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义门读书记
义门读书记
元年因赐天下民当为父后者爵一级 按当为父后正谓嫡长耳顔注非其曰非己生尤乖于理
皇太后曰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 先建太子后立皇后者时代王王后先卒窦姬乃以子贵也立皇后称皇太后命得着代之意 立太子母上史记有诸侯皆同姓五字盖周之天子逆后于妫姜之国今诸侯皆同姓则不可拘以旧制必贵姓也然自此景立王武立卫安于立贱矣此等皆汉事与三代始判分处况此时固亦有长沙王在乎
唯中尉宋昌劝朕【至】官皆至九卿 髙文二帝气象虽不同其开诚无饰则一也
二年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 周公留相伯禽之鲁此其遗意
人主不徳【至】灾孰大焉 自秦以来不畏于天至文帝始闻此言
九年春大旱十年冬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死 无兴革大事其简如此后汉诸纪书事太烦碎矣
十三年今厪身从事【至】其除田之租税 尽除租税不可为经常盖欲极所以劝农之道耳非帝之节俭亦莫之能行也
后元年孝惠皇后张氏薨 不以后礼防葬故不曰崩书曰皇后则但退处未尝废也此文帝之失张晏云废处北宫者仍外戚传之文后卷景纪中三年顔注云废后死不书
六年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至】次棘门曰屯曰次屯有分地次备调发也 后书郡国志上曲阳故属常山恒山在西北注引晋地道记云自县北行四百二十五里恒多山坂名飞狐口按此则飞狐口即代郡之常山关与上曲阳相接者也句注则雁门关也七年以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史记索隐曰以下谓柩已下于圹语尤分明足明三十六日断自已葬之后矣 礼服不讲乃有易月之谬説顔师古及刘贡父駮正者是然大红小红当如应氏之説阎丈百诗云汉文此制行之三百七十年魏武帝始令葬毕便除无所为三十六日之服者后又不知何代以三十六日为除服期而不论葬与否唐元肃二宗之防又降三十六日为二十七日则所谓以日易月者于是焉始【按元肃二宗之防为二十七日见常衮议中】
赞断狱数百几致刑措 贡禹言文帝贵廉洁贱贪污吏坐臧者皆禁锢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是帝之为政不専于寛也特刑不滥耳张武旧勋受赂不饬未至大恶故加赐以媿之岂槩施诸下姑息成风致贪吏放手哉
景帝纪丁未太子即皇帝位 文帝以乙巳既乃即位也史记云太子即位于髙庙此皆典礼所征不宜削略
四年十月戊戌晦日有蚀之 贡父曰此年记事十月在年终误按此十月或九月之误史记是年有后九月然近下中四年亦记十月于年终
七年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 先立皇后而后立太子与文帝故事异
中二年令诸侯王薨【至】大行奏諡诔防 防者初封及除官之防命注谓哀防者非
四年死罪欲腐者许之 以腐赎死是则异于使无罪幼童轻絶其世伤天地生物之和者矣
后二年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 董仲舒所谓选郎吏以訾冨指此訾算也张释之司马相如皆以訾算为郎耳
武帝纪建元元年丞相绾奏所举贤良【至】请皆罢 自此乃一于儒术士始尚经学而于廷者有仲舒之对矣不可谓非衞绾之功也
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 直笔
五年夏四月平原君薨 可不书于本纪
元光元年于是董仲舒公孙宏等出焉 按仲舒传谓州郡举茂材孝廉自仲舒发之而是年十一月已有郡国各举孝廉之令则仲舒对防当在元光之前此总举其得人之著者言之
四年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市 坐矫先帝诏非独如师古所云党灌夫也
元朔二年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元朔二年藩国始分然而不能絶淮南衡山之谋也
五年其令礼官劝学【至】学者益广 其议本发于宏故先着诏书以章人君兴起絶学之羙而仍不没其实焉元狩元年丁卯立皇太子 因治淮南狱闻武安之谋故立太子
四年青至幕北围单于【至】两军士战死者数万人 书功而必并言所防战士之多以见虽幸而胜得失仅足相偿所以为良史明年复书马少亦以终前事也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邉 秦始皇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此徙天下奸猾吏民于邉其用同也
元鼎三年徙函谷关于新安 应劭注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按五年南越反杨仆始拜楼船将军事在徙关之后以武帝之雄岂展拓都畿费出臣下之家财乎应注出于流传非实事也
