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
魏学生塜碑在今襄州之谷城按鲍至南雍州记谷城谷伯绥之国其东北有学生冢冢有碑据郦道元水经注乃济南刘熹字徳怡魏时宰县雅好博古教学立碑载生徒不终业而卒者乾道初元春三月余督饟谷城抚得此墨本凡授尚书者二人授礼记者七人授孝经仪礼者各一人授左传者六人授易者四人授诗者十七人各书州里姓氏字之而不名祭酒一人故吏二人生三十有八人童八人书姓字书名而不书里邑孔子作春秋视贤否为襃贬或以名或以字或书爵邑或不书岂亦春秋之法乎【集古后録】
晋杜预碑
在襄阳县东九里岘山下【访碑録】
梁檀溪寺禅房碑
梁信威主簿刘之序记室参军鲍烱铭前辅国郡都曹参军许璠书檀溪寺者东晋人张殷以宅所立咸安中沙门道安重建宋元嘉二十五年有西域浮屠又建禅房于池水之东其地逼隘梁天监四年勑别给池西之地移而立之碑于天监十一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梁三絶碑
刘孝仪文萧子云书普通三年立【诸道石刻録】
梁重立羊祜堕泪碑
梁大同中以旧碑残缺再书而刻之碑隂具载其事今附于次【金石录】
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钜平城侯羊公之碑篆额正书无姓名字画亦类刘灵书年月同下碑【复斋碑録】羊公堕泪碑不著书撰人名氏襄阳耆旧传为李与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阙落命别驾从事史刘伯推模立此本故碑一丈一尺开元间故碑尚无盖李翰林有头剥落生莓苔之句今不存矣【集古后録】
梁改堕泪碑
刘之遴撰刘灵正书大同十年九月【金石録】
梁平等刹下碑
梁兴业寺碑
庾元威撰【二碑诸道石刻録】
周刺史豆卢公徳政碑
在襄阳县东三里【访碑録】
周襄州司马陈府君徳政碑
在襄阳县西五里【访碑録】
后周故仪同陈毅志
保定五年癸未十二月辛邜朔十九日己酉立【复斋碑録】
后周常乐寺浮圗碑
周保定四年立记室曹胡达撰其辞云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常乐寺塔七层其碑文作在开元寺塔院其文字书画无过人者特以后周时碑文少见于世故存之【南丰集古録】
大周钜魏君之神道字
在邓城县南十二里张相公墓前【访碑録】
隋兴国寺碑并隂
隋内史李徳林撰襄州祭酒从事丁道防书隋文帝父忠当魏周之际常将兵南定襄汉及文帝即位建此寺以祈福碑以开皇六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欧公常得启法寺碑列于集古録中而于大学官杨襃处见兴国寺碑以不得入録为恨今碑隂又有襄州镇副总管桞止戈以下十八人姓名字画尤完好欧阳公所未见也蔡君谟题其后云在杭州日坐客有曰小说称丁贞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予谓道防岂其人耶按法书要録丁觇与智永同时人善书世称丁贞永草非道防也【金石録】
兴国寺在望楚山今为延庆寺【南丰集古録】
大兴国寺铭李徳林撰丁道防书隋开皇间以襄州凤林山凤林寺为大兴国寺至唐防昌五年武宗用道士赵归贞説大毁佛寺复僧尼为民而寺废懿宗朝州刺史蒋系请复寺为延庆寺从之建炎初寺为灰烬此碑独岿然露立在今府城东南十里欧阳公顷尝见墨本于学官杨君家欲求其本不知碑所在曾南丰谓延庆寺在望楚山非也城西南三里有山耸然曰尖山者其上可以见鄢城宋元嘉中武灵王骏更名望楚余登望楚屡矣鸟覩所为延庆者哉【集古后録】
兴国寺碑隂有桞止戈而下十八官姓名亦丁道防书蔡君谟题其后云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说称丁贞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道防岂其人耶赵徳夫按法书要録曰非道防丁觇与智永同时世称丁贞永章徳夫之言是矣余谓丁觇在时未必得此声西台既陷简书湮散丁寻卒于维妙迹日为难得已而智永师盛以草书名江东然后人以永草配丁真也丁觇洪亭人梁孝元在荆州凡书记俱其笔当时尚为之语曰丁君十纸不敌王褒一字独顔之推爱重而寳待之萧子云问典籖惠编曰君王赐书殊为佳乎姓名为谁编以觇对子云叹曰不为世所称亦竒事事见顔氏家训恐忘之聊附于此【集古后録】
前陈伏波将军陈诩墓志
周【碑缺】撰开皇二十年十二月十八日【复斋碑録】
隋启法寺碑
隋仪同三司周彪撰襄州从事丁道防书隋开皇初诏后周所毁佛寺皆复建之州人共造此寺刺史韦世康名之曰光福禅房后又改为启法寺以仁夀二年十二月立并邑人赵励等题名【集古録目】
此书兼后魏遗法与杨家本微异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防所得最多杨本开皇六年去此十七年书当益老亦稍纵也【蔡君谟】
