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
法船购煤
评量胜负
法军反侧
打狗近事
真情毕露
途遇雄师
确实捷音
法人大欲
厦事摘要
气吞狂焰
闽省诸绅耆挽留左爵阁东渡廪
为防省根本,重于渡台;万众攀留,仰求恩准事。
窃福州自本年夏、秋间法船犯顺以来,人心惶惶,不可旦暮。欣逢钦差侯中堂奉命入闽督办军务,于是距督闽之岁盖十有余稔矣;抵境之日,衢路欢迎,若旱块之得甘雨。良由父老妇孺讴思功德,欲重赡温霁而不能冀者,今乃一日偿之,宜乎于于之私若是其真且挚也。比闻不日东渡台瀛,躬膺挞伐;则莫不怅怅然若失所恃!且台隔重瀛,不在亲临,而在遥制。军火、勇粮,动资内地;欲求决胜,必先筹运。宜选择将领,面授机宜,挈部遄征;与已驻台北之师相机合剿,可以集事。大帅内固根本、外壮声威,止勿庸亲临前敌,以柱石之重臣当么么之小丑。所以攀辕卧辙,万众同声。
顾使今日之扼要者,果独在台;则汉相渡泸、晋公入蔡,率皆身先士卒、不避艰难,亦何敢冒昧上陈,徒扰荩听!而某等所深忧窃计者,则以省会海口敌船往来窥伺,营勇甫集,废垒甫完;凡扼险要、筹饷需,正难一日松劲。民间风声鹤唳,万有一警,则讹言日甚,百变丛生;而惟有宿望如令公、旧爱如召伯者坐镇其间,不特足以系安危,并足以消反侧。且省会电线四达,凡有征调公牍朝发夕至;台则孤悬海外,断不能得心应手,一一如期。驻省以援台与驻台而顾省,事半功倍,较然可睹矣。以东南门户视全台,则台重;以省会唇齿视全台,则省会不可轻。轻重见,斯缓急随之。况驻省无异驻台,台事在筹援、不在劲渡也。募杂土勇以厚吾力,传檄外军以蹙彼围;严守要隘而老彼师,采备军储以济吾用:非驻省则如隔膜,何如纡缓何!援台而欲入台,重边防也;驻台而必顾省,重腹地也。故驻省而善安内攘外之谋,又无顾此失彼之虑;两全,非两妨也。
抑更有虑者,法人狡谲异常,往往有避实击虚之计。此次眈眈台地,停轮日久未敢复闯省门,实以震摄威名,自寒心胆。一旦移节东渡,彼族求战不敢、潜遯不甘,穷蹙之余,且思变计势移,窥台之舶分扰他口或竟入长江,难保南洋各省不因而震动!驻省以缀全台之势,并可固半壁之防;策应居中,计无不善于此者。
某等身受国恩,谊关桑梓;不克荷戈敌忾,且愤且惭!敢竭一得之愚诚,爰合万民而遮道;恳求侯中堂准停宪节,上以慰宫廷倚畀之忱,下以顺苍赤攀留之请。海防幸甚!天下幸甚!