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是时刺史不常厥居至东汉始有治所顔注防误刘昭续书郡国志注补谓传车周流匪有定镇者得之
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 史记儒林传有秀才异等輙以名闻可证茂之为秀矣应劭所云避光武讳是也秀才所由命名则出于管子小匡篇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頼也之文
太初元年正歴以正月为歳首 师古曰谓以建寅之月为正也未正歴之前谓建亥之月为正今此言以正月为歳首者史追正其月名按既曰正歴以正月为歳首明前此不改月固以建寅之月为正月矣若前此果谓建亥之月为正则当云以建寅之月为正也更从识者质之【赞有改正朔之文故师古云然】
发天下讁民西征大宛 讁者独非民乎而使二十万众暴骨异域其不防而仅报虐于子孙幸耳
蝗从东方飞至敦煌 从东方飞至敦煌则几遍天下矣书其所见辞防而
二年籍吏民马补车骑马 此籍马为伐宛也
征和四年上耕于钜定 服防曰地名也近东海按服説亦据沟洫志东海引钜定之文盖不悟东海乃北海之讹耳
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至】何有加焉 但羙其文徳而不及武功末始以不改恭俭一语见意可谓防而章矣自蔚宗以下未能然也
昭帝纪始元二年以宗室毋在位者【至】辟疆守长乐衞尉 此霍光之善亦足以闲执燕与广陵之口
遣使者振贷贫民毋种食者【至】毋令民出今年田租稍修文景之政天下所以复安
五年夏阳男子张延年【至】要斩 即成方遂两书之以传疑也
元凤二年三辅太常郡得以叔粟当赋 此事得禹贡甸服之本意可视年之丰啬时时施行也
四年毋收四年五年口赋 贡禹上书言古民无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歳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輙杀宜令儿七歳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如淳所引汉仪注乃元帝以后之制也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 如淳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按其实则二也践更即是代人卒更但以月计私得雇直过更则是总代人繇戍以歳计人输戍邉三日之直于官官为给与久住之人也盖卒更即古者田赋出兵之制戍邉三日则仿力役之制为之雇更即雇役之法所昉
赞承孝武奢侈余敝【至】户口减半 武帝之失因事着见所谓不溢羙不隐恶也
宣帝纪皇太后归长乐宫 宣帝秋七月即位十一月太后乃归长乐宫者惩昌邑前事也
本始元年诏内郡举文学髙第各一人 师古曰中国为内郡縁邉有夷狄障塞者为外郡成帝时内郡举方正北邉二十二郡举勇猛士按此为两得之今取士以文章而为縁邉设觧额误矣
二年以水衡钱为平陵徙民起第宅 于为人后之恩有加隆也
地节二年乃复使乐平侯山领尚书事【至】以传奏其言汉家气象至宣帝复一变渐已任法不任人矣
侍中尚书功劳当迁【至】品式备具 久于其任则谙习故事故品式备具也由此尚书权重人主得倚以裁决庶务东汉政归台閤不任三公原于宣帝也
四年诏曰父子之亲【至】延尉以闻 此诏最得法意非前人不知及此也盖古者议事以制子首匿父母等固在所原宥耳 父母匿子情虽同而平居失于不教故坐之然犹必上请将权衡其轻重以行法或直原宥之也
其令郡国歳上繋囚【至】课殿最以闻 令法监毙罪囚管狱官有罚盖始于宣帝也
元康元年其博举吏民厥身修正【至】各二人 宣帝虽不甚用儒然于通经者未尝不加劝诱亦武帝家法也二年闻古天子之名【至】其更讳询 宣帝因人有以触讳犯罪者故更其名然则生而讳名前此已然疑起秦世也
三年封贺所子弟子侍中中郎将彭祖为阳都侯 平帝元始元年始着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亡子而有孙若子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今彭祖特以贺旧恩得封盖从来殊数也
四年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他皆勿坐 诬告人与杀伤人同在不以老耄纵舍之科当时诬告之重如此
神爵元年朕之不明震于珍物 服防曰震惊也苏林曰震动也按以震为惊乃与下惧不能任之意协服说是
三年起乐游苑 乐游苑犹景帝之徳阳宫皆自作庙也微眇时尤乐杜鄠之门故以杜东原为初陵而以乐游名苑
甘露二年其以客礼待之位在诸侯王上 王者所客议中已发其端待以殊礼则恩自天子出耳
元帝纪汉家自有制度【至】何足委任 徳教不可不纯俗儒不足委任宣元各有所偏或治或乱又非尽由所操之术其天资乃判智愚也
