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永宪录
永宪录
按翼从东西两门出各散。次日颁诏布告天下。 按仪注内多有错落遗漏。俟考。 #随行礼毕。兴。典仪官赞恭送祝帛册宝诣燎位。捧绢册绢宝官、捧祝帛官各诣供案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将绢册绢宝捧起盛正中左扇进送燎位。时赞引官导皇帝避于东边。鸿胪寺官引诸王大臣官员避于西边。俟祝帛册宝过。仍复位立。焚册宝祝帛半。典仪官奏礼毕。赞引官、对引官同导皇帝从原进门出至阶下舆处。皇帝升舆还宫。
是月丙辰有圣祖仁皇帝神牌入庙之诏。未详所入何庙。查礼部祀主于庙之文。成礼于干清宫。俟山陵安奉后。此主入奉先殿欤。考世祖崩时。曾有寿皇殿迎主入干清宫。因诏遗不敢妄登。
庚午。上率诸王大臣恭奉册宝。上仁寿皇太后尊号于太后宫前。诏告天下。恩赦有差。
谕五城御史资送山东、河南饥民回籍。
资送之制。每遇春时。日给口粮。载以舟航。达之原籍。后各省每遇灾黎就食及春。必敕大吏治其事。
署直隶巡抚赵之垣罢。以守道利瓦伊钧为巡抚。西安守桑成鼎为守道。
之垣官户部郎中。圣祖令代理直抚。以清伊叔宏燮未完事件。至是奏助旱饷三十万两。图实授。上以勒索属官所致。令补宏燮亏空。回籍仍敕总督年羹尧严束之。而羹尧所荐之利瓦伊钧、桑成鼎、川东道胡期恒、临洮守王景灏、成都守刘世奇同日推抚布官。
改古北口总兵为提督。马兰峪副将为总兵。
上以陵寝重地。资其弹压。马兰峪在遵化。
加川陕、江南总督兵部尚书衔。着为令。
上以川督统理三处巡抚。控制番羌。江督统理三处巡抚。地连江海。地阔兵多。加以重衔。便于经理。
春三月庚戌朔。
传皇太后懿旨。封皇弟允祹母为贵妃。允(礻我)母嫔晋为妃。余封嫔、贵人有差。
令督抚幕宾果效力尽心。奏明授职。
上谕。今之幕宾即古之参谋记室。凡节度、观察皆征辟幕僚。功绩果着即拜表荐引。其仿古行之。乾隆元年。兵部右侍郎吴应宗请督抚设七品幕职二员。两司设八品记室二员。府州县设九品掾司一员。以仰体此意行之。
广东道监察御史向日贞请复刊乡会录呈进。
康熙乙未科改为红本进呈。只殿试文武登科录内载御制策题仍刊刻。日贞请自今科为始。乡会录照旧刊刻。以昭圣治。从之。
试录明制也。主司作前后序文。内载场中执事官职、考官、举子姓名、乡贯、三场全题。每题主司拣取士子文作为程文载入。自万历代不禁主司刻程。只录举子文各一首进呈。会试同。
戊戌。仁寿皇太后万寿圣节。百官表贺。
礼部奏。是日太后御宫座。皇上率和硕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内大臣、侍卫、大学士行礼。所有宫门外齐集未入八分公及民公侯伯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随班行礼。皇后率贵妃、妃、嫔、公主、王妃、格格、大臣妻行礼毕。将诸王所进桌张羊只大设筵宴。奉懿旨停止一次。国制。皇太后圣诞。请太庙后殿四位皇帝神主于奉先殿祫祭。前期一日遣官告祭。后殿神主追王四祖也。奉先殿在禁内。所祀太祖以下帝后咸在。大臣妻皆满洲命妇。汉人不与。凡朝贺同。 按奉先殿建于明洪武三年。在干清宫左。以奉神御。每日焚香。朔望荐新。节序及生辰祀用常馔。行家人礼。今每月荐新。会典载正月鸭蛋。二月雲口菜、茼蒿菜。水萝卜。三月黄瓜。四月鸡、茄子、葴菜。五月鹅。六月西瓜。七月雉。八月野鸡。九月鸿雁。十一月银鱼。十二月活兔。十月未详。 又按后殿神主疑即奉先殿之后殿。未便自太庙迎主入宫也。俟敬考。