法船购煤
长崎报谓:初五日,有法国「刁渣芳」战船由长崎载有煤斤及粮食甚伙,启行他往;或云往高丽、或云往台湾,为鬼为蜮,诚不可测耳。
评量胜负
中、法启衅以来,迄今半载;风闻议和数次,而卒不果于和。与国出为介绍者为美、为英、为德,而皆废于半途;或不足以厌法人之欲,或不能满华人之意。法艘游弋于海中,华军严防于陆地;似战非战,不战而战:此千古未闻之奇事也。中国总署王大臣及法相花利视之,若坦然无事,漫不经心。一则多方推诿,以为明春冻解,可直捣北京;一则百计夸扬,以为岑帅大捷,不日恢复越南。然而兵连祸结,不知伊于胡底!此各与国不禁深为叹息者也。
以中国通商事务论之,莫如法胜,方保万全;以万国权势言之,莫如华胜,方可安谧。溯自英、法合军逼胁中国立和约以至于今,中国屡次迁就、曲直罔问者,岂因爱我而加意于我哉,力不敌也。若法军仓卒之间遭其摧折,或至全军覆没、或至只轮不返,匪特法廷之威武扫地,而泰西之名望亦因此而倾矣。我西人之贸迁于斯土者,不啻燕雀之处幕上,将自顾不暇:此中国胜法之害也。然五百年来,法人之猖狂骄横,有不可形诸笔墨者。虽大挫于德,君被虏、国被破,全军殄灭;乃不特不知痛改前非,而报复之念未尝一日忘之。既而军费渐渐偿满,竭其国之所有、空其府库之积,蛮卖前王之宫殿以增兵额、以造战舰,黩武穷兵,辟疆开土,有土泥士之役、有马岛之役。今又转而与中国为难,闽疆告胜、基隆报捷,封台口以查搜英船、挟埃王以止售钢炮,其势已炎炎可炙;若再猝然大胜中国,中国俯首而从其所欲,则台湾、东京、马岛可一鼓而定矣。夺马岛,则埃及以东海面之事不可复问;占台湾,则闽、浙难保无虞;驻越南,则滇、粤诸省终无安日,而暹逻、缅甸必生戒心:此法胜中国之害也。我以为中国之胜败,乃万国之枢钮也。中国之胜法较法人之胜中,更有利于天下之国计民生也。请以质之关心时务者(译西友信)。
法军反侧
昨日香港风闻,谓接得有私家信息者。据言:迩来驻扎基隆之法兵军情离涣,时存反侧之心,大有咸思背叛之势;此其中或有缘法律峻严、或有因粮糈不敷以致兵士反侧,未及详悉。惟法弁目击其情形,颇为系虑云。噫!兵心若是,法人于此当亦知所止矣。
打狗近事
十二日,打狗信息言:十一月二十日,有法船二艘拖有拖船五、六艘至打狗,有拖船为火所焚。二十三日,法人又获有拖船,计前后共有六艘;法船「太礼庵坟」即燃炮将其击毁,有一二枝桅拖船幸免于难,流入打狗口岸。闻是船载有洋烟、面粉等物,约值银万余元云。
真情毕露
探闻某法弁自台湾舟次致书于寓京西人某,内言淡水之役,法副提督李士卑士攻毁炮台后,顿兵二日,不敢前进;是以刘省三爵帅援兵星驰而至,被驱出境。闻法正提督孤拔业已将该副提督记过一次。至基隆之所以幸得者,则实非孤拔之功;缘华兵闻警而退,故唾手取之也。但该处人心未附,兼之中国强军时复出没于其间,祸生肘腋,在在堪虞;而法兵则又以水土不服,疾病颠连,不堪厥苦。故孤拔甚以为患,惟望中、法两国早日议和,藉此歇手;庶基隆一地或可暂假数年云云。然则法人之情形极相,不于此毕露也哉(说见「申报」)!
