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总目

 
  新长定格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傍通开元格一卷 宋璟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误作宋景,又重出一部,误。〕
 
  唐开元格令科要一卷 裴光庭撰。
 
  判格三卷 张伾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式二十卷 姚崇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梁式二十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式苑四卷 元泳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大和格后敕四十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又引艺文志、敕一作初。〕
 
  大中刑法总要格后敕六十卷 原释,刑部侍郎刘瑑等纂,(见玉海诏令类。)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此书凡两见,并无格后敕三字,亦不著撰人。〕
 
  度支长行旨五卷 李林甫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杂敕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天成杂敕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云,后唐诏敕伪蜀人编。〕
 
  天福编敕三十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此书凡两见,并三十一卷,不著撰人。〕
 
  建隆编敕三卷 窦仪与法官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四卷,宋志同,不著撰人。〕
 
  太平兴国编敕十五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脱敕字,今据玉海引崇文目校增。〕
 
  景德农田编敕五卷 丁谓等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食货类、引崇文目并作编敕,旧本脱编字,今校增,陈诗庭云,通志略无编字,宋志作田农敕,无景德二字,亦无编字。〕
 
  仪制赦书德音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诸路转运司编敕三十卷 陈彭年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无诸路二字。〕
 
  大中祥符编敕二十卷 陈彭年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三十卷,宋志、二十卷。〕
 
  诸路宣敕十二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礼部考试进士敕一卷 晁迥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天圣编敕十二卷 吕夷简等修。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天圣编敕十三卷,目一卷,读书后志、三十卷云,天圣中宋庠庞籍改修,一司一务敕三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作吕夷简撰。〕
 
  杂制敕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有蜀杂制敕三卷两见,并不著撰人。〕
 
  江南删定条三十卷 伪唐李氏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律令事类四十卷 李林甫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刑法要录十卷 卢纾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律令手鉴二卷 王行先撰。
 
  〔绎按:旧本脱卷数,玉海云,王行先律令手鉴二卷,崇文目同,则此书乃二卷也,通志略作一卷,宋志作王行先令律手鉴,注云,先一作仙,又重出一部,手鉴作守鉴,误。〕
 
  五刑纂经三卷 黄克昇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作五刑纂要录,又重出一部,与此同,克昇作克升。〕
 
  法鉴八卷 李崇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作李崇绍撰,宋志凡两见,并张员撰,今从唐志及玉海,刑律总要十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伪吴删定格令五十卷 杨行密时太修,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疑狱集三卷 和凝及子<山蒙>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金科易览一卷 原释、赵绰。(见郡斋读书后志。)
 
  〔绎按:读书后志、玉海引崇文目并同,通考、三卷,通志略作赵绪撰。〕
 
  律鉴一卷 原释、无撰人,(见玉海诏令类。)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作赵绰撰,又重出一部作赵编。〕
 
  法要一卷 赵绰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此书宋志凡两见,一作赵编撰。〕
 
  断狱立成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此书凡两见,断狱一作断岳误。〕
 
  外台秘要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此书凡两见,并不著撰人。〕
 
  原叙,刑者圣人所以爱民之具也,其禁暴止杀之意,必本乎至仁,然而执梃刃刑人而不疑者,审得其当也,故法家之说,务原人情,极其真伪,必使有司不得铢寸轻重出入,则其为书,不得不备,历世之治,因时制法,缘民之情,损益不常,故凡法令之要,皆著于篇。(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七。〕
 
  地理类

  共八十三部,计六百四十七卷。
 
  〔绎按:玉海引此,六百作八百,误,云始于山海经,终于云南风俗记。〕
 
  山海经十八卷 原释,郭璞注,(见天一阁钞本。)侍中秀领校。(见东观余论。)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汉志、十三篇,隋志、唐志并二十三卷,黄长睿校正,崇文总目云,秀即刘歆也。〕
 
  山海经图十卷 原释,舒雅修。(见玉海地理类。)
 
  〔绎按:读书后志云,皇朝舒雅等撰,闽中刊行本,或题曰张僧繇画,妄也。〕
 
  山海经图赞二卷 郭璞撰。
 
  〔绎按:宋志无图字。〕
 
  神异经二卷 东方朔撰,张华注。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隋志、书录解题、通考并一卷。〕
 
  十洲记一卷 东方朔撰。
 
  〔绎按:四库书目作海内十洲记。〕
 
  水经四十卷 桑钦撰。
 
  〔绎按:水经本二卷,此作四十卷,当是郦道元注也,经下应增注字。〕
 
  襄阳耆旧传三卷 习鉴齿撰。
 
  〔绎按:旧唐志、五卷。〕
 
  南越志七卷 沈怀远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五卷。〕
 
  吴地记一卷。
 
  〔绎按:顾夷、王隐、王僧虔、董遇、陆广微、张勃、并有吴地记,卷数各异,今本一卷,陆广微撰,当即此书,职贡图一卷 梁元帝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作贡职图。〕
 
  青溪山记一卷 僧法琳撰。
 
  三齐记一卷 李朏撰。
 
  释按,遂初堂书目作张朏。
 
  十道志十三卷 梁载言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唐志、通志略并十六卷,书录解题、宋志并作十道四蕃志十五卷,皇华四达记十卷 贾耽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无记字。〕
 
  唐国要图五卷 贾耽撰,褚璆重修,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云,大唐国要图五卷,崇文目地理类、又玉海地理类、引崇文目亦同。〕
 
