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永宪录
永宪录
刑部尚书陶赖、张廷枢并罢。
张廷枢字景峰。陕西韩城人。壬戌蔡升云榜进士。由翰林历升侍讲学士。己卯主试江南。得人最盛。寻督学江南。任满授侍郎。晋尚书。因不合满尚书齐世武。罢。世武被诛。召补原官。己丑总裁会闱。与李光地厘正文体。归于清真。子缙。官中允。自是亦削籍。六年秋。上闻其居家以谋利为事。罔念国恩。诏籍其家。齐世武。满洲人。以甘肃布政升陕西巡抚。任都统。内拜尚书。圣祖尝言文臣只有张鹏翮。武臣只有齐世武。谓可托以后事。迨东宫得罪。以铁钉钉其五体于壁而死。
拜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张鹏翮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衣都额真宗室伊尔登为国子监祭酒。%以三等侍
衣都额真一作衣度额真。掌启闭殿门宿卫之职也。
江南道监察御史张应诏因病乞休。不允。赐人参房屋帑金。旌其清廉。进鸿胪寺少卿。
成例。科道官每年二月、八月内升外转各一员。内升以太常寺、四驿馆、鸿胪寺、太仆寺各少卿及府丞等官。外转以掌印给事中以副使用。给事中、监察御史以参议用。吏部郎中转副使。员外转参议。主事转佥事。亦一员。内升用。
两淮盐商已完加根银十三万两准抵积欠。余尽豁免。
时积欠一百三十五万两有奇。分三年带征。并裁督抚每年规八万二千余两。以抵补从前尾欠。后图兰请侵蚀之商人程庭等皆援赦免罪。
以雍正宝座铭考试翰林诸官。
编修成文用兴利除弊语。上谕。皇考圣旨有何弊。朕何以除之。伊有条奏。八旗十五岁以上俱令读书。则一应护军挑取何人。伊教习二十阿哥。为人甚狂妄。遭革职。仍令悛改前非。成文字絅斋。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乙未徐陶璋榜进士。有文名。
命总理事务王大臣甄别汉御史、郎中等官。黜陟有差。
命通政司右参议李凤翥、原顺天府尹连肖先赈济直隶、河南、山东被水灾黎。
申明公侯及八旗军民婚嫁丧葬之制。以崇节俭。
春二月辛亥朔。
甲寅。传皇太后懿旨。以嫡妃那拉氏为皇后。
传皇太后诏曰。风化之基必资内助。人伦之本首正坤仪。此天地之定位。帝王之常经也。嫡妃那拉氏。懿范性成。徽音夙着。孝敬尽乎承欢。惠慈彰于逮下。宜承鹤极。显号中宫。应立为皇后。以宣帝教。颁此。朕祇遵慈训。立嫡妃为皇后。应行典礼。礼部详察具奏。
乙卯。深州民赵一奎妻康氏一产三男。
广西道监察御史陈时夏请于滇省鼓铸制钱。
疏言。滇省铜价每百觔约银十两。到京师款价六两五钱。较之浙江解铜每百觔价银十七两五钱。可以节省一两。与其运未铸之铜。不若解已成之钱。解铜之款价可以作解钱之款价。请发宝泉样钱就铜鼓铸。盖后设省城、临安、大理、沾益四局。 按宝泉局钱。一面汉文年号通宝。二面满文宝泉二字。如铸于云南。其漫则曰宝云。一满一汉。字仿顺治。康熙钱有东、河、昌、蓟、宁、临、宣、苏、江、福、陕、原、同、广、南、云、桂、浙等汉字。雍正年后皆用满字。盖汉文由右而左。满文当由左而右。满文左居上也。印章亦然。
以内阁学士宗室佛格、兵部左侍郎励廷仪为刑部尚书。
廷仪官司寇者十年。壬子。以经筵讲官太子少傅吏部尚书。仍兼刑部尚书。卒。上赐祭恤。赠谥备至。在任之久。九卿一人而已。子宗万。十二年官至侍郎。
安奉先朝惠妃金棺于陵寝琉璃门内宝城。
