绘事后素讲出礼后来方切因论诗而知学下文可与言诗之脉亦贯注泛讲道理便失语气 中庸以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为道问学之事忠信为质则尊徳性以立其大本也
  夏礼吾能言之章 圣人自曰能言则岂无徴者然亦须得宋之文献为证佐天下乃肯信从今二国之文献不足则能徴者不得不有所拘限矣然则如何而足耶其中材守之勿失其能者修明而讲求之则圣言因而可徴矣
  禘自既灌而往者章 两汉刋误补遗曰韦元成传刘歆曰大禘则终王师古曰每一王终新王即位乃来助祭仁杰按礼不王不禘王非谓天子盖所谓终王者郑康成孔頴逹以禘为郊祭谓非天子则不郊殊不思下文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诸侯及其太祖则是禘非郊祭而为天子诸侯之所通矣韦元成等议亦引祭义乃谓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此郑孔之失所从起也国语荒服终王韦昭曰终谓终世也朝新王及即位而来见与顔注小异夷攷二说略为近之据国语祭公谏王谓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则是彼以即位来见耳非为新王而来顔说止及一事而韦说及两事也
  或问禘之说章 注先王报本二句一层非仁敬三句二层而不王不禘二句三层 真西山云凡人于世之近者则意其精神未散或尝逮事而记其声容必起哀敬之心而不敢忽若世之逺者相去已乆精神之存与否不可得知人素不识其声容则有易忽之意故禘礼非极其仁孝极其诚敬者不能知其理不能行其事惟仁孝之深者能知此身之所自来惟诚敬之至者能知我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也 叅观张子西铭则治天下不难之义自见
  祭如在章 注祭神祭外神也按外神二字乃对先祖言之夫子之分所得祭者亦不过室中五祀而已王孙贾问曰章第二节 一思量到媚便是逆理便是得罪于天
  周监于二代章 吾从不过咏叹周文之盛与中庸殊别入手即提从字者非也周文之盛全由监二代来二代擡得髙则郁郁句益有精神矣第二句亦不可截断讲第三句从日用躬行上体贴方是实事亦不可槩指国家典章
  子入太庙章 仪文度数圣人岂是不知其名其每事问者亦随事讨论一番使大家可以感格神明耳圣人谦退只似不知而问不露讲求之迹故或人疑之耳是礼也 是字要实贴每事问敬谨之至乃注中推其意惟每事问所以为敬谨之至若说成敬谨处即礼便与或人之疑不相对
  射不主皮章 贯革之射息谓军皆入东西学耳非先王直废武射也 古道二字空描不得复尚贯革题中所无添出不得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章 春秋正义云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于祖庙每月之朔以特羊告庙受而施行之遂聴治此月之政谓之视朔因以其日又以朝享之礼祭皇考以下谓之朝庙又云告朔谓告于祖庙视朔谓聴治月政视朔由公疾而废其告朔或有司告之不必废也论语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必是废其礼而羊在盖从是以后更有不告朔者故欲去其羊耳 视朔亦谓之聴朔玉藻说天子之礼云聴朔于南门之外诸侯皮弁聴朔于太庙 注请而行之按行之二字包视朔在内 鲁自文公始不视朔按六年书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十六年书夏五月公四不视朔第二节 上节注云犹供此羊则礼未废也但弗躬弗亲名存实亡耳此节注中然礼虽废废字乃吾不与祭如不祭之意不可作人见为羊吾见为礼等呓语 六年书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则但怠于临朝不聴治此月之政及其末失则有司仅供其羊而君并不自请于庙但谓之饩羊明不亲杀也失礼之中又失礼焉故子贡欲去之注中礼废句有两层意
  总注 杨氏云云按禀命于君亲此句是头因而视朔是尾
  定公问君使臣章 大小皆礼常变皆忠 人臣不合而去亦是冀君之悟
  哀公问社于宰我章首节 注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为主也按如今世俗神树模様非是将木来截作主也以木名社如栎社枌榆社之类 社主用石见新唐书儒学传中卷张齐贤所议中
  管仲之噐小哉章第二第三节 管仲本贤大夫只是学问粗不曾谨小慎防便不知不觉流入于侈僣后生叙两节中事都是他极意要如此这便是三家了此乱臣贼子何止噐小哉 或人但骇仲之何以为小故疑而问若何者是噐则始终不知亦不能问也
