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崇文总目
崇文总目
唐年补录六十五卷 贾纬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梁太祖实录一卷 郗象等撰。
〔绎按:旧本太祖讹作太宗,今校改,诸家书目并三十卷。〕
后唐懿祖纪年录一卷 赵凤等撰。
后唐献祖纪年录一卷 赵凤等撰。
〔绎按:通志二卷。〕
后唐太祖纪年录十七卷 赵凤等撰。
后唐庄宗实录二十卷 赵凤等撰。
〔绎按:书录解题、通志略、宋志并三十卷。〕
后唐明宗实录三十卷 姚顗等撰。
后唐废帝实录十七卷 张昭等撰。
〔绎按:东都事略本传,昭书名昭远,避汉帝讳、止称昭。〕
后唐愍帝实录三卷 姚顗等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愍帝实录应在废帝实录之前。〕
晋高祖实录三十卷 窦贞固等撰。
晋少帝实录二十卷 窦贞固等撰。
汉高祖实录二十卷 苏逢吉等撰。
〔绎按:旧本高祖讹作高帝,今校改,书录解题十七卷,云书本二十卷,今阙末三卷,中兴书目作十卷,通考亦作十七卷,宋志十卷。〕
汉隐帝实录十五卷 张昭等撰。
周太祖实录三十卷 张昭等撰。
周世宗实录四十卷 王溥等撰。
原叙,实录起于唐世,自高祖至于武宗,其后兵盗相交,史不暇录,而贾纬始作补录,十或得其二三五代之际,尤多故矣天下乖隔,号令并出,传记之士,〔绎按:一本作事。〕讹谬尤多,幸而中国之君,实录粗备,其盛衰善恶之迹较然,而著者不可泯矣。(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一。〕
杂史类上
共六十八部,计六百七十一卷。
〔绎按:今核计实六百六十一卷。〕
周书十卷 孔晁注。
越绝书十五卷 原释,子贡撰,或曰子胥,旧有内纪八,外传十七,今文题阙舛,才二十篇,又载春申君,疑后人窜定,世或传二十篇者,非是。(见文献通考,玉海艺文类引前五句。)
陈诗庭曰,读书附志云,越绝书、隋经籍志、十六卷、崇文总目十五卷,绎按,书录解题亦作十六卷,战国策二十二卷。
〔绎按:隋志、通志略并二十一卷,唐志、三十二卷,书录解题、三十卷,宋志、三十三卷,又兵书类重出亦同,今本三十三卷。〕
战国策八卷 原释,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录,书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向以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凡十二国,三十三篇,继春秋以后、记楚汉之兴,总二百五十年事,今篇卷亡阙,第二至十、三十一至三阙,又有后汉高诱注,本二十卷,今阙第一、第五、十一至二十,止存八卷。(见文献通考。)
〔绎按:曾子固重校战国策叙云,刘向所定者二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又云,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姚令声战国策跋、姚令威后叙、并云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
〔又按:通考作十三卷,引原释第五下有第十二字,与止存八卷句不合,盖衍文也,今据陕西通志引崇文总目校删。〕
吴越春秋十卷
〔绎按:隋志、唐志、读书志、并十二卷。〕
吴越春秋传十卷 原释,唐皇甫遵注,初赵晔为吴越春秋十卷,其后有杨方者,以晔所撰为繁,又刊削之为五卷,遵乃合二家之书,考定而注之。(见文献通考。)
汉武故事五卷 原释,班固撰,本题二篇,今世误析为五篇。(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诸家书目并作二卷,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
九州春秋九卷 司马彪撰。
〔绎按:宋志、十卷,又重出一部,卷同。〕
春秋后语十卷 孔衍撰。
〔绎按:《唐志》作《春秋后图语》。〕
高氏小史一百十卷 高峻及子迥撰。
〔绎按:唐志、读书后志、并一百二十卷,录书解题一百三十卷,引国史志凡一百九卷,目录一卷,中兴书目一百二十卷,今本多十卷,东观余论校正崇文总目云,高氏小史名峻,一作崚。〕
南史八十卷 李延寿撰。
北史一百卷 李延寿撰, 原释,南史、北史、唐高宗善其书,自为之叙,叙今阙。(《郡斋读书志》引,见《文献通考》。)
〔绎按:读书志、今本无此文,书录解题、通考、并八十卷。
又按:通志校雠略云,李延寿南北史,崇文类于杂史,非,绎考宋志,亦入别史类。〕
