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读书记

  酷吏列传宁成篇出从数千骑 千作十
  赵禹篇吏传得相监司 司似当读为伺谓互相监察也
  张汤篇受而着谳决法廷尉絜令 汉书作挈令主之明云云 传叙张汤不没其善
  是汤益尊任 是上有于字
  买臣楚士深怨 汉书地理志云本吴粤与楚接比数相并兼故其民俗畧同当日目买臣为楚士者此也义纵篇迁为长安及长安令 上长安作长陵
  而平氏朱彊杜衍杜周 汉书注平氏杜衍二县名掩定襄狱中重罪轻系二百余人 轻系即注中解脱桎梏钳赭也
  然取为小治 取音趋
  上幸鼎湖病久 湖当作胡
  王温舒篇以治狱至廷史 廷下汉书有尉字
  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 任汉书作往
  失之旁郡国梨来 梨来汉书作追求
  徙诸名祸猾吏与从事 徙诸作徒请
  杨仆传以牧司奸盗贼 牧应作收本汉书
  其吏多以权富 权下汉书有贵字
  光禄徐自为曰 光禄下汉书有勲字
  尸亡去归 尸亡去亭林言家人窃尸而逃也 汉书作妻亡去归
  诸辅都尉 辅汉书作部非也百官表左右京辅都尉属中尉
  减宣篇诋罪以为大逆 诋作抵
  賛抃撃卖请 抃作扑
  大宛列传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嵗 骞以建元中奉使至元朔元年从撃匈奴封侯是未及十年此云十三嵗疑有误
  然闻其四可千余里 四作西
  若出其用抵大宛大月氏相属 用作南
  賛至禹本纪三句 不好竒
  游侠列传 秦任法律赭衣盈路汉初矫枉过正或漏吞舟故朱家剧孟之徒以豪侠闻而保首领武帝时禁网宻矣战国余风尽矣郭解不终宜其然矣然非诗书之教相传者未有不犯世忌太史公引季次原宪而叹之盖有由哉
  近世延陵 亭林云延陵谓季札
  佞幸列传患者则赵同 患作宦
  滑稽列传賛优头摇头而歌 上头字作孟
  东郭篇故所以同官待诏者 以同与
  王先生篇武帝时徴北海北守 下北字作太字西门豹篇三老官属豪长者异父老皆防 异作里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以同与
  皆衣绘单衣 绘作缯
  民可以乐成 以同与
  日者列传 此文学庄子而为之者也托之季主以诋訾当世
  防列传亦以决疑之卜 以作有
  畧闻夏殷欲卜者 卜下有筮字
  悖背人道 或以悖字读句
  褚先生曰云云按此卷但有叙论而无传故褚先生补之以下乃少孙所补若序论则非少孙所能为也今人概焉忽之惑于索隐有录无书之一言耳
  下有捣蓍 捣古稠字
  蚗龙伏之 蚗龙即乖龙也
  仰天而视月之光以下 用韵
  五采青黄以下 多用韵
  长于黄土以下 多用韵
  诸侯兵服 兵作賔
  桀为瓦室 自桀以前虽天子皆茅茨也河淮以北瓦室尚少其犹古风乎
  邦福重宝 福作福音副者从衣广韵二十九宥中有此字匡谬正俗引东京赋仰福帝居亦从衣与福禄之福异也
  神知吉凶面骨直空枯 面作而
  卜病者崇曰 崇作祟
  足肣手仰 手作首 钝吟云太史公上穷天文下穷地纪中穷人事虽一才一艺无不具载故日者策货殖列于卷末不必有其人凡以有其事者无不载焉褚生或有所补非本防也
  货殖列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 各自以为甘美无羡于外也
  故善者因之云云 宜与平准书对看
  故待农而食之五句 着眼
  人富而仁义附焉 有天下者藏富于民以此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不死市者知荣辱耻犯法也是以富商大贾五句 着眼
  栎邑北郤伐翟 伐作戎
  昔咸人都河东 咸作唐
  杨平阳陈西贾秦翟 索隐陈盖衍字以下有杨平阳陈掾此因衍也
  而民雕捍少虑 捍作悍
  而合肥受南北潮 潮作湖
  果隋蠃蛤 隋作陏
  是以廉吏久久更富 此下推广而极言见货殖不专商贾也
  今有无秩禄之奉 下专言树牧之利所谓本富也通邑大都 约畧都邑嵗时资用之数
  子贷金千贯 金下有钱字
  蜀卓氏之先 此下货殖本传
  民工于市易贾 市汉书作布
  任氏独取贵善 善字自当属上句顔氏汉书注作善富恐非
  尽椎埋去就 亭林云椎埋当是推移二字之误而田叔以起 田汉书作曲
  而桓发用之富 桓汉书作稽
  冐脯简微耳 冐汉书作胃
  此皆诚壹之所致 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岂所谓素封者耶非也 备言逐末之利微乎微矣只两字掉转与平准书同一杼轴
  太史公自序乃论六家之要指 钝吟云史谈黄老自是汉初之论至史迁当武帝时则重儒矣
  因物为合 合汉书作舍
  人者生之本也 人作神
  易着天地隂阳四时五行 钝吟云此下方是子长言六经前是史谈之言也父子意不同孟坚不分别而并讥之未为审笃也
  春秋是非 秋下有辨字
  春秋采善贬恶【至】谬矣 钝吟云太史本意学春秋此防词也
  申吕肖矣 亭林云申吕肖矣肖乃削字脱其旁耳与孟子鲁之削也滋甚义同徐以为痟者非
  子产之仁 郑世家独称子产之仁
  无知名二句 出孙子
  图难于易二句 出老子
  王翥之计 翥作翦
  号令不顺 顺作烦
  破神连 神作祁
  第七十注 敬仲之言与汉书违错王肃取之非也义门读书记卷十四
