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始服中朝衣冠。秋八月,<百济>将军<殷相>率众来,攻陷<石吐>等七城。王命太将军{大将军}<庾信>将军<陈春><竹旨><天存>等出相{拒}之。转鬪经旬不解,进屯于<道萨城>下。<庾信>谓众曰:"今日必有<百济>人来谍,汝等佯不知,勿敢谁何!"乃{使} {徇}于军中曰:"坚壁不动,明日待援军然后决战。"谍者闻之,归报<殷相>。<(+殷)相>等谓有加兵,不能不疑惧。于是,<庾信>等进击大败之,杀虏将士一百人,斩军卒八千九百八十级,获战马一万匹,至若兵仗,不可胜数。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下敎:以眞骨在位者,执牙笏。六月,遣使大<唐>,告破<百济>之众。王织锦作五言大乎颂{大平颂},遣<春秋>子<法敏>,以献<唐>皇帝。其辞曰:"□□□{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威}定,修文□□□{继百王/契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谐{偕}曰用{日用/日月},抚运迈时康{陶唐/虞唐}。幡旗何{旣}赫赫,钲{铮}鼓何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淳风疑{凝}幽显,遐迩竞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皇{光}。"<高宗>嘉焉,拜<法敏>为大府卿以还。是岁,始行<中国><永徽>年号。

○论曰:三代更正朔,后代称年号,皆所以大一统,新百姓之视听者也。是故苟非乘时 起,两立而争天下,与夫奸雄,乘间而作,  神器,则偏方小国,臣属天子之邦者,固不可以私名年。若<新罗>以一意事<中国>,使航贡 相望于道,而<法兴>自称年号,惑矣。厥后承愆袭缪,多历年,所闻<太宗>之 让,犹且因循至是,然后奉行<唐>号。虽出于不得已,而柳{抑}可谓过而能改者矣。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朔,王御<朝元殿>,受百官正贺。贺正之礼,始于此。二月,改禀主为执事部,仍拜波珍 <竹旨>为执事中侍,以掌机密事务。□□{<新罗>},□{遣}波珍 <金仁问>,入<唐>朝贡,仍留宿卫□□□□。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以波珍 <天晓>,为左理方府令。遣使大<唐>朝贡。三月,京都大雪。王宫南门,无故自毁。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七年

○七年,冬十一月,遣使大<唐>,献金 布。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八年

○八年,春三月,王薨。谥曰<眞德>,葬<沙梁部>。<唐><高宗>闻之,为举哀于<永光门>,使大常丞<张文收>持节吊祭之,赠开府仪同三司,赐彩段三百。国人谓始祖<赫居世>至<眞德>二十八王,谓之圣骨;自<武烈>至永{末}王,谓之<眞骨>。<唐><令狐澄>『新罗记』曰:"其国,王族谓之第一骨,余贵族第二骨。"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元年

○<太宗武烈王>立。讳<春秋>,<眞智王>子伊 <龙春>[一云<龙树>]之子也。[『唐书』以为<眞德>之弟,误也。]母,<天明>夫人,<眞平王>女;妃,<文明>夫人,<舒玄>角 女也。王仪表英伟,幼有济世志。事<眞德>,位历伊 ,<唐>帝授以特进。及<眞德>薨,群臣请<阏川>伊 摄政。<阏川>固让曰:"臣老矣,无德行可称。今之德望崇重,莫若<春秋>公,实可谓济世英杰矣。"遂奉为王,<春秋>三让,不得已而就位。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一年

○元年,夏四月,追封{尊}王考为<文兴大王>,母为<文贞太后>。大赦。五月,命理方府令<良首>等,详酌律令,修定理方府格六十余条。<唐>遣使持节备礼,册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新罗>王。王遣使入<唐>表谢。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拜伊 <金刚>为上大等,波珍 <文忠>为中侍。<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连兵,侵 我北境,取三十三城。王遣使入<唐>求援,三月,<唐>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右卫中郞将<苏定方>,发兵击<高句丽>。立元子<法敏>为太子,庶子<文王{文汪}>为伊 ,<老且{老旦}>为海 ,<仁泰>为角 ,<智镜><恺元>各为伊 。