上谕礼部。昔日皇考特建妃衙门于陵寝之琉璃门内宝城。将妃母等安放。只有敏妃母。皇考曾下旨暂安于宝城。今遵皇考原旨。凡皇贵妃但舁往安放。应行之礼。尔部议奏。惠妃、良妃等衙门在莲化诸皇后陵旁。惠妃之薨时日未详。康熙二十年以嫔进位贵妃者四人。惠妃、宜妃、今皇太后德妃、荣妃。自孝懿皇后崩。遂不立后。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乾隆元年今上降谕。朕自幼龄蒙皇祖抚育宫中。命太妃、皇贵妃提携看视。朕心感不忘。意欲两太妃千秋后另建园寝。可于景陵哨后择地营造。规制稍卑。抑以昭敬礼。钦此。则或雍正中所加封之太妃也。俟考。
戊午。上祀太社、太稷。
社稷之祀。以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子时行礼。异坛同壝。在午门之右。其制一成。
【 重也。】
社主用石埋土中。稷无主。用木为神牌二。藏于神库。祭则迎设于坛上。皆北向。祭时于坛上铺五色。上每位前陈设方珪一。礼神物制帛一。牛一。豕一。登一。铏二。簠二。簋二。笾豆各十二。玉爵一。白磁爵三。酒卮一。配位余同。共享乐舞生二百二十七名。服色同天。皆用罗。礼仪同日月。祝文云。维年月日皇帝某敢昭告于社稷之神曰。惟太社、太稷。发生嘉谷。粒我烝民。万世永赖。兹当神
【 春秋。】
谨以玉帛牲醴庶品
【 致祭报谢。】
配以后土勾龙氏、后稷氏。尚飨。 按明洪武元年。社稷坛设于城西。左社右稷。各方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寸。陛三级。十年。改建于午门右。我朝因之。坛北享殿五间。以备风雨行礼。
吏部左侍郎李旭升以老病乞休。诏加尚书致仕。
旭升号晴崖。山西蔚州人。康熙壬戌进士。授中书。历升吏部右侍郎。将十年。转左又将十年。子周望。时已官户部左侍郎。父子九列。一时之盛。旭升因疾乞休。上允于山陵事竣归里。
命皇十弟允(礻我)送活佛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灵龛归西藏。
乌斯藏。自元时有达赖拉马之称。如中国号活佛。达赖拉马转世至六传。其教遂衰。番藏自此多事。后藏班禅胡秃克兔为住持。次达赖拉马一等。番人尊奉为再来人。与达赖拉马连相转世。称为师弟。中国及番王皆为其越大护法。此胡土克图即胡秃克兔。与前上谕东京之胡图克东皆同一称号。而译字相近也。 按胡土克图。达赖喇嘛下之谛目。如中国称大弟子者。喇嘛、拉马同。灵龛或所御之车。俟考。
泽旺阿拉蒲垣来归。赐使臣筵宴纻币有差。
川陕总督年羹尧差官赴泽旺阿拉蒲坦。示以威福。谕令投诚。带伊所差亲台吉五人进表阙下。遂各罢兵。
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张鹏翮陈情葬父。兼以老辞。温旨慰留。允俟山陵事竣予假归里。
鹏翮前奉命审事扬州。因父丧。乞终制。圣祖以满尚书富宁安出征。无人掌理部务。疏三上不报。并敕通政不得再为转奏。今以隆科多在部为请。时年七十五矣。八月。给假归。
兵部请武生并开恩科。于元年六月乡试。十一月会试。十二月殿试。其癸卯、甲辰正科改期于二年四月、十月、十一月补行。昔唐武后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宋仁宗时始亲试武举。孝宗干道三年廷试始赐榜首武举及第。余并赐武举出身。其进士之科。疑复于万历中。前嘉靖十三年并裁武科乡试也。若殿试分三甲则始于天启三年。由兵科给事中甄淑请行之。一甲三名授都司佥用。三甲三十名授守备镇抚挑选侍卫。此本朝之制。
