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
唐王粲石井栏别记
唐防昌二年节度使卢钧复理粲旧井别作新石栏而记之前武功县尉李掖书【集石录目】
唐创修五道将军记
唐朱泳撰无书人名氏防昌三年七月【复斋碑录】
唐修兴国寺舍利塔铭
唐魏子仲述防昌四年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汉江神庙记
唐孟珏记正书无姓名防昌六年八月立【复斋碑录】
唐三圣兰若镜灯记
唐杨知逺撰屈师穆八分书并右文篆额大中五年七月建【复斋碑录】
唐立蜀相武卿忠武侯诸葛公碑
唐李景譲撰正书无名氏篆额大中十年三月建【复斋碑录】
唐延庆院记并碑阴勅牒
唐蒋系撰魏修正书咸通三年八月立碑阴勅牒二咸通二年赵韬正书【复斋碑录】
唐尊胜经
咸通七年五月【诸道石刻录】
唐徐商德政碑
唐李隲撰李晓书并篆额咸通六年十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延庆院经蔵铭
唐赵璘撰裴光远八分书并篆额咸通九年六月建【复斋碑录】
唐义亭记
唐刘卢白撰裴光逺正书篆额咸通九年六月立【复斋碑录】
唐闻喜亭记
唐赵璘撰咸通十一年四月五日作亭【复斋碑录】
唐新剏池台六咏
唐裴坦撰正书无名氏咸通十一年立刻于闻喜亭记碑阴【复斋碑录】
唐云麾将军宋戎墓志
从孙程撰刘虔古书并篆额咸通十一年八月【复斋碑录】
唐社稷坛记
唐容管经畧推官皮日休撰国子监缺学博士裴光逺八分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坦新修州之社稷坛以咸通十二年刻此记【集古录目】
唐山南东道左押衙韩玫志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干符己亥九月【复斋碑录】
唐新立镇南将军刘表庙碑
唐陵州刺史刘推撰并书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后汉末为荆州牧僖宗时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自称裔孙碑以广明二年立【集古录目】
唐刘表碑阴
碑阴刘巨容题记与庙碑同巨容立庙因以墓侧搆水亭为游宴之所沃记表僚属蒯越韩嵩等及蜀先主在荆州事迹未有表所作山道口亭铭刻在庙碑之阴【集古录目】
唐改封武威王新庙记
唐徐砺撰正书无名氏篆额光化二年六月立在襄阳县【诸道古刻录】
唐淮安王赵公祠堂记
无建碑之嵗月又不载其名氏莫详为谁余疑赵德諲即其人也按唐书德諲传初从秦宗权为右将以讨黄巢功授申州刺史而碑云大冦作二京陷公始为义阳郡即申州也又按光启元年秦宗权陷襄州以德諲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文德元年德諲以襄州降以德諲为忠义军节度使宗权平和中书令封淮安郡王迁拜次序与此碑所书俱合碑又云今令公功业不亏于旧日荣更显于昔日今令公者其子中书令正凝正凝以天祐元年封楚王此碑葢立于龙纪之后天祐之前故正称为令公也【集古録】
后梁重建鼓角楼记
郑劳谦撰正书无名氏开元二年十二月【复斋碑録】
梁修岘山亭记
无书撰人名字篆额贞明二年十一月【诸道石刻録】
晋卧龙山武灵王学业堂记
李光图撰正书无名字篆额天福三年七月记【复斋碑録】
通州石固尉邓荗志
毛元素撰无立石年月【复斋碑录】
梁将军碑
在谷城县北二十里【访碑録】
节度使梁崇义碑
在襄阳县东二里【访碑录】
大将军席肃公之神道
陈仁棱书弥陁经
延庆院重修法堂记
韩思复碑
道德经幢
五碑诸道石刻录
邓州
【春秋时申邓二国之地战国属韩自后属楚秦置南阳郡二汉因之晋属南阳国又顺阳义阳二国之境宋齐为南阳郡后魏兼置荆州西魏置重南阳郡唐武徳二年曰邓州天寳元年曰南阳郡梁陞为宣化节度后唐改曰威胜周改曰武胜今县五 掖县 南阳内乡 淅州顺阳】
汉张平子前后残三碑
汉崔子玉撰并书其刻石为二本一在南阳一在向城天圣中有右班殿直赵球者知南阳县事因治县廨毁马台得一石有文騐之乃斯铭也遂龛于防事之壁其文至凡百君子而止其后半亡矣其在向城者今尚书屯田员外郎谢景初得其半于向城之野自凡百君子已上其前半亡矣今以二本相补续其文遂复完而阙其最后四字然则昔人为二本者不为无意矣唐寳歴中有徐方囘者别得二十一字去是铭最后文疑球所得南阳石之半亡者尔今不复见则又亡矣惜哉【集古录】
小篆世传崔子玉撰并书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仕汉至河间相碑有二一在今邓州南阳县自凡百君子以上亡其半一在县之向城村自凡百君子以上亡之今以二本相续而文遂完文章篆画抚向城之本而勒之南阳更为横卷用便卷舒耳非如杜元凯两碑之谓也【集古后録】
