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垒


  校勘记

  〔四十五〕《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重「颎」字,今据补。
  〔四十六〕「污」,《三国演义》作「汗」,据正。
  〔四十七〕「廋域」乃〔庾域〕之讹,据《南史.庾域传》正。又此则为梁时事,当与下则「马隆为破虏护军、西平太守」条互乙。
  〔四十八〕「抱罕」乃「枹罕」之讹,据《晋书.张重华传》正。
  〔四十九〕「晋昌」,《晋书.张重华传》作「晋阳」,据正。又此则为晋时事,当移置「曹操征关中」条后。
  〔五十〕「张俊」乃「张浚」之讹,据《晋书.张重华传》正。
  〔五十一〕「张涓」,《晋书.张重华传》作「张瑁」,据正。
  〔五十二〕《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者」下有「矣」字,今据补。
  〔五十三〕「步」,《隋书.周法尚传》作「部」据正。又此则为隋时事,当与上则「唐僖宗在蜀」条互乙。
  〔五十四〕「日」,《新五代史.李崧传》作「旦」,据正。
  〔五十五〕《宋史.岳飞传》「书」上有「示」字,今据补。

  〈纡〉八则

  疾行无善步,疾歌无袅音,疾书无劲画,疾噉无余甘。天下事固有急之而缓,缓之而急者,不可不察也。缓则其神必闲,神闲则其气必定,气定则其谋必密,谋密则其发必锐。此四者,全胜之道也。考得

  秦始皇欲取荆,李信用二十万人而败,自驰如(颕)〔频〕阳见王翦〔五十六〕。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将军计。」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击荆。荆闻王翦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浴,而善饮食抚循之。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军数挑战,而秦不出,荆军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大败。

  建武时,妖巫维(泛)〔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五十七〕,入原武城行劫,自称将军,于是遣酇侯臧宫将北军及(梨)〔黎〕阳营数千人围之〔五十八〕。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帝召问方畧,东海王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矣。宜小(延)〔挺〕缓〔五十九〕,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擒矣。」帝即勅臧宫撤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

  曹操既克邺,袁尚、袁熙逃奔辽东,有众数千。时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操破鸟桓,或说操遂征之,尚、熙可擒。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其首,不烦兵矣。」操引兵还,康果斩尚、熙,传送其首。诸将或问操:「还而斩尚、熙,何也?」操曰:「彼素畏尚、熙,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围)〔图〕〔六十〕,其势然也。」

  魏司马懿征公孙渊,贼保襄平,懿围之。会霖潦大水,平地数尺。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皆不听。司马陈(哇)〔珪〕〔六十一〕曰:「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达)〔远〕来而更安缓〔六十二〕,愚窃惑焉。」懿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雨水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但恐贼粮尽而围(络)〔落〕未合〔六十三〕,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安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既而雨止,遂合围。起土山地道,矢石雨下,昼夜攻而拔之。

  吴将诸葛恪围合淝新城,司马师使镇东将军毋丘俭、杨州刺史文鸳等拒之。俭、钦请战,师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必可拔。」遂令诸将高垒以(敝)〔弊〕〔六十四〕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大半。师乃令钦督锐卒趋合榆,断其归路,俭帅兵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

  前赵刘曜遣将讨羌,大酋权渠率众保险阻,曜将游子远频败之。权渠欲降,其子伊余大言于众中曰:「往刘曜自来,犹无若我何。况此偏师,自欲降乎!」遂率劲卒五万人,晨压子远垒门。左右劝出战,子远曰:「吾闻伊余有专诸之勇、庆忌之捷,其父新败,怒气甚盛。且西戎劲悍,其锋不可拟也。不如缓之,使气竭而击之。」乃坚壁不战,伊余有骄色。子远俟其无备,夜分誓众,秣马蓐食,晨具甲扫垒而出。迟明,设覆而战,擒伊余,尽俘其众。

  晋穆帝时,(叚)〔段〕龛据广固城〔六十五〕。燕诸将请急攻广固。慕容恪曰:「用兵之势,有缓有急。若彼我势敌,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不可不急。若我强彼弱,无援于外,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毙。兵法十围五攻,正谓此也。段龛兵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我尽锐攻之,计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自有事中原,兵不暂息,吾每念之,夜而忘寐,何轻用其死乎?要在取之,不必求功之速也。」于是为高墙深堑以守之。龛樵采路绝,人相食,面缚出降。

