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


古豪杰之用世。有行事可及。而望不可及者。何哉。同恩而独使人感。同威而独使人畏。同功而其名独震。同位而其势独崇。此必有出于事业名位之外者矣。有德望。有才望。有清望。晏平仲柳下惠汲黯霍光羊佑谢安高允。其德望欤。子臧季札鲁仲连杨震李固杨绾元德秀。其清望欤。管仲子产信陵君乐毅贾谊陈汤祖逖姚崇李德裕。其才望欤。不寍惟是。邓禹孔融刘备刘琨。百战百败。而当时奸雄畏之。豪杰慕之。所至从者如归市。此岂他人可强致者乎。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以天下之大。祖宗数百年之培养。而无一二魁垒耆硕之望。足系海内之人心。备国家之缓急。为四夷所詟服者。隐然镇压中外。如乔岳干城之可恃。故国乔木之谓何。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国有人之谓也。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国无人之谓也。

临大事然后见才之难。何以见其难。曰。难其敏。难其周。难其暇也。事变之来。机不容发。事后追悟。与不悟同。人踌躇旬日始决者。此一见而立决之。人反复数百言不剖者。此片言立剖之。非天下至敏。其孰能与于斯。是非大较。可望而知也。利害曲折。非一望可知也。人仅悉其形。此悉其情。人仅区处目前。此旁烛未然。若数计而蓍卜。非天下至周。其孰能与于斯。震惊百里。匕鬯皆失。竭力应之。事应而力已殚。畴则行所无事。沛若有余者乎。非天下至暇。其孰能与于斯。天下无事。庸人不庸人。天下非多难。豪杰不豪杰。九死之病。可以试医。万变之乘。可以试智。昭烈与曹操。张说与姚崇。料事同而迟速不同。一敏一不敏也。

司马懿服诸葛之营垒。亚夫备吴楚于西北。一周一不周也。王坦之倒笏。而谢安赌。一暇一不暇也。三者亦出于天。亦成于学。成于学者。能希其敏周。终难希其暇豫。周公流言东征。诗不颂其多才多艺之敏。三吐三握之周。而惟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几几安也。安即暇之谓也。

有才臣。有能臣。世人动以能为才。非也。小事不胡涂之谓能。大事不胡涂之谓才。才臣疏节阔目。往往不可小知。能臣又近烛有余。远猷不足。可以佐承平。不可以胜大变。夫惟用才臣于庙堂。而能臣供其臂指。斯两得之乎。临大事。决大疑。识足以应变。量足以镇猝。气足以摄众。若张良霍光士元谢安陆贽寇准韩琦李纲。其才臣与。理繁剚剧。万夫之禀。一目十行。五官并用。无留牍。无遁情。若赵广汉张敞陶侃刘晏。其能臣欤。至若兼才能而有之。若管仲子产萧何诸葛亮。尤古今不数人也。姚崇张咏。抑其次也。欲求救时之相。非才臣不可。诗曰。吁谟定命。远犹辰告。

   治篇八

人主与忠信道德之士处。若服兰芍然。久而不知其芳也。若食五谷然。久而不觉其益也。彼其所益者在本原。非枝叶之末也。天下阴被其赐而史臣莫书其功。故宣王在内之臣曰张仲孝友。而萧望之谓张敞材轻非师傅之器。诗曰。有冯有翼。有孝有德。

国家之赖贤才也。功莫大于成君德。而立政次之。故有内匡有外匡。与离娄同楫罔不济。与师冕同辙罔不蹶。成王与周公同居。故成王化而为周公。管蔡与禄父同居。故管蔡化而为禄父。此内匡之益也。得一后夔。天下无难正之五音。得一伯乐。天下无难驭之良马。得一颇牧。天下无难御之外侮。此外匡之益也。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亡国之主。莫不忠其所亲。而贤其所任。夫孰知其究安极哉。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四方是维。天子是毗。

星非能自高也。引而高之者天也。物非能自浮也。载而浮之者水也。臣非能自遇也。引而进之者君也。天下奇士不常有。而天下之明君不世出。故天之降才也。千夫而一人。才之遇主也。千载而一君。微扬侧陋之尧。则雷泽之渔父耳。微梦良之高宗。则筑岩之胥靡耳。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蔡邕。世非无牛铎之患。而患无张华。自古及今遗逸之贤。十倍于遇主之贤。则奇才之难得。又不如明君之难得也。故与其臣求君。不如君求臣。箕子胶鬲盈朝。而不能使商辛为高宗。家父凡伯盈朝。而不能使幽王为周宣。诗曰。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治篇九