明武生自州县起送乡闱。布政汇送巡抚。中式者下科仍准乡试。三科中式武举得为守御所千总。两科、一科武举选卫千总。康熙初武生附入儒学。武举亦罢二科。其已为守御所及卫千总者不准会试。 按武举之设三科。以时无进士科也。后遂仍而不改。今人不晓三科之说。故并及之。
复左副都御史李绂职。
绂字巨来。江西临川人。因辛丑总裁会闱。为人揭榜革职。发永定河工效力。上念其居官清勤。且召见时痛责己过。复起用。赐银千两。当绂主试时。尚书张鹏翮、田从典、侍郎张伯行同被命。皆以衡文之任委绂。绂遂搜罗名下士。如会元宜兴储大文与弟雄文、郁文。亚元金溪冯咏与弟谦。皆一榜同登。圣祖震怒。特赐落第举人留保王兰生进士。御制诗有黄雾露沙四塞天。今朝出榜实堪怜。及得志□□□□□。只恐读书叹九泉之句。而绂得罪。绂遭遇奇特。戊子编修吴廷桢主江右试。排望及绂。预拈闱题付之。遂以五经抡元联捷成进士。选馆未久。特旨升侍读学士。相传辛未编修戴绂在馆阁有荐之者。命下乃李绂。及绂庚子主浙江试。亦托笔客授关节于鄞县董正国。以匆遽不暇通一言。遂为同寓邵基所得。是科抡元会试又出其门。后官至侍郎。正国潦倒牖下而终。盖永定河本名桑干。又曰浑河。在石景山东南。通口外。芦沟则其下梢也。康熙二十七年。直隶巡抚于成龙请开浚筑堤。赐今名。敕封河神。建庙芦沟桥。芦一作泸。见圣祖御制集。
浙闽总督满保奏。朱一贵乱。台湾义民李直三等曾带领乡勇协助官兵杀贼。诏赏其功。
御制思亲诗。
诗曰。慕思君父泪千行。四十余年顾复长。高厚恩深悲罔极。瞻依情切托靡方。天颜咫尺忽成隔。廷训趋承难再望。提命谆谆犹在耳。□□肃肃总□扬。衔哀频向梓宫奠。举首惟悬白日凉。展转心增风木恨。劬劳思痛蓼莪章。仙桥已过层霄上。夜梦何亲御座旁。海水可枯石可化。终天仰恋谁能忘。
命大学士会同翰林掌院詹事正詹甄别属员。黜陟有差。
左赞善汪应铨以科场多事。编修王时鸿、傅玉露以不安静。编修张应造、检讨潘经以无行止。编修叶长杨以不安分。各斥罢。汪应铨字杜林。江南常熟人。康熙戊戌状元。玉露字开林。浙江会稽人。康熙乙未探花。
改捐纳教谕、训导以县丞、主簿用。
上以捐纳之人。大率年少不通文理。不可以作士子师。照依品级以县佐贰用。现任满五年者离任。从旧制。进士为教授。举人为学正、教谕。恩拔副贡为复设教谕。岁贡为训导。国初府州大县裁训导。小县裁教谕。康熙四年。复设故教谕、训导。铨选官分正复。又康熙中有俊秀监生捐纳教职之例。三十年。准江南学政赞善许汝霖请。凡捐学正、教谕改县丞。训导改主簿。自后惟生员始得加捐。而教授必由科目。 按明初制。每学四斋。斋各训导一人。后省为州三人。县二人。再省为一人。府学亦如之。
设会考府。以总理事务廉亲王、怡亲王、大学士马齐、吏部尚书隆科多主之。
专司各省事件。及一切奏销钱粮。设左右二司郎中、员外、主事等官。时以谅阴故创立。
传皇太后懿旨。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李氏为妃。格格钮氏为妃。宋氏、耿氏为嫔。
先朝总管太监梁九公自缢于景山。
九公幼侍圣祖。与魏珠俱加信用。朝臣多相交结。后以犯法。年老宽恩。拘系景山。畏罪自尽。上念其勤劳。特加轸恤。给银发丧。
己巳。上率诸王大臣恭奉册宝。上圣祖仁皇帝尊谥于梓宫前。诏告天下。推恩有差。
