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典

  食官署:令一人,从八品下;(汉詹事属官有食官令、长、丞。后汉太子少傅属官有太子食官令一人,秩六百石,主饮食。晋太子食官令职如太官令。宋中庶子属官有食官今,齐詹事属官有太子食官令。《齐职仪》:“食官令一人,三品勋位,掌厨膳之事。”梁庶子有食官局,陈因之。后魏太子食官令五品上。北齐食官令、丞又别领器局、酒局二丞。隋家令寺统食官令、丞,皇朝因之。)丞二人,从九品下。(两汉食官皆有丞,魏、晋、宋无闻。齐建元中,置食官丞四人。《梁选簿》有东宫食官丞,为三品蕴位。后魏、北齐太子食官丞一人。隋食官丞二人,皇朝因之。)食官令掌饮膳之事;丞为之贰。凡为酒醴,必辨其麴蘖、黍秫、粳稻之宜,陶器、水火之用,以成乎沉浮、清浊之良;凡为膳羞,必辨其牲牢、禽兽之名物,割烹、煎和之制度,以协乎五味、五香之正,然后可以供其享献焉。凡四时之令节,供进及设食,得专营造,不用启闻。其六品已下官于家令厨食者,元正、冬至、寒食亦供焉。左、右厢牙前坐日,职事官三品以上供十盘;宫臣六参日二十五盘;其食有余,赐左 右春坊供奉官、詹事司直。若非坐日,供三盘。丞判署事。
  典仓署:令一人,从八品下;(后汉太子少傅属官有太子仓令一人,秩六百石,主仓谷。魏、晋已下无闻。后魏有太子仓令,第五品中。北齐家令寺领典仓署令、丞,典仓署又别领园丞。隋家令寺统典仓令、丞,皇朝因之。)丞二人,从九品下。(隋典仓丞二人,皇朝因之。)典仓署令掌九谷入藏之数,及醯醢、庶羞、器皿、灯烛之事,举其名数,而司其出纳;丞为之贰。凡诸园圃树艺者,皆受令焉。每月籍其出纳之数,以上于寺,岁终则申詹事府。凡户奴婢及番户、杂户皆给其资粮及春、冬衣服等,数如司农给付之法;若本司用不足者,则官给。丞判署事。
  司藏署:令一人,从八品下;(晋家令有主物吏四人。梁庶子属官有锡库局丞;又有东宫卫库丞,为三品勋位。北齐家令寺领司藏署令、丞,司藏又别领仗库、典作二局丞。隋家令寺统司藏署令、丞,皇朝因之。)丞二人,从九品下。(隋有司藏丞二人,皇朝因之。)司藏令掌库藏财货出纳、营缮之法式。凡诸司应纳财物者,皆受而藏之;应出给者,则监而付之。其财物之出于库藏,无众寡,皆具其给赐之名数,每月上寺,岁终则以货币出入之数会之。丞判署事。
  太子率更寺:令一人,从四品上;(汉詹事府属官有太子率更令、丞。后溪太子少傅属官有太子率更令,秩千石,主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勋。魏因之。晋詹事属官有太子率更令一人,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掌宫殿门户之禁,郎将屯卫之士;局拟光禄勋、卫尉。太康八年,进品第五。宋、齐因之。梁率更令视黄门,陈因之。后魏太和二十二年为从四品上。北齐詹事率更令有丞、功曹、主簿,领中盾署令、丞各一人,掌周卫禁防,漏刻钟鼓。隋率更寺令一人,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司更大夫,咸亨元年复旧。)丞一人,从七品上;(后汉率更丞一人,秩四百石。魏、晋、陈、齐、梁、陈皆一人。后魏太子三卿丞第九品下。北齐、隋皆一人,皇朝因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晋率更令置主簿一人,宋代无闻。《齐职仪》:“太子率更令主簿,四品勋位。”梁、陈、后魏无闻。北齐、隋太子率更寺主簿一人,皇朝因之。)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于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则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凡张乐,轩县之制:钟之ね三,编钟之ね三,编磬之ね三,凡九ね。每位各建鼓凡三人,二人;钟、磬,ね各一人。每编钟下笙、竽、笛、ね、埙各一人。每编磬下歌二人,琴、瑟、筝、筑各一人。文、武二舞各六佾。其ね、ね皆金三博山,饰以崇牙、流苏、树羽。其乐器应漆者,皆朱漆之:铙鼓、节鼓朱漆画,加五彩重盖;大鼓、小鼓及余鼓吹并朱漆,羽葆鼓饰以羽葆。长鸣、中鸣、大 小横吹五彩衣幡,绯掌,画蹲豹五彩脚;大角幡亦如之。其大鼓、长鸣、大横吹、节鼓及横吹后笛、箫、筚篥、笳等工人皆服绯地苣文袍、裤及帽。金钲、扛鼓皆加六角紫伞。小鼓、中鸣等,小横吹及铙,及横吹后笛、箫、筚篥、笳等工人皆服青地苣文袍、裤及帽。铙鼓及箫、笳工人服并武弁、朱构衣、革带。大角工人平巾帻、绯衫、白布大口裤。
  凡钟、鼓新成,并以羊、豕各一衅之。若皇太子亲戎,则以犭、豚以衅鼓。
  教乐,淫声、过声、凶声、慢声皆禁之。
  凡漏刻,令博士以教之;掌漏以典之;漏童司刻,分时以唱之。昼夜之刻百:冬至则昼四十,夜六十;夏至则昼六十,夜四十;春、秋分则昼、夜五十。