  第三节 或人当周末文胜故疑不俭为知礼 小而又不俭故疑是拘于礼节
  子语鲁太师乐曰章 此是正乐之本能备此则无残缺失次矣以成内须透出此防
  总注 谢氏云云按乐之始作只有人声与钟磬琴瑟耳言五音六律上蔡不知考于经也从之只是笙入时亦但可云八音克谐人声与八音如一清浊髙下四字到皦如内方可用绎如则清浊髙下之相生如珠贯也时文辄入旋相为宫等语亦谬此只论音声也
  仪封人请见曰章 古者相见必由绍介逆旅之中无可因缘故称平日未尝见絶于贤者见气类之同致辞以代绍介故从者因而通之夫子亦不拒其请与不见孺悲异也
  子谓韶章 揖让征诛何妨说出题中有两谓字本合断做不必顺衍口气也私笺谓宜空说者非也
  居上不寛章 无处观他了不要看作余不足观里仁篇 自一章至七章皆论仁惟第三章是治人之事其他皆由浅及深自治之功志仁无恶诱之使进于仁也观过知仁虽观人之法亦引之使不终弃于不仁也
  富与贵章 此章工夫一层髙一层首节不过为仁初入手事终食不违则无时非仁矣造次颠沛则又无处而非仁也
  第二节 恶乎二字须从君子心上作自警自问语不敢以取舍明为可恃方鞭辟得下节起盖时时自问自警便是存养省察事也
  末节 世得云造次二句亦如孟子殀寿不贰之意青湖云造次难在始颠沛难在终 终食犹是无事之时造次则异于闲暇颠沛则又异于造次矣
  总注 则其取舍之分益明按此盖云其于仁如此而又何不处不去之难与有耳通章皆言为仁不重富贵贫贱不可粘煞首节讲
  吾未见好仁者章首节 注此皆成徳之事按便是顔子得一善拳拳服膺曾子任重而道逺与启手足处故为成徳之事【本语类】
  第二节 注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按力是气能用是志讲章多不分明
  第三节 注盖不敢终以为易云云按程子有言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志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知得此意则下二节反覆属望处自说得有味
  人之过也章 茍志于仁则无恶矣功夫未宻过不能无然观过可以知仁终无流于不仁者也 各于其党谓为学未至于纯则或偏于刚或偏于柔时而为气质所使 末句但云观其存心之厚薄则于仁之离合可知矣便不于题面外添出不仁二字
  朝闻道章 程子曰闻道知所以为人也夕死可矣是不虚生也 知之真便信之笃行之力守之固如此则生不虚生亦死不徒死
  士志于道章 学莫先于立志志于道是矣然志又要笃笃志则必力行而不肯外慕 这志字只是略知向慕之意与述而篇不同道字寛朱子以为有志为学便是
  放于利而行章 不能大公无我则放利所不免也此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四句对面不可粗看 利与害对不与义对处处择利而蹈则害必归人怨者四起已亦归于蹈害矣 南轩云损以逺害益以兴利非谓去天下之害兴天下之利也害于己者逺之如惩忿窒欲是也利于己者兴之如善改过是也逺如逺佞人之逺兴如兴于诗之兴先生云损身之过则物害亦逺益己之善则世利可兴更看得圆足持此以观亦可以得逺怨之道矣 不必为害人之事但处处要占便宜则人自有受其害者髙蘓生文体贴注中欲字必字最好 注欲利于己二句只是不恕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章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不患无位章 知须在位之先何以反说在下二句盖此是反已自修之事愈鞭辟向里故第二层收一歩说
  参乎章 曽子一日三省其为学主于诚身诚者圣人之本也故下学之功既至而上逹者已不外此一闻夫子呼而告之即反求以得众理所自来矣然当夫子之卒其年才二十有九后此尚有完养吾一以几于熟而化者观其战战兢兢之言正中庸戒慎恐惧孟子存心养性实功盖死而后已焉今人徒见此章已得其传而不知其求进于圣人天道之极者方未止也 注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按曾子只知逐事皆要实心做出夫子便与直防总说万事皆从此出
  第二节 注竭尽而无余之词也按竭尽无余当照真积力乆说谓即这个忠恕做到到家处便是 如心为恕按推己者人道如心者天道
  总注 忠者天道道当作理以程子遗书改正安溪先生云天道不如天理之确 圣人教人各因其材云云按曾子年甚少夫子亦示之知本使不求之汗漫耳一唯之后正有事在非传道已毕也其应之速而无疑则以平日笃学事事反身切已下工夫故涣然便得其本耳后人看做通身汗下一悟百了则异端之髙者犹不肯云尔也