  诸道行程血脉图一卷 马敬实撰。
 
  大唐西域记十三卷 僧元奘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十二卷,读书后志作西域志,书录解题作元奘译,辨机撰,宋志亦作辨机。〕
 
  天宝军防录一卷 郑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兵制类、两引并同,唐志注云,卷亡,陈诗庭云,唐书郑虔传,虔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故是书类于地理,唐志列诸兵书,误也,当以此为正。〕
 
  西南备边录一卷 李德裕撰。
 
  〔绎按:通志略、十三卷。〕
 
  黠戛斯朝贡图传一卷 李德裕撰。
 
  〔绎按:旧本黠讹作点,今校改,通志略无图字,十卷,吕述撰,宋志与此同,亦无图字。〕
 
  四夷朝贡录十卷 高少逸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职贡图三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不著撰人。〕
 
  襄沔记三卷 吴从政撰。
 
  〔绎按:宋志记上有杂字。〕
 
  渚宫故事十卷 余知古撰。
 
  〔绎按:左传正义、渚宫在郢都之南,此书采摭荆楚故事,故以命名旧本讹作诸宫,今校改,书录解题、五卷,云本十卷,今缺后五卷,今本故事作旧事,亦五卷。〕
 
  投荒录一卷 房千里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作杂录。〕
 
  南方异物志一卷 房千里撰。
 
  桂林风土记三卷 莫休符撰。
 
  〔绎按:今本一卷阙。〕
 
  北户杂录三卷 段公路撰。
 
  〔绎按:今本无杂字,宋志、陆希声撰,三卷,别出段公路一卷,学海类编、公路作公璐,传写之误。〕
 
  闽中记十卷 林谞撰,林世程重修。
 
  〔绎按:通志略、宋志并云林谞闽中记一卷,林世程重修,闽中记十卷是谞书,本一卷,后世程续修合成十卷,唐志仅题林谞撰,非是,今从书录解题,林世程、宋志作程世程,误。〕
 
  云南别录一卷 窦滂撰。
 
  南诏录三卷 徐云虔撰。
 
  渤海国记三卷 张建章撰。
 
  新罗国记一卷 顾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诸番行记一卷 达奚通撰。
 
  〔绎按:唐志、通志略、上并有海南二字,唐志又有戴斗诸蕃记一卷,宋志同,云张建章撰。〕
 
  文括九州要略三卷 刘之推撰。
 
  〔绎按:宋志、九州作九工,注云,工一作州。〕
 
  蛮书十卷 樊绰撰。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 韦澳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此书下注云,一名处分语,一名新集地理书考,后别有新集地理志九卷,卷数与此正同,疑是一书,抑宋志误也。〕
 
  九江新旧录三卷 张容撰。
 
  玉笥山记一卷 道士令狐见尧撰。
 
  华阳风俗录一卷 张周封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庐山杂记一卷 张密撰。
 
  元和国计图一卷 曹璠撰。
 
  〔绎按:玉海食货类云,崇文目地理类有元和国计图一卷,旧本计讹作记,今校改,宋志、十卷。〕
 
  成都记五卷 卢求撰。
 
  〔绎按:旧本成讹作城,今校改。〕
 
  南行录一卷
 
  大唐国照图一卷 孙结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炖煌新录一卷
 
  〔绎按:书录解题云,有叙称天成四年沙州传舍集,而不著名氏,通志略作李延范撰。〕
 
  于国图行程记一卷 平居诲撰。
 
  〔绎按:宋志、记作录。〕
 
  晋安海物异名记二卷 陈致雍撰。
 
  邕管杂记一卷 范旻撰。
 
  〔绎按:宋志三卷。〕
 
  太平寰宇记二百卷 乐史撰。
 
  〔绎按:读书后志、通考、记并作志,今本一百九十三卷。〕
 
  历代宫殿名一卷 李昉撰。
 
  九域图三卷 王曾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二卷。〕
 
  华夷列国入贡图二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朝贡类云,崇文目地理类有华夷列国入贡图二十卷。〕
 
  景德会计录六卷 丁谓撰。
 
  〔绎按:旧本计讹作记,今据宋志校改。〕
 
  青城山记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武夷山记一卷 杜光庭撰。
 
  〔绎按:通志略、宋志、并别有刘夔撰一卷。〕
 
  方舆记一百三十卷 原释,徐锴。(见玉海地理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湘州记一卷 郭仲彦撰。
 
  〔绎按:旧唐志有湘州图记,不著撰人,唐志、湘州记四卷,亦不著撰人,通志略作罗含撰,此从隋志,旧本湘误作相,今校改。〕
 
  金陵地记一卷 黄元之撰。g 〔绎按:宋志作元黄之,传写之误。〕
 
  西域行记一卷
 
  十道记一卷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赵珣撰。〕
 
  郡国志十卷
 
  开元分野图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天文类艺文类,两引崇文目并同,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赵珣撰。〕
 
  云南行记□卷
 
  〔绎按:旧本原阙卷数,通志略作一卷,不著撰人,读书后志、通考并二卷,韦齐休撰,考地理类下总数共六百四十七卷,今除此书不得卷数,核计共六百四十六卷,似宜从通考作一卷,然前九域图原本三卷,玉海引作二卷,总计止得六百四十五卷,则此书原作二卷,亦未可知,无本可证,姑阙疑焉。〕
 
  两京道里记三卷
 
  〔绎按:唐志、韦述撰,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关中记一卷 潘岳撰。
 
  〔绎按:书录解题,宋志、并葛洪撰。〕
 
  冀州图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陈诗庭云,隋志、通志略、并有冀州图经一卷,不著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