当武王崩。三监叛。商奄五十国并起。周公何以能化殷顽于期月。何以东征而四国是吪耶。何以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百工播民和耶。书一不言其所由。但曰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呜呼。周公得多士之心。先于得多方之心矣。七族三族之豪。皆肤敏之彦也。皆故家遗俗。六七王所培养也。为政不为巨室所慕。而能为四方慕者寡矣。周公自居东以来。过师衽席之上。无日不与殷士民相亲。然方在军中。昼接不暇。及还师渡河之后。迁殷民于洛邑。始日日进其士而见之。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而又择其中之贤材。贽而师见者十人。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先见者四十九人。进善百人。教士千人。说苑朝读书百篇。莫见七十士。墨子朝所读者。即多士所上之书也。计旬月之间。士之一善一艺罔不悉。闾左一利一害。罔不毕陈于前矣。然后量能而授之职。授之田宅。又率以祀文王。黼冔祼将。骏奔走于庙。其客欤。其一家之人欤。于是殷士憾见周公之晚也。曰。我觏之子。衣绣裳。我觏之子。笾豆有践。惟恐公之西归而不得复见焉。古之得人家国者。先得其贤才。士心之归如此。而民心有不景从者乎。岂惟殷士。盖豳岐从征之士。亦无一不与殷士相兄弟友朋焉。道德一而风俗同矣。周公训鲁公曰。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平。地道也。易。天道也。易则易亲。简则易从。易简天下之理得矣。豳人颂之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此必非衢谣巷谚所能道也。非辟雍振鹭之士。不足以知公德之盛也。周公一身所育之才。周家八百年用之不尽。后世为相者。其亦盍鉴于斯。

后世之事。胜于三代者三大端。文帝废肉刑。三代酷而后世仁也。柳子非封建。三代私而后世公也。世族变为贡举。与封建之变为郡县何异。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虽古人教育有道。其公卿胄子。多通六艺。岂能世世皆贤于草野之人。古圣王未必不灼知其弊。而封建不变。则世族亦不能变。莘野傅岩渭滨之举。间世一出。不数见也。以展季之圣。孔子之圣。通国皆知之。而士师司寇。不安其位。使二圣人生于三桓之族。何患不大行其道乎。春秋诸卿。有公族。有世族。其执政之卿。谋国之大夫。无非此二族者。公族有鲁之三桓。郑之七穆。宋之六卿。世族则晋之栾却智范韩赵魏。齐之高国陈鲍之孙宁。皆世执国柄。单寒之子无闻焉。秦人崛起。乃广求异国之人而用之。由余蹇叔百里奚丕豹公孙枝鞅之属。无非疏远。由是六国效之。游士大起。乐毅苏张范睢李斯蔡泽虞卿。皆徒步而取相印。气运自此将变。不独井田封建之将为郡县阡陌而已。孔子得位行道。必蚤有以大变其法。举四科以代豪宗。故深赞公叔文子之举僎。而春秋书尹氏卒。以着世卿之戒。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以魏孝文之贤。而不能用李彪李冲之议。自唐以后。乃仿佛立贤无方之谊。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诗曰。殊异乎公路。殊异乎公族。

   治篇十

人各有能有不能。孔融名节重一世。而敌遇袁吕。每战辄衄。张昭謇谔于东吴。而曹兵南下。惟劝迎降。石星直节震明代。及任本兵。日本之役。惟调停贿款。故知承平直谅之士。难尽责以临危应变之才也。有守不必有为。有为不皆有守。使责陈汤桑维翰赵普刘铤以廉介。责李绩韦孝以忠义。其可觊乎。太师皇父。中兴名将。荡平淮夷。媲美方召。而幽王之世。择三有事。以车徂向。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是犹上官桀力战敢深入。而不可托孤寄命也。是以明王任忠亮于台辅。付赳武于干城。易地则皆败。诗曰。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专以才取人。必致取利口。专以德取人。必致取乡愿。虽然。利口有二。乡愿亦有二。有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之利口。君子在上。可驱策用之。若夫辩足以饰非炫听。智足以舞文树党。警敏强记。口若河县。如张汤荀勖朱吕惠卿者。不可一日近。而究谁能不近之。有不可临大节而可佐承平之乡愿。孔光冯道范质。平时不失为贤相。若夫深中厚貌。以小忠小信结主知。以曲谨小廉拒物议。欺世盗誉。静言庸违。明主亦倾任而不疑。如萌林甫桧者。不可一日容。而究谁能不容之。呜呼。世有君子能远无才之小人。未必能远有才之小人也。能识毗阳之小人。未必能识毗阴之小人也。天生尤物。足以移人。尧舜畏之。仲尼恶之。而欲烛神奸于后世之中主。不其难哉。诗曰。荏苒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书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费仲飞廉。不日蛊其君。则夏商不亡。而身亦不戮。囊瓦宰嚭李斯。不卖国媢贤。则吴楚秦不亡。而身亦免族。刁易牙王甫曹节李辅国仇士良。不日导人主于邪。则汉唐不乱。而宦官亦不诛。林甫桧。即不为奸臣。亦必位宰相。而臣主俱荣。身名俱泰。无冰山万年之臭。小人亦何利而为此哉。君子亦何负而不为哉。呜呼。帝王利民。即所以利国也。大臣利国。即所以利家也。士庶人利人。即所以利己也。自王公大人。下至马佣沽保。未有终日济人利物其心。而不要天之佑者。自王公大人。下至马佣沽保。未有终日自私自利其心。而不为天人之所恶者。诗曰。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茑与女萝。施于松上。乌有木愤而瓠不窳。松僵而萝不悴者乎。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乌有公田如云。私田如焚者乎。

