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官日省录


  △格言

  人命到官。最重速验。尤重速审。速验一则尸骸免其暴露。众证免其拖连。一则尸未发变。伤痕好看。皮肉未破者。则色或青黑紫赤长圆。而拳棍砖石与跌磕之伤易验也。皮肉巳破者。则痕或平卷深阔长短。而刀符鎗镰之伤易验也。原告报有凶器。以凶器与伤痕比对。而是否所伤易知也。以凶器与凶犯认看。而是否所持易明也。伤痕虽多。又必以致命为重。而致命之处。是否凶犯之器所伤。而抵偿易定也。相验既确。其命案之真假。凶犯之抵填。与别有无漏网之正犯。大约俱于此时可定。速审一则凶犯之惊魂未定。虚实自吐真情。一则尸亲之命案方兴。变诈之机谋尚浅。不独此时宜研讯凶犯。若其中稍有推敲。即尸亲亦宜细鞫。若初验之伤既明。与初审之供既确。则后来复讯。可免两造无再起狡执之端耳。人命。印官亲验尸伤。是第一要着。不可委之佐贰。亲验则经目分明。自已放心。刑仵不敢轻易作弊。凡伤如缢死与被勒有别。溺死与抛尸有别。自刎与被杀有别。生焚与毁尸有别。真假在此。印官总宜眼见。勿得以尸身臭味为秽。勿得以死尸近身为凶。远坐高棚。香烟缥缈之中。而听其喝报也。若仵作受尸家贿买。造伤虚捏。以假为真。受凶家贿买。隐伤不报。以重作轻。人命关天。生死含冤。是谁之过欤。倘有前弊。被人告发。上司另委他官亦难辞相验不实之咎矣。莫若忍臭味于一时。省葛藤之无已。为至当耳。
  尸伤凶器。既于相验时比对无差。凶犯既已认明凶器。伤于致命之处。则惟审讯因何起衅。或偶尔口角。互相争鬬。用某物将某人某处一下打重。当时殒命。或止自己。有无同殴。或与某人。素有仇嫌。偶然撞遇。一时忿起。用某物与某人某处一下。当时殒命。或与某人素有仇隙。因与某人商量。伺至僻静处将某物于某人某处一下。当时殒命。或原与某人商量。同某人某人去。用某物将某人杀死。又将某物取了同某人分讫。或原与某人争殴。而误伤某人殒命。或原欲打某人而错打某人殒命。或与某人打拳顽耍。而误中某人某处殒命。或拾砖石掷打某物。不知某人在彼。着在某人某处殒命。或劫。或谋。或故。或鬬。或戏。或误。或过失。七杀而已。问明先取凶犯口供讫。又将干证唤问。与凶犯俱同。随将供出同谋同下手之人。研讯皆供认不讳。各画具供状附卷。重犯收监。干证等取保。先具由申报上司。俟各宪批回。然后复行详讯。另取确实供状。出看序招。按律例定拟解审。再我 朝又施法外之仁。有留养承祀一条。须问明死者与凶犯有无父母兄弟子孙。及凶犯父母年岁若干。详内注明。以备将来查办之地耳。为牧宰者。须当留意焉。
  人命亦有不及速验者。或尸属贿和。或乡牌匿报。而后告发。或他州县人命尸亲上控。经上司转批验审者。若时值寒冬。老瘦身尸不致大坏。犹可相验。倘时值暑夏。皮肉已经消化。无凭相验。则必以检验为据。然蒸检一事。系人命中尽头道路。但有一线余地。断不可轻举妄动。何也。缘死者既挺刃丧命于生前。又蒸煮裂尸于身后。若使人命是真。抵偿可必。则死者受此劫磨。尚能瞑目。万一抵偿不果。枉遭此难。令死者何以甘心。犹有尸亲惑于传言。或妄听讼师教唆。或因凶犯狡赖而请检验者。惟宜原情度理。悉心研鞫。察其情而破其疑。谕以利害。委婉开导。若尸亲悔悟。凶犯折服。证佐伤供确凿相符。罪状已明。案无疑窦。即可据实详请免检。迨我心既尽。而两造始终执迷不悟。必须先取尸亲切实甘结。再行启棺检验。实则按例究办。虚则从严坐诬。如此既慎且重。使生不含冤。死能瞑目。则幸甚矣。蒸刷之惨。亦仁人君子所当轸念者也。