五代新说二卷 张绚古撰。
〔绎按:唐志,通志略、说并作记,读书志、通考、宋志,绚古并作询古。〕
建康实录二十卷 许嵩撰。
金陵枢要一卷 王豹撰。
吴书实录三卷 李清臣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六朝采要十卷 赵氏(失名)撰,通志略,不著撰人。
史隽十卷 郑暐撰。
〔绎按:困学纪闻考史云,崇文总目、史隽十卷,汉隽之名本于此。〕
十三代史选五十卷
〔绎按:宋志、不知作者,又重出一部三十卷,亦不著撰人。〕
隋平陈记一卷 称臣悦撰,(姓阙。)宋志、不著撰人。
大业拾遗十卷 杜宝撰。
〔绎按:读书志作大业杂记,通志略一卷。〕
大业略记三卷 赵毅撰。
大业拾遗一卷 颜师古撰。
〔绎按:通志略作拾遗录,不著撰人,读书志作南部烟花录云,一名大业拾遗记。〕
隋季革命记五卷 杜儒童撰。
刘氏行年记十卷 刘仁轨撰。
〔绎按:唐、志二十卷。〕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温大雅撰。
〔绎按:书录解题、通考、并五卷。〕
唐太宗勋史一卷 吴克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贞观政要十卷 吴克撰。
唐书备阙记十卷 吴克撰。
明皇政录十卷 李康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明皇杂录二卷 原释赵元。(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书录解题、一卷,通考、三卷,诸家书目及今本并题郑处晦撰。〕
天宝乱杂西幸记一卷 温畬撰。
〔绎按:宋志、无西幸二字,温龠撰,注云,龠一作畬。〕
幸蜀记一卷 宋巨周撰。
〔绎按:诸家书目上并有明皇二字,唐志作宋巨撰,宋志、有明皇幸蜀录,注云、一作宗拒,陈诗庭云,读书志幸蜀录三卷,李匡文、宋巨周、宋居白撰,又重出明皇幸蜀记两卷,宋巨纂,实一书也,诸仁勋曰,通考亦无明皇二字,三卷。〕
开天传信记一卷 郑棨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读书志、开天并作开元,误。〕
河洛春秋二卷 包谞撰。
安禄山事迹三卷 姚汝能撰。
〔绎按:书录解题作汝龙。〕
邠志一卷 凌准撰。
〔绎按:唐志、宋志、并二卷,书录解题、通考、并三卷。〕
大唐新语十三卷 刘肃撰。
奉天记一卷 原释徐岱,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作贺楚撰。〕
德宗幸奉天录一卷 原释,崔光廷。(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作光庭,宋志作庭光。〕
奉天录四卷 赵元一撰。
兴元圣功录三卷 袁皓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不著卷数。〕
燕南记三卷 谷况撰。
唐故事稽疑十卷 崔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上无唐字。〕
平蔡录一卷 郑澥撰。
〔绎按:唐志、宋志、上并有凉国公三字。〕
平淮西记一卷 路隋撰。
河南记一卷 薛图存撰。
〔绎按:宋志二卷,薛国存撰。〕
太和辨谤录三卷 原释,李德裕等撰,宪宗时命傅师楚等撰,元和辨访录十卷,太和中德裕以其文繁,删为三卷。(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旧本太和讹作元和,今据玉海所引及宋志校改,书录解题、录作略,傅师楚作令狐楚,读书志亦作略。〕
太和摧凶记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书录解题、太和野史三卷云,不著名氏,又太和摧凶记一卷云,文与上同,而不分卷。〕
乙卯记一卷 李潜用撰。
甘露记二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唐志、读书志、书录解题、通考、上并有野史二字,遂初堂书目作甘露野史,宋志作野史甘露新记一卷。〕
开成纪事三卷 诸家书目、不著撰人,宋志、杨时撰。
开成承诏录二卷 李石撰。
文武两朝献替记三卷 李德裕撰。
〔绎按:读书志、书录解题、通考、宋志、并无文武二字。〕
唐录备阙十五卷 欧阳炳撰。
〔绎按:宋志作欧阳迥,注云、一作炳。〕
会昌伐叛记一卷 李德裕撰。
正陵遗事二卷 令狐澄撰,通志略、不著撰人。
〔绎按:本作贞陵,此避嫌名,说见前,下书同。〕
续正陵遗事一卷 柳玭撰。
