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三国史记
三国史记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四三年
○四十三年,秋七月,王遣使大<唐>,朝贡方物。<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常侍<庾文素>来聘,赐以玺书及畵屛风锦彩三百段。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四四年
○四十四年,春正月,王亲幸<皇龙寺>。二月,以伊 <龙树>为内省私臣。初,王七年,<大宫><梁宫><沙梁宫>三所,各置私臣,至是置内省私臣一人,兼掌三宫。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四五年
○四十五年,春正月,置兵部大监二员。冬十月,遣使大<唐>朝贡。<百济>袭<勒弩县>。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四六年
○四十六年,春正月,置侍卫府大监六员,赏赐署大正{大匠}一员,大道署大正一员。三月,<唐><高祖>降使,册王为柱国<乐浪郡>公<新罗>王。冬十月,<百济>兵来围我<速含><樱岑>< 岑><烽岑><旗悬><穴栅>等六城。于是,三城或没或降。级 <讷催>合<烽岑><樱岑><旗悬>三城兵坚守,不克死之。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四七年
○四十七年,冬十一月,遣使大<唐>朝贡。因讼:<高句丽>塞路,使不得朝,且数侵入。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四八年
○四十八年,秋七月,遣使大<唐>朝贡。<唐><高祖>遣<朱子奢>来,诏谕与<高句丽>连和。八月,<百济>攻<主在城>,城主<东所>,拒战死之。筑<高墟城>。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四九年
○四十九年,春三月,大风雨土,过五日。夏六月,遣使大<唐>朝贡。秋七月,<百济>将军<沙乞>拔西鄙二城,虏男女三百余口。八月,陨霜杀谷。冬十一月,遣使大<唐>朝贡。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五零年
○五十年,春二月,<百济>围< 岑城>,王出师击破之。夏,大旱,移市,畵龙祈雨。秋冬民饥,卖子女。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五一年
○五十一年,秋八月,王遣大将军<龙春><舒玄>,副将军<庾信>,侵<高句丽><娘臂城>。<丽>人出城列阵,军势甚盛,我军望之惧,殊无鬪心。<庾信>曰:"吾闻:'振领而 正,{提}纲而网张。',吾其为纲领乎!"乃跨马拔剑,向敌阵直前,三入三出,每入或斩将,或 旗。诸军乘胜,鼓 进击,斩杀五千余级,其城乃降。九月,遣使大<唐>朝贡。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五二年
○五十二年,大宫庭地裂。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五三年
○五十三年,春二月,白狗上千{于}宫墙。夏五月,伊 <柒宿>与伊 {阿 }<石品>谋叛,王觉之,捕捉<柒宿>,斩之东市,幷夷九族。阿 <石品>亡至<百济>国境,思见妻子,昼伏夜行,还至<丛山>,见一樵夫,脱衣换樵夫 衣,衣之,负薪潜至于家,被捉伏刑。秋七月,遣使大<唐>,献美女二人,<魏征>以为不宜受。上喜曰:"彼<林邑>献鹦鹉,犹言苦寒,思归其国,况二女远别亲戚乎!"付使者归之。白虹飮于宫井。土星犯月。
四卷新罗本纪四眞平王五四年
○五十四年,春正月,王薨。谥曰<眞平>,葬于<汉只>。<唐><太宗>诏,赠左光禄大夫,赙物段二百。[古记云:"<贞观>六年王辰{壬辰}正月卒。"而『新唐书』『资理通鉴』皆云:"<贞观>五年辛卯,<罗>王<眞平>卒。"岂其误耶?]
三国史记卷第四。
五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五。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五卷新罗本纪五零零零零
新罗本纪第五。
<善德王><眞德王><大宗王{太宗王}>。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元年
○<善德王>立。讳<德曼>,<眞平王>长女也,母,<金>氏<摩□{摩耶}>夫人。<德曼>性宽仁明敏。王薨,无子,国人立<德曼>,上号<圣祖皇姑>。前王时,得自<唐>来牡丹花图幷花子,以示<德曼>。<德曼>曰:"此□□□□{花虽絶艶},□□□□{必是无香}气。"王笑曰:"尔何以□□{知之}?"□□{对曰}:"□□□□□{图花无蜂蝶},□□{故知}之。大抵女有国色,□□□{男随之},□□□□{花有香气},□□□□{蜂蝶随之}故也,此花絶艶,而图畵又无蜂蝶,是必无香花。"种植之,果如所言。其先识如此。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一年