途遇雄师
旗昌洋行「永宁」轮船抵沪,据该船上人言及初十日下午二点四十分钟时,途遇中国兵舰四艘高升龙旗,向南飞驶,势极威武;内有二艘系德国船厂所造之极坚固者。想系援台之师也。
确实捷音
客有就幕赤嵌城者,于十月初七日将目击情形函致本馆;嗣以敌氛甚恶,飞渡为难,至昨日始得递到。据称基隆于九月十五日与法开仗,未能得手;以后,官军伏而未动。至九月二十二日,法人迫令百姓传语暖暖庄民,令其从速迁移,以便进扎。庄民不允,遂由武孝廉王君遇理督率戒备,在对河石梯岭顶筑卡以守;一面赴曹统领大营请给子药。法人恨之入骨,誓必将暖暖攻下;旋于二十五日午刻,率兵二百余名由新煤井一路进犯石梯岭。庄民开炮奋击,彼亦回鎗仰攻。该处山路崎岖,难于登越;战至申刻,法人败退。是日法人伤亡二名,义民伤二名。法人益愤不能平,必欲灭此朝食。至二十六日辰刻,率众四、五百名分两路进扑,一由石梯岭,约百余人;一由大水窟,约二百余人。义民亦分队拒敌,迨官军出队,义民已获大胜。是日伤毙法人三十余名;内有「三画」兵头一名,亦已就戮。因天晚大雨,法人不能收尸,抵死扎住,不肯退回;是晚,尚占据大水窟。越日卯刻,复率五、六百名仍由石梯岭、大水窟两路分进;义民仍率众抵拒。是日大雨,义民之炮不灵;曹统领救兵未至,几濒于危。幸各义民拚死拒战,法人不知虚实,亦未敢越岭而来;战至申刻,旋即退去。此次法人以全力犯暖暖庄,连战三日;义民扼险而守,无不奋不顾身,遂使法人不敢稍逞其技,且伤亡其众数十人,可谓有勇知方、同仇敌忾者矣。本馆以其事经目睹,非同掠影浮光;因即诠次其语于报中,阅者幸无视为失晨鸡也!
法人大欲
西报云:迩来风闻法国朝廷深愿与中国言归于好,但须中朝以南京与之通商;并许法人建造火车铁路由西贡直达广州,所费款项仍由中朝按年拨帑归偿法廷。如果中朝降心相就,则两国干戈可以指日寝息矣。然此亦但得诸传闻,在西报亦不敢深信也云云。呜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不亦如缘木求鱼哉!法人之势穷力竭,洵足为局外者之所窃笑也。
厦事摘要
税厘提调委员曹芷沅司马于本月初六日附「爹利士」火船来厦,定期初八日接办局务。署厦防分府丁朝臣司马同时到厦,亦于初八日接篆。赖豹山司马,则仍回通商局任事云。
前管「驾波」兵轮船之已革游击吕伟堂游击,已经日前由台湾来厦;闻不日即当请咨前往军台矣。
气吞狂焰
左侯相前拟亲自渡台以摧法人,而闽省绅士坚请坐镇省城、居中调度,论者咸重闽人之爱戴,而益服侯相之忠勇;是以两次批禀均已录登本报,以志一时盛事。近闻金陵接到闽中的信,得悉侯相已派定王纯农观察率领五营渡海援台;侯相自请身临前敌、驻扎马江,以便就近策应。伏思侯相以杖朝之年,总师干之任;忠勇激发,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概。行间诸将士,宜如何戮力同仇以稍释侯相之忧勤哉!
十二月二十四日
兵舰赴闽
西人拟策
法水近闻
法人残暴
台事录要
干军近报
闽省军容
俭德可师
兵舰赴闽
日前中国驻泊吴淞开往闽洋之战舰,计有「南琛」、「南瑞」、「驭远」、「开济」、「澄庆」五艘,均归吴提督安康统带焉。现据吴淞防营接有电音云:该战船于启轮之后,各艘向闽江进发;途次撞遇法国兵船数艘眈眈虎视,然未敢轻动也。刻下各战舰皆平安达闽,随赴台湾矣。
西人拟策
某西人拟策六条,可使中、法和好如旧,且无损于两国之威望;登诸「字林报」。因照译之。
