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后汉书八家辑注
后汉书八家辑注
分目:
祭遵 陈临 第五伦 李淑 张闳 王防 刘裕 陈正叔 严丰 包咸 郑兴 贾逵 桓谭 许庆 周穆 邓晔 邓弘 王阜 桓任 刘崇 皋弘 何汤 张佺 羊茂 刘平 刘琨 尹敏 宋均 江革 王博 黄向 陶硕 杜诗 韩崇 隐● 戴凭 邓儒 锺离意 湛重 张堪 沈景 李鸿 周敞 陈茂 陈宣 戴礼 张业 路仲翁 李敬 公孙晔 陆续 虞延 封告 虔国 谢夷吾 方储 范式 张修 孙华 孔嵩 傅贤 黄香 严翊 郑弘 陈嚣 张霸 张楷 王谭 刘陵 刁曜 周畅 百里嵩 郭丹 董宣 礼震 董春 (以上总卷九)
陈宠 张意 马融 巴祗 邓道 陈龟 孟尝 尹昆 闵贡 石苞 张稷 吴佑 邓通 宋度 宋叔平 徐防 王充 陈堪 华崧 华松 戴封 许荆 许季长 司马苞 张冀 赵晔 杜抚 许敬 广汉儒 玊况 班固 陈嚣 陈翔 冯鲂 唐羌 张青 王党 高慎 周燮 岑熙 陈楚 李焘 石□ 陈禅 闻人统 梁竦 梁不疑 李寿 孔乔李昺 郎宗 王辅 施延 任防 王赐 黄昌 □绍 侯瑾 樊英 祝皓 刘据 虞承 左雄 戴良 陈常 薛惇 雷义 法真 徐相 崔瑗 沈辅 范丹 仇览 黄真 刘佑 沈丰 羊续 赵嘉 陈谦 (以上总卷一○)
董种 冯绲 周乘 宗庆 彭修 刘騊駼 张纲 刘虞 蒋崇 祝良 王奂 高弘 张陵 盛吉 皇甫规 王畅 朱宠 许永 贾彪 苏章 宗度 郭谅 杨章 徐栩 宣仲 李固 赵戒 赵典 妫皓 尹苞 朱穆 刘宠 唐约 荀绲 曹破石 龚遂 胡腾 应奉 陈蕃 周树 胡广 韦着 李昙 姜肱 杨高 羊陟 郭泰 刘儒 李咸 度尚 刘瑜 孔恂 杨乔 窦武 牛震 贺纯 王逸 符融 冯岱 宋果 徐璆 刘宽 袁忠 吴冯 郭贺 (以上总卷一一)
张盘 晋文经 成 刘 范滂 刘淑 延笃 黄宪 徐稚 张奂 陈朔 周景 李燮 杨璇 魏朗 李膺 王威 茅容 抗徐 申屠蟠 皇甫嵩 巴肃 史弼 第五永 杨震 杨秉 杨赐 宗琳 陈球 陈瑀 陈珪 宗资 檀敷 贾淑 桓严 承父婴 杨奇 张驯 赵咨 贾琮 公孙瓒 朱隽 蔡邕 袁闳 袁弘 袁秘 封观 谢弼 盖勋 臧旻 胡母班 高干 阴修 刘表 赵昱 公沙穆 骆俊 伍孚 郑玄 陆康 祢衡 赵谦 徐胤 董袭 刘翊 佛 三君 交址 弩 涉皇山 五经碑 蝗 宁阳主簿 周平王后 谏议大夫 三男共娶 腹背毛 (以上总卷一二)
薛莹后汉书序:莹字道言,吴薛综之子。其所纂蹈,允有先风,涉学既博,文章尤隽。吴少帝命韦曜、周昭、梁广、华核及莹五人共撰吴书,同寮之中,莹为冠首。吴亡后,归司马氏,官散骑常侍,著书八篇,名曰新议。其所著汉书,当是私作,故吴志本传不载。余靖表云:「莹作后汉记百卷,今他本直云后汉书也。」莹书大半弗存,未经拂耳瞥目。然读世祖及显宗二论,波属云委,灏瀚苍郁,洵良史手,他称是矣。袁彦伯竟未采及,何耶?