○元年,二月,以大臣<乙祭>摠持国政。夏五月,旱,至六月,乃雨。冬十月,遣使抚问国内?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赈恤之。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亲祀神宫,大赦。复诸州郡一年租调。二月,京都地震。秋七月,遣使大<唐>朝贡。八月,<百济>侵西边。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改元<仁平>。<芬皇寺>成。三月,雹大如栗。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四年
○四年,<唐>遣使持节,册命王为柱国<乐浪郡>公<新罗>王,以袭父封。<灵庙寺>成。冬十月,遣伊 <水品><龙树>[一云<龙春>。],巡抚州县。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拜伊 <水品>为上大等。三月,王疾,医祷无效,于<皇龙寺>设百高座,集僧讲『仁王经』,许度僧一百人。夏五月,虾 大集宫西<玉门池>。王闻之,谓左右曰:"虾 怒目,兵士之相也。吾尝闻西南边亦有地名<玉门谷>者,□□□□□□{其或有邻国兵}潜入其中乎?"乃命将军<阏川>□□□□□□□{<弼呑>率兵往搜之},果<百济>将军<于召>欲袭<独山城>,率甲士五百人,来伏其处。<阏川>掩击尽杀之。<慈藏>法师入<唐>求法。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拜伊 <思眞>为舒弗邯。秋七月,拜<阏川>为大将军。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七年
○七年,春三月,<七重城>南大石自移三十五步。秋九月,雨黄花。冬十月,<高句丽>侵北边<七重城>,百姓惊扰入山谷。王命大将军<阏川>安集之。十一月,<阏川>与<高句丽>兵,战于<七重城>外,克之,杀虏甚众。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八年
○八年,春二{正}月,以<何瑟罗州>为北小京,命沙 <眞珠>鎭之。秋七月,东海水赤且热,鱼鳖死。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九年
○九年,夏五月,王遣子弟于<唐>,请入国学。是时,<太宗>大征天下名儒为学官,数幸国子监,使之讲论,学生能明一大经已上,皆得补官。增筑学舍千二百间,增学生满三千二百六十员。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于是,<高句丽><百济><高□{高昌}><&□蕃{吐蕃}>,亦遣子弟入学。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一年
○十一年,春正月,遣使大<唐>献方物。秋七月,<百济>王<义慈>大举兵,攻取国西四十余城。八月又与<高句丽>谋欲取< 项城>,以絶归<唐>之路。王遣使告急于<太宗>。是月,<百济>将军<允忠>,领兵攻拔<大耶城>,都督伊 <品释>舍知<竹竹><龙石>等死之。冬,王将伐<百济>,以报<大耶>之役,乃遣伊 <金春秋>于<高句丽>,以请师。初,<大耶>之败也,都督<品释>之妻死焉,是<春秋>之女也。<春秋>闻之,倚柱而立,终日不瞬,人物过前而不之省。旣而言曰:"嗟乎!大丈夫岂不能呑<百济>乎!"便诣王曰:"臣愿奉使<高句丽>请兵,以报怨于<百济>。"王许之。<高句丽>王<高臧>素闻<春秋>之名,严兵卫而后见之。
<春秋>进言曰:"今<百济>无道,为长蛇封豕,以侵 我封疆。寡君愿得大国兵马,以洗其耻,乃使下臣致命于下执事。"<丽>王谓曰:"<竹岭>本是我地分,汝若还<竹岭>西北之地,兵可出焉。"<春秋>对曰:"臣奉君命乞师,大王无意救患以善邻,但威劫行人,以□□{要归}地,臣有死而已,不知其它。"<臧>怒其言之□□{不逊},□{囚}之别馆,<春秋>潜使人告本国王。王命大将军<金庾信>,领死士一万人赴之。<庾信>行军过<汉江>,入<高句丽>南境,<丽>王闻之,放<春秋>以还。拜<庾信>为<押梁州>军主。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二年
○十二年,春正月,遣使大<唐>献方物。三月,入<唐>求法高僧<慈藏>还。秋九月,遣使大<唐>上言:"<高句丽><百济>侵凌臣国,累遭攻袭数十城。两国连兵,期之必取,将以今兹九月大举,下{臣}国杜{社稷}必不获全,谨遣陪臣归命大国,愿乞偏师,以存救援。"而{帝}谓使人曰:"我实哀尔为二国所侵,所以频遣使人和尔三国。<高句丽><百济>旋踵 悔,意在呑灭,而分尔土宇。尔国设何奇谋以免顚越?"使人曰:"吾{臣}王事穷计尽,唯告急大国,冀以全之。"
