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秦峄山碑
  在邹县山南二十里亦名邹山秦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秦徳李斯篆书【寰宇记】
  始皇帝东廵羣臣颂徳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寳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集古録】
  唐封演闻见记载此碑云后魏大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歴代模拓之以为楷则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模冩然犹求者不已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碑之上置之县廨今人间有峄山碑者皆是新刻之本而杜甫直以为枣木传刻者岂又有别本欤按史记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徳而其颂诗不载其他始皇登名山凡六刻石史记具载其词而独遗此文何哉然其文词简古非秦人不防为也秦时文字见于今者少此虽传摹之余然亦自可贵【金石録】
  汉居摄坟坛刻石二
  其一云上谷府卿坟坛其一云祝其卿坟坛皆居摄二年三月造上谷郡名祝其县名不知所谓府卿与县卿为何官葢自王莽居摄官名日易故史家不能尽纪也其曰坟坛者古未有土木像故为坛以祀之两汉时皆如此【金石録】
  汉孔徳让碣
  葢其名已磨灭但云字徳让者宣尼公二十世孙都尉君之子也仕歴郡诸曹吏年二十永兴二年七月遭疾不禄碑在孔子墓林中永兴孝桓帝王号也都尉者宙也【集古録】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孔君名缺徳让其字也孔子二十世孙仕至郡诸曹吏碑以永兴中立在孔子墓林中【集古録目】
  孔谦碣其名不甚可辨考孔氏谱得之所谓都尉君者太山都尉宙也孔融别传云宙有七子融之次第六载于谱録者惟有谦之名见史晨碑
  汉孔君墓碣
  在孔子墓林中其额题孔君之墓文已残缺其前云元年乙未而元年上阙二字按东汉书自建武以后惟桓帝永夀元年嵗次乙未其他有三乙未皆非元年然则此碣所阙二字当为永夀也【金石录】
  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
  碑云永夀二年嵗在涒滩霜月之灵皇极之日永夀桓帝年号也按尔雅云嵗在申曰涒滩桓帝永兴三年正月戊申大赦改元永夀明年嵗次丙申日嵗在涒滩是矣霜月之灵皇极之日莫晓其义疑是九月五日【集古録】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据碑孔子舅顔氏君鲁亲里并官圣妃后安乐里鲁相河南京人韩勑字叔节复其里中繇役以尊孔子孔子庙旧嵗车见毁于秦项之际勑修立宅庙造爼豆瑟鼓之属吏作二舆时桓帝永夀二年也【集古録目】
  汉韩勑碑隂题名
  自曲成侯王嵩二百河南成臯苏汉明二百而下共六十二人孔彪孔宙皆在列中【复斋碑録】
  汉韩勑修孔庙后碑
  碑云皇汉帝元永夀三年青龙建酉【缺】   升布天徳帝拜大臣曽曽云云末有府君讳勑字叔节等题名十一人阙里祖庭记有永夀三年韩勑修孔子墓碑在墓林中当是此碑【复齐碑録】
  威宗永夀三年立其间云修饰旧宅改画圣像立礼乐器车舆荐席墙屋坛井皆修庙事也其云谒庙拜墓谓孔墓也【释】
  汉韩勑孔庙后碑隂
  碑隂凡五列所题士大夫可辨者七十人不名者八人汉人题名有称征试博士者此碑一人称征士葢聘召而不行者自第二至第五列以其后四行直书冡下复民姓名皆羣小也故不当律令后一行云永夀三年孔从事所立【续】
  汉韩勑孔庙后碑两侧题名
  两题名广不及尺长如其碑葢是刻于两傍者赵氏録韩君后碑亦有隂岂即此耶或别有之也大中祥符年遣翰林待诏尹熈古书七十二贤賛有镌记在其上又有知县庙事孔子四十四代孙景同志之文知此在孔林而为韩碑题名较然矣石之一有唐人李肱及庆歴中辛苦渝题识嵗月皆刻于汉字之上使古【缺】   侵蚀吁可惜哉【续】
  汉泰山都尉孔宙碑
  碑云君讳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孙也年六十一延熹六年正月乙未以疾卒于家官阀甚简又或残缺不完但见其举孝廉为郎迁元城令遂为泰山都尉尔【集古录】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孔君名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孙后汉桓帝时为泰山都尉以疾致仕碑以延熹七年立【集古録目】
  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篆额孔君名宙即融之父也歴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威宗延熹六年正月卒碑以次年七月立【释】
