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永宪录
永宪录
大学士马齐等拟上皇太后仁寿徽号。传懿旨。梓宫未奉诣山陵。不忍即受尊称。
逮侍奉翊坤宫太监张起用等十二人。发遣边地。籍没其家。
上谕。张起用买卖生理甚多。恐伊指称宜妃母之业。宜妃母居深宫之内。断无在外置产之理。令内务府大臣逐一查明入官。复降谕。张起用与高王卿、四公主之太监王士凤、狗□太监王大卿发往土儿番耕种。太监刘秃子、王章、四公主之太监王明发往齐齐哈儿与穷披甲人为奴。太监殷觉、田成禄、九贝子之太监李尽忠、二公主之太监赵太平发往云南极边当苦差。九贝子之太监何玉柱发往三姓与穷披甲人为奴。俱籍没其家。又降谕。伊等俱系极恶。尽皆富饶。如不肯远去。即令自尽。护送人员报明所在地方官员验看烧竣。仍将骨头送至遣发之处。
免常州府进献新米山。着为令。
自明初职例。常州府每年秋成后进新。在常供外。
免旗员畜养鹰犬当差。
和硕康亲王冲安等吁请节哀。上谕晓之。
上谕。皇考大故。五内惨痛。实不能已。非朕欲博孝子之名也。况天降绛雪。林木变白。乌鹊环绕梓宫。哀鸣七夜。仰观天意。俯察物理。朕能已于哀痛乎。朕于释服之内。每日诣寿皇殿一次。一月之后数日一次。庶可稍释悲思。诸臣其谅之。不必覆奏。着康亲王每遇大典。皆率诸王奏请。必天潢之近属。或曰皇叔父行也。乾隆初嗣王名巴尔图。
免古北口及皇陵一路大兴、宛平、顺义、密云、平谷、三河、昌平、通州、蓟州、遵化等地明年钱粮。
上以累年圣祖出幸热河。及今办理陵寝。沿途居民甚堪矜恤。豁免之。
诏阁部内外诸臣各举所知。直言得失。
上谕。朕惟敷政。用人为先。辟门吁后之典。由来尚矣。尔阁部大臣蒙皇考知遇。任以股肱。况梓宫灵爽式凭。尔等哀感交迫之时。自当竭力尽忠。仰报深恩。内而大臣以及闲曹。外而督抚以及州县。或品行端方。或操守清廉。或才具敏练者。各具真知灼见。从公密奏。古人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尔等果系公忠。以人报国。或素日同僚共事。或同乡同年。或门生故旧亲戚子弟。俱准陈奏。但不可徇私援党。沽名市恩。轻信风闻。言过其实。有一于此。则负咨询之意。朕在藩邸。不与朝臣往来。不能悉知。所需者人才。但当有举无劾。毋得修怨陷害。至于政事。有应行改革。深知利弊。亦各行密奏。朕即位以来。用人行政。有未当者。其直言无隐。且观尔等所举之人。所奏之事。便知尔等之居心矣。
敕内外诸王大臣。凡圣祖一应朱批谕旨俱封进。隐匿烧毁者坐罪。
上谕。皇父诸旨。今若不收。不肖之徒有皇父谕旨。妄行指称。为生事证据。有关皇父之至治。其一概封进。至朕嗣后亲批密旨。下次奏事亦必封进。
命皇十七弟固山贝子允礼会同署理工部户部尚书孙渣齐监造圣祖陵寝。兼修昭、孝诸陵。
逮礼科给事中秦道然。追银十万两目送甘肃充饷。
上以道然教导皇九弟固山贝子允禟无状。且代管家务。吓诈外人。家甚富饶。令督抚追家产以充军饷。寻两江总督查弼纳奏追银一千七百二十两。估值田园房屋。不及十分之一。拟斩立决。命从宽监追。道然字雒生。江南无锡人。康熙丙戌王云锦榜进士。授编修。尝侍皇子读书。父松龄。字留仙。号对岩。顺治乙未史大成榜进士。授检讨。举博学鸿词。修明史。居家锡山下。有园。擅山水之胜。宸游累赐观览。秦氏有宋缪丑之后。科第人文甚盛。
敕蒙古未出痘之人毋因圣祖丧入临。
蒙古之地苦寒。居人终身不出痘。一入关则寒气所感。势更烈。每岁例遣太医赴诸部种痘。以便朝贡往来。
命翰林院侍读学士陈邦彦、左庶子王图炳、左赞善汪应铨、编修薄海、张廷璐、检讨张照侍直南书房。
