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汉官六种
汉官六种
率更令,秩千石,主庶子舍人更直。亡新改为中更。丞一人,秩四百石。
家令,秩千石,主仓狱。〔三〕亡新改为中更。
家府,比二千石。〔四〕
仆,秩千石,主马。
庶子,秩比四百石,如中郎,无员。亡新改为中翼子。
卫率,秩比千石。丞一人,主门卫。
食官令,秩六百石。丞一人。
中盾,秩四百石,主周卫徼循。
庶子舍人五日一移,主率更长三不会辄斥。官奴择给书计,从侍中以下为仓头,青帻,与百官从事从入殿中。省中待使令者,皆官婢,择年八岁以上衣缘按:「缘」字疑「绿」字之讹。曰宦人,不得出省门。置都监。老者曰婢,婢教宦人给使尚书。侍中皆使官婢,不得使宦人。奴婢欲自赎,钱千万,免为庶人。宫殿中宦者署、郎署,皆官奴婢。传言曰作者,歌传以呼召侍中以下署长。○本注曰:宦者及郎署长各顾门户,择官奴赤帻,部领作者,扫除曰正。○本注曰:歌传取于雒阳。古周时传呼声法。按:此注当在「歌传以呼召」句下。
天子六厩,未央厩、承华厩、騊駼厩、路軨厩、骑马厩、大厩,马皆万匹。
中黄门驸马、大宛、〔五〕汗血马、干河马、天马、果下马。○本注曰:果下马,高三尺,驾辇。大宛、汗血马皆高七尺。干河马,华山神马种也。
长安城方六十里,按:后汉书郡国志京兆尹条下注云:「长安城方六十三里。」汉志似误。经纬各十五里,〔六〕十二城门,积九百七十三顷,百二十亭。长安城方六十里,中皆属长安令。置左、右尉。城东、城南置广部尉,城西、城北置明部尉,凡四尉。
皇后、太子各食四十县,曰汤沐邑。按:艺文类聚引此文作「三十县」。
帝子为王。王国置太傅、相、中尉各一人,秩二千石,以辅王。仆一人,秩千石。郎中令,秩六百石,置官如汉官官吏。郎、大夫、四百石以下自调除。国中汉置内史一人,秩二千石,治国如郡太守、都尉职事,调除吏属。相、中尉、傅不得与国政,辅王而已。当有为,移书告内史。内史见傅、相、中尉,礼如都尉。太守、按:「太守」当作「太傅」。相置长史,中尉及内史令置丞一人,皆六百石。成帝时,大司空何武奏罢内史,相如太守,中尉如都尉,参职。是后相、中尉争权,与王递相奏,常不和。
王子为侯。
侯、王岁以户口酎黄金,献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祠曰饮酎,饮酎受金,小不如斤两,色恶,王夺户,侯免国。
汉承秦郡,置太守,治民断狱。都尉治狱,都尉治盗贼甲卒兵马。
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而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八月,太守、都尉、令、长、相、丞、尉会都试,课殿最。水处为楼船,亦习战射行船。
边郡太守各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置长史一人,掌兵马。丞一人,治民。当兵行,长史领。置部都尉、千人、司马、候、农都尉,皆不治民,不给卫士。材官、楼船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就田里。民应令选为亭长。〔七〕
亭长课射,游徼徼循。尉、游徼、亭长,皆习设备五兵。五兵:弓弩,戟,盾,刀剑,甲铠。鼓武字衍。吏,赤帻大冠,行縢,带剑佩刀,持盾被甲,设矛戟,习射。按:此文原本自「甲铠鼓」以上为一条,而「武吏赤帻大冠」以下别为一条。今考北堂书钞引此文云:「亭长习设五兵,五兵言弩,戟,刀,剑,铠也。」其于五兵不数盾者,盖传写脱漏,而并不及鼓,则「鼓」字自当属下文读。续汉书志注引此亦作「鼓吏赤帻」云云,无「武」字。原本既分为两条,又衍一「
武」字,俱误。
设十里一亭,亭长、亭候;五里一邮,邮闲相去二里半,司奸盗。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八〕索绳以收执盗。
旧制尉皆居官署,有尉曹官中领平锁署。按:此句疑有脱误。
更令吏曰令史,丞吏曰丞史,尉吏曰尉史,捕盗贼得捕格。
县户口满万,置六百石令,多者千石。户口不满万,置四百石、三百石长。大县两尉,小县一尉,丞一人。三百石丞、县长黄绶,皆大冠。亡新令长为宰,皆小冠,号曰夫子。亡新时有五百石,八百石。府下置诏狱。○本注曰:府,河南府也。邓展曰:旧洛阳有两狱。
建始二年,按:元帝纪建昭二年三月,益三河大郡太守秩。成帝建始二年,并无益秩之文。「建始」当作「建昭」。益三河及大郡太守秩。○本注曰:十二万户以上为大郡太守,小郡守迁补大郡。
元朔三年,以上郡、西河为万骑太守,月奉二万。绥和元年,省大郡万骑员秩,以二千石居。
