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例存疑

条例
典雇妻女  一,将妻妾作姉妹,及将亲女并姉妹嫁卖与人作妻妾、使女名色,骗财之后,设词托故,公然领去者,照诓骗例治罪。若瞰起程,中途聚众行凶邀抢人财者,除实犯死罪外,余倶发近边充军。媒人同谋邀抢者,罪同。若仅止知情媒合,并未同谋邀抢,照将妻妾作姉妹嫁人律减一等,杖九十。不知者,不坐。
   此条系前明问刑条例。原例系将妻妾作姉妹,及将拐带不明妇女,或将亲女并居丧姉妹嫁卖与人作妻妾、使女名色,骗财之后云云。乾隆五年、三十六年修改,嘉庆六年改定。
   《辑注》。此例分两项,公然领去与邀抢人财也。眞犯死罪,谓如行凶抢夺时,有杀伤人命之类。媒人必先知领抢之情,及同领同抢者,方坐同罪。若止知拐带、不明等情,自依各本律。
   《集解》。此例中如拐带,强嫁等项,倶有本律,覆设此例者,为嫁卖之后设词托故,公然领去,中途聚众行凶邀抢也。
   谨按。此条专言嫁卖后领回抢回之罪,故媒人知情亦与同罪。若仅止知情媒合云云,嫁娶违律门已明言减一等矣。似可不必添入。
□再,将亲女姉妹嫁卖与人作妻妾,本属婚姻之正,媒合亦例所不禁,又何知情不知情之有。原例有居丧二字,自系指居夫丧未满而言,与拐带不明妇女,均系有干例禁,特叙次未明晰耳。乾隆五年删改时,似未得原例之意。
□略卖弟妹及己之妾为奴婢者,徒二年,和卖者,减一等。其和略卖妻及大功以下亲为婢者,从凡人和略法、和略凡人为婢律,应满徒。此作使女名色,非婢而何。原例分别问拟充军,及边外为民,本不为苛,改照诓骗律治罪,是不以情节分轻重,而直以赃数分轻重矣。
□将妻妾作姉妹嫁人,不论得赃多少,律应满杖。骗财之后,公然领去,则行强矣,故例应拟军。今改为照诓骗治罪,如价银不及五十两,如何科断。即未设词托故,公然领去,亦应照律分别拟徒。乃公然领去,仅计赃拟杖,有是理乎。
□再如,将妻妾妄作姉妹嫁人为妻,似亦当有分别,例均一体同科,已嫌未协。至将亲女及姉妹嫁卖与人为妻妾,系属婚姻之事,一经嫁卖,夫妻名分已定,公然领去,亦不应以诓骗论。下逐壻嫁女律内,《示掌》云,若将嫁出之女拐逃另嫁,应比照此律加一等问拟,徒一年。盖已不以此例为然矣。

妻妾失序:巻首
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后娶之妻)离异(归宗)。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添入小注,乾隆五年删定。

逐壻嫁女:巻首
凡逐(已入赘之)壻嫁女,或再招壻者,杖一百,其女不坐。(如招赘之女通同父母逐壻改嫁者,亦坐杖一百。后婚)男家知而娶(或后赘)者,同罪。(未成婚者各减五等,财礼入官。)不知者,亦不坐。其女断付前夫,出居完聚。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添入小注,乾隆五年改定。