汉司空宗俱碑
碑云公讳俱字伯俪南阳安众人也而其额题汉司空宗公之碑碑已残缺不成文理而官秩名字乡里特完可考故详录之【金石录】
汉司空宗公碑篆额碑之文皆已残缺惟名字郡邑父祖独存而官秩尚可见宗公名俱以察孝亷为城门候歴郎中议郎五官中郎将越骑校尉汝南太守少府太仆太常遂拜司空范史【缺】纪建宁三年七月太宗常俱为司空熹平【缺】
汉司空宗俱碑阴
宗俱碑阴额上六大篆曰门生立碑人名正碑甚刓灭碑背所损却不多上下凡四横书其人郡邑名字畧无推称当是门生未筮仕者故吏不应无碑不传于后世尔【续】
汉宗资墓天禄辟邪字
在宗资墓前石兽防上按后汉书宗资南阳安众人也今墓在邓州南阳界中墓前有二石兽刻其防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集古录】
篆书四字后汉宗资墓前有二石兽刻其防上各三字在邓州南阳县界中
汉圉令赵君碑
其额题汉故圉令赵君之碑而最后题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碑已讹缺名字皆不可考【金石録】汉故圉令赵君之碑额名字俱缺赵君所歴二邑其一惟存新字而灭其下文其卒以灵帝中平五年又二年献帝初平元年立此碑【释】
汉南阳太守秦君碑
题云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秦君不知为何人亦不著书人名氏其碑皆漫灭不可读独此篆完曰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在南阳县【集古録目】
文字已磨灭惟其额十大字尚完好故名字嵗月皆莫可考按后汉书灵帝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或云此即颉碑也然郦道元水经注载颉墓与碑皆在宜城此碑乃在南阳或是郡人所立德政颂尔【金石录】
欧赵皆云文已磨灭惟存其额十大篆予所得者犹有九十余字其后有孝亷十二人上计掾吏五人题名水经云宜城有南阳太守秦颉墓墓前有二碑颉郡人也以江夏都尉为南阳守道过宜城见一家东向颉驻车视之曰此可作冢后颉卒于南阳丧还至此车不肯进故吏因市此宅之则知此为秦颉碑也其间有光和三年字葢是述其前事天下碑录云碑在宜城熹平年立非也【释】
汉蜀郡属国都尉王君神道
在南阳题云汉故蜀郡属国都尉王君神道封陌按郦道元注水经淯水南道侧有二石楼制作精妙题云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阳西鄂人【缺】
出【缺】
向城令张璿之撰孝女双石楼记所书与水经注合惟水经误以都尉为太守耳璿之记唐天寳七年建【金石录】
魏横海将军吕君碑
魏故横海将军章陵太守都乡侯吕君之碑篆额吕君名字皆刓剥以黄初二年卒魏之佳者惟钟梁之碑四君范式碑则又次之此刻差胜贾逵刘熹尔【释】
碑云君讳朗字义先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年六十有一黄初二年正月薨夏侯湛撰郡吏杨向勒铭碑在南阳县
晋张平子碑阴颂
晋南阳相夏侯湛撰书不著名氏湛因行县至西鄂过衡墓刻此颂于碑阴【集古录目】
西魏持节征东将军景宣颂
大统十年七月初二日甲申建【复斋碑录】
西魏征东将军景宣碑石已破剥失其姓字其额云大魏持节征征下缺碑云君名景宣宣下又缺又云拜征持节征东将军南阳太太下又缺当是持节征东将军南阳太守故南阳立此碑也其【缺】
甲大同十年即西魏大统十年也此为大统无疑余故标其目曰西魏征东将军景宣碑【集古录目】
东魏崇先寺记
碑无岁月不知何时所立建此寺者陇西君君上灭一字其官为持节假抚军将军镇逺将军谏议大夫新野镇将帯新野太守当郡汉广两郡大都督令以卢辨所作九命考之抚军将军大都督八命镇逺将军谏议大夫正六命又考新野郡在汉为县晋大康中为侯国至惠帝始分南阳立新野郡齐永防元年魏孝文攻围新野太守刘忌死之地入于魏惟汉广郡求之于史无所得今南阳平氏有徐史君碑称兴和三年拜抚军将军南雍川刺史在汉广置立州镇其阴又有汉广太守郡丞郡功曹等数人兴和静帝年号此君疑亦当时人也【集古后录】
东魏徐穆之碑
武定元年立在南阳县【诸道石刻录】
唐南阳令邓慈丰山堰记
前南阳尉刘单撰幷书永徽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复斋碑录】
唐开新野县
唐立五羖大夫碣
不着撰人名氏唐人郑琏书据碑因过五羖大夫墓作此铭以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立【集占录目】