   治篇十一

三代以上之人材。由乎教化。三代以下之人材。乘乎气运。乘气运而生者。运尽则息。惟教化出之无穷。气运所生亦有二。国将昌也。其人材皆如霆启(热)虫。乘春阳坟盈。而所至百物受其祥。衰则反是。其人材如(热)虫墐户。湫闭槁窳。所至而百物受其怆悢。是以入其国。观其条教号令。聆其谣议文章。占其山川云物。而国之休悴可知也。岂天地生材之心久而息乎。抑人力物力久而爱其宝乎。冈陵川阜。与宗社之培植。相摩荡。相推移。滃勃郁积。日出而不穷。奚其息也。奚其爱也。疆域未亏。人民未变。水土未堙。糟者犹糟。实者犹实。玉者犹玉。酒者犹酒。穹然者犹穹于上。颓然者犹颓于下。林林总总者犹日奔攘于侧。问其光岳之锺则刍灵焉。问其山泽之藏则枵朽焉。稽其籍。陈其器。考其数。诹诸百执事之人。卮何以漏。根何以蠹。高岸何以谷。荃茅何以莸。堂询诸庭。庭询诸户。户询诸国门。国门询诸郊野。郊野询诸四荒。无相复者。及其复之。则已非子姬之氏矣。诗曰。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蟋蟀之诗。三曰无已太康。好乐无荒。荒者。乱之萌也。乱不生于乱。而生于太康之时。堂陛翫愒。其一荒。政令丛琐。其二荒。物力耗匮。其三荒。人材嵬。其四荒。谣俗浇酗。其五荒。边场弛警。其六荒。大荒之萌。未有不由此六荒者也。去草昧愈远。人心愈溺。其朝野上下。莫不翫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菑。职思其居者容有之矣。畴则职思其忧者乎。畴则职思其外者乎。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甚至圜熟为才。模棱为德。画饼为文。养痈为武。头会箕敛为富。出话不然。为犹不远。举物力人材风俗。尽销铄于泯泯之中。方以为泰之极也。泰之九五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霜未冰。月几望。气数与人事合并。沈溺而不可救。奈之何哉。诚欲倾否而保泰。必自堂陛之不太康始。诗曰。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无已太康之谓哉。

历代亡天下之患有七。暴君强藩女主外戚宦寺权奸鄙夫也。暴君无论矣。强藩女主外戚宦寺奸相。皆必乘乱世闇君。而始得肆其毒。人人得而知之。人人得而攻之。惟鄙夫则不然。虽当全盛之世。有愿治之君。而鄙夫中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材为何物。所陈诸上者。无非肤琐不急之谈。粉饰润色之事。以晏安酖毒为培元气。以养痈贻患为守旧章。以缄默固宠为保明哲。人主被其熏陶渐。摩亦潜化于痿痹不仁而莫之觉。岂知久之又久。无职不旷。无事不蛊。其害且在强藩女祸外戚宦寺权奸之上。其人则方托老成文学光辅升平。攻之无可攻。刺之无可刺。使天下阴受其害。而己不与其责焉。古之庸医杀人。今之庸医不能生人。亦不敢杀人。不问寒热虚实。内伤外感。予温补和解之剂。致人于不生不死之间。而病日深日痼。故鄙夫之害治也。犹乡愿之害德也。圣人不恶小人而恶鄙夫乡愿。岂不深哉。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治篇十二

古无谏诤之官。人人皆谏官也。不惟广受天下之言。亦所以广收天下之才。自后世立谏官。而人之无言责者。始不得尽其言。自谏官不选天下英才。惟取诸科目资格。上焉不知君国远犹为何事。下焉藉以市恩报怨希进。否则摭肤词琐事塞责。愈不足动人主之信。知者不必言。言者不必知。自谏官之设始也。张一目之罗以求禽。张一面之网以觊鳞。自谏官之设始也。古圣王之听言也。不问其疏近。并不问其公私。而惟其理之是非。即有吁有咈。未闻以其吁咈而罪之也。是谓不以人废言。瞽史百工庶人刍荛。皆得进言。未闻工瞽刍荛一言可采。即擢以崇高之位。是谓不以言举人。不以言举人。故能明试以功。而广收天下之人。不以人废言。故能敷奏以言。而广闻天下之言。诗曰。彼晨风。郁彼北林。茂则鸟归矣。菶萋噰喈。众贤聚于本朝。尚何材不足言不达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