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后汉书八家辑注
后汉书八家辑注
六二三 沛国陈禁〔一〕,性不好荣。建武〔三十年〕(中)〔二〕,拜议郎,引见赐食,禁阳〔称〕眼目无所见〔三〕,以肉投羹中,出又撑柱乃归。(姚。王。汪。黄)──御览卷七四三 ○ 书钞卷一四五
〔一〕 书钞卷一四五作「陈楚」。黄奭曰:「疑『楚』字误。」孔广陶曰:「谢书别有陈禁传,不得相混。汪辑此条作陈楚传。」天游按:陈禁、陈楚当系一人,禁、楚二字必有一误。今依御览,入陈禁传,录书钞之异以存疑。
〔二〕 据书钞卷一四五改。
〔三〕 据书钞卷一四五补。
李寿传
六二四 李寿聪明智达,有俊才。太守黄谠高其名德,召署功曹。每进见,常荐达郡中善人有异行者,谠辄序用。寿虽见优礼愈隆,寿意益下,其所致达,未尝伐其功美。(姚。王。汪。黄)──御览卷二六四 ○ 书钞卷七七
六二五 沛相李寿前后所上便宜,为南宫故事。(王)──玉海卷五一
六二六 李寿为青州刺史〔一〕,〔发玺书〕于本县传舍〔二〕,乘法驾騑骖朱轩就路。其所经历州县,瞻察牧守长史政治优劣,若有惠爱节操清好未闻者,远听特表荐;有贵戚豪侠子弟在我贪残为人所疾者,有司畏忌不敢言举者,亦当随时案奏贬罚之。〔上言曰:「臣以为政宜一统,虽非所部,夫东家有犬,不忍见西家之有鼠,臣之所见,敢不以闻。」〕〔三〕〔奏免四郡相,百城怖惧,悉豫弃官〕。〔四〕(姚。王。汪。黄)─
─书钞卷七二 ○ 类聚卷五○ 御览卷二五四 晏公类要卷二○ 赵德麟侯鲭录卷三
〔一〕 汪、黄二辑均作「李焘」。孔广陶按:「类聚五十引『寿』作『焘』,翰苑新书前集卷七引,仍作『寿』。俞本作『焘』。然谢书本有李寿、李焘二人,每误为一,此则焘传也。」天游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类聚、孔本书钞、晏公类要、御览均作「李寿」,孙志祖以为当作李寿,王辑皆入李寿传,今从之。
〔二〕 据类聚卷五○、御览卷二五四补。
〔三〕 据侯鲭录卷三补。其中脱「宜」字,「统」误作「流」,皆据晏公类要卷二○改补。
〔四〕 据类聚卷五○、御览卷二五四补。
六二七 李寿为青州刺史,奉法督察,朝廷闻之,以能治剧。(王。汪。黄)──书钞卷七二
石□传
六二八 石□迁雁门太守,广宣恩惠,怀柔殊俗,远方皆服其德。(姚。王。汪。黄)──书钞卷七五
闻人统传
六二九 闻人统字文公〔一〕,为郡督邮。家贫无马,行则负担,卧则无被,每以皮自覆,未尝轻受人一餐之馈也。(姚。王。汪。黄)──书钞卷七七 ○ 御览卷二五三
〔一〕 御览卷二五三「统」作「袭」。
施延传
六三○ 〔施〕延字君子,蕲县人也〔一〕。少为诸生,明于五经,星官风角,靡有不综。家贫母老,周流佣赁,〔鬻力供养〕〔二〕。常避地于庐江临湖县,种瓜〔自给〕〔三〕。后到吴郡海盐,取卒月直,赁作半路亭父〔四〕,以养其母。是时吴会未分,山阴冯敷为督邮,到县,延持帚往,敷知其贤者,下车谢,使入亭,请与饮食〔
讫〕〔五〕,脱衣与之,饷饯不受。顺帝征拜太尉,年七十六薨。(