<子部,杂家类,杂考之属,义门读书记>
  钦定四库全书
  义门读书记卷十五
  翰林院侍读学士何焯撰
  前汉书
  髙帝纪寛仁爱人意豁如也 寛仁爱人起自布衣代秦之本故首着之
  令诸大夫曰 下卷诏书有云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诸大夫当谓此也
  生孝惠帝鲁元公主【至】遂不知老父处 及此二事王氏所谓记繁而志寡者也 服防以元为长韦昭以元为諡师古谓韦説失之按西京人质无文长公主为元理况一代更无称元者归乎田成子岂非諡耶韦説无妨胜服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陈渉起蕲至陈自立为楚王遣武臣张耳陈余略赵地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 始皇末年亡聚山泽者所在而是故陈渉一呼云防飨应乱固不始于二世也特继世者复加以昬虐益速其亡耳是月项梁与兄子羽起吴【至】秦将章邯破之 总叙于此见秦已有必亡之势
  秦二年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 师古曰泗川郡川字或为水其寔一也按地里志作泗水郡川字传写之误作水者是也
  秦三年沛公从砀北攻昌邑遇彭越越助攻昌邑 史记云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云云下乃云与魏将之军并攻昌邑沛公盖与越再攻昌邑也
  襄侯王陵降 师古以晋灼王陵即安国侯王陵之説为非按下云因王陵兵从南阳迎太公吕后于沛亦出武关之道则此王陵即安国侯王陵也襄侯则初起时所假封爵耳功臣表云以自聚党定南阳汉王还撃项籍以兵属从非别一人可知
  章邯举军降项羽羽以为雍王 羽擅以邯为雍王已不守懐王之约矣
  秦相赵髙恐乃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不许 不许贼臣真能扶义而西者矣
  张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至】大破之蓝田南 此即韩信所以破齐也
  元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此约法与上苛法对因纪末有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改约字为读始厚斋王氏然文纪中宋昌有约法令之语刑法志言约法三章者非一当仍旧也
  伤人及盗抵罪 观注中服防李竒解抵罪之义则盗亦当以臧之多少科罪今法惟窃盗计臧强盗则已行而但得财者不分首从皆斩或恐过也
  可急使守函谷关 注文颖曰是时关在宏农县衡岭今移东在河南谷城县按地理志宏农郡有宏农有新安武帝元鼎三年徙函谷关于新安当为宏农之新安也河南郡有谷成师古曰即今新安然则非汉宏农之新安明矣潘岳西征赋注岳以元康二年五月十八日乙未自洛阳之长安二十五日壬寅次于新安之千秋亭谷成去洛阳甚近疑非汉武徙关之地文颖注及后书郡国志更当详考以求真是
  二年防陇西【至】缮治河上塞 防陇缮塞关中安固而后东兵
  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既反政且益足闗中食施恩德【至】复勿繇戍 稍休息其民使有乐生之心又略知礼教而后用之此当日萧何治关中规模也兵出无名【至】天下之贼也 天下苦秦并起亡之秦亡而复搆兵以争中原刘项曲直未有分也明其为贼而后民望在刘不在项天下汹汹皆知非以自利动非无名之师比矣
  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 师古以五诸侯为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殷王卬按韩王是韩信不当云郑昌
  汉王拜越为魏相国令定梁地 越已有众三万故得独当一面
  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 史记书此战在六月立太子下此为得之
  三年冬十月甲戌晦日有食之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 两月再蚀与鲁襄公二十一年同歴家云或此月食在交前而次月复食在交后亦时有之后孝文三年同按史记孝文本纪但书十月丁酉晦食
  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 时关中大饥仅仰敖仓粟既为羽侵夺甬道荥阳即以乏絶不守其后刘贾入楚地佐彭越烧楚积聚而曹咎等守成臯亦为汉所破矣
  项王必引兵南走【至】破之必矣 项王既引而南不能骤为河北声援取赵亦可以万全矣 辕生之计即伍子胥所以覆楚也
  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收兵赵地已举燕赵则前所请益三万人可收之以自将若尽
  夺其军则张耳所北收赵地之兵岂足以东撃齐哉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至】佐彭越烧楚积聚 既夺信军乃可分二万人与刘贾助彭越絶楚粮道矣四年汉王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 之间按萟文类聚当作涧然以上文孟注两城相对之説观之则如字也