分目:
光武论 明帝论 章帝北巡 灵帝猎 王霸白冰 李膺抗志 马防论作乐 虹见 八俊 白波贼 (以上总卷一三)
张璠汉记序:汉记之称,因旧也。意其时谢、薛诸书皆未行世,璠因东京本朝之史而删录之。且东观记续于熹平,其后但有起居注诸书,璠故略于国初,而详于季世,亦以补其未备耳。是以裴松之注魏、蜀志,多援是书为证。袁宏叙汉纪云:「经营八年,疲而不能定,始见张璠所撰书,其言汉末之事差详,故复采而益之。」盖是编罕传,当典午时已艰购若此。吴正仪亦以为逸书无考。余秘书则历叙群史,独缺是编,岂竟未识其名耶?今所传者,千百之什一,刘璋一论,备具三长,余可知已。(会稽徐友兰钞本有蔡元培案:唐以前书无刻本,故难得,非所谓艰购也。)
分目:
明德马后 张酺 卢芳 杜诗 梁冀 左雄 范丹 宋穆之 朱穆 李固 吴佑 郭纯 张温 马防 杨秉 宋登 陈球 周景 种暠 荀顗 孔融 王龚 王畅 郑泰 蔡邕 王允 荀淑 荀爽 荀悦 何颙 董卓 桥玄 皇甫嵩 贾琮 王立 少帝出奔 献帝命名 献帝入长安 刘璋论 于阗 北郊 时人语 (以上总卷一四)
华峤后汉书序:案华叔骏集载诏语曰:「亭侯峤体素弘简,文学该通,著书实录,有良史之志,故转为秘书监,其加散骑常侍。凡著作礼仪音律天文数术,南省文章,门下譔集,皆典统之。」峤谢表云:「刘向父子,世典史籍;马融博通,三入东观。非臣庸贱,所敢拟迹。」则当时之推重可知矣。峤集序云:「峤作后汉书百卷,张华称其有良史之才,足以继迹迁、固。乃藏之秘府,与三史并流。」司马诸公赞曰:「峤字叔骏,有才学,撰后汉书,世称为良史。」则当时后汉书之推重又可知。此编不知亡自何时,吴博士表不言其遗逸,盖已不复知有华书矣。余靖云:「峤删定东观记为汉后书九十七篇。」应别有考。今范书多采拾其绪余,至于小论,或全袭用,蔚宗其亦服膺斯编乎?微章怀注之,则掠美者胜矣!峤,华表之子,歆之孙也。
分目:
明帝 陈愍王宠 邓禹 李通 臧宫 祭遵 岑彭 陈俊 冯异 吴汉 郑兴 冯衍 朱晖 樊宏 马援 桓荣 桓郁 乐松 吴雄 伏恭 应慎 陈宠 江革 第五伦 韦彪 郑众 宋均 郅恽 马防 张英 任延 冯豹 何敞 廉范 卫羽 耿康 陈元 郭伋 卫飒 徐防 张奋 桓焉 孔奋 班固 乐恢 任浦 倪宽 郭躬 刘恺 岑熙 袁良 黄琼 鲁恭 刘宽 阳球 赵孝 刘平 应顺 韩演 鲍德 周燮 桓典 崔琦 刘宠 宋登 袁逢 班超 张济 赵壹 杨震 李膺 张堪 应劭 袁安 陈寔 来艳 何熙 范滂 蔡邕 皇甫嵩 崔骃 杨彪 王允 应玚 崔瑗 华歆 华表 董卓 郭泛 梁冀妻 南单于 灵帝治南宫 世宰相 东观 明章二帝 执金吾 二十八将 论鲍永冯衍 (以上总卷一五)
谢沈后汉书序:山阴谢沈有孝行,博学多识,明练经史。何充、庾冰并称沈有史才,迁著作郎。撰司马书三十余卷及毛诗、汉书外传,诗赋文论,皆行于世。典午史云:「沈曾着后汉书百卷。」余靖以为一百二十二卷。又云官祠部郎,未知孰是。今兹所存,廑豹之一斑,孔鸾之一羽耳。然观其述礼仪、祭祀诸志,原原本本,似不欲攘人美以为己有者,亦良史才也。史称其学在虞预之右,信然!沈字行思,中兴书作「静思」。
分目:
郑敬 胡广定汉制 蔡邕撰志 闵贡 皇后配享 大水 蝗 雍乡 牛兰山 参
(以上总卷一六)
袁崧后汉书序:袁崧,亦作袁山松,陈郡人,官司马朝秘书监,着后汉书百卷,刘孝标注世说多采之。与袁宏为从昆弟,一纪一书,疑同时所作,故不相为引。顾一门皆良史才,何其盛也!旧传崧善音乐,好行路难曲,乃文其词,酒酣纵歌之,闻者皆为涕下。又出游,每令左右作挽歌,时人目为「道上行殡」,与张堪斋前种松事并称,其风流概可知已。别有宜都记一书,轶见他说,殆长于词笔者。今览其光武论,文多排迭,而喜填藻语,颇为六朝橐钥。然书中志灾祲为多,将以垂示鉴戒,庶几作史者之微旨焉。后以孙恩乱被害,文文无终,惜哉!
