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须知


  ○劝民崇俭告示

  为劝民崇俭以厚风俗事。照得梁邑风俗。竞尚奢华。大户倡之。齐民效之。门靡夸多。彼此求胜。以为不如是则贻人讪笑。甚至以侏儒下走之所欲羡者。士大夫亦翕然从之。而恬不为怪。习俗移人。贤者不免。良足慨也。不知奢则必盈。既隐触鬼神之怒。奢则必僭。又显干国法之诛。况天地生财。祇有此数。我辈草茅寒素。一事之浮夸。一念之侈肆。中人之产。不数载而荡然。或及身而堕入邪途。或孙子而流为饿殍。身家既丧。廉耻亦亡。其祸不可胜言。试稽往事。厥有明征。奢之害之中于民心者如此。此地方官之责也。本县躬膺民社。廉俸所余即服一华美之衣。进一丰腴之馔。亦何至遽虑亏空。惟是化民风佫。端在躬行。本县除公服外。一切袍褶。悉用布茧。早晚两饭菜腐为多。寻常不敢御肉。禁止饮酒。宴客不过五簋。从前在广省及任垫邑时。每日米盐零杂。统以六百钱为率。苟逾此数。必苦节数曰所费。以追补之。非矫也。凡以守吾素也。是以所莅虽甚瘠区。而独无亏累。此可以为吾民告者。士为四民之首本邑绅衿大户。不下数百家。俱有表率齐民之责。嗣后一切用度。允宣黜奢崇俭。大则惜福。小亦省钱。礼曰。国奢则示之以俭。此我邑风俗人心所系。非浅鲜焉者。区区此心。所以先为民劝也。传曰。俭。德之共也。凡我邑民。世世子孙。永保用享。岂不懿欤。各遵。特示
  今将崇俭各款开后
  一筵宴。不许过五碗不许用品碗 【 五碗中禁用燕窠只许用海味一碗仍用素菜一碗所有嫁娶及延宾师会亲友概准诸此】
  一服饰。除绅士生监外。一切无顶戴之人只许穿布。不许穿绸缎 【 其余服饰悉遵会典】
  一丧礼。除祭品外。一切吊客执事人役饭食。概用素菜。不许饮酒食肉设宴。不许作乐。不许发孝布。

  ○严除蠹弊告示

  为严除蠹弊事。照得为治之道。首在安良。而安良莫先于除蠹。本县访得县属有等士棍。结连衙蠹。藉讼扰害。其弊有五。良民受害。动辄破家。本县在江西。也是百姓。今服官来此。既访闻地方有此种串蠹之局。扛蠹之人。若不力为禁止。是本县纵蠹殃民尚腼然居民上耶。今将蠹弊五条。开列于后。
  计开
  一曰勾控。人家不要紧的事。本人原没有告状的心。被蠹等从中挑拨。自夸熟识书差。包告包准哄得人告了状。却样样都要花钱。百般敲剥。一年半载借债卖田。家赀巳尽。案还未结。吾民因此破家的不少
  一曰歧控。人家不要紧的事。被蠹等引他这个衙门一状。那个衙门又一状。四五处衙门差役。一齐承票捉人。闹得鸡犬不安。此处结了。彼处未结。吾民因此破家的不少
  一曰串合有种匪类。见差役承票唤人。他便插入。替差人说合钱文。多则数十千。少亦数千。每干向差人抽分□手钱二三百文事后。又向出钱人自称帮忙强索酬谢。吾民因此破家的不少。
  一曰冒证。有种匪类。专以作干证为事。得了这的银钱吃喝。便帮这边。得了那边的银钱吃喝。又帮那边。若两边都得。则两边都帮供词含混。一味骑墙。甚有田?目认为人祖父母父母者。至于兄弟妻子。无不可以假借。其余冒认尸亲。冒领贼赃不一而足。吾民因此破家的不少。
  一曰放恶债。有种匪类。囊有余财。打听得某案某人。被差等锁押。觅钱如渴。他却从旁边许借。吾民正在危急之时。饥不择食。不管七折八扣。忍泪写约。暂救目前之急迨后此债变为附骨恶疽。还过本钱。又将利钱作本。再也还不清。吾民因此破家的不少。
  以上五种蠹弊。士农工贾。俱有其人。绰号燕儿毛。又曰滚刀皮。其替人做呈词。名曰画猫猫。其串通索诈。名曰敲钉锤。曰起二黄篾。名色不一。而统名曰鬬方法。又曰管闲事。乡间处处都有。城市一带尤多。某人某人。姓名住处。本县早巳访闻确实。姑宽巳往。再犯不宥。澟之慎之。特谕
  你不再犯我不寻你你若再犯我不饶你

