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集注

○张预曰:前狭后险之地,一人守之,千人莫向。则以奇伏胜。】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曹操曰:前有高山,后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
○李筌曰:阻山背水,食尽利速,不利缓也。
○杜牧曰:卫公李靖曰:“或有进军,行师不因乡导,陷于危败,为敌所制。左谷右山,束马悬车之径,前穷后絶,鴈行鱼贯之岩。兵陈未整而强敌忽临,进无所息,退无所固,求战不得,自守莫安。驻则日月稽留,动则首尾受敌。野无水草,军乏资粮,马困人疲,智穷力极,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如彼要害,敌先据之,如此之利,我已失守,纵有骁兵利器,亦何以施其用乎若此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当须上下同心,倂气一力,抽肠溅血,一死于前,因败为功,转祸为福。”此乃是也。
○陈皥曰:人在死地如坐漏船,伏烧屋。
○贾林曰:左右高山,前后絶涧,外来则易,内出则难,误居此地,速为死战则生。若待士卒气挫,粮储又无,而持乆,不死何待。
○梅尧臣曰:前不得进,后不得退,旁不得走,不得不速战也。
○何氏曰:死地力战或生,守隅则死。吴王问孙武曰:“吾师出境,军于敌人之地。敌人大至,围我数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励士激众,使之投命溃围,则如之何?”武曰:“深沟高垒,示为守备,安静勿动,以隐吾能。告令三军,示不得巳,杀牛燔车,以飨吾士,烧尽粮食,塡夷井灶,割发捐冠,絶去生虑,将无余谋,士有死志。于是砥甲砺刃,幷气一力,或攻两旁,震鼓疾噪,敌人亦惧,莫知所当。锐卒分行,疾攻其后,此是失道而求生。故曰: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吴王曰:“若吾围敌则如之何?”武曰:“山峻谷险,难以踰越,谓之穷冦。击之之法,伏卒隐庐,开其去道,示其走路,求生透出,必无鬬意,因而击之,虽众必破。兵法又曰:若敌人在死地,士卒勇气,欲击之法,顺而勿抗,阴守其利,必开去道,以精骑分塞要路,轻兵进而诱之,陈而勿战,败谋之法也。”
○张预曰:山川险隘,进退不能,粮絶于中,敌临于外,当此之际,励士决战而不可缓也。】

是故散地则无战,

【李筌曰:恐走散也。
○杜牧曰:已具其上。
○贾林曰:地无关闼,卒易散走,居此地者,不可数战。地形之说,一家之理,若号令严明,士卒爱服,死且不顾,何散之有。
○梅尧臣曰:我兵在国,安土怀生,陈则不坚。鬬则不胜,是不可以战也。
○王晳曰:决于战则惧散。
○张预曰:士卒怀生,不可轻战。吴王问孙武曰:“散地不可战,则必固守不出。若敌攻我小城,掠吾田野,禁吾樵采,塞吾要道,待吾空虚而来急攻,则如之何?”武曰:“敌人深入,专志轻斗,吾兵安土,陈则不坚,战则不胜。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轻兵絶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野无所掠,三军困馁,因而诱之,可以有功。若欲野战,则必因势依险设伏,无险则隐于阴晦,出其不意,袭其懈怠。”】

轻地则无止,

【李筌曰:恐逃。
○杜牧曰:兵法之所谓轻地者,出军行师,始入敌境,未背险要,士卒思还,难进易退,以入为难,故曰轻地也。当必选精骑,宻有所伏,敌人卒至,击之勿疑。若是不至,踰之速去。
○杜佑曰:志未坚,不可遇敌。
○梅尧臣曰:始入敌境,未背险阻,士心不专,无以战为,勿近名城,勿由通路,以速进为利。
○王晳曰:无故不当止也。
○张预曰:士卒轻返,不可輙留。吴王曰:“士卒思还,难进易退,未背险阻,三军恐惧,则如之何?”武曰:“军在轻地,士卒未专,以入为务,无以战为。故无近其名城,无由其通路,设疑佯惑,示若将去,乃选精骑,衔枚先入,掠其六畜,三军见得,进乃不惧。分吾良卒,宻有所伏,敌人若来,击之勿疑。若其不至,舍之而去。”】

争地则无攻,

【曹操曰:不当攻,当先至为利也。
○李筌曰:敌先居地,险不可攻。
○杜牧曰:无攻者,谓敌人若已先得其地,则不可攻。
○王晳曰:敌居形胜之地,先据乎利,而我不得其处,则不可攻。
○张预曰:我欲往而争之,而敌已先至也。吴王曰:“敌若先至,据要保利,简兵练卒,或出或守,以备我。奇则如之何?”武曰:“争地之法,让之者得,求之者失。敌得其处,愼勿攻之,引而佯走,建旗鸣鼓,趣其所爱,焚柴扬尘,惑其耳目,分吾良卒,宻有所伏。敌必出救,人欲我与,人弃我取,此争先之道也。若我先至而敌用此术,则选吾锐卒,固守其所,轻兵追之,分伏险阻,敌人还斗,伏兵旁起,此全胜之道也。”】