  凡诸坊、寺、府之有犯者,令其主司定罪,庶人杖已下决之,官吏杖已下皆送于大理。若皇太子未立及未即东宫,其宫、坊、寺、府之犯罪者,皆断于大理。
  丞掌判礼乐、刑狱之事。凡官臣有犯理于率更者,皆亲问之,乃断其罪,而上于詹事。主簿掌印及勾检稽失。凡宗族不序,礼仪不节,音律不谐,漏刻不审,刑名不法,皆举而正之。若所司决囚,与其丞同监之。
  太子仆寺:仆一人,从四品上;(汉詹事属官有太子仆、长、丞。后汉太子少傅属官有太子仆一人,秩千石,主车马,职如太仆。太子五日一朝;非入朝日,遣仆及中允朝朝入,请问起居。魏因之。晋詹事属官有太子仆,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主舆马、亲族,局拟太仆、宗正;太康八年,进品第五。宋、齐品秩 冠服同家令寺;从驾乘安车,次家令。梁太子仆视黄门,陈因之。后魏品同家令。北齐詹事领太子仆;仆寺置丞、功曹、主簿,领厩牧署令、丞,又别有车舆局丞。隋仆寺仆一人,掌宗族亲疏,车舆骑乘;领厩牧署令、丞。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驭仆大夫,咸亨元年复旧。)丞一人,从七品上;(梁太子仆有丞,陈因之。后魏太子三卿丞第九品下。北齐、隋太子仆丞一人,皇朝因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晋太子仆置主簿,宋无闻。《齐职仪》:“太子仆主簿,四品勋位。”梁、陈、后魏无闻。北齐、隋有太子仆主簿一人,皇朝因之。)太子仆之职,掌车舆、骑乘、仪仗之政令及丧葬之礼物,辨其次叙与其出入,而供给之。
  皇太子之车辂三,一曰金辂,二曰轺车,三曰四望车。金辂:赤质,金饰诸末,重较箱,画苣文鸟兽,黄屋,伏鹿轼,龙,金凤一在轼;前设障尘,朱盖黄裹;画轮朱牙;左建旗九旒,右载戟;旗首金龙头,衔结绶及铃绥;驾赤骝四;八銮在衡,二铃在轼;金钅方钅乞,翟尾五焦;镂锡,ひ缨九就;从祀享、正 冬大朝、纳妃则供之。轺车:金饰诸末;紫油通,紫油朱里;驾一马;五日常朝及朝飨宫臣出入行道则供之。四望车:金饰诸末;紫油通,紫油薰朱里;朱丝络网;驾一马;吊临则供之。凡皇太子备礼而出,则率厩牧令进辂,仆亲驭焉。
  丞掌判寺事。凡车舆、仪仗有亏阙,则移于主司,以修补之。凡马及杂畜之料应供于外司者,每岁季夏,上于詹事。刍粟贮掌于厩所者,以时出入之,而节其数。主簿掌印及勾检稽失。凡厩牧之畜养,车骑之驾驭,仪仗之付受,丧葬之供给,各有其程,违则纠正之。
  厩牧署:令一人,从八品下;(汉詹事属官有太子厩长、丞。后汉太子少傅属官有太子厩长一人,秩四百石,主车马。魏、晋因之。《齐职仪》云:“东宫属官有内厩局、外厩局。”梁、陈因之。后魏有太子厩长,从九品上。隋太子仆寺统厩牧署令、丞,皇朝因之。)丞二人,从九品下。(汉有太子厩丞,自后阙文。齐置太子内厩、外厩丞各一人,粱、陈因之。北齐有太子厩牧署丞、车舆局丞。隋太子仆寺统厩牧丞二人,皇朝因之。)厩牧署令、丞掌车马、闲厩、牧畜之事。凡皇太子将备礼而出,则率典乘先期调习辂马,率驾士驾驭车乘。及出,则进辂或轺车于西合门外,南向以候皇太子之升。礼毕,皇太子降辂,则自西ト之外以辂及轺归于署。其陇右群牧隶于东宫者,皆受其政令焉。

  ●卷二十八 太子左右卫及诸率府
  太子左右卫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二人 长史一人 绿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仓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二人 亭长二人 掌固二人 司阶一人 中候二人 司戈二人 执戟三人
  左右率府亲府勋府翊府
  中郎将各一人 左郎将一人 右郎将一人 录事一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帅十人 队正二十人 副队正二十人
  太子左右司御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二人 长史一人 录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仓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亭长二人 掌固二人 司阶一人 中候二人 司戈二人 执戟三人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二人 长史一人 录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仓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二人 亭长二人 掌固二人 司阶一人 中候二人 司戈二人 执戟三人