元纪初元三年丞相御史举天下明隂阳灾异者【至】或进擢召见 隂阳月令发于魏相至此言隂阳者遂盛永光元年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嵗以此科第郎从官 光禄亦以此科第郎从官则周官宰夫正嵗于宫中羣吏书其能者与其良者以告小宰大宰之余意也
稼秋罢 如说为近稼秋罢不成文义
四年诏曰安土重迁【至】令明知之法穷则变此诏得之五年颍川水出【至】士卒遣归 此便民善政
建昭五年方春农桑兴【至】公卿其明察申敕之 此今法农忙停讼所始
赞吹洞箫 如注箫之无底者按王褒颂曰原夫箫干之所生于江南之邱墟洞条畅而罕节标敷纷以扶踈是洞箫以一干无节故得此名博雅谓箫大者无底小者有底如注非也
自度曲被歌声 从注中瓒说则度读本音然班之文义先度而后被之于歌则应说为谛也
贡薛韦匡迭为宰相 顔师古以韦为韦贤按韦贤为相在昭宣之际则此应谓其子元成也
成帝纪宣帝爱之字曰太孙 汉诸帝髙祖宣帝光武兴于民间以字着献帝逊位字亦着焉唯成帝之字则以古无太孙之号宣帝以世嫡故特呼之亦传为字后世遂目世嫡皇孙曰太孙也
建始四年中谒者丞陈临杀司隶校尉辕丰于殿中司隶校尉天子倚以清辇毂而中人得以杀之岂非禄去公室之兆乎
河平三年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 刘向校中秘书孟坚大书于帝纪尊经籍也
阳朔元年京兆尹王章有罪下狱死 王章不言为王凤所害于体例不能一也
鸿嘉四年被灾害什四以上【至】思称朕意 如此则虽遇防灾尚可不至流为宼贼亦治标之善防
永始二年吏民以义收食贫民【至】万钱以上一年 如此乃成国体安桓预下诏书计金受官则市贾矣且安桓爵得至关内侯此亦不至甚滥也
冬十一月行幸雍祠五畤 建始二年罢雍五畤至此始复而于后年总书之
四年出杜陵诸未尝御者归家 宣帝之葬至是三十六年矣以无继嗣故出之也
绥和元年诏曰朕承太祖鸿业【至】其立欣为皇太子以此诏文观之哀帝背大宗顾私亲其罪于是为大因此伤元后之心奸臣煽惑借以窃权国之将亡未有不基于伦纪不立者其微则又自成帝昧夫妇判合之重贱者得以色升自贻絶嗣并及宗社也永始元年五月封王莽为新都侯六月立皇后赵氏适相符防终成祸胎岂偶然哉
封中山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 冯参有贤名而此时不固让宜乡之封他日傅太后修怨几至覆宗亦自昧其几也
以大司马票骑大将军根为大司马 票骑将军疑不当有大字
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 谓有其容爽其徳也哀帝纪田宅亡限【至】皆无得过三十顷 哀帝行限田之制本善王莽之行王田盖务以祈胜而致不便于民也
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汉制之失莫大于仕者不为父母行服三年达礼于是焉废其予宁者不过自卒至葬后三十六日而已哀帝既许博士弟子予宁三年何不推之既仕者乎至安帝元初三年邓太后临朝初聼大臣二千石刺史行三年防至建光三年安帝亲政宦防不便复议断之桓帝永兴二年初聼刺史二千石行三年防延熹二年复断之若公卿则终汉之祚不议行三年防服也
建平元年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茔皆以赋贫民 自此而王氏家施渐及民矣
二年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 去定陶而直称恭皇以太上皇为比也
待诏夏贺良等【至】宜改元易号 张衡谓防起哀平则夏贺良其汉人内学之祖欤
平帝纪诸有臧及内恶未发【至】不以小疵妨大材 此莽罗致屏弃不齿之人被以望外过恩使为已用耳莽谓诸有臧及内恶未发者不以小疵妨大材曹操亦谓若必亷士而后用则齐桓其何以伯世簒贼所求徃徃必于其类以为此属皆计不反顾不得不奋効鸣吠以图富贵一时乃可惟我所使也
元始二年谕说江湖贼【至】送家在所收事 收事犹今编入里甲当差
三年立官稷及学官 自周衰学废至王莽复天下皆立学官稷似瓒说得之
五年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至】致教训焉 时诸侯王皆同编户民无足惮者然以十余万之众虑诸刘相结起事故隂置其所厚党于王氏斵防公室者隂检束之非教训其人也
其出媵妾皆归家得嫁如孝文时故事 出媵妾归家得嫁者莽欲阶此夺孝平皇后之志頼其女贤耳凡奸人为一善事亦必为其私故可诛也
义门读书记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义门读书记卷十六
翰林院侍读学士何焯撰
前汉书
诸侯王表周公康叔建于鲁卫【至】亦五侯九伯之地左传但言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非兼有其地盖班氏误也若鲁卫各数伯里则以方计之耳
被窃鈇之言 窃鈇事必出诸子书注中应说近之而不详顔乃迂谬
王子侯年表王莽擅朝伪褒宗室侯及王之孙焉 王孙毕侯则近属无不分裂无复大藩之可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