  汉孔宙碑隂
  碑残缺其姓名邑里尽可见者才六十二人共称弟子者十人门生者四十三人故吏者八人
  汉吴雄孔子庙置卒史碑
  书不著名氏其奏曰司徒雄司空戒言前鲁相瑛言孔子庙褒成侯四时祠已即去有礼器无常人掌领乞置百石卒史出三家钱给飨礼元嘉三年奏制曰可司徒司空下鲁相承书从事选年四十通经艺者永兴元年相平等言司徒司空府除文学掾鲁孔龢如牒并为賛刻于后吴雄河南人字李直赵戒成都人【缺】   姓已字少卿平原髙唐人【集古録目】汉碑在者多磨灭此碑幸完好可读録之以见汉三公奏事如此【集古録】
  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孔龢碑无额在仙源县威宗永兴元年立碑载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一人掌庙中礼器鲁相乙瑛书言之于朝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奏于上诏鲁相选年四十以上通一经者为之时瑛已满秩【缺】 相平复以其事上于朝嘉祐中都守张稚圭按图经云钟繇书繇以魏太和四年卒去永兴葢七十八年图经所云非也【释】
  【缺】

  到官谒孔子冢其他文字虽完皆不可次第鲁相晨有两碑皆在孔子庙中其一碑云臣防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又云臣以建宁元年到官其一碑云鲁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以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然则斯碑所载名晨者葢鲁相史晨也【金石録】
  汉故司空孔公文碑额阙里祖庭记云孔林有司空孔扶碑碑録云司农孔峡碑在仙源县墓前建宁元年立农峡二字乃传冩之讹其文上一半皆已沦缺仅存其下九行多者十有四字碑云孔子十九世孙则泰山都尉宙河东太守彪临鲁令僖之从昆弟也顺宗纪阳嘉二年六月太常鲁国孔扶为司空注云字仲渊次年十一月免详此碑之辞乃司空当国时辟史晨之父为士曹属东阁祭酒后三十有三年当灵帝建宁之元年晨自越骑校尉拜鲁相以三月丙申受命四月戊午到官既谒见圣冡遂为司空公刻【缺】 其文云五内恻霰然【缺】   亡父见【缺】
  以示后昆葢是怀【缺】    非表阡纳圹
  之文也赵氏以为鲁相谒孔子文当是不见其额之故也【续】
  汉史晨祠孔庙奏铭
  鲁相上尚书章其畧云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史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泮宫复礼孔子宅而无公出海脯之祠臣輙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建宁灵帝年号也于此见汉制天子之尊其辞补顿首死罪而不敢斥至尊因尚书以致逹而已余家集録汉碑颇多亦有奏章患其磨灭独斯碑首尾字备可见当时之制也【集古録】
  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灵帝建宁二年立按永兴元年孔龢碑载呉雄奏用辟雍礼春秋飨孔庙出王家钱给大酒直距此终十有七年史晨复云到官秋飨无公出酒脯之祠至于自用俸钱乞依社稷出王家谷以共禋祀此葢有司崇奉不防旋踵废革也孔龢碑中呉雄奏章则云奏雒阳宫此亦奏牍乃云上尚书者郡国异于朝廷不敢直达帝所因尚书以闻也【樊毅】
  下民【缺】   与此同
  汉史晨飨孔庙后碑
  碑云鲁相河南史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以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今日拜孔子冡后有天授二年马元贞题【复齐碑録】
  前碑载奏请之章此碑叙飨礼之盛其补墙垣治渎井种梓守冢皆在飨庙之后字画亦大小不等葢史君孔林中事不一书也【释】
  汉鲁相谒孔庙残碑
  文已残缺碑云帝命英授俾相于鲁吉日令辰钦谒【下缺】存者八行共百七字兖州石氏题为驻跸亭前新碑【复齐碑録】
  首尾上下皆碎裂余石才有数行前有帝命防授俾相于鲁吉日令辰钦谒十四字又云春秋蒸尝防以获福葢是谒庙之文题为驻跸亭前断碑此亭葢在阙里赵氏着録有鲁相谒孔子碑而无其説疑即此也【释】
  汉博陵太守孔彪碑
  其名字磨灭不可见而世次官阀粗可考云孔子十九代孙颍川君之元子也举孝防除郎中博昌长遭太守君忧服竟拜尚书侍郎治书御史博陵太守迁下邳相河东太守建宁四年【缺】月卒其余文字歴歴可读以其断絶处【缺】  难续故【缺】 録然其终始畧可见矣【缺】  字皆亡为可惜也
  欧阳公云孔君名字磨灭不可见今此碑虽残缺而名字尚可识云君讳彪字元上建宁四年七月卒【金石録】
  汉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篆额孔君名彪歴郎中博昌长京府丞【京上缺字】尚书侍郎治书御史博陵守下邳相河东守以灵帝建宁四年卒【释】
  汉孔彪碑隂
  故吏司徒掾博陵安平崔烈字威考等十三人皆博陵人【复齐碑録】