冬十月,<牛首州>献白鹿。<屈弗郡>进白猪,一首二身八足。王女<智照>下嫁大角 <庾信>。立鼓楼<月城>内。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三年

○三年,<金仁问>自<唐>归,遂任军主,监筑<獐山城>。秋七月,遣子右{左}武卫将军<文王{文汪}>,朝<唐>。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四年

○四年,秋七月,<一善郡>大水,溺死者三百余人。东<吐含山>地燃,三年而灭。<兴轮寺>门自坏。□□□北岩崩碎为米,食之如陈仓米。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中侍<文忠>改为伊 ,<文王{文汪}>为中侍。三月,王以<何瑟罗>地连<靺鞨>,人不能安,罢京为州,置都督以鎭之。又以<悉直>为<北鎭>。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六年

○六年,夏四月,<百济>频犯境,王将伐之,遣使入<唐>乞师。秋八月,以阿 <眞珠>为兵部令。九月,<何瑟罗州>进白鸟。<公州><基郡江>中大鱼出死,长百尺。食者死。冬十月,王坐朝,以请兵于<唐>,不报,忧形于色。忽有人于王前,若先臣<长春><罢郞>者。言曰:"臣虽枯骨,犹有报国之心,昨到大<唐>。认得皇帝命大将军<苏定方>等,领兵以来年五月,来伐<百济>。以大王勤伫如此,故兹控告。"言毕而灭。王大惊异之,厚赏两家子孙,仍命所司,创<汉山州><庄义寺>,以资冥福。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七年

○七年,春正月,上大等<金刚>卒。拜伊 <金庾信>为上大等。三月,<唐><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摠管,<金仁问>为副大摠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三万□{军},□□{以伐}<□济{百济}>,勅王为< 夷>道行军摠管,何{使}将兵,□□□□{为之声援}。夏五月二十六日,王与<庾信><眞珠><天存>等,领兵出京,六月十八日,次<南川停>。<定方>发自<莱州>,  千里,随流东下。二十一日,王遣太子<法敏>,领兵船一百 ,迎<定方>于<德物岛>。<定方>谓<法敏>曰:"吾欲以七月十日至<百济>南,与大王兵会,屠破<义慈>都城。"<法敏>曰:"大王立待大军,如闻大将军来,必 食而至。"<定方>喜,还遣<法敏>征<新罗>兵马。<法敏>至,言<定方>军势甚盛,王喜不自胜。又命太子与大将军<庾信>将军<品日><钦春>[春或作纯]等,率精兵五万,应之,王次<今突城>。秋七月九日,<庾信>等,进军于<黄山>之原,<百济>将军< 伯{阶伯}>,拥兵而至,先据 ,设三营以待。<庾信>等,分军为三道,四战不利,士卒力竭。将军<钦纯{钦春}>谓子<盘屈>曰:"为臣莫若忠,为子莫若孝,见危致命,忠孝两全。"<盘屈>曰:"谨闻命矣。"乃入阵,力战死。左将军<品日>,唤子<官状>[一云<官昌>。],立于马前,指诸将曰:"吾儿年 十六,志气颇勇,今日之役,能为三军标的乎?"□□□□{<官状/官昌>}曰:"唯!"以甲马单枪,径赴敌阵,为贼所□{擒},□□{生致}<□伯{阶伯}>。< 伯{阶伯}> 脱胄,爱其少且勇,不忍加害,乃叹曰:

"<新罗>不可敌也,少年尙如此,况壮士乎!"乃许生还。<官状>告父曰:"吾入敌中,不能斩将 旗者,非畏死也。"言讫,以手 井水飮之,更向敌阵疾鬪。<阶伯>擒斩首,系马鞍以送之。<品日>执其首,流血湿袂。曰:"吾儿面目如生。能死于王事,幸矣!"三军见之,慷慨有死志,鼓 进击,<百济>众大败,<阶伯>死之,虏佐平<忠常><常永>等二十余人。是日,<定方>与副摠管<金仁问>等,到<伎伐浦>,遇<百济>兵,逆击大败之。<庾信>等至<唐>营,<定方>以<庾信>等后期,将斩<新罗>督军<金文颖>[或作永。]于军门。<庾信>言于众曰:"大将军不见<黄山>之役,将以后期为罪。吾不能无罪而受辱,必先与<唐>军决战,然后破<百济>。"乃杖钺军门,怒发如植,其腰间宝剑,自跃出 。<定方>右将< 宝亮> 足曰:"<新罗>兵将有变也。"<定方>乃释<文颖>之罪。<百济>王子使佐平<觉伽>,移书于<唐>将军,哀乞退兵。十二日,<唐><罗>军□□□□{围}<义慈>都城,进于<所夫里>之原。<定方>有所□□□{忌不能}前,<庾信>说之,二军勇敢,四道齐振。<百济>王子又使上佐平致  豊 ,<定方>却之。王庶子<躬>与佐平六人谓{诣}前乞罪,又挥之。十三日,<义慈>率左右,夜遁走,保<熊津城>,<义慈>子<隆>与大佐平<千福>等,出降。<法敏> <隆>于马前,唾面骂曰:"向者,汝父枉杀我妹,埋之狱中,使我二十年间,痛心疾首,今日汝命在吾手中!"<隆>伏地无言。十八日,<义慈>率太子及<熊津方>领军等,自<熊津城>来降。王闻<义慈>降,二十九日,自<今突城>至<所夫里城>,遣弟监<天福>,露布于大<唐>。

八月二日,大置酒劳将土{士},王与<定方>及诸将,坐于堂上,坐<义慈>及子<隆>于堂下,或使<义慈>行酒,<百济>佐平等群臣莫不呜咽流涕。是日捕斩<毛尺>。<毛尺>本<新罗>人,亡入<百济>,与<大耶城><黔日>同谋陷城,故斩之。又捉<黔日>,数曰:"汝在<大耶城>,与<毛尺>谋,引<百济>之兵,烧亡仓库,令一城乏食致败,罪一也。逼杀<品释>夫妻,罪二也。与<百济>来攻本国,罪三也。"以□{四}支解,投其尸于江水。<百济>□{余}贼□{据}<南岑><贞岘>□□□城,又佐平<正武>聚众庄<豆尸原>岳,抄掠<唐><罗>人。二十六日,攻<任存>大栅,兵多地 ,不能克,但攻破小栅。九月三日,郞将<刘仁愿>,以兵一万人,留鎭<泗 城>,王子<仁泰>与沙 <日原>级 <吉那>,以兵七千副之。<定方>以<百济>王及王族臣寮九十三人,百姓一万二千人,自<泗 >乘舡回<唐>。<金仁问>与沙 <儒敦>大奈麻<中知>等偕行。二十三日,<百济>余贼{兵}入<泗 >,谋掠生降人,留守<仁愿>出<唐><罗>人,击走之。贼退上<泗 >南岭,竖四五栅,屯聚伺隙,抄掠城邑,<百济>人叛而应者二十余城。<唐>皇帝遣左卫中郞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二十八日,至<三年山城>,传诏,<文度>面东立,大王面西立。锡命后,<文度>欲以宣物授王,忽疾作便死。从者摄位毕事。十月九日,王率太子及诸军攻< 礼城>。十八日,取其城置官守,<百济>二十余城震惧,皆降。三十日,攻<泗 >南岭军栅,斩首一千五百人。十一月一日,<高句丽>侵攻<七重城>,军□{军主}<匹夫>死之。五日,王行渡< 滩>攻<王兴寺><岑城>,七日乃克,斩首七百人。