  父母在章 第三句但言游而不言逺恐伤父母之心也只离膝下便是逺何必他邦异域 注去亲逺数句都在人子心上讲出不字 亦恐亲之念我不忘倒补在上极有意亲之念子固情理所必然为子者必当先意承志若待其若此而后辍行则不可以为子矣父母之年章 只这寿上又惧其来日之无多【本朱子】古者言之不出章 言之不出安得有躬之不逮耻字原是虚景比唯恐有闻更活只可于也字推原指防寓湛刻于活泼之中一着实讲相去万里
  以约失之者鲜矣章 俭约意亦当带说欲败度之与纵败礼其失维均故注中非止二字亦自斟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章 此章言行各开说非相顾之谓尹氏所谓君子之志乃欲字根本也 不可说似耻其言而过其行 胡氏说甚精
  徳不孤必有隣章 泛论事之理徳字只作好事看事君数章 朱子谓子游之言以儆学者于几微之际须说得细 程子曰责善之道要使诚有余而言不足则于人有益而在我者无自辱矣 注是以求荣而反辱二句按求荣求亲谓使君与友过而能改则臣主俱荣且可取善辅仁之意但不学无术便反致疏辱不可说得汗下如凌茗柯朋友数二句文也
  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章首节 可妻也三字画断下特明其非罪以见不害为可妻若以下二句为可妻之实则虽观过可以知仁然非必待其有过而后可知也第二节 南容是世卿之家故云不废
  子谓子贱章 朱子云此君子亦是大槩说恐子贱未能强似子贡按此二章书不必牵连如子行三军则谁与是子路欲自质其学问不必牵连夫子独许顔渊来也
  赐也何如章 亭林云记曰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是夏曰琏殷曰瑚也此仍古注之误 盛黍稷之噐则虽未至于成徳而亦有馨香之徳足以感神明也须兼发此意不可但说三代法物玉之所以美者亦以其徳也 注然则子贡虽未至于不噐按此句与上以君子许子贱照应
  或曰雍也章第二节 被人看破所以取憎不但正人憎之即同为佞者亦憎之所谓口戕口也故曰屡 全体不息之谓仁心徳畧有一毫欠缺便未全即全矣而此心略有一息间断便非不息故曰不知其仁
  子使漆雕开仕章 朱子曰信者自保得过之意按自保得过四字最妙如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如被虎伤者谈虎而色变岂非自保得过之谓夫子所谓求为可知也可字亦在自保下学而上逹知我者其天乎亦是自保得过到此方可谓能信 信字不独在知上说盖明徳工夫已该格致诚正也 朱子曰曾防开濶漆雕开深穏又曰曾子父子却相反按参也以鲁得之防也能见大意而不能实实下手做工夫故一贯之传不传其父而传其子顔渊深潜纯粹心解力行兼到可惜早夭而未逹一间漆雕开能见大意故不安于小成不以小成自安故为笃志然未能见得透彻故一贯之传到底未得亚于顔子者其子路乎天资髙朗毫无渣滓若逹却为国以礼道理便是尧舜气象乃粗处未能克去卒以行行死故夫子于其死亦曰天弃予圣门髙第弟子在此五人而优劣判焉故吾道独归曾氏
  注此圣人所不能知二句 惟他人所不及知故开曰吾 其材可以仕圣人元非误使
  道不行章 无所取材只在一喜字上便觉意思过当了
  女与回也孰愈章第二节赐也何敢望回 望字便见得大相悬絶已含下知十知二
  吾未见刚者章 邵子曰中刚则足以立事业处患难刚在内者也若掩袭于外未有不临事忽然丧之也以孟子集义所生节求之自见 观物篇补注曰内刚则无欲此语甚好 夫子忽然发叹正是激人立志注中有志无志二句极当翫味 程子云禹不矜不伐至柔也然乃见刚此言与悻悻自好正相反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章 程子又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我亦欲无加诸人中庸曰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解此两句然此两句甚难行故孔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安溪先生谓此说比注优盖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恕即甚难尽不必又言仁者之事不待勉强 总注无者自然而然按曰欲无何尝不是禁止之辞
  子路有闻章 徒闻而不行则为口耳之学而无以实有诸已矣子路勇于必行所以为升堂之选欤
  子谓子产章 或问云四者亦有相因之序按此说可资科举之学
  令尹子文章 子张称子文在三字必字上称文子在又字上人能勉于暂而不能勉于乆故疑其仁也 未知焉得仁与不知其仁也异直言他何处得个仁来也第二节 十乘是世守食邑所出不可看得轻小所之之邦皆有髙任重禄足以系縻不难富于其旧而文子志在洁身去乱不俟终日泊然无所动于中方与下仁字清字有闗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