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鼓山艺文志
鼓山艺文志
——乾隆《鼓山志 艺文》
夜坐蹵鳌桥
出门举步蹴金鳌,山露霏霏浥敝袍。鲸浪远翻江上月,天风近鼓树间涛。岩边流玉泉声细,桥外穿松石笋高。坐久不知莲漏永,却乘幽兴更挥毫。
——乾隆《鼓山志 艺文》
山过积雨初霁,郑汝交
太守见访,用韵奉答
敝衲蒙头一老翁,空山晏坐雨声中。洞云忽破悬朝旭,林鸟争骄啭晓风。择木不妨搏翮下,酬机只解举拳通。共看剪尽西窗烛,回首东峰日又红。
——乾隆《鼓山志 艺文》
山居
青山老去发长松,种树栽禾学野农。信口诗成多自喜,横肩杖出少人逢。透窗舒白岩前月,对榻疑青海上峰。顷刻白云迷远近,殿头传得一声钟。
——乾隆《鼓山志 艺文》
庚寅初春日庆无诤居落成
朝开柳眼对霜禽,新构禅房倚翠岑。客屐几能来僻谷,茶烟每自出平林。空中日月无寒暑,门外江山任古今。长揖世间尘梦绝,灰头土面卧云深。
——乾隆《鼓山志 艺文》
鼓山杂咏(四首)
屴崱峰
杖底群峰尽伏,方知身入层霄。笑看闽越旧国,兴替浑同海潮。
凤池
灵境迥开天际,池空凤去何年?青蒲白鸟如故,黄独新种云边。
灵源洞
桥上山云乍散,洞前海月初圆。白猿夜过西涧,一啸喝水岩边。
舍利窟
山径斜通别岭,深源忽见孤村。云中鸡犬出没,古树半掩荆门。
——乾隆《鼓山志 艺文》
鼓山杂咏(五首)
甘露降松(是年甲戌师主鼓山)
圣瑞端宜降大都,穷山何得独沾濡?晓来扶杖三门外,笑看松头缀玉珠。
九月复降
玉露霏霏又一番,满林花木尽同繁。丁宁莫道甜如蜜。恐惹游人入石门。
达摩洞
天开古洞碧岩头,吐月吞云事事幽。石壁迸流甘露滑,何须断臂夜深求。
甘露松
矫矫云边出处高,苍鳞翠鬣弄风涛。春秋历尽浑如昨,甘露霏霏又几遭。
出门晚眺
松头日落洞天昏,月色梅花半掩门。独立石桥凉露下,渔灯明灭照江村。
——乾隆《鼓山志 艺文》
周亮工字元亮,又号栎园,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御史。李自成入北京,亮工南奔,旋降清。顺治十年(1653年)任福建左布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屡以贪污被劾,论死,遇赦得免,旋病死。
登屴崱峰(二首)
曲涧幽涛落木稀,高凌绝磴款禅扉。长空云卷潮平接,下界风回雨倒飞。故里书难来雁足,劳人身会老渔矶。七年践尽千峰约,底事炎方不肯归。
沧波淼淼淡秋雯,遥拍螺鬟逐岭分。万磴松筠开岫月,半天钟磬落溪云。闲看老衲心无外,悔到深山意倍纷。欲涤尘襟参妙偈,泉声未许静中闻。
——乾隆《鼓山志 艺文》,又见
《赖古堂集》卷九
上海古籍社本
施閠章(1618~1683年),字尚白,江南宣城(今安徽宣城)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康熙时,召试博学鸿词,官至翰林院侍读,他于康熙七年(1668年)游闽。
屴崱峰
危峰矗立鼓山顶,目尽闽天万山影。磨崖上有紫阳书,光芒倒射扶桑冷。双江会合蛟龙游,三山灭没人烟浮。岛屿东看入海气,空青一发指琉球。洪涛忽起天地动,羲和返驾寒云愁。吁嗟乎!白日苦短鬓已斑,天风何泠泠,吹我骨珊珊。念欲乘风挥手去,八表万里何当还,鸾骖鹤驭良不远,鲸吞蚁斗谁能闲,回首大笑哀人间。
——《施愚山诗集》卷二十
国学扶输社石印本