一、干戈宜息也。法人因口里之误会,复兴师于越南,而中国调兵以拒之;变平静之东京为战争之疆场,使无辜之越民尽罹锋镝,既无利益于中、法,而有大害于安南。中国自任保护之责,仁至义尽,已有年矣;分应不遗余力,设法出其藩属于水火之中,休息干戈;宣示天下及诸与国,亟称越南为自主之国,认安南有自主之权,与日斯巴尼亚及法之待安南相等。日、法既以安南为自主之国,他与国见其国仍有君主视朝,必步日、法之后尘——如高丽与欧西各国之交涉一辙,故中国不必目安南为藩属而干戈息矣。
二、中、越宜和也。中国既与越南有唇齿相依之势,而又拯之于兵戎之祸;安南宜如何感激、如何报答!应即转请法人罢兵;法人果能允从,华人亦弃干戈而与越南订定约款,永敦和好。以及通商诸事,所有海口于一千八百八十四年越法和约中注明可以通商者,亦准华人通商;再照万国公法中所载「河源之在别国者,该国可用之为出入之路」之例,中国可请用富良河之权——因其源始自云南,为该省出入之水道也。贩运规例,宜一律订定,抑或仿中、俄所立天津至基亚透贩运章程亦可;中国兼派领事驻扎安南,另授权衡,专以管辖华人之贸易于斯土者。
三、商务宜兴也。中国于云南、粤西边界——福禄诺之「天津简约」内所注诸处,设立关隘与南越陆路通商;再于西河之岸,添设一处。凡诸国与中、越有和约者,其子民准往通商;中国再代请欧西诸国与安南订立通商条款,使得与泰西交涉,俾沾利益。
四、防兵宜撤也。中、越和约既订成,越南为自主之国则非藩属,中国毋庸保护矣。而国中无争战之事,华兵应可一律调回;法人亦不能藉词以为越南附从中国,因之以军马踞占其处之土地。
五、两军宜退也。中、越朝廷既签押于和约,越王应亟请法人撤退进攻中国边界之兵,华兵应亦调归境内。中、越约中条款,与李傅相、福禄诺津门所立「简明条约」之退兵通商诸要款如出一纸;是中、法两国之本意如此,则两国无猜疑,可更无争战之隙。越南以一约之定一应权利,法人所请因北里误会未曾收取者,均可保全,勿须退让。
六、占地宜还也。中国因欲越南全境平静起见,称之为自主之国,将越南边界防兵撤回境内;法人因之得以调去彼国士卒。如法人亦不忍睹越南国罹兵刃之劫与中国仍敦和好,宜先归还基隆,以示友谊。盖法廷以为刻下踞守基隆,实因华军之驻军谅山也。
以上所拟中、越和约诸款,不外于华军退出越境以及越界设立通商地方两端——即今日中、法争战之本意;其余不甚紧要诸事,可由泰西诸与国公断。如此办理,两国之大统威望皆一无损碍矣。深望与国之重意于中、法和好者有如鄙人之议,进劝中、法两廷,或者可息目前之祸,而渡越民于乐土;此鄙人之愿也。
法水近闻
本馆驻扎淡水采访西人昨于初八日递来信息云:迩来法舰围台紧迫,所有中外信札除领事官文函之外,俱不得传递;埠中商庶,不无雁渺鱼沈之叹矣。以故该埠孤悬海外,于内地各事一无所闻。各国领事纵有耳目,无奈已与法人相约,不敢泄机宜。现闻华人向居基隆城者,业已去而他徙,靡有孑遗;因不甘为法之所暴虐也。前有华民二十五人俱为法人鎗毙,缘法人疑其走漏消息于华军也;又复纵火烧华民房屋,一椽中有五人葬身火坑。法人之残忍如此,亦云酷矣!现法军秣马厉兵,将由基隆起师夹攻淡水;中、法两军,想不日间又有一场血战矣。又闻法国提督孤拔昨已展轮前赴西贡,约需时日始克回轮;未知确否?亦不过得之传闻而已。现华兵营房俱甚坚固,附近淡水各隘口——其扼守亦极严密;所有华兵劲派,莫不同仇敌忾,欲食法人之肉而寝法人之皮。昨有火船一艘名「威化利」,曾经两次载有军火及机器、大炮乘隙运交华官察收;目下华营兵精粮足,固非法人所能敌也。所惜者,华兵营中所有巨炮,不甚重大。幸其兵士谙练鎗法、熟悉阵势,如貔如虎,骁勇异常;其营垒炮位,又悉坚固:法人殊不及也。日前中、法两军开仗,法人败绩;再战再北,死者殊众。至华兵之死伤者,则不过一百八十人而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