  ○禀缉盗之法用捕役不如使民自捕并严禁诬陷由

  敬禀者案奉札开地方遇有盗窃案件自应勤求捕务该县近来盗风渐息。仰将如何缉捕缘由据实禀明等因。奉此。仰见大人除虣安良勤求治理至意。卑职伏思。盗窃本系齐民。原知畏法。而其敢于鸱张者葢天下无不豢贼之捕役。以捕捕贼。适以贼济贼耳。是以官驭捕以法则贼扬。官假捕以权而贼炽卑职愚。以为弭贼之道。用捕。不如使民自捕。葢捕与贼近。贼之踪迹。捕知之。民亦与贼近贼之行径。民亦微窥之。然捕甘贼之利。故匿之惟恐不深。民苦贼之害。故除之惟恐不尽。则与其使捕捕贼。似不如听民捕贼。且许其送贼。贼知民之可以。捕而送之也。必内自危。相率裹足矣。然而民之心欲除贼。民之力能敌贼。而往往逡巡不敢捕而送之者。无他。恐为贼累也。贼何以累民曰送贼需费。无费则官不为理。理则贼且妄供。或牵引送者之子弟□其亲邻。官辄信而理之。迨事白而家破矣。况有不白者乎。且捕贼必擒贼。擒则难免擅杀擅伤及制缚诸事。官辄引法绳之。然则非贼累民。官累之也。然则如之何。使送贼者之免于累也卑职愚。以为其要始有三焉。一曰官为速理。勿听丁役阻送人。索送费。一曰勿听贼反噬一曰勿苛求捕者过失。如此。则民胆壮。贼气馁矣。夫而后民乃敢送贼。贼乃不敢敌民也。有不远去者乎。他如强丐之为贼媒。客保之为贼谍。在在宜防。是在地方官振作精神而巳矣。所难者。官予民以送贼之权。真贼息。而诬贼之风以起民知贼之可以捕而送之也。不特棍蠹藉以诬陷善良。即送贼者。亦遂有挟嫌妄拏。嘱贼妄扳之事。此流弊所必不免者。治贼而不察诬。百密一疏良法坏矣。尤不可不慎也。至于擅摘瓜果。律有专条。不得谓之为贼。此乡邻习见之事。情既可原。所当加以矜恤者。梁邑地阔而冲东南北三面。山深路僻。素为盗窃出没之区。卑职上年到任。酌定送匪章程六条。禀准本州岛。列款示谕。士民等辄以为便。同心协力。先后获送窃贼及带刀□匪三十余起。均经卑职随时详办。其稍涉诬陷者二起。亦痛惩详办在案因此捕役失权。诬风亦熄。贼匪不能托足。棍□亦遂远扬□蒙福芘刻下地方较为安静兹奉前因。谨将卑职查缉贼匪。不用捕役。而使民自捕。并严禁诬陷各情形。据实禀复。并缮送匪章程。呈请训示。
  谨将送匪章程列后
  一失主或客保邻佑人等。有能捕获贼匪送官者本县大堂檐前。悬有大锣一面。准其鸣锣喊禀。不必具呈。立予审讯。审实。除贼匪究办外。赏送者以酒饭。仍查照道里之远近。送人之多寡酌。给盘费钱文。以示奖励。如挟嫌妄拏照例治罪
  一各乡保甲内。如有容留贼盗之窝家。许邻佑投告客保。赴县鸣锣喊禀。不必具呈。本县立予审究。审实立办。告人给赏。若容隐不举。照例连坐。如挟嫌妄禀照例治罪
  遇他处匪徒。结伙入境。毋论有无抢夺生事。在场市。责成场头客长。在乡间责成乡约保正。一体持械。协力赶逐。但经绺窃得赃即准擒拏送县。鸣锣喊禀。不必具呈。立审审实。从优重赏。
  一城乡各栈房饭店腰店。设立循环号簿。注明来踪去迹。一月一换。以便稽查。如敢容留嘓匪贼匪住宿。及卖给饭食者。该约保将该犯捆送到县。鸣锣喊禀。不必具呈。若容隐不举。别经发觉。治以窝匪之罪。
  一各保甲内。遇有外来年壮恶丐。恃众强讨。毋论老幼男妇。准其各执行竹片木枝。并力驱逐。丐等如敢撒赖。准其扭送。鸣锣喊禀。不必具呈。立予审究。务使人人有逐匪之权。处处无容匪之地。庶匪徒稍知敛迹。其送匪之人。加以慰勉。亦酌给花红。如系本地乞人。及老幼孤寡。则宜赒恤。不在此例。
  一贼犯供出买赃之人。本县立发谕单。单内朱书赃物。并查照贼犯所卖之价。当堂捐给半价钱文。将发来钱数。亦用朱书。即令失王或到案之邻证人等。 【 不必签差】 持单及钱。邀同附近公正绅耆。或客保。向买赃之人赎赃。其贪贱买赃之人。毋论是否知情。概免深究。俱于单内朱书误买免坐。但须交出原赃。不必到案字样。均免到案。以省拖累。且可迅速得赃。以定贼之真假。如讯系积惯窝家。及代贼销赃者。仍按名拏究。
  以上各条。均经卑职于到任时。列欵示谕在案。现在实心办理。伏乞训示遵行为此具禀