  入轻为重之事。惟人命关天。有司最宜留意。世有诬赖一节。极为惨酷。甚至奴仆胁主人。顽佃梗业主。妻妾制夫长。一有不虞。则有缚尸灌汁以求贿赂者矣。有亲人逼死乘机索诈者矣。有冒认亲族毁门坏屋者矣。种种未易殚述。世之官长。独谓尸场一验。足以辨冤称快。而孰知其鱼糜肉烂。鲸吞虎噬已至此极也。此弊不革。不惟启人自杀。且令父子兄弟以死为利。暴尸灭法。揣其情节。与手刃无异。真堪处以重法者。今既难槩置不理。但严诬告加三等之法。不论极冤极迫。凡药死而不以药首。自缢投水而不以自缢投水首者。即问如律。务在惩一警百。张榜告谕。其系亲人逼死以为图赖之本者。勘破其情。益宜重处。事情得而后可。论是非。究轻重。使亲戚无利死之心。风俗无搬抢之恶。阴德岂有量乎。
  检尸与凌迟不异。上干天和。破家荡产。又是第二件事。不可不思。不可不慎。
  寡过录云。天地之德。惟在好生。律法之严。最重人命。故于始死而相验。甚至朽烂而剔骨。一之不已。而至再至三。凡以使死者得以伸其冤。而刑者足以服其辜也。至伤痕重在初报。检验不许过三。防其久则滋弊。且恐干累并戕害枯骨。故立法独详。总以敬慎民命为主。倘冒昧于出入。则足以上干天地之和。下减已身之福。明蹈降罚之 国典。幽遭鬼神之冥诛又况于公受贿赂。颠倒是非者乎。奈有等贪心昧己者。但见词属人命。无论。为真为假。一阅私喜。以为奇货可居。无论后来贪墨枉法。即此一念。神明已夺其算矣。殊不知人命一案。十有九虚。西北多触石投崖。东南每服毒自缢。实出一时愤激。以为虽不能索彼之命。必能破彼之家。以此轻生于一旦。治狱者即明知其伪。而近时秘诀以为假人命最可得钱。原告自知情虚而不抱怨。被告得蒙开释而反感恩。于是肆志咆哮。差役仵作状师帮讼光棍种种小人。乘此以明勒暗索。撞岁装风。无所不至。而其家果破矣。然上之人不惟不知自罪。且以为功。曰彼于此重网。吾出脱不致于死。即多金彼所乐从。有何冤枉。嗟乎。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夫受贿而出脱。则不行贿而坐罪可知也。即不坐罪而淹滞不决可知也。甚而肆详累驳。以致尸朽骸抛。死者不得揜土。生者不得宁家。非司民者之罪而谁罪哉。嗟乎。事有因由。不推究则不明。人有良心。日暪昧则斲丧。予以为凡枉死者。皆官死之也。彼见赵甲死而钱乙败。自然孙丙昌而李丁随。竞争鬬殴死者缘此而日多。故曰皆官致之死也。夫假令图赖。律有明条。使听讼者毅然指天矢日。绝无暧昧。按法反坐以罪。则彼见已死不足以累人。死之无益。其所全者不已多乎。若夫真正人命。虽云解网。必出哀矜。稍涉私情。终贻鬼怨。可不畏欤。可不慎欤。