  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 章邯罪过于欣独枭欣头者以其既降汉而复叛去故也
  五年汉王为发防哭临而去 诛羽以正君臣之义仍为发防哭临者尝受命懐王约为兄弟故也
  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 羽死所畏恶者信故乘其不意而夺之军此正所以息天下之兵端间不容髪者也后陈豨之狱使信被参夷之祸则于报功之义俭耳
  义帝亡后【至】都下邳 仍以义帝为言终撃楚之杀义帝者之事亦使信不自以徙王惊疑其家在楚又本所欲得也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 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则不独以罪没身始为官奴婢矣今卖身劵契必云口食不周其来逺矣
  燕王臧荼反 臧荼项氏所置又负杀故主之罪故惧诛最先反
  六年西有浊河之限 晋灼注孟津号黄河故曰浊河也按孟津不在齐界字有误或是鬲津地理志平原郡有鬲县平当以为鬲津
  韩王信等奏请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 文颖注吴郡本防稽也当以防稽治吴故亦得称吴郡当班氏作书时亦未分也此正与下郯郡义同
  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秦始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汉仍其旧师古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之説非也皇帝本兼采三皇五帝义三皇古之盛天子也顔説出蔡伯喈盖据定陶恭皇孝徳皇诸号以后事臆断
  七年民产子复勿事二歳 大乱之后户口减半优之使生聚日滋也
  九年罪三族 按刑法志孝文诏明指父母妻子及同产为三族则注中张晏説为是如淳説不惟祸及举宗复妄増母妻二异姓一言之误其为不仁甚矣以今法准之亦如张説
  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至】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用之则国家收其效彼亦无所妄觊矣
  十年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 失礼之始至韦元成贡禹始觉其非
  十一年御史大夫昌下相国 臣瓒注周昌已为赵相御史大夫是赵尧耳按当时周昌疑以御史大夫行赵相事赵尧特以御史守御史大夫故诏书仍言昌也十二年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至】亡可蹻足待也五代郭威之事近之
  上尊号曰髙皇帝 后世人主生上尊号不祥莫大焉赞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 汉之报本逺矣汉承尧运【至】得天统矣 顺民心得天统此髙纪眼目也
  惠帝纪外郎满六歳二级 苏林以外郎为散郎按外郎宜对在中者而言非员外之散郎也后世散郎称外郎者乃借用旧名
  令郡诸侯王立髙庙 诸侯不得祖天子而左氏云郑祖厉王似因诸侯王得立髙庙附益之也
  元年春正月城长安 髙帝六年令天下县邑城至惠帝元年乃城长安先使百姓有所保聚而后规拓京师后世所不及也
  二年郃阳侯仲薨 子封王而父仍侯爵
  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以渐城之则民不劳费可给检察可精汉初休息天
  下事必有次第若此即国祚悠久之气象也
  六月发诸侯王列侯徒隶二万人城长安 诸侯王逺近地异故豫以六月发之使各及期而至其筑城仍在春正月也
  六年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产子复二歳不嫁谪五算与武帝之口赋重困民产子輙杀者可以观世运矣
  起长安西市修敖仓 五年九月城成明年六月乃始起市其修敖仓是当时亦有两都并建之意
  髙后纪取后宫羙人子名之以为太子 名之名为皇后所产子也是少帝非刘氏乃大臣既诛诸吕从而为之辞耳以其能匡汉祚立太宗功既大故后世不之求备
  文帝纪愿请楚王计宜者 隂安侯顷王后皆妇人琅邪王疎属帝言请楚王计宜斯识体矣
  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后书注云姚察云女子谓赐爵者之妻史记封禅书百户牛一头酒十石臣贤按此女子百户若是户头之妻不得更称为户此谓女户头即今之女户也恩当普洽所以男户赐爵女户赐牛酒按此説近之又按昭纪始元元年秋七月赐民百户牛酒元纪初元元年夏四月赐吏民五十户牛酒而别无女子百户五十户之文或者吏民但赐牛酒而不赐爵则其妻不别沾赐非女户也惟章帝元和二年夏四月诏书独繋以经曰无侮鳏寡惠此防独加赐河南女子百户牛酒或当如章懐之説诏书曰河南则止于河南尹所属县不普洽天下与前书中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