  唐太宗讨刘武周,江夏王道宗从军。太宗登玉壁城观贼,顾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羣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争。令众深壁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众,莫能持久,粮运致竭,自当离散,可不战而擒。」太宗曰:「汝意见暗与我合。」军果食尽夜遁,追及介(休)〔州〕〔六十六〕,一战败之。

  校勘记

  〔五十六〕「颕阳」,《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作「频阳」,据正。
  〔五十七〕「维泛」,《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作「维汜」,据正。
  〔五十八〕「梨阳」,《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作「黎阳」,据正。
  〔五十九〕「延」,《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作「挺」,据正。
  〔六十〕「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作「图」,据正。
  〔六十一〕「陈哇」,《晋书.宣帝纪》作「陈珪」,据正。
  〔六十二〕「达」,《晋书.宣帝纪》作「远」,据正。
  〔六十三〕「络」,《晋书.宣帝纪》作「落」,据正。
  〔六十四〕「敝」,《晋书.景帝纪》作「弊」,据正。
  〔六十五〕「叚龛」乃「段龛」之讹,据《晋书.慕容隽载记》正。
  〔六十六〕「介休」,《旧唐书.宗室列传》作「介州」,据正。

  〔《兵垒》卷五终〕

  ●兵垒卷六

  郢中尹宾商毫翕着    后学黄安刘誉棻、方以南、吴树芬、周树藩校勘

  〈果〉八则

  猛虎之犹豫,不如蠭虿之必螫;孟贲之鼠首,不如妇孺之横奔。故曰:需者,事之贼也。是以进兵贵果,果而勿矜,果而勿愎,果而勿懈,果而勿葸,果之为言断也。断而敢行,鬼神且避之,天下无坚敌矣。考得

  汉光武西征隗嚣,至漆,诸将多言王师不宜远入险阻,犹豫未决。会召马援,夜至,帝大喜,具以羣议质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至高平第一(地名。),嚣众大溃,城邑皆降。

  晋刘裕至潼关,王镇恶请帅水军自河入渭,以趋长安,裕许之。镇恶(沂)〔泝〕渭而上〔一〕,所乘蒙冲小舰,军士皆在舰内,秦人但见舰进,惊以为神。至渭桥,镇恶令军士持仗登岸,后者斩。既登,即密使人改放舟舰,渭水汛急,倏忽不见。乃喻士卒曰:「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舰衣粮,皆已随流。战而利,则功名俱显;不利,则骸骨不返矣。」乃身先士卒,众腾跃争进,大破秦军。镇恶入自平朔门,秦王泓出降。

  隋军临江,高颎问薛道衡曰:「今兹大军,江东可克乎?」道衡曰:「克之。尝闻郭璞有言:『江东分三百年,复与中国合。』今此数将周,一也;主上恭俭勤劳,叔宝荒淫骄侈,二也;国之安危,在所寄任。彼以江总为相,唯事诗酒,三也;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有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四也。席卷之势,事在不疑。」颎忻然曰:「得君言成败之理,令人豁然。」

  苏定方率兵讨突厥贺鲁,大雪平地二尺,军中咸请停兵候晴。定方曰:「虏恃雪深,谓我不能前进,必当憩息,追可及。若缓以纵之,则渐远难追。省日兼功,在此举也。」于是勒兵凌雪,昼夜兼进。遂至双河,去贺鲁所居二百余里,布阵长驱,征至金牙山贺鲁牙帐所。时贺鲁集众欲猎,定方纵兵击之,破其牙帐,生擒数万人。贺鲁脱走,(拔)〔趣〕石国〔二〕。定方令副将萧嗣业往石国追贺鲁,遂擒归于京师。

  梁攻潞州,筑夹寨,会晋王李克用死,梁主以为援兵不能来,不复设备。晋王存勖与诸将谋曰:「朱温所惮者,先王耳。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趋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举,不可失也。」乃大阅士卒,发(溽)〔晋〕阳军于黄碾〔三〕,伏兵三垂冈。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土侯},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兵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