南书房在干清宫之西南。密迩宸扆。不仅如前代秘书阁、集贤殿入直者止供文翰而已。凡诏旨密勿。时备顾问。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词臣任此为异数。继之侍讲吴襄、王傅、佥都御史王曾筠、编修刘于义、蔡嵩、曹源郊、检讨张元振皆与焉。
准盛京上三旗满洲蒙古汉军包衣佐领子弟一同考试进取。停各省督抚贡献。俟三年后请旨恭进。诏开乡会恩科。
上以登极。恩命于癸卯、甲辰正科外先开恩科如前诏广额中式。部议以元年四月乡试。九月会试。十月殿试。其正科三试改期于二年二月、八月、九月补行。
命前工部尚书穆音岱、刑部右侍郎周道新护守陵寝。
丁卯。胶州民张肯堂妻王氏一产三男。
戊辰。抚远大将军固山贝子允禵奉诏入临。至自西宁。
贝子遵旨限二十四日赴京来传。至密处奏请谒梓宫贺登极孰先。命先谒梓宫。遂易丧服而入。
诏礼臣加上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太宗文皇帝、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世祖章皇帝、孝康章皇后及仁孝、孝昭、孝懿皇后尊谥。
按崇德元年。上太祖帝后尊谥。见前卷首。世祖统一中夏。加上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弘文定业高皇帝尊谥。顺治七年上皇太后尊谥曰孝端敬仁懿庄敬辅天翊圣文皇后。十八年三月上大行皇帝尊谥曰。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康熙四年九月加上太皇太后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尊称。六年。南郊礼成。再加上仁宣弘靖四字。二十七年十月。上尊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上皇太后徽号曰。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尊称。五十七年三月。上尊谥曰。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崩于康熙二年。孝惠抚育圣躬。以妃推尊。亨遐龄。五十六年崩。仁孝诸后见后。余徽称谥号及今加上皆未详。
命诸王公及文武三品以上官年过六十五岁者得乘马至景运门。
由东华门入者至箭亭下马。由西华门入者至包衣御门下马。 按朝期。诸王百官于太和午门齐集。而平时入见。则由东西门径至干清也。御笔钦定骑马者。庄亲王博果铎。贝勒苏齐。公准达登、塞门都。大学士马齐。松柱、萧永藻。 按王珼龄。吏部尚书张鹏翮。户部尚书田从典。礼部尚书陈元龙。兵部尚书孙柱。刑部尚书张廷枢。工部尚书徐元梦、李光复。吏部左侍郎李旭升、右侍郎傅伸。户部右侍郎赫成额、张伯行。工部左侍郎郝林。内大臣马武、七里德。都统石之英。都统一等侯马三奇。副都统朝田杰。惟舅舅隆科多。及白潢、朱轼。年尚未符。因不时宣召。亦令乘马。
命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萧永藻致政总理陵寝事务。
镶白旗人。由广西巡抚改授陕西提督。内转吏部尚书。大拜。为人谦约节俭。无子。夫妇持斋。家产不及中人。%永藻字采之。奉天海州
命礼部尚书陈元龙办理陵寝事务。
寻以其推诿不前。有若罪谪。原品斥罢。一切恩典皆莫及。元龙字干斋。号广陵。浙江海宁人。乙丑榜眼。由广西巡抚内转司空。至宗伯。六年。复起拜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相传家居时。集上即位来所降谕旨。加以铨次扬厉。上之。召还朝。十一年。致政归。乾隆二年卒、