姚。王。汪。黄)──范书陈忠传注 ○ 御览卷八二九 又卷四八四
〔一〕 据御览卷四八四、八二九补。又御览卷四八四「蕲县」作「
沛」 鸫蕲县属沛国,恐「蕲」上脱「沛国」二字。
〔二〕 据御览卷四八四补。
〔三〕 同右。
〔四〕 御览卷八二九「父」作「下」。
〔五〕 据御览卷八二九补。
嵇诏传
六三一 嵇诏字文肃〔一〕,为范令,不入内舍,常卧厅事上。(
姚。王。汪。黄)──书钞卷三六
〔一〕 姚、王、汪三辑作□绍传,黄辑作胡绍传,前均有「会稽」二字。
胡邵传
六三二 胡邵为淮南太守,〔使铃〕(群)下阁外炊〔一〕,曝作干饭,阁内不设釜甑。(孙。王。汪。黄)──书钞卷一四四 ○ 御览卷七五七 又卷八五○
〔一〕 据御览卷七五七、又卷八五○改补。铃下乃下等随从。范书酷吏周传曰「又问铃下」,注引汉官仪曰:「铃下、侍阁、辟车,此皆以名自定者也。」
祝皓传
六三三 祝皓字子春,志节抗烈,笃于仁义。为吏归休,先周旋乡里,吊死问疾毕,乃还家。(姚。王。汪。黄)──初学记卷二○
虞承传
六三四 虞承字叔明〔一〕,拜谏议大夫,雅性忠謇,在朝堂犯颜谏争,终不曲挠。散〔俸〕禄赈给诸生〔二〕,言德无比。(姚。王。汪。黄)──初学记卷一二 ○ 御览卷二二三 书钞卷五六
〔一〕 书钞卷五六引作「叔郎」。
〔二〕 据书钞卷五六补。御览卷二二三亦然。
陈长传
六三五 陈长字君渊〔一〕,昼则躬耕,夜则赁书以养母。(姚。王。汪。黄)──书钞卷一○一
〔一〕 诸辑从陈、俞本,皆作陈常传,未知孰是。又孔本「字」误作「次」,径改。
薛惇传
六三六 汝南薛惇字子礼,为北海长史。家贫,坐无完席。妻谓惇曰〔一〕:「君无俸禄给子孙,复无完席耶?」惇因更以善席与妻,自坐败者,妻惭,不复敢言。(姚。王。汪。黄)──书钞卷一三三 ○ 又卷三八 御览卷三九三 又卷七○九
〔一〕 职官分纪卷四二「妻」下有「子」字。两处皆然。
六三七 薛惇为汉中太守,盛夏但坐板榻,上不用席,冬坐羊皮。河内高弘为琅邪相亦然。──书钞卷一三三
徐栩传
六三八 吴郡徐栩,为小黄令。时陈留遭蝗,过小黄,飞逝不集。刺史行部,责栩不治,栩弃官,蝗应声而至。刺史谢,令还寺舍,蝗即皆去。(姚。王。汪。黄)
──类聚卷一○○
六三九 吴郡徐相为长沙太守〔一〕,常食干饭,不发烟爨。(姚。王。汪。黄) ──类聚卷八○ ○ 御览卷八七一
〔一〕 疑徐相、徐栩为一人,且当以徐栩为是。
六四○ 徐栩为长沙郡将〔一〕,亡,遗言不受赠赙,有一匹私马,卖以买棺。(姚。王。汪。黄)──书钞卷九二 ○ 御览卷五五一
〔一〕 御览卷五五一「栩」误作「●」。
沈辅传
六四一 沈辅字伯禽,会稽山阴人也。辅少俭约,约身以礼,丧父服阕,推让祖考财产、田宅与亲贫不足者。(姚。王。汪。黄)──初学记卷二四
陈谦传
六四二 陈谦字伯让,拜御史中丞,执宪奉法,多所纠正〔一〕,为百僚所敬〔畏〕〔二〕。尚书选举,序位旌贤,常谘问谦。自陈蕃虽尊为宰相,论议褒贬,每往质疑,皆服其清识高亮。(孙。王。汪。黄)──御览卷二二五 ○
书钞卷六二
〔一〕 书钞卷六二「纠」作「绳」。
〔二〕 据书钞卷六二补。