  周以梁士彦持节督晋、绛二州诸军事,后齐主亲统六军围之,独守孤城,外无声援。贼尽锐攻之,楼堞皆尽,城雉所存,寻仞而已。或短兵相接,或交马出入。士彦谓将士曰:「死在今日,吾为尔先!」于是勇烈齐奋,呼声动地,无不以一当百。齐师稍却,乃令妻妾军民子女,昼夜修城,三日而就。帝率师至,齐乃解围。士彦见帝,捋帝须而泣曰:「臣几不见陛下。」帝亦为之流涕。帝欲班师,士彦叩马谏曰:「今齐师遁,众心皆动。因其惧也而攻之,其势必举。」帝从之,大军遂进。及齐平,封郕国公。

  宋高宗谓宰臣曰:「李宝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沮慑,必能事者。」乃授浙西路马步〔军〕副(营)〔总管〕〔四〕,令与守臣督海师捍御。八月,次江阴,先遣其子公佐,谓曰:「汝为潜伺敌动静虚实,毋误。」公佐受命,即与将官边士宁偕往。宝将启行,军士争言西北风力尚劲,迎之非利。宝下令,敢沮大计者斩。遂发苏州,大洋行三日,风甚恶,舟散不可收。宝{忄亢}慷顾左右曰:「天以是试李宝耶?宝心为铁石,不变矣。」(酬)〔酹〕酒自誓〔五〕,风即止。明日,散舟复集。士宁自密州回,言公佐已(夹)〔挟〕魏胜得海州〔六〕。宝喜曰:「吾儿不负乃翁矣。」适大风复作,海涛如山,宝神色不动。风少杀,麾兵登岸,以剑画地,令曰:「此非复吾境,力战在汝等!」因握槊前行,遇敌奋击,将士无不一以当十,敌亟引去。胜乃维舟犒士,遗辩者四出招纳降附,声振山东。胜发至胶西石臼岛,敌舟已出海口,相距仅一山。时北风盛,宝祷于石臼神。俄有风自(施)〔柂〕楼中来〔七〕,如(锺)〔钟〕铎声〔八〕,众咸奋,引舟握刃待战。风驶舟疾,过山薄虏,鼓声震迭,海波腾跃。敌大惊,掣举帆,帆皆〔油〕缬〔九〕,弥亘数里,风浪卷聚一隅,窘束无复行次。宝亟命火箭环射,箭所中,烟焰旋起,延烧数百艘。火所不及者,犹欲前拒,宝叱壮士跃登其舟,短兵击刺,殪之舟中。俘大汉军三千余人,禽(魏)〔倪〕询〔十〕等,上于朝。上喜曰:「朕独用李宝,果立功,为天下倡矣。」

  康王开大元帅府,檄兵会大名。宗泽履(水)〔冰〕渡河见王〔十一〕,谓京城受围日久,入援不可缓,遂劝王檄诸道兵会京城。又遣书北道总管赵野等合兵入援,皆以泽为狂,不答。泽遂以孤军进至卫南,度所将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皆死,不可不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以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里。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校勘记

  〔一〕「沂」,《南史.王镇恶传》作「泝」,据正。
  〔二〕「拔」,《资治通鉴》卷二百作「趣」,据正。
  〔三〕「溽阳」,《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作「晋阳」,据正。
  〔四〕据《宋史.李宝传》,所授职官当为「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据正。
  〔五〕「酬」,《宋史.李宝传》作「酹」,据正。
  〔六〕「夹」,《宋史.李宝传》作「挟」,据正。
  〔七〕「施」,《宋史.李宝传》作「柂」,据正。
  〔八〕「锺」,《宋史.李宝传》作「钟」,据正。
  〔九〕《宋史.李宝传》「缬」上有「油」字,据补。
  〔十〕「魏询」,《宋史.李宝传》作「倪询」,据正。
  〔十一〕「水」,《宋史.宗泽传》作「冰」,据正。又此条乃宋钦宗时事,当与上则互乙。

  〈分〉九则

  善战者,使所常专,使敌常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则此众彼寡,我所与战者约矣。我之战地,常使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矣。所备者多,则我所与战者又寡矣。考得

  越王勾践伐吴,军于江南,吴王军于江北。越王中分其师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明日将战,及昏,乃令左军衔枚沂江五里以须,又令右军衔枚踰江五里以须。夜中,乃令左军、右军鸣鼓中水以须,吴师闻之大骇,曰:「越人分为二师,将以夹攻我。」乃不待旦,亦中分其师,将以御越。越王乃令其中军衔枚潜涉,不鼓不噪以攻之,吴师大败,遂围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