  汉御史孔翊碑
  熹平元年立在冢前孔子十九世孙州举孝防拜御史迁中牟洛阳令【阙里记】
  汉孔乗碑
  君讳乗字敬山修严氏春秋在孔子墓林中【阙里记】
  汉孔林残碑
  篆书碑石中断字画磨灭不可读【阙里记】
  汉御史大夫郑宫碑
  在龚丘县墓下【访碑録】
  汉御史大夫卜式墓碑
  在奉符县北二十五里【访碑録】
  【缺】
  中侯尚书尚书仆射常山
  相山阳大守以威宗延熹七年卒【释】
  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
  前碑不知所立人名字两碑所载官阀夀考年月悉同而此碑有立碑人名氏及睦氏世次云故吏王堂等窃闻下有述上之功臣有叙君之徳其余文字亦完可读【集古録】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睦故吏王堂等所立其所叙述与前碑同【集古録】
  汉故山阳太守祝君碑颂篆额与前碑皆在应食之逆数而上十月无甲子赵徳夫金石録识于目録之下云建宁二年六月然此碑其稍漫不可识者则十有四字其可识者三百十字而十月甲子又特全好无昏舛可信而不疑况是年六月一日辛未亦无甲子惟建宁三年十月乃正得甲子朔碑所谓其二年者元年之后二年也【集古后録】





  宝刻丛编卷二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宝刻丛编>
  钦定四库全书
  寳刻丛编卷三
  宋 陈思 撰
  京西南路
  襄州
  【春秋以来楚境秦南郡之北界二汉属南阳南郡魏置襄阳郡晋因之兼置荆州东晋置雍州宋文帝割荆州置雍州后梁萧詧都此西魏改曰襄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襄阳郡唐武徳四年曰襄州天寳元年曰襄阳郡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今县六 襄阳 邓城 谷城 宜城 中庐 南障】
  汉南阳太守秦君碑【互见邓州】
  在宜城【阙】
  在今【阙】  之故【阙】  都也按汉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郦道元注水经云秦颉郡人以江夏都尉出为南阳太守卒于南阳还塟宜城余昔从事总幕奉饟荆楚道出古郡于荒烟落日吊所谓秦君冡者有碑岿然剥蚀殆尽徘徊其下亲视临搨仅得数十百字而止其额十大字曰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其名字除拜俱不可攷天下碑録载秦君之碑有二一在宜城一在南阳惟碑首存欧赵二録止得碑首俱南阳本也余歴走边邮四怀南阳之机探古索隠无所不到访南阳之石无有矣惜哉【集古后録】
  汉荆州从事苑君碑
  汉故荆州从事苑君之碑篆额碑云君讳镇字仲弓南阳人也碑残缺不见立石年月【复斋碑録】
  汉筑阳侯相景豹碑
  在谷城西一里文字磨灭【访碑録】
  汉侍中王逸碑
  在宜城南三里【访碑録】
  汉山阳太守碑
  在谷城县北二十里【访碑録】
  汉司徒掾梁君碑
  在谷城西四里建安二十七年立文字磨灭【访碑録】司徒掾梁君碑篆额惟存録碑二字碑録云襄州谷城有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十七年立此黄初前一年也岂吴人尚用汉歴乎否则误字也梁君名休字元坚为郡五官掾歴郎中光禄主【缺一字】辟司徒府掾拜新都令有年月而缺其所终太守赵君相与諡之曰贞文子铭诗以三言为文【续】
  汉郭先生碑
  不见书撰人名氏碑在襄州谷城县界中其辞云先生讳辅字辅成又云年五十有二遇疾而终其文字古质盖汉碑也其用乡防字与汉娄夀碑同【集古録】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书字甚古盖汉碑也先生名辅字甫成荆州人碑在谷城县【集古録】
  集古録以为汉碑按后魏郦道元水经具载此碑云碑无年号不知何代人然则欧阳公何所据遂以为汉人乎余以字画騐之疑魏晋时人所为既无歳月可考姑附于汉碑之末【金石録】
  郭先生之碑额郭君名辅无歳月时代欧阳公以为汉碑赵以为魏晋字画今碑有两昭字晋人所讳疑此是魏刻【释】
  魏襄阳太守刘府君碑
  魏故襄阳太守虎威将军平都亭侯刘府君碑其字甚伟髙贵乡公正元三年四月二十日辛丑建【复斋碑録】
  魏刘熹学生冡碑并隂
  在今谷城县界中余为干徳令时尝以公事过谷城见数荒冡在草间傍有古碑倾侧半埋土中问其村人为何人冡皆不能道而碑文磨灭不暇读而去后数年在河北始集録古文思向所见谷城碑疑为汉碑求之又数年乃获按襄州圗经云学生冡在县东北水经云魏济南刘熹字徳怡博学好古立碑载生徒百余人其不终业而卒者于此号学生冡今碑虽残缺而熹与生徒名字往往尚可见盖余昔所见乃学生冡而碑魏时碑也熹谷城令也【集古録】
  书文字磨灭不完其间有称大魏者又曰济南刘熹字徳怡而最后有学生名百余人并列其所授诸经襄州圗经曰熹常为谷城令学者多徃从之其受业未终而没者悉之谓之学生冡此碑是也在谷城县学生冡傍【集古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