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书志

  △《李观文编》三卷,《外集》二卷
  右唐李观元宾也。华之从子。贞元八年进士,中宏词科,终太子校书郎。观为文不袭前人,时谓与韩愈相上下。观少夭,文故未极,愈得中寿,故独擅名。大顺中,陆希声编观文,为之序,有谓“观尚辞,故辞胜理;愈尚质,故理胜辞。虽愈穷老,终不能加观之辞;观后愈死,亦不能逮愈之质”云。其后蜀人赵昂又得其《安边书》至《晁错论》一十四首,为《后集》二卷。顷年,从父詹事公掌诰命,以“四之日”为“四日”,不学者然以为非。观集中亦云尔,乃知本于此。
  △《柳宗元集》三十卷,《集外文》一卷
  右唐柳宗元子厚也。后魏济阴公某之裔。贞元九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终于柳州刺史。宗元少精敏绝伦,文章卓伟精纟致。既窜斥,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傲《离骚》数十篇,读者悲恻。在柳州,进士走数千里从学,经指授者,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集中有《御史周君碣》,司马温公《考异》以此碣为《周子谅碣》,实开元二十五年,宗元作天宝时,误。按子谅以弹牛仙客,杖流州,死蓝田。《旧唐书纪》、《牛仙客传》及《玄宗实录》皆载之,而此碣殊疏略。
  △《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
  右唐刘禹锡梦得也。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宏词科。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召还,欲任以南省郎,作《玄都观看花诗》,讥忿当路,出为播州刺史。裴度以母老为请,得易连州。入为主客郎中,复作《游玄都诗》,以诋权近。俄分司东都,迁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禹锡少工文章,恃才而废,老年寡所合,乃以文章自。素善诗,晚节尤精。白居易推为“诗豪”,尝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禹锡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虽诗文似少不及,然能抗衡二人间,信天下之奇才也。
  △《孟东野诗集》十卷
  右唐孟郊东野也。湖州人。贞元十二年进士,调溧阳尉,辟为兴元参谋,卒郊少隐嵩山,性介寡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为诗有理致,然思苦涩。李观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张籍谥为贞曜先生。集宋次道重编。先时,世传汴吴镂本,五卷一百二十四篇。周安惠本,十卷三百三十一篇。别本五卷三百四十篇。蜀人蹇用退之赠郊句,纂成《咸池集》二卷,一百八十篇。自馀不为编帙,杂录之,家家自异。次道总拾遗逸,摘去重衤复,若体制不类者,得五百十一篇,而十联句不与焉,一赞二书附于后。郊集于是始有完书。
  △《吕温集》十卷
  右唐吕温和叔也,一字化光。河中人。贞元十四年进士。以善韦执谊、王叔文起家,再命左拾遗。同张荐使吐蕃,元和初使还。累进知御史杂事,再贬道州刺史,徙衡州。温从梁肃,为文章,规摹《左氏》,藻赡精富,流辈推尚。刘禹锡为编次其文,序之云:“古之为书,先立言而后体物。贾生之书首《过秦》,而荀卿亦后其赋,故断自《人文化成论》至《诸葛武侯庙记》为上篇。”今集先赋诗,后杂文,非禹锡本也。
  △《李翱集》十八卷
  右唐李翱习之也。凉武昭王之后。贞元十四年进士。调校书郎,知制诰。会昌初,终山南东道节度使。翱性峭鲠,论议无所屈,仕不得显官,怫郁无所发。从韩愈为文,辞致浑厚,见推当时。集皆杂文,无歌诗,前有苏舜钦序,云:“唐之文章称韩柳,翱文虽辞不迨韩,而理过于柳。”
  △《张籍诗集》五卷
  右唐张籍文昌也。和州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终国子司业。籍性狷急,为计长于乐府,多警句。元和中,与白乐天、孟东野相酬唱,天下宗之,谓之“元和体”云。其集五卷,张洎为之编次。
  ●卷十八
  ◎别集类中
  △《白居易长庆集》七十一卷
  右唐白居易乐天也。太原人。居易自序生于郑州荥阳。贞元十七年进士,中拔萃科。元和初,制策一等,调尉,入翰林为学士。太和初,迁刑部侍郎。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居易以文章精切,然尤工诗,当时士人争传,林国贾相,率篇易一金。在杭州时,自类诗稿,分讽谕、感伤、杂律四类。《前集》五十卷,有元稹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纪。又有《续后集》五卷,今亡三卷矣。予按乐天尝与刘禹锡游,人谓之“刘、白”,而不陷入司马党中,及与元稹游,人谓之“元、白”,而不蹈北司党中,又与杨虞卿为姻家,而不陷牛、李党中:其风流高尚,进退浅俗,似幸其祸败者,余固疑非乐天之语,及考之编年,崖州贬时,乐天没将逾年,或曰浮屠某所作也。