鼓山涌泉寺
幽磴盘空曲,云飞涌化城。海风岩际落,江雨洞中生。说法龙来听,闻钟石自鸣。不辞节杖远,绝顶更孤行。
——《施愚山诗集》卷二十八
林必达(1630~1698年)字河子,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武举人,官山西游击。
宿涌泉寺
烟笼远树郁苍苍,瓦枕萝茵借上方。半榻尘心侵鹤梦,一炉香篆隐龙章。暮云寻路归孤嶂,落月依人到曲廊。爱听烧庵旧公案,露寒犹坐赞公房。
——《凤池林氏遗诗 剑余草》
民国十九年(1930年)铅印本
陈作楫字济之,福建龙溪(今龙海县)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举人。
偕林伊人、薛子大、周衣文登屴崱峰
屴崱俯苍溟,孤标控千丈。岩岫郁萦纡,川流纷决漭。石鼓何青荧,时震空中响。西望翠旗峰,秀色宛相向。惜昔此攀跻,颇驰域外想。倏忽五六年,卑栖叹尘鞅。朅来诸同心,素抱何萧爽。折简劳胜招,挥袂骋遐赏。飘飘闻天风,乍逐海潮长。旋从飞鸟背,直蹑层云上。员峤藐一抔,方壶小于掌。翛然凌八垓,仿佛罗万象。日入始下山,禅林转虚敞。幽探兴已酬,觉路思弥广。乘筏指恒河,得珠夸象罔。愿言矢勿谖,永以超世网。
——《飧听楼集选》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刊本
寄请霖公大和尚还石鼓
涌泉晏国师,开代称独至。我师傅宗旨,智觉心自异。慈悲度一切,大众乐宽易。忽遁宝福山,住持失所恃。名公远方来,莫不欲亲贽。浮屠随所往,师固不择地。然余受至理,每怀辄不寐。忆昔与师游,屴崱共舍利。经文酬答问,莫逆遂相视。别来十余年,点头无所自。驾言旋石鼓,宁我获藏秘。开堂重说法,师至立职事。无异大禅师,师何难拟此。佛名有万千,恩波同流峙。流泉石上雪,危峰几片寄。
——《飧听楼集选》
游鼓山寺有怀永觉大师
兼赠霖公和尚
平生最好招提游,况复东山擅奇绝。洞门斜倚山之隈,登临自觉区寰别。松风萧飒海涛秋,流泉石上明于雪。危峰几片寂无云,疑是芙蓉天外发。我来顾盼兴转幽,入殿翻经坐休歇。天边鹳鹤暮来旋,海山鱼龙应出没。我师何处不可寻,永向空门炼金骨。还怜衣钵有真传,高徒对我心超忽。妙相智觉本天人,一切众生惟讷讷。可怜携手凌苍巅,俯视诸丘小溟渤。
——《飧听楼集选》
重游涌泉寺
东郊三十里,遥望一峰悬。落日瞑山路,微风清晚天。人行祗树外,钟断法云边。少长经游处,蹉跎不记年。
——《飧听楼集选》
同不染师过吸江兰若访静和尚
石鼓山腰下,虚庵信有名。僧闲逢客笑,旙影向人迎。野屿清阴合,前江返照明。相携谈佛法,超忽道心生。
——《飧听楼集选》
涌泉有怀詹元庄
客里逢秋杪,登临傍海涯。白云遥对酒,青嶂漫题诗。愤世成予癖,逃空独尔思。翻怜岩谷好,谁共恣栖迟。
——《飧听楼集选》
过舍利窟用壁间韵
到来无复俗情牵,杖策溪头忽到巅。下界津梁青嶂绕,上方台殿翠微连。山岚气逐人烟起,舍利光凝佛日悬。自觉此身登彼岸,更于何处觅诸天。
——《飧听楼集选》
吊胡友蠡先生墓
争羡才名冠国中,何为冷落此城东。枯骸埋没悲春草,白骨荒凉泣暮风。事业伊周原似梦,文章董贾总皆空。九原忠魄应非少,一死成仁数有终。
——《飧听楼集选》
藏经阁看牡丹
百卉春深斗吐芳,临风次第到花王。娇姿弱态呈仙艳,金缕红衣喷异香。幡影翻随花影动,花香细逐案香长。萧斋寂寞无人迹,一捻红光上尽堂。