拜兵部尚书白潢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摄本部事。
潢字近薇。奉天镶白旗人。以贡生登仕籍。洊至观察。特擢江西巡抚。内升大司马。
诏拜征西靖逆将军吏部尚书富宁安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于军中。
按圣祖时。满相常缺一人。宁安大拜后。三公之位咸备。
以吏部右侍郎张廷玉为礼部尚书。
长洲候选州同知朱介奎至通政条陈六事。
一、请□□官尽职以昭新治。一、请免捐俸以励廉隅。一、请定捐纳以清仕路。一、请严学政以兴文教。一、请禁规礼余银以杜诈欺。一、请减苏松浮粮以苏积锢。因违例来御前。而上于二年中此六事次第施行。介奎【一作圭。】 乾隆初知茂州。次年春前内阁学士杨瑄潜入地安门进折。律比大逆不道。从卫戍奉天。因令阁部院堂司官不得擅入后载门。进出皆记。按瑄字玉符。松江人。丙辰彭定求榜进士。年逾七十。可谓行险而不知命矣。
赦戴名世、方苞等族属出旗。
辛卯秋。左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于前代事立言狂悖。圣祖震怒。逮治名世。词连引据故内阁学士方孝标所著滇黔录。名世处决。孝标戮尸。两家有服宗族皆□旗。方苞与焉。牵连者编修刘岩等。岩寻卒。上以苞勤劳内廷。特施旷典。赦回籍。苞仍纂修武英殿。亲王给以服食。且侍皇子读书。有疾赐拄杖入朝。陈情归里。上谕。因尔一人赦一族云云。余人出旗。其速回朝。九年冬。特旨授官赞善。进侍讲学士。十一年。拜内阁学士。至礼部右侍郎。乾隆七年。以老归。戴名世字田有。江南桐城人。康熙乙丑会元榜眼。无子。绝。岩字大山。江南江浦人。癸未王式丹榜进士。亦无子。绝。苞字灵皋。桐城人。家金陵。己卯江南解元。丙戌进士。未廷对。三人皆负文名于世。 按南山集与余生书。妄为正统之论。以明亡僭号三藩。比诸汉昭烈在蜀。宋二王航海。至康熙癸卯而后统归于我朝。遗录书福王奔芜湖则曰圣安帝遁。如此类甚多。且言于明史有深痛。旧东宫摘其语进之。申乔遂起此狱。滇黔记三桂僭逆时事。孑遗记桐城一邑事。以明末累遭流贼之难。卒未破城。存遗黎也。三藩。福王由崧。甲申五月。僭立于江宁。乙酉五月。被擒至京。赐死。唐王聿键。乙酉闰六月。僭立于福州。丙戌八月。被擒。斩于福州。桂王由榔。丙戌十月。僭立于肇庆。转徙至云南。壬寅。吴三桂擒之。为所害。三人僭号弘光、隆武、永历。其间又有鲁王以海。靖江王亨嘉。唐王聿键。德化王慈折。益王由本。旋起旋灭矣。
改未经馆选进士回籍。候选后不留京教习。自康熙癸巳万寿。未选庶常进士例给七品俸。留礼部教习。点词臣督课文艺。三年考取授职。武科则隶八旗演习。骑射优者不拘科分铨补。上以徒托名留京。并不用心学习。此后学问优者授为八旗教习。余皆回籍。
开纂修圣祖实录馆。以武英殿大学士马齐为监修官。文华殿大学士松柱、白潢、吏部尚书张鹏翮、礼部尚书张廷玉为大总裁。内阁学士额黑纳登德、兵部右侍郎阿克敦、左侍郎励廷仪、左都御史朱轼为副总裁。
纂修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吴士玉、修撰王世琛、编修查祥、徐本、鄂尔奇、俞兆晟、徐云瑞、万承苍、吴家麟、检讨姚三辰、朱曙荪、张元怀、德龄、何世基。至九年告成。
召工部左侍郎署湖广总督满丕回京。以广东巡抚扬宗仁为湖广总督。起原安徽布政使年希尧为广东巡抚。
丕、贝子允禟之私人。以三十万金祈允禟代恳湖督之命。适遣人往索六万金。过扬州而上登极。为同旗之人所首。斥回京。希尧前以事败。修热河行宫。是年准复职。
命皇九弟固山贝子允往驻西宁。以代大将军。