  △《戴叔伦述藁》十卷,《外诗》一卷,《书状》一卷
  右唐戴叔伦幼公也。润州人。为人温雅,善举止。中进士第,累迁容管经略使,政治称最。德宗赐《中和诗》,世以为荣。代还,请为道士。未几,卒。集有马总序。或题曰《会录》。《唐史》但云“师事萧颖士”,初不称其能诗,以时人少其诗骨气绵弱故也。
  △《权德舆集》五十卷
  右唐权德舆载之也。秦州人。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贞元十五年,知制诰,累官中书舍人。元和五年,以礼部尚书、平章事。德舆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自始学至老,未曾一日去书。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功德卓异者,皆所铭纪。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缙绅羽仪。其《两汉辨亡论》、《世祖封不义侯议》,世多称之云。尝自纂《制诰集》五十卷,杨凭为序,今亡逸。文集孙宪孙编次,杨嗣复为序。
  △《符载集》十四卷
  右唐符载字厚之,岐襄人。幼有宏达之志,隐居庐山,聚书万卷,不为章句学。贞元中,李巽江西观察,荐其材,授奉礼郎,为南昌军副使,继辟西川韦皋掌书记、泽潞郄士美参谋,历协律郎,监察御史。元和中卒。段文昌为墓志,附于后。集皆杂文,末篇有数诗而已。集前有崔群、王湘《送符处士归觐序》,皆云载蜀人,以比司马、王、扬云。
  △《张登集》六卷
  右唐张登。性刚洁耿介,特始以巾褐就辟,历卫佐,廷尉平、监察御史。贞元中,改河南士曹掾,迁殿中侍御史,漳州刺史。居七年,坐公累受劾,吏议侵诬,感疾,卒。权德舆为之序甚详,以公、景阳比之。《国史补》亦称登长于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有织成隐起结采蹙金之状。其旧集诗赋之外,书、启、序、述、志、记、铭、诔,合一百二十二篇,今存者才六十馀首。
  △《戎昱集》三卷
  右唐戎昱撰。初,李[A18F]廉察桂林,月夜闻邻居吟咏之音清畅,迟明访之,乃昱也,即延为幕宾。后因饮席调其侍儿,[A18F]微知其故,即赠之,昱感怍赋诗,有“恩合死前酬”之句。又为卫伯玉荆南从事。后历辰、虔二州刺史。
  △《元稹长庆集》六十卷,《外集》一卷
  右唐元稹微之也。河南人。擢明经,书判入等,授校书郎。元和初,举制科,对策第一,拜左拾遗。在江陵,与监军崔潭峻善,潭峻以稹歌诗奏御,穆宗赏悦,即以祠部郎中,知制诰。未几,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长庆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稹为文长于诗,与白居易齐名,号“元和体”,往往播乐府。穆宗在东官,妃嫔近习诵之,宫中呼元才子。及知制诰,变诏书体,务纯厚明切,盛传一时。有《长庆集》百卷,今亡其四十卷。又有《外集》一卷,诗五十二篇,皆宫体也。
  △《皇甫文》六卷
  右唐皇甫持正也。睦州人。元和元年进士,仕至工部郎中。裴度辟东都判官。度修福先寺,欲求碑文于白居易。怒曰:“近舍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度谢之。即酣饮,援笔立就。度赠车马缯采甚厚,怒曰:“吾自为《顾况集序》,未尝许人,今碑字三千,一字三缣,何遇我薄耶?”度笑曰:“不羁之才也。”从而酬之。今集杂文三十八篇而已。况集序在焉,而碑已亡矣。
  △《李绅追昔游》三卷
  右唐李绅公垂也。豪州人。元和元年进士,补国子助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进中书舍人。武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追昔游》者,盖赋诗纪其平生所游历。谓起梁汉,归谏者,升翰苑,及播越荆楚,逾岭峤,止高安,移九江,过锺陵,守滁阳,转寿春,留洛阳,廉会稽,分务东周,守蜀,镇梁也。开成戊午八月自为之序。
  △《鲍溶诗》五卷
  右唐鲍字溶德源。元和四年中进士第。集中有《别韩博士愈》诗,云:“不知无声泪,中感一顾厚。”盖退之所尝推激也。张为谓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曾子固亦爱其诗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因以史馆本及欧阳公所藏互校,得二百三十三篇。今本有一百九十二篇,馀逸。
  △《朱仿诗》一卷
  右唐朱仿字长通,襄阳人。隐居剡溪。嗣曹王皋镇江西,辟节度参谋。贞元初,召为拾遗,不就。