  佟中丞国器。人命条议七款云一告人命状。必要开明用何械。殴某处。见今某处斜伤。长阔若干。某处圆伤。横围若干。问官审讯。只于所殴之处检验伤痕。立见真伪矣。每阅招。见问官不依状检。假如原告本说耳根一下打死。而官则浑身检验。寻出无数伤痕。尽入招详申报。于是院司以伤痕不对为驳而问官随增遍殴情节为比对。不知人生一世。自少至壮。或失足磕跌。或生疮被击。或负重触坚。血不流。行轻伤着骨则红。日久而消。重伤着骨则青终身不散。问官不知其义。以致讼者数年不决。累毙甚多也。
  检尸所以验伤。验伤者。验尸主所告之伤。非验所不告之伤也。犹之百姓告荒。官府踏勘。止勘所告之处。验其信否。至不告之处。则虽有灾荒。亦过而不问。又如百姓被盗递失单。至获盗之日。所开何物。止追何物。给之。其余财帛。焉知非其固有。皆可置而不论。同一理也。检尸之官。不解其意。见其伤痕。即疑争殴所致。有所凭而定罪。不为冤杀无辜。呜呼。岂不谬哉。 【 李笠翁】
  一有致命之处。有致命之伤。顶心。顖门。耳根。咽喉。心坎。腰眼。小腹。肾囊。此速死之处也。脑后。额角。胸膛。背后。胁肋。此必死之处也。肉青黑。皮破。肉绽。骨裂。脑出。血流。此致命之伤也。致命之伤。当速死之处。不得过三日。当必死之处。不得过十日。若当致命之处而伤轻。或极重之伤而非致命之处。虽死于限内。当推别情。不可一槩坐死。
  一检验之时。检官嫌其凶秽。皆不近尸。惟听仵作喝报。或多增分寸。或乱报青红。间有犯人与尸亲争伤。而检官竟不经目。止执一笔为仵作誊录耳。及再更检官。再更仵作。或暗买尸格。约与雷同。或意欲重轻。多增疑似。以致两检不同。每驳四五。死者既以挺刃丧命于生前。又以蒸煮裂尸于身后。冤雠未雪。暴露经年。况血尸伤痕易辨。枯骨伤痕难辨。亦有蒸煮数次。真正伤痕。亦在灭没之闲。是愈检而愈讹也。凡屡检不定之案。初检官应置劣考。
  检验勿嫌凶秽。定宜逼近尸所。定睛相验。生死大故。人命关天。求问官凝眸一视而不可得。即谓之草菅人命也可。劝司谳诸君子。以昏昧贻讥为秽。勿以骸骨近身为秽。以冤魂呌号为凶。勿以死尸罗列为凶。 【 李笠翁】
  一众人共殴一人致死。合应检验最重伤痕以定首犯。然有昏夜醉后羣殴。而定执某人打某处者。虽殴者不能自知其所殴之处。不能自记其所殴之数。而况证人乎。大抵共殴只问殴人因由。不当刻舟求剑。致有冤情也。
  一告辜限期。照手足金刃他物等类。分别二十日三十日五十日立限。律例所载详矣。但系隔月者。要大建小建。此生死出入之界。不可不慎也。
  古法之至善者。莫若人命中保辜一事。辜者。罪也。保辜者。令有罪之人自保其罪。以塞他日之辨端。且求此日之覆辙。葢因被殴之人。自非慈亲孝子。鲜不利其速死。以为索诈凶人之地。故以调理之责付之凶人。凶人以一朝之忿。酿成杀身之祸。未有不悔恨求生者。救人即以自救。何金钱之足惜。是以一纸保辜。活两条生命也。倘其疗治不痊。如期殒命。则于限满发落之时。便可定罪结案。何也。以其验伤之际。先得两造口供。被殴丧命者。既以亲口诉冤于生前。殴人致毙者。难以活口赖伤于死后。若说不干己事。则从前之调理为何。无证亦可以成招。完尸亦可以定罪。较审人命于既死之后。展转推详而莫究其实。凭空摸索而不得其端。尚有就审于城隍。取决于梦寐者。其劳逸难易之相去。岂啻霄壤之分而巳哉。 【 李笠翁】