旧制:令六百石以上,按:「令」字疑当作「吏」。尚书调;拜迁四百石长相至二百石,丞相调;除中都官百石,按:汉书师古注:「中都官,京师诸官府。」大鸿胪调;郡国百石,二千石调。哀帝时,长相皆黑绶。亡新吏黑绶,有罪先请,与廉吏同。按:宣帝纪黄龙元年诏曰:「举廉吏,诚欲得其真也。吏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请,秩禄上通,足以效其贤才,自今以来毋得举。」据此则有罪先请,为吏六百石以上不得复举孝廉者。此文乃曰「与廉吏同」,未详其义,疑上下文有脱误。
内郡为县,三边为道,皇后、太子、公主所食为邑。
算民,年七岁以至十四岁出口钱,〔九〕人二十三。以食天子。按:句首脱「二十钱」三字。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逋税)。〔一0〕又,以给经用,?令民男女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赋钱,人百二十,为一?,以给车马。民田积备凶年。山泽鱼盐市税,以给私用。按:武帝纪:「太初二年,籍吏民马,补车骑马。」盖自元狩四年以来,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于是有马者籍之,且于口赋之外增三钱,以补车骑马之用。所谓「马口钱」者,此也。其后昭帝省乘舆马及苑马,元凤二年诏郡国无敛马口钱。前后汉书并无以口钱补逋税之文。逋税乃逐年收责,不籍口赋钱补也。此条所云「以补车骑马逋税」,当是明时校录者,缘光武纪「建武二十二年,口赋逋税勿收责」一条注中引汉仪注牵连「逋税」二字而误。
汉旧制,天下郡国凡百六,邑侯国凡千八百。上林苑中昆明池、镐池、牟首诸池,〔一一〕取鱼鳖,给祠祀。用鱼鳖千枚以上,余给太官。
兔无数。佽飞具缯缴以射凫鴈,应?上林苑中以养百兽。禽鹿尝祭祠祀,宾客用鹿千枚,给祭祀置酒,每射收得万头以上,给太官。
上林苑中,天子秋冬射猎,取禽兽无数实其中。离宫观七十所,〔一二〕皆容千乘万骑。
武帝时,使上林苑中官奴婢,及天下贫民赀不满五千,徙置苑中养鹿。因收抚鹿矢,人日五钱,到元帝时七十亿万,以给军击西域。
古者诸侯治民。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守、相、令、长以他姓相代,去世卿大夫士。
汉承秦爵二十等,以赐天下。爵者,禄位也。
公士,一爵。赐爵一级为公士,谓为国君列士也。
上造,二爵。赐爵二级为上造,上造乘兵车也。
簪褭,三爵。赐爵三级为簪褭。
不更,四爵。赐爵四级为不更,不更主一车四马。
大夫,五爵。赐爵五级为大夫,大夫主一车,属三十六人。
官大夫,六爵。赐爵六级为官大夫,官大夫领车马。
公大夫,七爵。赐爵七级为公大夫,公大夫领行伍兵。
公乘,八爵。赐爵八级为公乘,与国君同车。
五大夫,九爵。赐爵九级为五大夫。以上次年德为官长将率。秦制爵等,生以为禄位,死以为号谥。按:百官志注引荀绰晋百官表注曰:「自公士至五大夫,皆军吏也。自左庶长至大庶长,皆卿大夫,皆军将也。」此条所云官长、将率、禄位、谥号,非颛指军吏之辞,似当在二十爵一条下,为总结之文,或者错简在此耳。
左庶长,十爵。
右庶长,十一爵。
左更,十二爵。
中更,十三爵。
右更,十四爵。
少上造,十五爵。
大上造,十六爵。
驷车庶长,十七爵。
大庶长,十八爵。
侯,十九爵。按:「侯」当作「关内侯」。前汉书十九「关内侯」师古曰:「言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
列侯,二十爵。
秦制二十爵。男子赐爵一级以上,有罪以减,年五十六免。无爵为士伍,年六十乃免者,〔一三〕有罪,各尽其刑。凡有罪,男髡钳为城旦,城旦者,治城也;女为舂,舂者,治米也,皆作五岁。完四岁,鬼薪三岁。鬼薪者,男当为祠祀鬼神,伐山之薪蒸也;女为白粲者,以为祠祀择米也,皆作三岁。罪为司寇,司寇男备守,女为作,如司寇,皆作二岁。按:「为司寇」数句疑有脱误。考前汉书刑法志:「
隶臣妾满二岁为司寇,司寇一岁,及作如司寇二岁,皆免为庶人。」与此互异。男为戍罚作,女为复作,皆一岁到三月。按:此下疑有脱误,或当别为一条。令曰:秦时爵大夫以上,令与亢礼。
五人为伍,伍长一人。十人为什,什长一人。百人为卒,卒史一人。五百人为旅,旅帅一人。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一人。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军将一人。以上卿为将军。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邱,四邱为乘,乘则具车一乘,四马,步卒三十人。千乘之国,马四千匹,步卒三万六千人,为三军,大国也。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校勘记