——《飧听楼集选》
重九前三日
登鼓山访霖公大和尚夜话
凉风归雁贴秋天,石鼓喧声迫与连。一夜会心皆法语,万书点识尽宗拳。烹茶每向龙泉汲,扫石闲依鸟道边。落帽不成愁里过,聿绳无计且枯禅。
——《飧听楼集选》
同方子章偕侄连玉游白云洞
悬崖屈曲绿阴稠,结伴探奇最上头。虚磴凌空云欲起,远峰趋阁日常浮。
——《飧听楼集选》
庄振徽字世慎,号耻五,福建福清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官高邮知州。
秋登鼓山大顶峰
两袖欲飞去,天风作浪鸣。眼随沧海阔,身与白云轻。万木叶初脱,千峰势尽平。攀跻饶意兴,漫逐少年行。
——《清全闽诗录初集续》卷一
嘉庆五年(1800年)注韩居刊本
黎士弘字愧曾,福建长汀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天举人,官至陕西参政。
住鼓山三日别去,与林彭叟期
补再游,林善尽许写屴崱图遗我
皆经积想艰难后,自应栖寻满意中。即浅为谋居十日,历高才得礼双峰。兴留未尽还重往,山入残春亦太工。要欲就君分笔墨,乞来四壁卧游从。
——《托素斋诗集》卷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刊本
登鼓山同沙阳廖伊贤、蒲中林彭叟
历险能将智慧尊,宁辞高峻踏危魂。十年壮想观沧海,一叶苍茫渡国门。鸟喜人来啼向树,山经雨过远明村。残碑更耐殷勤读,犹见当年笑咏存。
——《托素斋诗集》卷一
鼓山即席赠廖伊贤先生时年八十
一呼即起共看山,柱杖铿然响壁间。补百年中游未及,得三生悟想未艰。身全数载干戈内,人坐深秋水石间。白发直将泉色换,花风吹去潄朱颜。
——《托素斋诗集》卷一
鼓山茶话
钟罢遥峰响来归,月光一片冷双扉。山僧漫自留人住,不乞东坡玉带围。
——《托素斋诗集》卷一
徐元文字公肃,江南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登屴崱峰
高峰直上势崔嵬,闽越雄州一柱开。路转千盘随石笕,崖临百丈耸丹台。鸟飞天外山如镜,人到云中海似杯。便欲凌虚生羽翼,翛然绁马闻风来。
——《含经堂诗集》卷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刊本
徐陵(1614~1662年),字存永,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徐火勃子,善诗文,有名于时。
鼓山奉永觉大师入塔(四首)
屴崱云边路,袈裟葬此间。全身归白塔,开眼对青山。不为诸缘系,惟将只履还。影堂朝未启,犹说闭禅关。
自卜归真地,何山不可容。本来无定所,偶爱此高峰。甘露千年树,苍烟五树松。生前铭片碣,长倩白云封。
僧俗诸方至,幢幡夹道迎。天高迎鸟下,潭近毒龙惊。松籁成仙梵,香烟绕化城。空门无涕泪,只念佛千声。
参师膜拜始,忆在建溪边。祗觉须臾事,俄经廿四年。泉寒声不已,月满相依然。嗣法得高足,宗风有嫡传。
——《尺木堂诗》
福建省立图书馆抄本
鼓山涌泉寺重兴志喜(二首)
寺榜新看署涌泉,依稀全盛得如前。丹青重布三千界,瓦砾空悲七十年。伐石高封师祖塔,布金多费宰官钱。老僧忍说南唐事,零落香灯旧赐田。
灵峤开山择此峰,国师兴圣屡加封。风腥绝壑降神虎,云黑空潭徙毒龙。石乳异香能辟谷,岩头甘露尚留松。院分上下堪随喜,朝暮惊闻四度钟。