居丧嫁娶:巻首
凡(男女)居父母及(妻妾居)夫丧,而身自(主婚)嫁娶者,杖一百。若男子居(父母)丧(而)娶妾,妻(居夫丧),女(居父母丧),而嫁人为妾者,各减二等。若命妇夫亡,(虽服满)再嫁者,罪亦如之。(亦如凡妇居丧嫁人者拟断,)追夺(敕诰)并离异。知(系居丧及命妇)而共为婚姻者,(主婚人)各减五等,(财礼入官。)不知者,不坐。(仍离异追财礼。)若居祖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姉丧,(除承重孙外,)而嫁娶者,杖八十,(不离异)。妾不坐。
○若居父母舅姑及夫丧,而与应嫁娶人主婚者,杖八十。
○其夫丧服满(妻妾)果愿守志,而女之祖父母、父母及夫家之祖父母、父母强嫁之者,杖八十。期亲加一等,大功以下又加一等。妇人及娶者,倶不坐。未成婚者,追归前夫之家,听从守志。追还财礼。已成婚者,给与完聚,财礼入官。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添入小注,雍正三年删改。
条例
居丧嫁娶  一,孀妇自愿改嫁,翁姑人等主婚受财,而母家统众抢夺,杖八十。夫家并无例应主婚之人,母家主婚改嫁,而夫家疏远亲属强抢者,罪亦如之。其孀妇自愿守志,母家夫家抢夺强嫁,以致被污者,祖父母、父母及夫之祖父母、父母,杖八十。期亲尊属尊长,杖七十,徒一年半。大功以下尊属尊长,杖八十,徒二年。期亲卑幼,杖一百,徒三年。大功以下卑幼,杖九十,徒二年半。娶主不知情,不坐。知情同抢,照强娶笞五十律加三等,杖八十。未致被污者,父母翁姑亲属娶主,各减一等,妇女均听回守志。如妇女自愿完娶者,照律听其完聚。财礼入官,亲属照律分别拟杖。若孀妇不甘失节,因而自尽者,不论已未被污,祖父母、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杖一百,徒三年。期亲尊属尊长,杖一百,流二千里。功服,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缌麻,杖一百,流三千里。缌麻卑幼,发边远充军。功服,发极边充军。期亲,拟绞监候。娶主知情同抢,致令自尽者,以为从论,各减亲属罪一等。(若妇女自愿完娶,覆因他故自尽者,仍按服制,照律科以强嫁之罪,不在此例。)若妇人情愿守志,别无主婚之人,如有用强求娶,逼受聘财,因而致令自尽者,发近边充军,仍追埋葬银两。其有因抢夺而取去财物,及杀伤人者,各照本律从其重者论。
   此例原系二条,一系湖广按察使阎尧熙条奏定例。(与上男女婚姻门,似系一事。)乾隆五年修改。(按原例,亲属照律加三等,至重不过拟徒。妇女不甘失节,因而自尽,娶主即应拟军,本极平允。改定之例,减亲属罪一等。殊嫌未协。)一系前明旧例,原载威逼人致死门,(《笺释》。凡豪势之人用强逼娶人家妇女,致死者尚多,而颇难于为坐。比之因奸威逼致死,则事非因奸。比之强夺良家子女,则未曾奸占,惟引此例为允。按,此专指豪势之人用强谋娶者而言,与因别事威逼不同,故一经酿命即拟军罪,似未便与有服亲属相提并论。改定之例与亲属强嫁并列一条,殊觉牵混。)嘉庆六年修并。按语有云,翁姑父母强嫁媳女,律应杖八十,今加三等,罪止杖六十,徒一年,转非所以全孀妇之孝。(按,既云拟徒非所以全孀妇之孝,由勿论而改为杖八十,其又何说。下致女自尽,何以又将翁姑父母拟以满徒耶。)又云,期亲以下尊属尊长,分谊渐疏,非父母翁姑可比,自应各按服制,照强嫁律加三等。(按,翁姑父母不加三等,余亲何以必加三等耶。若谓因被污而加,未被污者,何以又祗减一等耶。)又云,如妇女强嫁后,情愿与后夫完聚者,照律听其完聚。(按,自愿与后夫完聚,与自愿守志大相矛盾。律文给与完聚、系专指失节者而言,此云照律听其完聚,亦属错误。)又云,孀妇不甘失节,因而自尽者,祖父母、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于原例军罪上酌减一等,杖一百,徒三年。(按,原例军罪,系指用强求娶者而言,祖父母、父母照此酌减,非理之至。且拟罪反较故杀子孙为重,更属不妥。)
   谨按。强嫁之亲属,唐律祗有徒一年、杖九十之分,余倶无文。前明时始有用强求娶,逼受聘财因而致死,依律问罪,发近边充军之例。雍正年间,又定有亲属按服制加三等之例,而不言致令自尽者,以威逼致死,可以援照定拟,故不复叙也。嗣后改定之例,日益増多,亲属强嫁之罪,愈改愈严,娶主幇抢之罪,愈改愈寛,殊与原定之例意不符,即就改定之例而论,以服制亲属分别定拟,固有等差,第夫之兄弟均不以期亲尊长卑幼论,有犯碍难定拟,至妇女出嫁,其于母家亲属服制均减一等,即无期亲尊长卑幼其人。下谋占资财条,有期功卑幼抢卖兄妻、胞姉之语,是兄妻即以尊长论矣。威逼兄妻至死,按凡人论罪,应满杖。此处若以期亲卑幼论,即应拟死,罪名相去悬絶,不可不愼。
□卑幼抢夺尊长强嫁,已属不法,又致酿尊长之命,较因别事干犯为重。例内期亲卑幼问拟绞候,与威逼致死罪名相等。第期亲尊长止有伯叔母一项,干犯兄妻并不在尊长之列,若胞姉胞姑虽系期亲尊长,惟出嫁则应降服一等,即非期亲。例既指明孀妇,即无此项尊长矣。査服图内,齐衰不杖期有一条云。女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姉妹及侄者,又一条云。女适人,为兄弟之为父后者,均系齐衰服,期服,似又当以期服论矣。此例既云孀妇,则无夫可知,若并无子,似可援照服图办理。姑姉则以尊属尊长论,妹及侄女,则以卑幼论,亦无大窒碍。惟功缌以下,及兄弟妻,究难臆断耳。至各项亲属强嫁,均系指并非图财而言,下强占门条例,祗有期功以下尊长、卑幼,而无翁姑、父母、亦属参差。岂翁姑、父母即无贪图聘礼之事耶。律祗言孀妇守志而强嫁者之罪,例又添入自愿改嫁,而母家及夫家强嫁之罪,是否不欲孀妇改嫁,抑系别有意见之处,例未叙明,究竟聚众抢夺意欲何为耶。且祗言母家,并未分别亲疏,是凡母家之人均杖八十矣。
□再,此例云夫家并无例应主婚之人云云,夫家究系何人例应主婚耶。査康熙十二年题准,凡妇人夫亡之后,愿守节者,听。欲改嫁者,母家给还财礼,准其领回载在《会典》,修例时未经纂入,自系疏漏。若如此例所云,是直以醮妇为主婚矣。错误之至。《律例通考》云,孀妇改嫁,事所恒有,母家夫家恒致争夺滋讼,自应补纂,列为例款,以昭画一,不为无见。
□强嫁孀妇,唐律系徒一年,期亲减二等,则杖九十。明律倶改杖八十,本较唐律为轻。乃例则愈改愈重,尊长有问拟流徒,卑幼有问拟死罪者矣,律添入已未成婚,例又添入已未被污,均属节外生枝。且抢夺强嫁,以致被污,亲属加重拟徒,知情同抢者,仅拟杖罪,其义安在。而又有大未允协者,原例充军,系指强娶者而言,修改之例,将强嫁之亲属亦加等拟以徒流,祖父母等并拟满徒。殴杀子孙者,杖一百,故杀者,徒一年,此致令自尽,即拟满徒。故杀子孙之妇罪应满徒,致令自尽究与故杀有间,亦科满徒。妇女自尽情节各有不同,有强嫁后即行自尽者,有被娶主强逼成婚,因而自尽者,未被污者,照亲属罪名减一等,已被污者亦照亲属罪各减一等,亲属尚可以服制尊卑为罪名轻重之分,而娶主均以为从论,何也。假如有两人于此,均系知情强娶,孀妇因而自尽,一则强逼妇女成婚,而强嫁者系妇之父母,一则并未逼迫,亦未被污,而强嫁者系妇之期亲卑幼,被污者问徒二年半,未被污者,问拟满流。再未致妇女自尽亲属,虽罪名不同,而娶主则杖八十,妇女因而自尽,娶主又视亲属之罪名以为差等,情法果应如是耶。原例颇觉简明,屡次修改,遂不免诸多参差,要知此事,总以简为贵也。
   王符《潜夫论,断讼篇》云,贞洁寡妇、或男女备具,财货富饶,欲守一醮之礼,成同穴之义,执节坚固,齐怀必死,终无更许之虑。遭値不仁世叔,无义兄弟,或利其聘帑,或贪其财贿,或私其儿子,则强中欺嫁,处迫胁遣,遂有自缢房中,饮药车上,絶命丧躯,孤捐童孩,此犹迫胁人命(一作令)自杀也。或后夫多设人客,威力胁载,手将抱执,连日乃缓,与强掠人妻无异。(注,《史记?陈丞相世家》云,曾孙何坐掠人妻,弃市,掠与略同,《方言》曰,掠、强取也。)盖即指此事而言。观此议论,则知后夫之罪,不应较轻于世叔、兄弟矣。