敕前安藏功。封太保川陕总督兵部尚书年羹尧为三等公。
是月。进隆科多、马齐、年羹尧太保阶。登极恩也。
部议。康熙十三年。以抚远大将军图海剿平察哈尔布尔尼。又克定平凉。诏封为三等公。宜将年羹尧照此例封爵。按康熙十二年。辽东元裔部落希尔根叛。以多罗信郡王为抚远大将军。大学士图海为副将军。讨平察哈儿。献俘阙下。十五年以图海为大将军。平定庆阳、固原等地。部议封海为二等侯。有旨封三等公。将军张勇进爵靖逆侯。提督王进宝进奋威将军。总兵孙思克进凉州提督。察哈儿其部落名。希尔根忒其酋长。平凉、固原等地乃所窃踞。且蔓延至四川保宁诸处。
附遣将郊劳之仪。康熙十三年正月。上命信郡王为大将军。是日。卤簿大驾全设。出征王及各官俱征服齐集午门外。王以下文武各官俱蟒服于常朝处齐集。内阁大臣设颁给符印于太和殿外末旁黄案上。鸿胪寺官引王、贝勒、贝子、公等至太和殿丹陛上排立。文武各官在丹墀内分翼排立。次引出征王至丹陛上。出征各官至丹墀内仪仗末排立。礼部堂官奏请上御太和殿。作乐。升座乐止。銮仪卫官赞鸣鞭。阶下三鸣鞭。鸿胪寺官赞跪。出征王及各官皆跪。大学士捧所设黄案上符印授王。王跪受。转授出征内阁官。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头礼毕。鸿胪寺官以次引王、贝勒、贝子、公等进太和殿内。都统以下夸兰大以上在丹陛上。参领等官在八旗班首分翼序立。赐茶毕。上御中和殿。卤簿大驾向堂子排设。出征王及诸王、贝勒等在金水桥。文武各官在午门外常朝齐集处。贝子、公、镇国将军、都统、尚书等官及辅国将军、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在东长安门外。俱分翼排立。礼部堂官奏请上诣堂子行礼。王以下各官候驾至跪送。出征王及诸王、贝勒、都统、尚书等官、出征副都统以上各官俱随驾诣堂子上香毕。礼部堂官导上至拜位立。王、贝勒等及大臣、侍卫俱依次排立。鸣赞官奏跪叩兴。上行三跪九叩头礼。王等皆随行礼毕。次吹螺于兵部。排设纛前行三跪九叩头礼
【 不赞。】
毕。驾出作乐。进东长安门。至天安门外桥前。卤簿大驾向官排立。乐暂止。上出西长安门送行。出征王以下副都统以上俱佩弓矢上马随行。候上驻马时。出征王趋马前过。上驻马视出征王起行毕。还宫。作乐。午门外齐集各官候驾至跪迎。驾过皆还。其出征王及各官行至列兵处。礼部设帐幄。光禄寺备茶。内大臣、礼兵二部堂官送茶。饮毕。鸿胪寺官前导望阙行礼毕起行。
其后遣将如前仪制。多不诣堂子行礼。不亲送。大将军出午门。遣内大臣出西长安门往送。其送茶礼仪同。
二十一年贝子大将军等平吴世璠凯旋。上幸芦沟桥往迎。是日卤簿大驾全设。王等常服于常朝处齐集。都统、满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番。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等官以上常服于西长安门齐集。文武各官于午门外齐集。礼部堂官奏请上出宫。作乐。王以下文武各官俱于各处齐集。跪候驾过。王以下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上俱随驾行。上由西长安门出宣武门。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预赴行宫具蟒服候驾至跪迎。上至芦沟桥行宫驻跸。司礼监设黄幄御座。礼部设青幄。工部立下马红旗。兵部设八旗护军纛及号螺。次日黎明。礼部堂官奏请上升舆。王等及大臣、侍卫俱齐集行宫前。蟒服随行。驾至红旗处吹螺。鸿胪寺官引凯旋大将军各官于红旗内跪。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于红旗外跪。候驾过。上降舆。礼部堂官导上诣纛前立。鸿胪寺官赞排班。班齐。礼部堂官跪奏排班毕。上率王以下各官、凯旋大将军以下各官拜天。行三跪九叩头礼