六四三 陈谦字伯让,为御史中丞。同郡宣丰时为卫尉〔一〕,司徒位缺,尚书欲案以补之,咨问于谦,谦正坐不答。丰亦因士大夫谓谦,谦曰:「位不可妄假人。三司位重,上和阴阳,下训五品,岂可得处?宣丰何人,而欲居稷之官〔二〕。」传语者愧而退。(姚。王。汪。黄)──书钞卷五○
〔一〕 「时」上有「自为休健大夫」六字,疑系衍文,据陈、俞本删。
〔二〕 稷,即尚书舜典所言之弃与契。舜命弃为后稷,契为司徒,此借以喻三公之职。
六四四 陈谦睎高视远,清举矫俗。(孙。王。汪。黄)──文选卷一八成公绥啸赋注
周乘传
六四五 周乘为交址刺史,举奏二郡秽浊太守〔一〕,属县解印绶弃官者四十余城〔二〕。(姚。王。汪。黄)──姚辑
〔一〕 「二」系「七」之讹。交州郡七,共五十六县,下既言「四十余城」,则郡数亦必当作「七」。
〔二〕 此条王、汪二辑注出类聚,而不详卷数,遍查类聚并无此引。黄辑照姚辑录,今亦从之,存而俟考。
蒋崇传
六四六 蒋崇为北海相,督邮阙,更选功曹吏徐蒙,曰:「无可为督邮者,唯功曹耳。」崇遂署蒙,遣行县,无犯所白。崇谓曰:「相以督邮为耳目也。」(姚。王。汪。黄)──书钞卷七七
祝良传
六四七 良字邵平〔一〕,长沙人,聪明博学,有才干,以廉平见称。(姚。王。汪。黄)──范书庞参传注
〔一〕 天中记卷三作「字石卿」。
六四八 长沙祝良为洛阳令〔一〕。常侍樊丰妻杀侍婢,置井中。良收其妻,杀之。(姚。王。汪。黄)──类聚卷三五
〔一〕 「祝」原误作「视」,据御览卷五○○引东观记径改。
六四九 祝良为梁州刺史,历年无警。(孙。王。汪。黄)── 文选卷五六陆佐公石阙铭注
车章传
六五○ 梁国车章为本县功曹,令黄(拳)〔奉〕为人所诬〔一〕,章证其无罪,当下笔立辞,乃以斧斫右手五指〔二〕,闭口死〔于〕狱中〔三〕。(孙。王。汪。黄)──御览卷四二○ ○ 又卷三七○
〔一〕 据御览卷三七○改。职官分纪卷四二亦作「奉」。
〔二〕 御览卷三七○「右」作「左」,误。
〔三〕 据御览卷三七○补。
项诵传
六五一 豫章项诵字叔和,为郡主簿〔一〕。太守为属县所诬,(
章)〔项〕诵诣狱证〔二〕,要引自掾〔三〕,血出滂流,齿皆堕地,太守获免。(孙。王。汪。黄)──御览卷三六八
〔一〕 王谟引江西通志曰:「顺帝时为郡主簿,有风义。」又东观记「项」作「须」,未知孰是。
〔二〕 「项」作「章」,乃引者涉「豫章」而误。
〔三〕 御览注曰:「掾,音断。」天游按:东观记作「引械自椓口」,疑此引有讹脱。
李光传
六五二 汝南李光字伯明,为兖州。母亡后归,视床处,得亡母乱发,光持悲号,气绝复续。(孙。王。汪。黄)──御览卷三七三
周滂传
六五三 汝南周滂字次彦。世祖到常山,问可治兵者谁,滂舅以滂对。世祖见滂短小,以为不能将帅。滂对有词理,拜颍川府丞。(孙。王。汪。黄)──御览卷三七八
郭宏传
六五四 郭宏为郡上计吏。正月朝觐,宏进殿下,谢祖宗受恩,言辞辩丽。专对移时,天子曰:「颍川乃有此辩士耶?子贡、晏婴何以加之!」群公属目,卿士叹伏。(孙。王。汪。黄)──御览卷四六三
六五五 郭宏为郡上计吏,朝廷问宏颍川风俗所尚,土地所出,先贤将相儒林文学之士,宏援经以对,陈事答问,出言如浮,引义如流。(孙。王。汪。黄)──御览卷四六三