父母囚禁嫁娶:巻首
凡祖父母、父母犯死罪被囚禁,而子孙(自)嫁娶者,杖八十。(若男娶妾、女嫁人)为妾者,减二等。其奉(囚禁)祖父母、父母命而嫁女娶妻者,不坐。亦不得筵宴。(违者,依父母囚禁筵宴律,杖八十。)
   此仍明律,其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乾隆五年删改。

同姓为婚(为婚兼妻妾言,礼不娶同姓,所以厚别也。):巻首
凡同姓为婚者,(主婚与男女)各杖六十,离异。(妇女归宗,财礼入官。)
   此仍明律,其律目律文小注,均顺治三年添入,乾隆五年删改。

尊卑为婚:巻首
凡外姻、有服、(或)尊属、(或)卑幼共为婚姻,及娶同母异父姉妹,若妻前夫之女者,各以亲属相奸论。
○其父母之姑、舅,两姨姉妹及姨,若堂姨、母之姑、堂姑、己之堂姨及再从姨、(己之)堂外甥女、若女壻(之姉妹),及子孙妇之姉妹,(虽无服)并不得为婚姻。违者,(男女)各杖一百。
○若娶己之姑舅、两姨姉妹者,(虽无尊卑之分,尚有缌麻之服。)杖八十。
○并离异。(妇女归宗,财礼入官。)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修改并添小注,乾隆五年删定。
条例
尊卑为婚  一,男女亲属尊卑相犯,重情或干有(按,干有,即干犯也),律应离异之人,倶照亲属已定名分,各从本律科断,不得妄生异议。致罪有出入。其间情犯稍有可疑,揆于法制似为太重,或于名分不甚有碍者,听各该原问衙门临时斟酌拟奏。其姑舅两姨姉妹为婚者,听从民便。
   此例原系二条,上层系前明问刑条例。下层系雍正八年定例,乾隆五十三年修并。
   《集解》。凡条例大都严于律文,此条独揆乎情法,姑开一面,亦王道本乎人情也。
   谨按。此条上半段从严,下半段略寛,应与后嫁娶违律门一条参看。
□此律应离异之人,尚属浑举,后例则分晰言之矣,然似不如此例之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