上谕。大将军至京。其往复尚在未定。俟胡图克兔喇嘛等到日。再为商榷。西宁不可无人驻扎。令九贝子前往。 部议贝子额随带从人员□荫事务。俱关照年羹尧。系行庵放之也。
封武英殿大学士马齐为二等伯。
令吏部尚书隆科多嗣一等公。加给一等阿达哈哈番。以长子岳兴阿袭。
皇舅祖一等公佟国维于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卒。赠谥承袭尚未举行。
封嗣和硕裕亲王保泰子一等侍卫广善【一作福。】 为世子。
保泰皇伯父裕宪亲王之嫡子。
礼部进元旦庆贺典礼。
大学士等会议。雍正元年乃龙飞首岁。上孝思罔极。不登殿受贺。臣进表之礼不可缺。元旦表文交内阁收贮。并登极、皇太后万寿、皇上万寿冬至各表文式样颁发朝鲜。直省亦照例恭进。以全大礼。 按明洪武六年颁发圣节。冬至、元旦、皇上、皇太后、皇后表于藩王内外文武。皆□□词语。临时重誊以进。今制亦同。皆载会典。
秦家厂工竣复决。
擢工科给事中仓场监督陈守创为顺天府尹兼仓场总督。
守创号□□。江西瑞安人。甲戌进士。以常山令行取授给事中。不踰年进位三品。得君之盛如此。是年圣祖乡试行取知县二等五人。为陈守创、阳朔令顾濂昌、代令吴棨元、□□令王□额、□□令单畴书。行取之制凡数更。康熙四十二年定例三年一次。各省无论有无卓异荐举。系俸满三年已满。现无钱粮盗案参罚。正途出身之俸深知县。直隶、江南、湖广、陕西各行取五员。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江西、广东、四川各行取四员。福建三员。广西、云南、贵州各二员。引见后以各部主事用。其考科道。以将正途出身之部属与翰林并行取知县升任之中行□□一同开列。候上钦点。
永宪录卷二(上)
世宗宪皇帝御极之雍正元年。岁在癸卯。
春正月辛巳朔。
上诣寿皇殿谒祭梓宫。不御殿受朝贺。
钦天监进元年时宪书。颁赐诸王大臣文武官吏。
古以季冬颁来岁书。明太祖吴元年改于冬至。明年更以十月朔进。本朝制仍之。每年十月朔颁发来年时宪书于文武官吏天下军民。因书已颁。故令天下军民仍用康熙六十二年。书本名历。乾隆元年以避御名改。盖凡颁时宪书。是日早。礼部、钦天监官设黄案一于太和殿正中。设黄案一于皇太后宫门前正中。设黄案二于午门外正中。设红案八于午门外两旁。满汉文武各官俱朝服于午门外齐集。钦天监官用龙亭一座捧安进皇太后、皇后书。又用亭八座捧安颁给王以下各官书。行一跪三叩头礼。校尉舁亭由钦天监出。香亭前导。教坊司作乐。自东长安门进至午门外。钦天监官于亭内捧进呈皇太后、皇上、皇后书于所设黄案上。又捧颁给诸王等书置两旁红案上。颁给各官事俱于甬路两旁陈设毕。进呈皇上、皇后书黄案。礼部官二员举起。二员前引由中门入至太和门阶下。二员捧进呈皇上书。三员捧进呈皇后书。由中阶上置太和殿正中所设黄案上。一跪三叩头退。进呈皇太后书黄案。礼部官二员举起。二员前导至皇太后宫大门阶下。二员捧置门前所设黄案上。一跪三叩头退。颁给诸王百官等书俱于午门外。亲王、郡王、贝勒以上令府尉员依次跪领。贝子、公等依次跪领。旗下各官照旗分跪领。汉官依次跪领。颁毕。鸣赞官赞排班。文武官员俱排班立。赞跪。众皆跪。赞有制。宣读官宣制曰。某年时宪业颁给群官。尔等晓谕天下。宣毕。各官行三跪九叩头礼毕。各退。国家治书。有御览总书。时宪满民书。蒙古书。汉民书。凌犯书。七政书。壬遁甲书。 按明制。书注御书凡三十事。民书凡三十二事。遁甲书凡六十七事。今略同。又汇纂上御极后六十年日令及日月交食日。万年书用洪范五行二十四件推算二十四山宜忌名。钦定选择书疑即壬遁甲书也。万年书后又上溯历元古今统会。以合万年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