  ○禀复义田积谷过多筹议变通由

  敬禀者。案奉 宪札。以川省捐办义田。收租积谷。原议为歉年赈恤贫民之用。惟川省厯少歉年。道光四年以前。此项租谷。巳积至二十余万之多。饬即查明情形。悉心妥议。总期足以杜霉蛀侵亏诸弊端。而仍不失有备无患之意。斯为尽善。各抒巳见。切实禀复等因。奉此。仰见  大人慎重积贮。念切民依之至意。卑职伏查义田收租积谷。日积日多。原议卖谷添买良田一节。恐通省膏腴。不数十年半为公产。诚如 宪谕。委非便民之道。应毋庸议。社仓每年借粜各法。繁琐难行。徒滋弊窦。亦毋庸议。则欲免霉蛀之虞。杜侵亏之渐。而又不失有备无患之意。不得不预为筹议矣。卑职未尝学问。愚昧无识。何能稍裨高深。惟既蒙垂问殷拳。罔敢自外。除道光四年以前实贮义仓之谷。以备灾歉。毋庸更动外。谨将五年以后。岁收之谷。就管见所及。率举五条。为我宪台陈之。
  一每年拨出若干成。以养孤贫也。义田原为备赈而设。惟贫民之待赈。事在荒年。若年老残废之人。虽时值屡丰。亦势难存活。是矜怜茕独。较之赈恤灾黎。尤为急切。况同一活人之术。一则悬待而莫计其期。一则及时而立收其效。所宜量为变通者。也应请嗣后。每年于新收义谷内。拨出若干成。为增养孤贫之用。仍分别地方之水陆。原捐义谷之多少。酌量动拨。缘近水则商贩可通。得谷较易。请以四成为率。陆水则难于挽运。积贮不厌其多。请以二成或一成为率。伏候裁夺
  一每年拨剩存仓之谷。亦应酌议成数分别贮粜也。每年所收谷数内。既拨出若干成。为增养孤贫之用。所余之谷。日积日多。易致红朽。应请将此项动拨余谷分为十成。以三成贮仓。以七成出粜。每年青黄不接之时。将七成出粜之谷。动碾成米查照时价九折收钱。零碎粜卖与贫民。该管官将谷数钱价列榜晓示。其所得之谷价。或暂行存库。或发商生息。随时结报。如谷价尚未动支。遇有交卸。将钱列入应交项下。于总结外。另加一糹?舌一禀。其三成贮仓之谷。为数无多。应与道光四年以前实贮之谷。留为备赈之用按年结报。以杜弊端。其近水之州县。或以一成贮仓。九成出粜。伏候裁夺。
  一粜卖之谷价。即可为乡学延师之修俸也。学设四乡。其馆地修俸之多少。视所得谷价之多少以为凖。总以上年所得之谷价。为次年学馆之修仪。仍通盘核计。准其将谷价尽数支销。列榜晓示。仍行结报。
  一义谷。应按年分。挨次动拨出粜也。凡每年动拨增养孤贫之若干成。及出粜之若干成。该管官均应查照义谷上仓年分。择其最先到仓之谷。先行动用。按年挨次蝉联而下。则十年以外之陈谷。以次出仓□一请将拨给义谷各缘由。 奏明列入仓项。以资考成也。此项义谷。并非正项。各地方官或未免意存膜视。可否将捐置义田缘由。及现在积谷若干。并量为变通各情形。专折具 奏。并声明嗣后将此。欵列入仓项。以交代为盘查。该管官倘有亏短霉变情事。照例分别参处。则考成所系。更当加意经心。庶免弊混。
  以上五条。迂谬无当因明问所及。自忘其陋。率臆陈言。伏希仁怨。为此具禀