——《尺木堂集》
郭炜字暗生,福建晋江(今泉州市)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举人。清顺治初,官广东高雷廉道副使。
登屴崱(三首)
空山到处草萋萋,惯住山人路亦迷。白石青松孤冷甚,谩夸桃李自成蹊。
杏梁茅宇结难成,伸手无多是太清。袖里片云闲聚散,人间几处变阴晴。
罗列诸峰岂是群,卜邻独许武夷君。兴来不惜如椽笔,草与山灵十赉文。
——乾隆《鼓山志 艺文》
陈□字昌范,福建长乐人,清顺治间廪生。
宿白云堂
松语钟声黄叶天,空堂人静一灯悬。十年旧梦频回首,风雨无端近枕边。
——《清全闽诗录初集》卷四
嘉庆五年(1800年)注韩居刊本
黄若庸字仲丹,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顺治间贡生。
重游灵源洞
一入灵源路,依然萝藓深。山花浮远渚,秋色到平林。泉发经年响,松垂数里阴。石桥谈往事,不尽十年心。
——乾隆《鼓山志 艺文》
宿白云洞
十里巉坑道,探奇到此稀。芒鞋风叶响,松径露苔肥。山月归林小,江云渡水微。禅关聊信宿,幽赏竟忘归。
——《清全闽诗录初集》卷五
东际亭晚眺
日暮山余紫,虚亭瞰危石。秋水一江天,千里平空碧。
——乾隆《鼓山志 艺文》
白云道中
极目寒烟鸟道长,微茫江树水云乡。竹风吹老行人鬓,一半秋山卖夕阳。
——乾隆《鼓山志 艺文》
过凤池
万岭纡回忽有村,竹中佛火自朝昏。我来正值春山冷,僧卧深云不闭门。
——乾隆《鼓山志 艺文》
魏宪字惟度,福建福清人,清顺治间诸生。
入海音洞
削壁疑无路,悬岩忽有门。倒行微径狭,侧入一天昏。渐觉晨光引,徐听海水喧。寻声难识面,唯有白云痕。
——《清全闽诗录初集》卷五
海贤字素愚,清顺治中,莆田慈寿寺僧。
和严白海先生宿白云堂有感
空山忽听古楼钟,独自悲吟倚短筇。红日无光踰蒙谷,白云失色落高峰。孤踪飘泊同穷鸟,幽恨凄惊类泣蛩。悟得此身原是幻,死生何处不从容。
——《莆风清籁集》卷四十九
陈梦雷字省斋,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回籍,为耿精忠所囚。耿败,被诬,谪戍尚阳堡。康熙帝出巡,献诗称旨,因召还,教习内苑,命编《图书集成》。雍正初年,又被遣戍辽东,死于戍所。
上巳日舟行游鼓山
曲水寻春客兴同,漫招钓艇泛城东。四围野色晴光里,一望松阴夕照中。入浦微茫茅店月,近村飘映酒旗风。登临岂减流觞趣,共觅钟声谒远公。
——《闲止草堂书抄》卷二
上海古籍社印本
宿廨院
入径山僧喜过从,追随遥指最高峰。岩前老树频啼鸟,天半惊涛欲吼龙。江色静涵初月照,寺门长倩白云封。禅门一榻尘心静,晚起相招策短筇。
——《闲止草堂书钞》卷二
涌泉寺
山半深藏古刹尊,纡回屐齿叠苔痕。风传松籁浑钟响,云护山光失寺门。俗客少过偏适兴,老僧静对更忘言。桃源路杳灵源近,漫学逃禅且避喧。
——《闲止草堂书钞》卷二
登屴崱峰(二首)
蹑屐攀跻兴自豪,穿林觅径入云高。天风飞送千寻瀑,海日晴翻万里涛。近郭桑麻开绣壤,满城烟火杂征旄。东南战气何时息,我欲长竿钓世鳌。
层峦高处俯晴穹,八面奇观迥不同。双岛浮沉青霭外,万山离合白云中。泉归洞壑声闻静,天入沧溟法界空。对此心神应共旷,更思乘兴御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