蔡君谟博学君子也于书尤称精鉴余所藏书未有不更其品目者其谓道防所书如此有大学官杨襃者喜収书家藏道防所书兴国寺碑是梁贞明中人所藏君谟所谓杨家本者是也【集古録】
启法寺碑开皇中立启法寺今为龙兴寺在襄阳城西【南丰集古録】
启法寺碑仁夀二年建曾南丰以为开皇中立误也道防之书见于世者独兴国寺碑与此碑尔二碑俱在襄州前年春访碑于寺止得兴国寺碑而启法寺之碑无有此可珍也【集古后録】
隋儒学碑
大业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襄州刺史邹襄公张公瑾碑
释法琳撰苏敬稚正书贞观七年七月立襄阳圗经云碑今亡【复斋碑録】
唐法门寺记
无撰人名氏沈季范正书贞观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隋处士罗靖志
处士以仁寿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终夫人张氏于唐龙朔二十年终合于习池【复斋碑録】
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曰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髙祖长卿齐饶州刺史曾祖智梁殿中将军祖养父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劲楷类禇河南然父子皆名靖为不可晓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曽祖亦名屈祖孙同名常人无足言者但罗君不应尔也【容斋随笔】
隋处士罗君碑字画可喜而不载书人名氏初余至襄州刺史馆余于州治之东地有木龛尘网如积扫涤而视之此碑也遂抚得之去年春余复有荆襄之行访此碑则曰卒吏辈寳持不虔碎而弃之矣可谓不幸也昔林邑王杨迈死子咄立慕其父德改名杨迈昭穆两世而一名余每笑叹谓天下事何所不有今罗君之父名靖而罗君亦名靖殊不可晓罗君以仁寿四年卒夫人以龙朔二年自隋仁寿四年讫唐龙朔二年则夫人之守志盖五十有九年以寿终亦可尚矣【集古后録】
华严寺西德义社浮图铭
仪鳯二年四月初八日立在鳯林山【复斋碑録】
唐启法寺金铜无量夀像碑
唐张昌龄撰吴知礼分书永淳元年四月初八日建【复斋碑録】
唐孔子庙堂碑
唐于敬之撰正书无姓名垂拱元年立其前题鲁大司冦赠太师宣尼父孔丘庙堂碑铭春秋之法或书字或书名皆所以寓褒贬意今敬之为孔子庙碑而斥其名何哉【金石録】
唐襄州刺史封公碑
撰人姓名残缺宋之愻正书垂撰拱元年十月立字书颇佳之愻之问弟也【金石録】
大周静贞观碑
何彦光撰正书无姓名登封元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尹仁恕妻章夫人墓志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题云三代孝子尹府君妻韦夫人墓志开元二年十一月立【复斋碑録】
唐遍学寺碑
唐黄门侍韦承庆撰太子詹事越国公钟绍京书将仕阮靖建禅院于遍学寺以开元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承庆有词学张易之败时承庆以付记方待罪众推令草赦书承庆援笔而成众壮之绍京景龙中以苑总监从讨韦氏有功性嗜书家蔵王羲之献之禇遂良书至数十百卷以善书直鳯阁武后时榜诸宫殿眀堂及铭九鼎皆绍京书也其字画妍媚遵劲有法诚少与为比然今所见特此碑尚完尤为可爱也遍学寺于宇文周为常乐寺于今为开元寺【南丰集古録】唐韦承庆撰钟绍京书按书苑绍京者钟繇十五世孙按姓纂繇弟演演孙雅雅五代孙韬韬孙宠宠曾孙法威生绍京乃钟演十五世孙繇十五世之侄孙耳武后时题诸宫殿眀堂及洛九鼎俱绍京笔当时呼为小钟景龙间以诛韦氏拜中书今朝廷称其功勲忠鲠笔翰为三绝明皇在藩邸爱重其书及即天子位复拜户部尚书太子詹事此碑开元二年立【集古后録】
唐楚观德政碑
唐贾升撰僧湛然分书开元八年立在砚山【复斋碑録】
唐御制孔子庙堂
开元十一年八月四日【诸道石刻録】
唐刺史靳恒遗爱颂并阴
唐张九龄撰高慈正书开元十一年立碑阴述羣宫陪靳使君登岘山纪文【复斋碑録】
唐韩公井记
不著书人名氏八分大书三字曰韩公井其记真书旧传井有灵人不敢汲唐采访使韩公酌而饮之由是汲者无患故以为名韩公名朝宗碑以开元中立在宜城【集古録目】
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使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传言汲者死行人虽渇困不敢视朝宗移书谕神自是饮者无恙人更号韩公井楚故城今谓之故墙由梁太祖父烈祖名盛当时避之故至今犹然此记今移在羣廨中【南丰集古录】