平剡录一卷 郑言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观奏记三卷 裴庭裕撰。
〔绎按:通志略作廷裕。〕
彭门纪乱三卷 郑樵撰。
严昉云,此郑樵唐人,非宋右迪功郎郑樵也。
咸通解园录一卷 张云撰。
〔绎按:书录解题、通考、宋志、咸通下并有庚寅二字。〕
唐录政要十二卷 林璠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广陵妖乱志三卷 郭廷诲撰。
〔绎按:宋志、无广陵二字,书录解题、郭廷诲作郑延诲。〕
中朝故事三卷 尉迟枢撰。
〔绎按:宋志二卷,枢作握,读书志、书录解题作偓。〕
云南事状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金銮密记一卷 韩偓撰。
〔绎按:唐志五卷〕
会稽录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唐志、上有乾宁二字,宋志作乾明会稽录,注云、明一作宁又按以上原卷十二〕
杂史类下
共三十四部,计三百三十五卷
〔绎按:今核计实三十三部,三百三十一卷。〕
汴水滔天录一卷 王振撰。
〔绎按:通考作王搌,传写之讹。〕
汴州记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王权撰。
梁列传十五卷 张昭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梁太祖编遗录三十卷 敬翔撰。
〔绎按:书录解题作朱梁兴创遗编二十卷。〕
后唐列传三十卷 张昭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庄宗召祸记一卷 黄彬撰。
〔绎按:通考、上有后唐二字。〕
晋朝陷番记四卷 范质等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读书后志、并作石晋陷番记,宋志一卷云,不知作者,书录解题云,质本传不载,故馆阁书目云,不知作者。〕
陷虏记三卷 胡峤撰。
周世宗征淮录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三朝革命录三卷 徐廙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入洛私记十卷 江文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补国史六卷 林恩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唐补记三卷 程匡柔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记作纪,卷同,书录解题,马令南唐书并作程匡柔,宋志作唐补注记,十三卷,程光荣撰,注云、荣一作柔,盖因避讳、改匡为光。〕
史系二十卷 贾纬撰。
唐朝纲领图一卷 南卓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五卷。〕
唐圣运图二卷 薛珰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国史补三卷 李肇撰。
〔绎按:读书志、通考并二卷。〕
逸史三卷 唐大中时人撰。
〔绎按:宋志、一卷。〕
阙史三卷 高彦休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上有唐字、今本同。〕
功臣录三十卷 袁皓撰。
后史补三卷 原释,高若拙。(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二卷。〕
贾纬备史六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文行史五十卷 韩保升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史作录。〕
续皇王宝运录十卷 韦昭度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陈诗庭云,玉海作杨涉撰,韦庄笺。〕
史略三卷 杜僖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三十卷。〕
十六国春秋略二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十二国史四卷 孙昱撰。
〔绎按:宋志十二卷。〕
三史菁英三十卷 周护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