帝曰:"我少发边兵,摠<契丹><靺鞨>直入<辽东>,尔国自解,可缓尔一年之围。此后知无继兵,还肆侵侮,四国俱扰,于尔未安,此为一策。我又能给尔数千朱袍丹帜,二国兵至,建而陈之,彼见者以为我□{兵},必皆奔走,此为二策。<百济>国恃海之 {险},不修机械,男女纷{分}杂,互{好}相燕聚。我以数十百船,载以甲卒,衔枚泛海,直袭其地。尔国以妇人为主,为邻国轻侮,失主延寇,靡岁休宁。我遣一宗支{枝},与{以}为尔国主。而自不可独王{往},当遣兵营护,待尔国安,任尔自守,此为三策。尔宜思之,将从何事?"使人但唯而无对。帝叹{难}其庸鄙,非乞师告急之才也。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正月,遣使大<唐>献方物。<太宗>遣司农丞<相里玄奬>赍玺书,赐<高句丽>,曰:"<新罗>委命国家,朝贡不阙,尔与<百济>,宜卽 兵。若更攻之,明年当出师击尔国矣。"<盖苏文>谓<玄奬>曰:"<高句丽><新罗>,怨隙已久。往者<隋>室相侵,<新罗>乘 夺<高句丽>五百里之地,城邑皆据有之,非返地还城,此兵恐未能已。"<玄奬>曰:"已往之事,焉可追论?"<苏文>竟不从。秋九月,王命<庾信>为大将军{上将军},领兵伐<百济>,大克之,取城七。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正月,遣使大<唐>贡献方物。<庾信>自伐<百济>还,未见王,<百济>大军复来寇边。王命□□{<庾信>/拒之},遂不至家,往伐破之,斩首二千□{级}。□□{三月},□□{还命}□于王,未得归家,又□{急}报<百济>复来侵。王以事急,乃曰:"国之存亡,系公一身,庶不惮劳,往其图之!"<庾信>又不归家,昼夜炼兵。西行道,过宅门,一家男女,瞻望涕泣,公不顾而归。三月,创造<皇龙寺>塔,从<慈藏>之请也。夏五月,<太宗>亲征<高句丽>,王发兵三万以助之。<百济>乘虚,袭取国西七城。冬十一月,拜伊 <毗昙>为上大等。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正月,<毗昙><廉宗>等,谓女主不能善理,因谋叛举兵,不克。八日{月},王薨。谥曰<善德>,葬于<狼山>。[『唐书』云:"<贞观>二十一年卒。"『通鉴』云:"二十五{二}年卒。"以本史考之,『通鉴』,误也。]
○论曰:臣闻之,古有<女 >氏,非正是天子,佐<伏羲>理<九州岛>耳,至若<吕雉><武 >,値幼弱之主,临朝称制,史书不得公然称王,但书<高皇后吕氏><则天皇后武氏>者。以天言之,则阳刚而阴柔,以人言之,则男尊而女卑。岂可许 出闺房,断国家之政事乎?<新罗>扶起女子,处之王位,诚乱世之事。国之不亡,幸也。『书』云:"牝鸡之晨。"『易』□{云}:□□□{羸豕孚} 。"其可不为之戒哉?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元年
○<眞德王>立。名<胜曼>,<眞平王>母弟<国饭>[一云<国芬>。]葛文王之女也,母,<朴>氏<月明>夫人。<胜曼>姿质豊丽,长七尺,垂手过膝。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一年
○元年,正月十七日,诛<毗昙>,坐死者三十人。二月,拜伊 <阏川>为上大等,大阿 <守胜>为<牛头州>军主。<唐><大宗{太宗}>遣使持节,追赠前王为光样大夫{光禄大夫}。仍册命王为柱国封<乐浪郡>王。秋七月,遣使入<唐>谢恩。改元<太和>。八月,彗星出于南方,又众星北流。冬十月,<百济>兵围<茂山><甘勿><桐岑{洞岑}>三城,王遣<庾信>,率步骑一万以拒之,苦战气竭。<庾信>麾下<丕宁子>及其子<举眞>入敌阵,急格死之,众皆奋击,斩首三千余级。十一月,王亲祀神宫。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遣使大<唐>朝贡。三月,<百济>将军<义直>侵西边,陷<腰车>等一十余城。王患之,命<押督州{押梁州}>都督<庾信>以谋之。<庾信>于是训励士卒,将以发行,<义直>拒之。<庾信>分军为三道,夹□□{击之},□□{<百济>}兵败走。<庾信>追北,杀之几尽。王悦赏□□□□{赐士卒有}差。
冬,使<邯帙许>朝<唐>。<太宗>勅御史问:"<新罗>臣事大朝,何以别称年号?"<帙许>言:"曾是天朝未颁正朔,是故先祖<法兴王>以来,私有纪年,若太{大/天}朝有命,小国又何敢焉?"<太宗>然之。遣伊 <金春秋>及其子<文王{文汪}>朝<唐>,<太宗>遣光禄卿<柳亨>郊劳之。旣至,见<春秋>仪表英伟,厚待之。<春秋>请诣国学,观释奠及讲论,<太宗>许之,仍赐御制<温汤>及<晋祠>碑幷新撰『晋书』。尝召燕见,赐以金帛尤厚,问曰:"卿有所怀乎?"<春秋> 奏曰:"臣之本国,僻在海隅,伏事天朝,积有岁年,而<百济>强猾,屡肆侵凌,况往年大举深入,攻陷数十城,以塞朝宗之路。若陛下不借天兵, 除凶恶,则 邑人民,尽为所虏,则梯航述职,无复望矣。"<太宗>深然之,许以出师。<春秋>又请改其章服,以从中华制。于是,内出珍服,赐<春秋>及其从者。诏授<春秋>为特进,<文王{文汪}>为左武卫将军。还国诏合三品已上燕饯之,优礼甚备。<春秋>奏曰:"臣有七子,愿使不离圣明□卫{宿卫}。"乃命其子<文注{文汪}>与大监□□。□□□□□□{<春秋>还至海上},遇<高句丽>逻兵。<春秋>从者<温君解>,高冠大衣,坐于船上,逻兵见以为<春秋>,捉杀之。<春秋>乘小船至国。王闻之嗟痛,追赠<君解>为大阿 ,优赏其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