分目:
光武皇帝 明帝 灵帝 贾复 耿弇 宋弘 伏湛 隗相 侯霸 韩卓 罗威 杨终 徐璆 王充 朱穆 吴佑 杨震 岑晊 任隗 刘虞 羊续 贾彪 窦宪 杨匡 应奉 刘洪 范冉 沮隽 卢植 刘陶 王允 蔡邕 袁绍 置郡 分郡 虎见 火灾 河清 七大水 如斗雹 六月寒 大水 虹 水暴出 日重 月重晕 火光 大寒 木连理 营头 龙死 水溢 (以上总卷一七)
司马彪续汉书序:典午泰始中,司马彪着续汉书成。彪意以为汉氏中兴,迄于建安,忠臣义士亦已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谯周虽已删除,然犹未尽,安顺以下亡缺者多。乃讨众论,缀其所闻,以为续书,传之后世。典午书载其列纪、志、传凡八十篇,盖较范书减四十篇矣。余靖表不详卷帙,其散亡可知也。今摭拾群籍,汇成四编,其同范者十之六耳。夫彪为王室枝脉,以好色薄行弗嗣,由此不交人事,乃专精学艺,博览群籍。唐太宗尝咏其续汉志云:「前史弹妙词,后昆沈雅思。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其推崇之意可见。向使彪嗣高阳王,怀桐披裘,不过贵耀一时,岂能使千百载下传其著作若此哉!其曰续者,盖续班书云尔。彪字绍统,官秘书丞,所著又有九州岛春秋及战略诸书。
分目:
光武帝 明帝 章帝 和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桓帝 灵帝 明德马后 和熹邓后 顺烈梁后 曹皇后 虞美人 沛献王辅 北海敬王睦 琅邪孝王京 北海静王兴 赵孝王良 安成孝侯赐 东平宪王苍 河间孝王开 刘圣公 隗嚣 李通 王常 邓晨 朱浮 耿纯
公孙述 邓禹 李忠 强华 吴汉 王梁 阴议 寇恂 张隆 马武 卓茂 冯异 盖延 岑彭 张印 来歙 王遵 祭遵 朱佑 景丹 耿弇 侯霸 阴兴 陈俊 杜林 第五伦 董宣 鲍永 马援 曹褒 鲍昱 周泽 彭闳 温序 (以上总卷一八)
锺离意 马严 桓荣 王良 郑兴 耿国 祭彤 鲁恭 张湛 樊儵 张纯 耿秉 牟融 封观 王元 鲁充 陈谦 刘昆 赵喜 杨仁 梁松 徐防 淳于恭 虞诩 梁统 赵典 鲁 赵熹 张禹 周举 虞延 张奋 王丹 郭伋 傅宣 度尚 李恂 袁安 刘陶 梁商 何绍 陈翔 种暠 邓彪 鲁丕 黄香 张霸 汝郁 郑弘 申屠刚 刘平 班固 张衡 刘宠 杨琳 宣秉 冯鲂 王苑 梁冀 尹敏 李固 杜乔 廉范 姜肱 耿恭 祝良 班超 左雄 刘宽 陈弇 (以上总卷一九)
任延 杨震 乐恢 阳球 胡广 陈蕃 王涣 边韶 张堪 范丹 霍融 延笃 黄琬 张纲 吴佑 郭泰 杨赐 承宫 应志 桓典 陈寔 孔奋 徐孺子 范滂 宋则 杨璇 皇甫规 张奂 窦武 朱穆 庞参 李燮 傅燮 盖勋 荀淑 韩卓 应劭 赵岐 郑玄 蒋诩 蔡邕 史弼 孔融 桥玄 司马朗 郑浑 皇甫嵩 申屠蟠 陈群 袁逢 卢植 郗虑 唐珍 张颢 杨彪 孟郁 孙程 (以上总卷二○)