  一仵作之弊。有以白矾苏木黑矾五棓茜草等物。制造青红等伤。任口喝报。检官既不经目。既看亦不精细。有诬成大狱者。此弊最要深察。
  检尸之弊多端。有等奸民。惯盗新墓骸骨。造作伤痕。卖与诬告人命者。贿通仵作。以此陷害雠家。所以检尸一事。不惟伤之真假宜辨。并尸之真假亦不可不辨也。 【 李笠翁】
  一人命重案。动辄经年。其中干连人犯必多。在县守候。已称苦累。至于起解。或隆冬盛夏。或老幼病人。民间疾苦。多少难言。相应止摘紧关。自正犯并徒流罪名者起解外。再尸亲一人。干证一二人对质足矣。其余人证。尽行摘发还家。
  李公士桢条议云。一人命以原词为据。随告随审。即迟亦不得过三日。此为定规。尤不许于临审时。更投多词。改换情节。添减犯证。展转牵告。除凶犯应行羁禁外。见证邻佑。多不过三四人。随案质审。分别保候。不许一槩羁禁。亦不许听信经承差役株连多人。致滋诈骗。
  一人命以伤痕为凭。奉禁不许转委佐贰捕员。定例印官亲临尸场检验。如但隔壁听仵作指报。则印官必须亲临尸场之为何。须将伤痕颜色分寸。某处偏左偏右。皮破骨折。红楂白楂。系某器所伤。分晰致命不致命。如金刃手足砖石木棍等器。果与伤痕相合。检验的实。审与口供无错。即填尸格。以定山案。不可听信仵作经承含糊混报。致成疑案难结。更不可迟延时日。以致尸溃难检。
  一谋杀。故杀。情律甚重。如果有阴谋诡计。或有意欲杀。须依律坐罪。若无谋故实迹。证口有据。自认无辞者。不得轻议强引。至鬬殴杀。误杀。戏杀。过失杀。以及威逼等项。各有一定律例。亦各有不同之情节。如鬬杀者。以一人而敌一人者也。有两人则为共殴。非鬬杀矣。鬬出一人之手。又不可以从论。言故杀者。故意杀人。意动于心。掷物毒打致命。当时身死。是有心害命也。此为故杀。隔日身死为鬬杀。若意欲杀人。先告于为从者。使随我而杀之。则为谋杀。非故杀矣。故杀者。出于一人之意。不可以从论也。若人不知故杀之意。而卒然相遇共殴。则亦共殴余人而已。同谋共殴。有分有合。分而言之。有同谋而不共殴。有共殴而不同谋。合而言之。始既同谋。终又共殴。究其下手殴伤致命之处之人。坐以绞罪。原谋者不论其共殴与否。并杖百流三。以其为祸端之所起。若共殴之人。虽有别处重伤。亦止杖一百。以其下手致命者抵偿矣。故不深罪。若原谋自行下手致命。或混打不知何人下手。俱问原谋绞。其它俱余人。若同行之人。既不与谋。又不助力。乃是不行劝阻。只问不应。如议甲乙丙俱依同谋共殴人因而致死者。以致命伤为重。乙下手。律绞。甲原谋。律杖一百流三千里。丙余人。律杖一百是也。
  一共殴者。惟有凶器。又殴有致命重伤者。方引充军。其虽有凶器而无重伤。及虽有重伤而无凶器。皆不得剪摘例文妄引矣。如审系某情。即定某罪。其口供参看引律。务须一意到底。不许口供牵混。参看与引律舛错。如共殴致死者。须悉某人持某器。某处有致命伤。口供务与伤痕凶器相合。独重者议抵。不得揣摩悬坐以滋辩窦。或有自尽身死者。随即询明。无真正威逼情形。即便赶释不究。仍差人押令限三日掩埋。则轻生刁恶之风自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