  太子左右监门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二人 长史一人 录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二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二人 史二人 亭长二人
  掌固二人 监门直长七十八人
  太子左右内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一人 长史一人 录事参军事一人 录事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胄曹参军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一人 亭长二人
  掌固二人 千牛十六人 备身二十八人,主仗六十人
  太子左右卫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秦、汉詹事属官有太子卫率。后汉为少傅属官,秩四百石,主门卫士。魏因之。晋初为中卫率,太始五年,分为左、右二率。惠帝为太子,加置前卫率;愍怀在东宫,又加后卫率。故元康之中凡四卫率。成都王颖为太弟。又置中卫率,是为五率。凡太子出,前卫率导,在前黄麾外;左、右二率从,侠导舆车;后卫率从,在乌皮外;并载戟执刀。四率各丞一人。服视左、右卫将军,品第五,位同中庶子。过江,省前、后率,至孝武帝复置,宋又省。齐左、右卫率武冠,绛朝服,品第五,秩千石。梁位视御史中丞,左卫率领果毅、统远、立忠、建宁、陵锋、夷寇、祚德等七营,右卫率领崇荣、永吉、崇和、细射等四营。陈因之。后卫太和二十二年,太子左、右卫率从第三品。北齐有太子左、右卫坊率。后周东会官员有司戎、司武、司卫之类。至隋文帝,始分置左 右卫率、左 右宗卫率、左 右虞候开府、左 右内率、左 右监门率,凡十府,以备储闱武卫之职。炀帝改左、右卫率为左、右侍率,皇朝复为左、右卫。龙朔二年改左、右卫府为左、右典戎卫,成亨如故。)副率各二人,从四品上。(隋文帝置,炀帝改为左、右侍副率,皇朝复为左、右卫副率。龙朔、咸亨随卫改复。) 左、右卫率掌东官兵仗羽卫之政令,以总诸曹之事,凡亲、勋、翊府及广济等五府属焉;副率为之贰。凡元正、冬至,皇太子朝宫臣及诸方使,则率卫府之属以仪仗为左、右厢之周卫。若皇太子备礼出入,则如卤簿之法以从。每月,亲、勋、翊三府之卫及广济等五府之超乘应番上者,配于所职。
  长史各一人,正七品上;(隋置,皇朝因之。)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上,(隋置,皇朝因之。)仓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隋置,皇朝因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隋置,皇朝因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隋置,为铠曹,皇朝因之。长安中改为胄曹参军,神龙初复为铠曹,太极中又为胄曹。)司阶各一人,从六品上;中候各二人,从七品下;司戈各二人,从八品下;执戟各三人,从九品下。 长史掌判诸曹及三府、五府之贰。凡府事,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季秋,以其属官之状上于率,而为之考课。录事参军事掌监印、发付、勾稽。仓曹掌亲 勋 翊三府、广济等五府文官之簿书,凡勋阶、考课、假使、禄赐,及公廨、财物、田园、食料皆典之。兵曹掌亲 勋 翊三府、广济等五府武官,亲 勋 翊卫卫士之名簿,及其番上、差遣之法式。凡上番者,皆受其名簿,而咨配于率。兼知公、私马及杂畜之簿帐。胄曹掌亲 勋 翊三府、广济等五府器械,诸公廨缮造之物事。凡大朝会,行从应请戎仗者,则具其名数,受之于主司,既事而归之。
  左、右率府亲府 勋府 翊府中郎将各一人,从四品上;(中郎将之说,已具上左、右卫。梁左卫率领七营,右卫率领四营。二率各领殿中将军十人、员外将军十人。又有正员司马、员外司马;屯骑,步兵、翊军三校尉,谓之三校;旅贲中郎将、冗从仆射,谓之二将。又有左、右积弩将军各一人。北齐太子左、右卫坊率各领骑官备身员,又有内直备身、备身正 副都督,备身五职等员,又有直ト、直前,直后员,又有旅骑、屯卫、典军等校尉各二人,骑尉三十人。隋左、右卫率下有直ト四人、直寝八人,直齐、直后各十人。皇朝左、右卫率各置亲、勋、翊三府,每府中郎将一人、郎将二人,掌其府校尉、旅帅及亲、勋、翊卫之属以宿卫。)左、右郎将各一人,正五品下。(皇朝置)。 中郎将、郎将掌其府校尉、旅帅及亲、勋、翊卫之属以宿卫,而总其府事。兵曹掌判勾。若大朝会及皇太子备礼出入,则从卤簿之法,而监其羽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