交地则无絶,

【曹操曰:相及属也。
○李筌曰:不可絶间也。
○杜牧曰:川广地平,四面交战,须车骑部伍,首尾聮属,不可使之断絶,恐敌人因而乗我。
○贾林曰:可以交结不可杜絶,絶之致隙。
○杜佑曰:相及属也。俱可进退,不可以兵絶之。
○梅尧臣曰:道旣错通,恐其邀截,当令部伍相及,不可断也。
○王晳曰:利粮道也。交相往来之地,亦谓之通地,居高阳以待敌,宜无絶粮道。
○张预曰:往来交通,不可以兵阻絶其路,当以奇伏胜也。吴王曰:“交地,吾将絶敌,使不得来。必令吾边城修其守备,深絶通道,固其隘塞。若不先图之,敌人巳备,彼可得而来,吾不得而往,众寡又均,则如之何?”武曰:“旣我不可以往,彼可以来,则分卒匿之,守而易怠,示其不能。敌人且至,设伏隐庐,出其不意。”】

衢地则合交,

【曹操曰:结诸侯也。
○李筌曰:结行也。
○杜牧曰:诸侯之交,又云旁国也。
○孟氏曰:得交则安,失交则危也。
○梅尧臣曰:地处四通,何以得天下之助,当以重币合。
○王晳曰:四通之境,非交援不强。
○张预曰:四通之地,先交结旁国也。吴王曰:“衢地贵先至,吾道远而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得先,则如之何?”武曰:“诸侯参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旁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巳属矣。简兵练卒,阻利而处,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掎角,敌人莫当。”】

重地则掠,

【曹操曰:畜积粮食也。
○李筌曰:深入敌境,不可非义失人心也。汉高祖入秦,无犯妇女,无取寳货,得人心。如此,筌以掠字为无掠字。
○杜牧曰:言居于重地,进未有利,退复不得,则须运粮为持乆之计,以伺敌也。
○孟氏曰:因粮于敌也。
○梅尧臣曰:去国旣远,多背城邑,粮道必絶,则掠畜积以继食。
○王晳曰:深入敌境则掠其饶野,以丰储也。难地食少则危。
○张预曰:深入敌境,馈饷不继,当励士掠食,以备其乏也。吴王曰:“重地多逾城邑,粮道絶塞,设欲归还,势不可过,则如之何?”武曰:“凡居重地,士卒轻勇,转输不通,则掠以继食,下得粟帛皆贡于上,多者有赏。若欲还出,深沟高垒,示敌且乆,敌疑通途,私除要害,乃令轻车衔枚而行扬其尘埃,饵以牛马,敌人若出,鸣鼓随之。阴伏吾士,与之中期,内外相应,其败可知。”】

圯地则行,

【曹操曰:无稽留也。
○李筌曰:不可为沟隍,宜急去之。
○梅尧臣曰:旣毁圯不可依止,则当速行,勿稽留也。
○王晳曰:合聚军众,圯无舍止。
○张预曰:难行之地,不可稽留也。吴王曰:“山川险阻,难从之道,行乆卒劳,敌在吾前而伏吾后,营在吾左而守吾右,良车骁骑,要吾隘道,则如之何?”武曰:“先进轻车,去军十里,与敌相候。接期险阻,或分而左,或分而右,大将四观,择空而取,皆会中道,倦而乃止。”】

围地则谋,

【曹操曰:发竒谋也。
○李筌曰:智者不困。杜牧曰:难阻之地,与敌相持,须用竒险诡谲之计。
○杜佑曰:居此当权谋诈谲,可以免难。
○梅尧臣曰:前有隘后有险,归道又迂,则发谋虑以取胜。
○张预曰:难以力胜,易以谋取也。吴王曰:“前有强敌,后有险难,敌絶我粮道,利我走势,彼鼓噪不进,以观吾能,则如之何?”武曰:“围地必塞其阙,示无所往,则以军为家,万人同心,三军齐力。幷炊数日,无见火烟,故为毁乱寡弱之形,敌人见我备之必轻,则告励士卒令其奋怒,陈练良卒,左右险阻,击鼓而出。敌人若当,疾击务突,则前鬬后拓,左右掎角。”】