二十二日,王来自<百济>,论功,以< 衿>卒<宣服>为级 ,军师<豆迭>为高于{高干}。战死<儒史知><未知活><宝弘伊><屑儒>等四人,许职有差。<百济>人员 量才任用,佐平<忠常><常永>,达率<自简>授位一吉 ,充职摠管;恩率<武守>授位大奈麻,充职大监;恩率<仁守>授位大奈麻,充职弟监。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八年

○八年春二月,<百济>残贼来攻<泗 城>。王命伊 <品日>为大幢将军,  <文王>大阿 <良图>阿 <忠常>等副之。  <文忠>为<上州>将军,阿 <眞王>副之。阿 <义服>为<下州>将军,<武 ><旭川>等为<南川>大监,<文品>为誓幢将军,<义光>为郞幢将军,往救之。三月五日,至中路,<品日>分麾下军,先行往<豆良尹[一作伊。]城>南,相营地。<百济>人望阵不整,猝出急击不意,我军惊骇溃北。十二日,大军来屯<古沙比城>外,进攻<豆良尹城>,一朔有六日,不克。夏四月十九日,班师,大幢誓幢先行,<下州>军殿后,至<宾骨壤>,遇<百济>军,相鬪败退。死者虽小,先{失}亡兵械辎重甚多。<上州>郞幢遇贼于<角山>,而进击克之,遂入<百济>屯堡,斩获二千级。王闻军败大惊,遣将军<金纯><眞{眞钦}><天存><竹旨><济师>救援。至<加尸兮津>,闻军退至<加召川>,乃还。王以诸将败绩,论罚有差。

五月九日[一云十一日。],<高句丽>将军<恼音信>与<靺鞨>将军<生偕>合军,来攻<述川城>,不克。移攻<北汉山城>,列抛车飞石,所当 屋辄坏。城主大舍<冬 川>使人掷铁  于城外,人马不能行,又破<赡养寺>  ,输其材,随城坏处,卽构为楼橹,结 网,悬牛马皮绵衣,内设弩炮以守。时,城内只有男女二千八百人,城主<冬 川>能激励少弱,以敌强大之贼,凡二十余日。然粮尽力疲,至诚告天,忽有大星,落于贼营,又雷雨以震,贼疑惧解围而去。王嘉奬<冬 川>,擢位大奈麻,移<押督州>于<大耶>,以阿 <宗贞>为都督。六月,<大官寺>井水为血,<金马郡>地流血广五步。王薨。谥曰<武烈>,葬<永敬寺>比{北},上号<太宗>。<高宗>闻讣,举哀于<洛城门>。

三国史记卷第五。

六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六。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六卷新罗本纪六零零零零

新罗本纪第六。

<文武王>上。

六卷新罗本纪六文武王元年

○<文武王>立。讳<法敏>,<太宗王>之元子。母<金>氏<文明王后>,苏判<舒玄>之季女,<庾信>之妹也。其妹{ }梦登<西兄山>顶坐,旋流 国内。觉与&季{文明}言梦,&季{文明}戱曰:"予愿买兄此梦。"因与锦裙为直。后数日,<庾信>与<春秋公>蹴鞠,因践落<春秋>衣纽。<庾信>曰:"□□□{吾家幸}近,请往缀纽。"因与俱往宅,置酒,从容唤□□{<宝姬>},□{持}针线来缝。其 有故不进,其季进前缝缀。淡妆轻服,光艶照人。<春秋>见而悦之,乃请婚成礼,则有娠生男,是谓<法敏>。妃<慈仪>王后,波珍 <善品>之女也。<法敏>姿表英特,聪明多智略。<永徽>初如<唐>,<高宗>授以大府卿。<太宗>元年,以波珍 为兵部令,寻封为太子。<显庆>五年,<太宗>与<唐>将<苏定方>,平<百济>,<法敏>从之,有大功,至是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