〔一〕 孔本书钞卷五八「婕妤」上有「帝见」二字,「帝」字属上读。
〔二〕 点校本续汉志补注改「乐」作「丝」,甚是。
〔三〕 续汉百官志作「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疑「狱」系「谷」之误。
〔四〕 按太子官属秩比二千石者,惟太子詹事,事见应劭汉官仪。疑此「家」指太子,前文曰「皇太子称家」是也。「府」当指詹事府。家府者,太子詹事之别称。
〔五〕 文选赭白马赋注「大宛」上有「又」字,下有「马」字。
〔六〕 史记吕太后本纪索隐引作「经纬各十二里」。
〔七〕 续汉志补注引汉官仪「应令」作「应合」。
〔八〕 续汉志补注引汉官仪作「持二尺板」。
〔九〕 汉书昭帝纪如淳注引作「出口赋钱」。疑此辑脱「赋」字。
〔一0〕据孙辑删「逋税」二字。
〔一一〕三辅黄图卷四「牟首」作「牛首」。
〔一二〕「七十所」原误作「十七所」,据孙辑改。初学记卷二四、御览卷一九六均引作「七十所」,三辅黄图卷四亦同。
〔一三〕「者」原作「老」,据孙辑改。
补遗
上林诏狱,主治苑中禽宫馆事,属水衡。成帝纪建始元年注
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文曰玺。师古曰:「谓刻云某王之玺。」百官公卿表注
银印,背龟钮,其文曰章。师古曰:「谓刻曰某官之章也。」百官公卿表注
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师古曰:「谓钮但作鼻,不为虫兽之形,而刻文云某官之印。」百官公卿表注
右前汉书凡四条
先农,〔即〕神农炎帝也。〔一〕祠以太牢,百官皆从。皇帝亲执耒耜而耕。天子三推。三公五,孤卿十,〔二〕大夫十二士,庶人终亩。〔三〕乃致藉田仓,置令丞,以给祭天地宗庙,以为粢盛。明帝纪永平四年注 又礼仪志「正月始耕」一条下注,亦引此条,有「大赐三辅二百里孝弟、力田、三老帛,种百谷万斛」句。
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和帝纪永元六年注
皇帝惟八月酎,车驾夕牲,牛以绛衣之。皇帝暮视牲,以鉴燧取水于月,以火燧取火于日,为明水火。左袒,以水沃牛右肩,手执鸾刀,以启牛毛荐之,而即更衣巾,待牛熟,乃祀之。〔四〕礼仪志注
求雨,太常祷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以赛,各如其常牢,礼也。四月立夏旱,乃求雨祷雨而已。后旱,复重祷而已。讫立秋,虽旱不得祷求雨也。礼仪志注
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虎;〔五〕一居若水,是为魍魉蜮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庾,善惊人小儿。「沤庾」未详。〔六〕方相帅百隶及童女,〔七〕以桃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礼仪志注
祭天祡坛幄帷。〔八〕高皇帝配天,居堂下西向,绀帷帐,绀席。祭祀志注祭天,养牛五岁,至三千斤。祭祀志注 按:「三千斤」疑有误。
宗庙三年大祫祭于高庙,诸庙神皆合食,〔九〕设左右座。高祖南面,幄绣帐,望堂上西北隅。帐中座长一丈,广六尺,绣茵厚一尺,着之以絮四百斤。曲几,黄金扣器。高后右座,亦幄帐,却六寸。白银扣器。每牢中分之,左辨上帝,右辨上后。俎余委肉积于前数千斤,名曰帷俎。〔一0〕子为昭,孙为穆。昭西面,曲屏风,穆东面,皆曲几,如高祖。馔陈其右,各配其左,坐如祖妣之法。太常导皇帝入北门。群臣陪者,皆举手班辟抑首伏。大鸿胪、大行令、九傧传曰:「起。」复位。皇帝上堂盥,侍中以巾奉觯酒从。帝进拜谒。赞飨曰:「嗣曾孙皇帝敬再拜。」前上酒。却行,至昭穆之坐次上酒。子为昭,孙为穆,各父子相对也。毕,却西面坐,坐如乘舆坐。按:二句疑有脱误。赞飨奉高祖赐寿,皇帝起再拜,即席以太牢之左辨赐皇帝,如祠。其夜半入行礼,平明上九卮,毕,群臣皆拜,因赐胙。皇帝出,即更衣中,诏罢,当从者奉承。祭祀志注
凡斋,绀帻;耕,青帻;秋貙刘,服缃帻。舆服志注
右后汉书凡九条
腊者,报诸鬼神,古圣贤有功于民者也。
汉法,三岁一祭于云阳宫甘泉坛。以冬至日祭天,天神下。三岁一祭地于河东汾阴后土宫,以夏至日祭地,地神出。祭五帝于雍畤。祭天用六彩绮席,六重,上一丈,中一幅,四周缘之。玉几,玉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