死地则战,

【曹操曰:死地战也。
○李筌曰:殊死战,不求生也。陈皥曰:陷在死地,则军中人人自战,故曰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贾林曰:力战或生,守隅则死。
○梅尧臣曰:前后左右无所之,示必死。人人自战也。
○张预曰:陷在死地,则人自为战。吴王曰:“敌人大至,围我数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励士激众,使之投命,则如之何?”武曰:“深沟高垒,安静勿动,告令三军,示不得巳。杀牛燔车,以飨吾士,烧尽粮食,塡夷井灶,割发捐冠,絶去生虑。砥甲砺刃,幷气一力,或攻两旁,震鼓疾噪,敌人亦惧,莫知所当。锐卒分行,疾攻其后,此是失道而求生。故曰: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

【梅尧臣曰:设竒冲掩。】

众寡不相恃,

【梅尧臣曰:惊挠之也。】

贵贱不相救,

【梅尧臣曰:散乱也。】

上下不相收,

【梅尧臣曰:仓惶也。】

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李筌曰:设变以疑之,救左则击其右,惶乱不暇计。
○杜牧曰:多设变诈,以乱敌人,或冲前掩后,或惊东击西,或立伪形,或张竒伏,我则无形以合战,敌则必备而众分,使其意慑,离散上下,惊扰不能和,合不得齐集,此善用兵也。
○孟氏曰:多设疑事,出东见西,攻南引北,使彼狂惑散扰而集聚不得也。
○梅尧臣曰:或已离而不能集,或虽合而不能齐。
○王晳曰:将有优劣,则然要在于竒正相生,手足相应也。
○张预曰:出其不意,掩其无备,骁兵锐,卒猝然突击,彼救前则后虚,应左则右隙,使仓惶散乱,不知所御。将吏士卒,不能相赴,其卒巳散而不复聚,其兵虽合而不能一。】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曹操曰:暴之使离,乱之使不齐,动兵而战。
○李筌曰:挠之令见利乃动,不乱则止。
○梅尧臣曰:然能使敌若此,当须有利则动,无利则止。
○张预曰:彼虽惊扰,亦当有利则动,无利则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

【曹操曰:或问也。
○梅尧臣曰:此设疑以自问,言敌人甚众,将又严整,我何以待之耶?
○张预曰:前所陈者,须兵众相敌,然后可为。故或人问于我,而又整肃则以何术待之也。】

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曹操曰:夺其所恃之利,若先据利地,则我所欲必得也。
○李筌曰:孙子故立此问者,以此为秘要也。所爱,谓敌所便爱也,或财帛子女,吾先困辱之,则敌进退皆听也。
○杜牧曰:据我便地,略我田野,利其粮道,斯三者,敌人之所爱惜倚恃者也。若能俱夺之,则敌人虽强,进退胜败,皆须听我也。
○陈皥曰:爱者不止所恃利,但敌人所顾之事,皆可夺也。
○梅尧臣曰:阶先夺其所顾爱,则我志得行,然后使其惊挠散乱,无所不至也。
○王晳曰:先据利地,以竒兵絶其粮道,则如我之谋也。
○张预曰:武曰敌所爱者,便地与粮食耳。我先夺之,则无不从我之计。】

兵之情主速,乗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曹操曰:孙子应难以覆陈兵情也。
○李筌曰:不虞不戒,破敌之速。
○杜牧曰:此统言兵之情状,以乗敌间隙,由不虞之道,攻其不戒之处,此乃兵之深情,将之至事也。
○陈皥曰:此言乗敌人有不及不虞不戒之便,则须速进,不可迟疑也。盖孙子之旨,言用兵贵疾速也。
○梅尧臣曰:兵机贵速,当乗人之不备。乗人之不备者,行不虞之道,攻不戒之所也。
○王晳曰:兵上神速,夺爱尤当然也。
○何氏曰:如蜀将孟达之降魏,魏朝以达领新城太守,达复连吴固蜀,濳图中国。谋泄,司马宣王秉政,恐达速发,以书绐达以安之。逹得书,犹与不决。宣王乃濳军进讨,诸将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审察而后动。宣王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往讨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宣王分诸将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一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复,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下为木栅以自固。宣王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郡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遂斩达。李靖征萧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陷,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乗水涨之势,倐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遂降萧铣。《卫公兵法》曰:“兵用上神,战贵其速。简练士卒,申明号令,晓其目以麾帜,习其耳以鼓金,严赏罚以诫之重,刍豢以养之浚,沟壍以防之,指山川以导之,召才能以任之,述竒正以教之。如此,则虽敌人有雷电之疾,而我则有所待也。若兵无先备,则不应卒。卒不应,则失于机。失于机则后于事,后于事则不制胜而军覆矣。故《吕氏春秋》云:‘凡兵者,欲急捷,所以一决取胜,不可乆而用之矣。’故曰兵之情虽主速,乗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辑睦,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邪?答曰: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其持乆,安可犯之哉。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