朱隽 刘繇 何进 刘虞 周群 董卓 刘备 曹腾 曹嵩 封禅刻石 封石 趾石 祠泰山 改元 刻石 金泥玉玺 亲封 三老五更 祠南郊 高禖 养老 准代管 天竺国 人死复生 万金堂 濯龙园 助蚕 灵台 玉钩玦 孔雀 大寒 日行 至日 送故 作历 四分历 晷景长短 六宗 日食 社稷坛 大鱼 苇方笥 女子复生 吕母子 荆州牧 考城 渔涪津 太白入斗 客星 驾驴 两头儿 异草 雀 侯非侯 后服 太子车 拜诸侯王 傩 诏狱 龙麟 印玺 救日 宗祀 祠老人星 嘉瓜芝草 冠 步摇 诸不谐 野蚕 星主 迎气 膢 冬至 正朝 朱索连荤 孛 掫 射犬聚蓩乡 水溢 大鸟 直如弦 行禘礼 天子葬 竹柏叶觞 火光 符拔 茅田一顷 蔡邕对灾异 妇人封君 雨肉 雨雹 长沙贼 艾县贼 减俸 不卫宫 渤海贼 沱水龙 城上乌 春旛 上巳 改水火 尚书省 騑 符訾 大将军 虎文服 角端车 童谣 百官俸 (以上总卷二一)
孙志祖谢氏后汉书补佚
汪辉祖序:乾隆癸丑暮春,会稽张茂才镇南语余云:潞庄王氏家藏元大德间所刻谢承后汉书。王氏主人与吾邑王进士宗炎为乡试同年友,又故与茂才交,然二君皆求之,数年不可得。去昭文张比部燮过访,又谓青浦许侍郎宝善有谢书写本,将假归传录。今春比部官京师,许氏之书又不可得。辉祖按:吴淑进注事类赋状在淳化时,已称谢书遗佚。王应麟困学纪闻云:谢承父婴为尚书侍郎。原注谢承后汉书,见文选注。是谢书在宋时已无传本,何以大德时乃有雕版,而元明诸人引用鲜有!在唐宋人类书外者,王、许两家所藏,真膺殆不可知。唐熙间,姚氏之骃撰后汉书考逸,中有谢书四卷。孙颐谷先生病其舛阙,重加纂集,凡姚氏所采者,一一着其出处,误者正之,略者补之,复以范书参订同异。其未采者,别为续辑一卷。证引精博,十倍于姚,全书虽逸,梗概于是略具,洵可谓伟平之功臣矣。嗣君与人以稿本邮示,将遂付之剞劂。裒病健忘,不能广阅远稽,有所附益。窃幸十年积悃,藉此稍慰,校读一过,识数语于后。他日如得见王、许两家本,当即以先生是书考定之。嘉庆七年岁在壬戌十有一月既望萧山汪辉祖识。
严元照序:吴武陵太守谢承,字伟平,撰后汉书百三十卷。其书亡于南宋,而或言明内阁有之,方以哲携归德清,不足信也。傅青主言其家旧藏明刊本,曹全碑出土时曾援据是书,无一不合,以为大胜范书,是亦无稽之言也。唯姚之骃后汉书补逸中所辑四卷,虽存百一,就可以见其大概。谢书于忠义隐逸,搜罗最备,不以名位为限,其所以发潜德之幽光者,蔚宗不及也。若其它事迹与范书异者,亦未见定胜。近仁和孙颐谷侍御,以姚本收辑诸书既多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