  ○禀复酌拨义田租谷收养孤贫由

  敬禀者。案奉本州岛。转奉 宪台。以川省年老无告之民。深堪矜悯。拟于前办义田岁收租谷内。拨出三成或四成。以为收养孤贫之需。有无流弊。饬即妥筹详议。直抒巳儿。分晰利弊。切实禀复等因。奉此。仰见  大人痌瘝在抱。慎重仓储之至意。卑职伏查义田积谷。原为备脤之需。惟贫民之待赈。事在荒年。若无告之人。虽遇丰登。亦形颠沛。谁缓谁急。必有能辨之者。义田现贮租谷。陈陈相因。将安用之。兹奉前因。既可以免义谷霉蛀侵亏之弊而酌以成数。仍不失捐置义田。有备无患之本意。且无须动支正项。亦不必筹款劝捐。一转移间。遂使垂毙之孤贫。立有起色。一举而数善备焉。易知易从。可大可久。此仁政之莫大焉者。盖有利而无弊也。而 宪台精益求精犹以有无流弊。下问刍□。卑职至愚。以为法本无弊。特患奉行者之不实心焉。则弊生矣。大抵收养孤贫。其法大约有五。一曰出缺必查明。一曰补缺必亲验。一曰注年貌最宜确切。一曰给印牌勿稍含糊。一曰散给口粮。须有确数。虽风雨亦勿改期。倘迟误毋遽裁革。至于义田一项。谷有新旧。自应依年分挨次出陈数有出入。必取经手人亲笔切结。而且以榜示杜侵隐。以交代为盘查。防范既严。弊端自绝。总在卑职等各矢天良。悉心经理。不假手于丁书而巳矣。抑卑职更有请焉者。川省州县。有陆路水次之分。情形微有不同。盖近水则船只往来。得谷较易。陆路不通舟楫。挽运维艰。一遇歉年。虽加增米价。而商贩不来。若积贮加多。可免临时棘手。不揣冒昧。仰求 宪台。可否分别地方之水陆。酌拨义谷之成数。如系近水之州县。则以四成为率。如系陆路州县。距水次在一百里以外者。则请以二成或一成为率。若尚不敷收养。似应准其请动地丁。或别筹闲欵。或劝令殷户捐输。亦无不可。愚昧之见。极知无当。然管窥所及。不避谴责。用敢率陈。以仰副泰山河海之量于万一。卑县梁山岁收义田仓斗谷三百九十六石四斗。道光四年以前。共积谷二千八百一十四石八斗。又梁邑四面皆山。距水次在一百里以外。均合声明。所有卑职奉饬筹议缘由。理合禀复  大人察核俯赐训示转禀。为此具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