  △《沈亚之集》十卷
  右唐沈亚之字下贤,长安人。元和十年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为秘书省正字。长庆初,补栎阳尉。四年,为福建都团练副使,事徐晦。后累进殿中丞,御史内供奉。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耆罢,亚之贬南康尉。后终郢州掾。亚之以文词得名,狂躁贪污,曾辅耆为恶,故及于贬。常游韩愈门,李贺、杜牧、李商隐俱有拟沈下贤诗,亦当时名辈所称许云。此本之后有景文宋公题字,称得之于端明李学士,编次无伦,盖唐本也。予颇爱其能造语,然其本极舛误,颇是正之。且裒其阙者数篇,及贺、牧、商隐三诗于后。
  △《姚合诗》十卷
  右唐姚合也。崇曾孙。以诗。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举进士,历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宝应中。监察、殿中御史,户部员外郎,出金、杭二州刺史,为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世号姚武功云。
  △《施肩吾西山集》五卷
  右唐施肩吾,吴兴人。元和十五年进士。以洪州西山十二真君羽化之所,心慕之,因隐焉。且以名其所著,自为之序。
  △《李贺集四卷外集》一卷
  右唐李贺长吉,郑王之孙。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闻之,过其家,使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年二十七,终协律郎。贺辞尚奇诡,为诗未始先立题,所得皆警迈,远去笔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十数篇,韶工合之弦管云。或说贺既卒后,为不相悦者尽取其所著投圊中,以故世传者不多。外集予得之梁子美家。姚铉颇选载《文粹》中。
  △《卢仝诗》一卷
  右唐卢仝,范阳人。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征谏议不起。《唐史》称:“韩愈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尝作《月蚀诗》,以讥元和逆党,愈称其工。”按其诗云元和庚寅,盖五年也。宪宗遇弑在十五年,后十岁也。岂追庚寅岁事为诗乎?不然,则史诬也。后死于甘露之祸。
  △《刘义诗》一卷
  右唐刘义也。少尝任侠杀人,后更折节读书,善歌诗,客韩愈门,作《冰柱》、《雪车》二诗,出卢仝、李贺右。归齐、鲁,不知所终。今集二十馀篇尔,不载二诗。
  △《断金集》一卷
  右唐李逢吉、令狐楚自未第至贵显所唱和诗也。后逢吉卒,楚编次之,得六十馀篇。裴夷直名曰《断金集》,为之序。
  △《杜牧樊川集》二十卷,《外集》一卷
  右唐杜牧牧之也。京兆人。太和二年进士,复举制科。会昌中,以考功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牧善属文,刚直有奇节,敢论引大事,指陈利病,为诗情致豪迈,人号“小杜”,以别甫云。临死自为墓志,悉焚所为文章。其甥裴廷翰辑其藁编次,为之后序。樊川盖杜氏所居。《外集》皆诗也。
  △《许浑丁卯集》二卷
  右唐许浑字用晦,圉师之后。太和六年进士。为当涂、太平二令,以病免,超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于朱方丁卯间,自编所著,因以为名。贺铸本跋云:按浑自序,集三卷,五百篇。世传本两卷,三百馀篇。求访二十年,得沈氏、曾氏本,并取《拟玄》、《天竺集》校正之,共得四百五十四篇。予近得浑集完本,五百篇皆在,然止两卷。《唐艺文志》亦言浑集两卷,铸称三卷者,误也。
  △《李涉歌诗》一卷
  右唐李涉也。早从陈许辟,一再谪官夷陵。大和中,为太学博士,自号青溪子。渤三诗附。
  △《雍陶诗》五卷
  右唐雍陶国钧。太和八年进士。大中六年,自国子《毛诗》博士出刺简州。《唐志》集十卷,今亡其半。
  △《李商隐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又《文集》八卷
  右唐李商隐义山也。陇西人。开成二年进士。令狐楚奏为集贤校理,楚出汴、滑、兴元,皆表幕府,尝补太学博士。初,为文瑰迈奇古,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旨决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无俦者。今《樊南甲》、《乙集》皆四六,自为序,即所谓繁缛者。又有古赋及文共三卷,辞旨怪诡,宋景文序传中称“谲怪则李商隐”,盖以此。诗五卷,清新纤艳,故《旧史》称其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