秦护传
六五六 秦护清廉,不受礼赂。家贫,衣服单露,乡人歌之曰:「
冬无葱,有秦护。」(孙。王。汪。黄。俊)──御览卷六九五
殷亮传
六五七 殷亮为博士、讲学大夫。诸儒论,胜者赐席,亮重八、九席。帝曰:「学不当如是也?」(孙。王。汪。黄)──御览卷七○ 九
卫良传
六五八 卫良字叔贤〔一〕,拜尚书令。每当选举,常先谘访,拔擢天下英俊,及二千石长吏,必依功次用之。州里同郡,虽有佳者,避远嫌疑,犹后他州也。(黄)──书钞卷五九
〔一〕 黄辑作「字叔宝」,下条亦然,皆误。
六五九 卫良字叔贤,拜尚书令。病,罢官还家。家无完席,宾客省之者,坐桑下谈论,饮水去。(孙。王。汪。黄)──御览卷七○九
周躬传
六六○ 汝南周躬为栎阳令,功曹万良为父报仇,自械诣狱。躬解械放良。后良赉缣五百饷躬,闭门不受。(孙。王。汪。黄)──御览卷八一八
李苌传
六六一 李苌家昼则躬耕,夜则读书,日为母市斤肉、粱米作食。(孙。王。汪。黄)──御览卷八六三
陈晔传
六六二 陈晔为巫令,有惠政,桑生二万余株,民以为给。(孙。王。汪。黄)──御览卷九五五
锺□传
六六三 汝南锺南严海君〔一〕,少时乡人有入其园窃菜者,明日拔菜,悉遗乡里,乡里人相约,无复取菜者。(孙。汪。黄)──御览卷九七六
〔一〕 孙、黄二辑均作锺南严传。黄奭曰:「『海君』上疑脱『字』字。」然天中记卷四六「海君」作「府君」,当是。南严恐是锺某之字。故从汪辑作锺□ 传。
费遂传
六六四 江夏费遂字子奇,为扬州刺史,悉出前刺史所种小麦、胡蒜付从事。(孙。王。汪。黄)──御览卷九七七
滕延传
六六五 滕延拜京兆尹,旌善为务〔一〕。(孙。王。汪。黄)──文选卷三八傅季友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注
〔一〕 范书侯览传曰:「延字伯行,北海人,后为京兆尹,有理名,世称长者。」
刘靓传
六六六 刘靓方筴所载〔一〕,靡不必综。(孙。王。汪。黄)──文选卷六○任彦升齐竟陵王行状注
〔一〕 筴,即策。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曰:「(张耳、陈余)怨陈王不用其筴不以为将而以为校尉。」
谢承后汉书卷八
王闳传
六六七 〔吴郡〕王闳字选公〔一〕,少为府小吏,慷慨有大节。迁冀州刺史,冀部强悍,又多豪杰,闳欲厉威,乘传到州,弹治贪浊。闳性廉克,不发私书,不交豪杰宾客,号曰「王独坐」。(孙。王。汪。黄。铃木)──晏公类要卷二○ ○ 书钞卷七二 类聚卷五○ 御览卷二五四 书钞卷三七
〔一〕 据书钞卷三七补。又其引作「字公选」,汪辑从之。然书钞卷七二与晏公类要引同,恐当以「选公」为是。汪文台又曰:「闳,一作宏 鸫此非张步传所见之王闳,亦非王允之弟王宏,何也?盖此固吴郡人也。」天游按:所谓作「宏」者,指御览卷二五四所引也。除汪氏所言王谭子名王闳外,王景之父亦名王闳,见范书循吏传。加此王闳,则东汉有三王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