按寰宇记南阳县西南七里有五羖大夫墓墓有碣即此碣也南阳故申伯之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秦昭襄王使白起戍楚取郢即其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五羖大夫宛人仕虞为大夫晋献公灭虞虏之以媵于秦后亡走宛楚人执之缪公赠以羖羊之皮五授之国政故称五羖碑云大夫姓百里名奚诸侯受封地方百里因氏焉莫知孰是【集古后录】
唐令长新诫
开元中县令徐抗所刻太室山人刘飞书在穰县【集古录目】
唐释县令勅
唐南阳新野令李伯豫行书天寳六年十月建【复斋碑录】
唐孝女双石楼记
唐南城令张璿之撰正书姓名残缺天寳七年三月【金石录】
唐南阳县防西墉记
唐徐方囘撰幷分书大中十一年立【访碑录】
方囘云寳应中为南阳令得崔子玉所作平子铭末二十一字阚于防之西墉按今西鄂石本末句见在方囘所得乃南阳半石之末也今又亡矣惜哉【集古录】欧阳公云方囘寳应中为南阳令得平子铭末二十一字阚于防之西墉顷余至南阳亲摸此记记后别有小篆曰朝议前行楚州寳应县徐方囘大中十年冬领此县十一年立此记寳应昔肃宗以楚州献寳玉因以元年为寳应元年更楚之安宜为寳应县自寳应纪元至大中十年相去实九十五年方囘大中十年始领南阳县事所谓寳应中为南阳令欧阳公览碑误矣【集古后录】
随州
【春秋随国战国属楚秦属南阳郡二汉因之晋属义阳郡惠帝置随郡宋齐因之西魏置幷州后改曰随州隋开皇中郡废大业初州废置汉东郡唐武德二年曰随州天寳三年曰汉东郡皇朝乾德五年陞崇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崇信军今县三 随县 唐城 枣阳】
漠舜子巷义井残碑
舜子巷义井碑凡二十三行行三十七字石理皴剥仅有五十余字依约可辨其间有光和三年字知为汉碑也碑在随之舜子巷元祐丁夘年郡守许觉之始徙于后圃识其阴云五大夫秦爵也秦距【阙】
汉东故物
菩提逹磨碑
圆觉大师塔碑
三碑诸道石刻录
【阙】
韩秀荣八分书【访碑录】
唐静塞军使张公碑
无书写人姓名及年月【访碑录】
寳刻丛编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寳刻丛编卷四
宋 陈思 撰
京西北路
西京
河南府
后汉熹平石经
自书丹使工镌刻今所存诸经字体各不同虽邕能分善兼备众体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辨史云邕与堂谿典杨赐马日防张驯韩説单飏等正定诸经今公羊论语之后惟堂谿日防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赵防刘张文苏陵傅祯左立孙表数人窃意其间必有同时挥毫者予详玩遗字公羊诗书仪礼又在论语上识者当能别之【并释】
魏三体石经遗字
古文篆三体凡八百二十九字后汉熹平中校定五经使蔡邕以三体书
唐窦将军墓志
不著书撰人名氏将军河南人唐大穆皇后之族官至右屯卫将军碑以神龙二年立今其文字缺灭将军之名字皆不可见矣【集古録目】
唐黄门监卢怀慎碑
唐礼部尚书苏颋撰宗八分怀慎字怀慎范阳人官至黄门监諡曰文成碑以开元八年立【集古録】
唐歙州刺史郭茂贞碑
唐贺知章撰八八书姓名残缺开元二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赐中岳隠士司徒巨源手诏
唐眀皇诏并谢表开元二十二年立在龙门【访碑録】
唐龙门西龛石像碑
唐张九龄撰分书姓名缺开元中立【金石録】
唐令长新诫
开元二十四年二月五日【诸道石刻録】
唐宗御制初宗择令长一百六十三人又自制新诫宰相裴耀卿等请令集贤院善书者书以赐之其后诸县往往刻石【集古録目】
唐鄂州刺史卢府君碑
唐李邕撰幷书天寳元年二月【金石录】
唐郇国公李君碑
季子适撰史惟则篆书天寳四年九月【金石录】
唐陈留尉刘飞造像记
唐史惟则八分书天寳九年十二月立按封演闻见记云宗尝幸骊山登朝元阁命羣臣赋诗正字刘飞诗最清拔特激赏右相李林甫怒飞不先呈己出为一尉而卒今此记有云顷校文金殿赓歌栢梁叨沐锦衣之赐遂有长沙之役如此则演所记为不诬矣记在龙门山字画甚工而世颇罕传【金石録】
唐龙门观音像记
唐陶翰撰徐浩正书天寳中立【金石録】
唐赠秘书监程文英碑
唐北海太守李邕撰黄门侍郎张廷珪八分文英字文绎广平人仕至桂州都督府长史赠秘书监碑以大歴七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程文英碑隂赠告并重立碑记
男程皓记程廪正书大歴七年五月十五日立在龙门【复斋碑录】
唐右金吾卫将军兼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