【 不赞。】
毕。上御黄幄升座。停吹螺。鸿胪寺官引王等各官于各翼青幄下排立。引凯旋大将军及各官排班。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头礼毕。赐茶。各行一跪一叩头礼。大将军及各官于各翼班首坐。其有功兵丁在各官班后坐。赐茶毕。谢恩。礼部堂官奏礼毕。上出黄幄升舆。吹螺。驾过螺止。上还宫乐作。午门外齐集各官跪候驾过。乐止。众皆退。此大礼不常行。因特志之。
复宗室普照辅国公爵。
追封先师孔子五世祖木金父为肇圣王。高祖祈父为裕圣王。曾祖防叔为诒圣王。祖伯夏为昌圣王。考叔梁纥为启圣王。启圣祠改为崇圣祠。
上谕。五伦为百行之本。惟天地君亲师。人人所至重者。而天地君亲之义。又赖教以发明。自古师道无过孔子。皇考崇儒重道。迈绝千古。凡所以推崇孔子者。典仪靡有不备。朕蒙皇考教育之恩。自幼读书。以心景仰。更加推崇。固无可增加。是以礼部追封孔子之上五代。今部议追封公爵。宋真宗加封启圣公为齐国公。元寻加封为启圣王。至明嘉靖时。以王位犹属臣职。改崇至圣先师孔子。父为启圣公。朕以王公皆尊爵。而王号攸隆。以上五代可封王爵。
初。微子封于宋。子卒。传弟思行号微仲。仲生宋公穆。穆生丁公申。申生德公井及襄公照。照生弗父何。逊国于弟厉公何。世为宋卿。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始以孔为氏。一曰。孔父者生时所赐姓也。嘉生木。木生睪夷。
金父、祈父皆字也。睪一作皋。至防叔则避华氏之乱而奔鲁。先师孔子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诔为尼父。汉平帝元始元年谥褒成宣尼公。和帝永元四年封褒尊侯。后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改谥文圣尼父。后周静帝大象二年封邹国公。隋文帝赠先师尼父。唐太宗贞观二年升为先圣。十一年尊为宣父。高宗显庆二年复尊为先圣。干封元年赠太师。武后天授元年封隆道公。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谥文宣王。南向坐。前用古礼坐向东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谥元圣文宣王。五年改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加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九年改称至圣先师。易以木主。立启圣公祠。本朝世祖顺治二年定圣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改从嘉靖时旧称。
明嘉靖时大学士张璁之议谥号也。引邱浚之言曰。宣之为谥。不过圣善周闻。不足为圣人轻重。自古谥号未闻有喻言者。大成之言出于孟子。于圣德无谓。敢请并去大成文宣字。圣像设于唐开元八年。宋崇宁四年用冕十二旒服九章。大观四年执镇圭。明洪武十四年建太学祀以神主。而天下未及改正。自嘉靖以木主代像。天下皆改易。惟扬州府县两庠藏像于复壁中。康熙初重修。因出而更新之。及乾隆二年复修佑圣庙。圣像及四配十二哲遗容塑绘。为附志其原起。按曲阜圣庙。其塑像本未毁。及后大成殿灾。其另塑与否俟考。