礼部议奏。前三日致斋。前一日遣官各一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奉先殿。礼部、太常寺官于梓宫前设册案于香案左。设宝案于香案右。再设一案于东。鸿胪寺官于太和门外正中并设二案于阶上。册案在左。宝案在右。銮仪卫官设彩亭二座次太和门阶下。册亭在前。宝亭在后。礼部堂官二员预捧绢册宝连匣奉安于各彩亭内。行一跪三叩头礼退。执事大臣二员自内院捧香册香宝连匣奉安于各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退。礼部堂官奏请皇帝更服御太和门。于册宝案前立。赞引官奏就位。皇帝行一跪三叩头礼。王以下大臣官员俱随行礼毕。赞引官奏跪。皇帝跪。众随跪。典仪官奏进册。诣册案前。将香册匣恭捧跪献。皇帝阅册。典仪奏进宝。诣宝案前。将香宝匣恭捧跪献。皇帝阅宝。供献毕。皇帝兴。东立西向。大学士二员诣册宝案前。各行一跪三叩头礼兴。恭捧册宝由正中升。下奉安于各彩亭内。行一跪三叩头礼退。校尉兴。彩亭前列御仗二对引行。皇帝升舆还宫。自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先于协和门外两旁照翼排立。俟册宝彩亭至。俱跪。候过随行。民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大臣及四品以上官员。预于景山东门外照翼排立。俟册宝彩亭至。俱跪。候过。在后随行。册宝彩亭由景山东门入。至寿皇殿大门外。御仗彩亭至。礼部堂官二员诣彩亭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将绢册绢宝连匣自彩亭内捧出。先入寿皇殿。奉安于各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退。大学士二员诣彩亭前。行一跪三叩头礼。恭捧香册香宝连匣礼部堂官二员前引。捧册在前。捧宝在后。由中门中路入寿皇殿。奉安各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退。梓宫前点香烛。供果品十二色。诸王大臣官员俱穿素服行礼。
#是日。将大行皇帝卤簿仪仗全设。礼部堂官二员于殿中左扇内奉安册宝于东边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出立于檐下之东。恭请皇帝拜褥铺于行礼处。已交午时。礼部堂官奏请皇帝升舆。至寿皇殿大门外东墙角边降舆。赞引官、对引官迎导皇帝从大门东门入。进殿东扇内。至中向上立。鸿胪寺官引和硕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由大门东西门按翼进至阶下立。民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四品官员以上在大门外按翼排立。赞引官奏就位。皇帝就拜位立。奏上香。皇帝举香上炉内。奏跪叩兴。皇帝行三跪九叩头礼兴。
#随行礼毕。赞引官奏跪。皇帝跪。众随跪。典仪奏进宝。大学士诣宝案前。将香宝盘恭捧由左边跪献。皇帝受宝献毕。将宝授于右边礼部堂官跪接。兴。恭捧宝陈于宝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退。典仪奏宣册。宣册官诣册案前跪。将绢册连匣捧出宣毕。恭捧册陈于册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退。各兴。典仪官奏跪。皇帝跪。读祝官先跪。众皆跪。读祝官读祝文毕。捧祝文进跪奉安于盛帛匣内。行一跪三叩头礼退。赞引官奏叩兴。皇帝行三叩头礼兴。
#随随行礼毕兴。典仪官奏行初献礼。献爵侍卫献酒于供案之中。典仪官奏行亚献礼。侍卫照初献礼献酒于供案之左。典仪官奏行终献礼。侍卫照亚献礼献酒于供案之右退。赞引官奏跪叩兴。皇帝行三跪九叩头礼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