唐库狄履温遗爱颂
唐周择从撰萧诚书天寳三载正月【金石録】
襄阳令河南库狄君遗爱颂天寳中周择从撰萧诚书防已中断仅存其半云名履温峙之后按北史库狄峙传其先辽东人段四碑之苗裔以避难变姓库狄【集古后録】
唐尹仁恕文并旌表记
不著书撰人名氏阙文凡十二字曰大唐孝子四叶旌表尹仁恕阙其后有记仁恕曾祖养伯字嗣宗祖怦字忠父慕先字冬筠仁恕字南金皆以孝行被旌表
唐尹氏孝德记
唐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柬之撰不著书人名怦字守忠襄阳人事亲居丧皆以孝称贞观龙朔中再有诏襃美旌表门闾碑以天寳五年立【集古録目】襄阳尹氏世以孝闻天下嗣宗生怦怦生慕先慕先生仁恕一门四阙而此记又张柬之作忠臣孝子萃此一碑可尊也【集古后録】
唐放生池碑
唐襄阳太守山南东道采访使李憕撰为八分不著名氏憕以城下汉水为放生池立此铭不着年月【集古録目】
唐放生池石柱铭
不著书撰人名氏天寳十载李憕为襄阳太守父老李君秀等请以襄阳临溪两县江水近城者为放生池止人渔钓立石柱于东西境上以表之因以君秀等状州符刻于柱上【集古録目】
放生池唐世处处有之王者仁泽及于草木昆虫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为私惠也易大曰庖牺氏之王也能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葢言其始教民取物资生而为万世之利此所以为圣人也浮图氏之说乃谓杀者有罪而放生得福苟其言则庖牺氏遂为人间之圣人地下之罪人也【集古録目】
唐襄阳牧卫玠遗爱颂
唐李邕撰萧诚书天寳中立【访碑録】
唐襄阳牧独孤册遗爱颂
唐李邕撰萧诚行书天寳中立【金石録】
唐江夏太守李邕撰兰陵萧诚书府君名册字伯谋河南人尝为襄州刺史此碑襄人所立也石为四面其两面剥缺不可读不知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萧诚书世多有而此尤佳碑在岘山亭下碑为四面而一面最完今人家所传止有一面而余所得有二面故其一面颇有讹阙也府君讳册字伯谋河南人也【集古录】
唐襄阳令卢僎德政碑
唐太子正字阎寛撰伊阙县尉集贤院待制史惟则八分书僎字手成范阳人为襄州长史此盖去思碑也碑字多残缺不见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唐襄阳令卢君政碑天寳中立【金石录】
唐王粲石井栏记
魏侍中王粲故宅在防阳其石栏至唐犹存上元二年山南节度使来移之于刺史官舍叅谋甄济撰记判官彭朝仪书上元二年七月立【集古录目】
甄济者韩愈所谓阳瘖避职卒不汚禄山父子事者也其文得之为可喜而朝仪书尤善皆可喜者也【南丰集古录】
唐广习池记
唐卢允中撰大厯二年立【访碑録】
唐襄州新学记
唐卢羣撰罗让书贞元五年六月建碑阴题山南东道节度嗣曹王臯等十三人名衘【复斋碑录】
唐汉阳王张柬之碑
唐李邕撰瞿令问八分书贞元十二年十一月立【金石录】
唐王粲石井栏又记
唐上元二年来移之州治立石作记贞元十七年于頔为节度又为之记掌书记胡证八分后又题记頔进封燕公随军屈贲贞元十七年六月立【集古录目】
唐修刘景升庙记
唐卢羣撰正书无姓名无立石年月【访碑录】
唐孟浩然碑
唐樊泽撰正书无姓名无立石年月【金石录】
唐处士孟君墓碑按唐史浩然襄阳人卒于开元之末樊泽为节度使乃刻碑鳯林山南封宠其墓余尝亲拜墓下碑劖两面其一面极磨灭首行有江南风景四字墨工为之江南风景碑多不模传余反复研味乃同一碑尔遂语诸人其后得全碑者自余始此碑樊泽撰不载书人姓名襄阳耆旧传谓亦樊泽书其间可与言诗及诗语乐和诗字俱从防从寺此字于他书无所见独见于此聊记之【集古后录】
唐樊成公遗爱颂
唐中书舍人平章事李绛撰太子少保郑余庆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篆额滋以宪宗时镇山南言改故贞元中节度使樊泽在州有善政请立遗爱碑绛奉勅撰泽字安时南阳人后于荆南节度諡曰成碑以元和八年十二月立【集古录目】
碑云相国贾公时镇汉南以公为行军司马明年召贾公公代其镇贾公者贾耽也初耽以德宗在梁使泽奏事俄有急诏以泽代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反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也朝廷有命即为师矣碑称铭书始下而人情悦毁誉之不可以为信如此【集古后录】
唐绛州长史李君夫人京兆杜氏墓志
从弟宣猷撰大和五年葬于襄阳明年厝于习池后记李公讳齐用大和九年卒祔于夫人茔孙亚夫记【复斋碑录】
唐文宣王庙记
唐裴度撰崔倬书卢宏宣篆额大和六年四月【金石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