丙午。上舁送圣祖仁皇帝梓宫赴景陵奉安享殿。
梓宫启行时。谕沿途官员止迎接梓宫。俟回銮时再接驾请安。又谕礼臣。明季帝王皆不亲送梓宫。故令亲王捧神主回京。朕既亲往。若不躬捧神主而归。于心何安。俟山陵事竣。礼成。亲捧主回京。途中下站奉迎之处一众详议具奏。景陵、孝陵、昭西陵、孝东陵皆在遵化昌瑞山。孝陵为世祖陵。昭西陵为孝庄文皇后陵。孝东陵为孝惠章皇后陵。至福陵为太祖陵。在奉天城东二十里天柱山。昭陵为太宗陵。在奉天城西北十里隆业山。二山顺治八年封附享北郊。永陵追王四祖陵。在兴京开运山。亦附享北郊。享殿名启运。□皆曰隆恩。
夏四月庚戌朔。
壬子。上祭圣祖于享殿。奉太后车驾回銮。命贝子允禵留驻汤山。
梓宫奉安后。上欲留数日。群臣奏。现奉太后车驾在此。必日增悲痛。遂次日祭毕回銮。乾隆二年三月今上亦欲留泰陵数日。庄亲王等引前事。且言。礼曰既莫反而卒哭。又曰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设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安奉既毕。原无复居住之文。前代帝王亲送梓宫者少。亦无成宪可稽。从之。
癸丑。上净发。
国制。八旗服丧以不薙发为尽礼。即莫外薙。凡官于外而殁。或留滞不能还。还京则家人有留发致挽髻者。
外省八旗驻防之兵丁身故。每用火化骨殖。及其妻子携解回京。归其故旗。妻或另配。俗谓之寡妇兵。家人亦不薙发以待葬。盖八旗皆隶京师。外省特遣驻于一时。无子孙永留之例。并禁在驻防处置坟茔田产也。汉军同。
乙卯。上进大内。
群臣请御门听政。以梓宫未奉安地宫。不允。
免各省钱粮解部随平羡银。
总理户部三库事务怡亲王允祥奏。各省解到地丁盐课关税钱粮。自康熙五十七年至雍正元年三月。共收随平银三十七万六千七百余两。未解银二万四千七百余两。乞将前解随平银并饭食银俱作正项开销。嗣后停止解进。上嘉纳之。
逮贝子允禵家人雅图、护卫孙泰、苏伯、常明永远枷示。
上送梓宫时。传问贝子家人。向日贝子在军。闻有吃酒行凶之事。回奏并无。上怒。拿送刑部。永远枷号。伊等之子年十六岁以上者皆枷。
又天津监生徐兰在贝子府教阿哥书。亦以其人不端。逐还原籍。交地方官收管。
除山、陕乐籍。
浙江道监察御史年熙条奏。山陕乐户沉沦丑秽。无由自新。王大臣议。压良为贱。前朝弊政、我国家化民成俗。以礼义廉耻为先。似此有伤风化之事。亟宜革除。使数百年相沿陋习一旦廓清。并通行各省一体遵依。从之。年熙字用晦。羹尧之长子。以辛卯举人捐授副使。上登极。擢御史。后不详所终。一云改名德柱。先卒。
免江南江苏等府积欠康熙十八年至五十年
【 一作五十四年】
地丁银七百二十九万六千两有奇。米豆四十三万七千二百余石。芦课十九万二千七百余两。大学士王顼龄等表谢。
上以户部所奏江南积欠三疏虽非恩诏应免之项。但恐累穷民。尽行蠲除。 按米豆芦课皆不在免例。此旷典也。
追封皇太后曾祖额尔根、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佐领额参、父护军参领魏武俱为一等公。妻一品公夫人。以武子白启袭。
礼臣奏额尔根为本朝旧族。太祖时抚育禁庭。视同子姓。额参历事三朝。军功茂着。魏武天挺秀杰。笃生圣母。宜加峻秩。以协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