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永宪录
永宪录
【 即越人。】
为医方。而胡应麟史书占毕云。战国秦越人着难经。世人以比黄帝时之扁鹊。赵宋有雷斆撰炮炙三卷。非素问之雷公为黄帝弟子者。是扁鹊、雷公皆有二人。从祀不及。明人失稽考矣。庙殿名圣济。作于嘉靖十五年。今庙为太医院衙门。殿名圣惠。明制。圣躬违和。传放医官每日四人或六人。吉服入宫。殿门内设炭火一盆。中焚苍朮杂香。俱从盆上入。叩头毕。第一员膝行跪诊左手。第二员跪诊右手。诊毕。仍互诊。俱面奏出。至圣济殿开方。具本进呈。御药房用金银罐煎进。其口以御药房印封之。本朝会典载。烹调御药。本院官同内臣监视。每二服合为一服。候熟分贮二器。本院官先尝。次内臣先尝其一器进御。 凡祭祀。自三皇庙以下。如真武、东岳、城隍、关帝、火神、武庄王祠。以及司土、司工、红衣位。皆教坊司鼓乐承应。无文武乐舞与乐章。惟真武用素供。以茶代醴。
【 世传真武乃净乐国王子。母善胜后怀十四月。于隋开皇元年甲辰三月初三日午时生帝。弃国入武当山修行四十二年。白日升天。】
命内外文武诸臣各举本籍一人。以备简用。
上谕。京官翰林、科道、郎中以上。外官知府、道员、学政以上。武官副将以上。旗员恭领以上。每人各保举本籍一人。文职武职亦许互保。不论现任补选进士、举人、贡监、生员及山林隐逸之士。有为有守品行才具足备国家之用者。各密封奏折。不得怀私滥举。观所举之人。即可知举人者心术公私。识见明昧。不使诸臣得以行私也。
授浙江巡抚李卫为总督兼理巡抚巡盐事。浙闽总督高其倬专制福建。
寻以卫弭盗安民为诸抚臣之冠。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理江南、江苏巡抚所属捕盗事务。乡土亦在所莅。田文镜兼辖山东。称河东总督。卫字又玠。江南徐州人。丁酉捐授户部员外。与同部郎中钱塘王玑、武进谢旻为上在藩邸所知。皆致大僚。文镜亦侍上于藩邸。而与卫相水火。文镜奉天正黄旗人。以苛刻绳属员。己无子。卫专横用事。且上禁赌博则奏河南独无。上勤赈恤则报丰收。如兰阳水旱八年。人民逃散。致妇女应有司追比。而匿不以闻。十年卒于官。今上登极。明诏罪其隐灾不报。为害地方。幸伊早死。得全要领。若卫始以宽容和缓见称。所劾亏空寥寥。盖代为弥补。以免祸及身家。迨母丧留任。委用益专。遂事苛虐。作威福。逻卒四布。以兴大狱。探闻江宁风鉴张某许江都盐商程汉瞻富贵。又荐其徒书有代为安插语。遂指为逆谋。搜其旅邸。得历相留验底本。由是牵连五省之人。上令果亲王密往案治。皆从宽典。而江苏按察使马世烆、总督中军副将王英皆以代汉瞻钻营得罪。英惯懑暴卒于法堂。总督范时绎逮问。以勋臣后免死。汉瞻流徙。得背赎留京师。缘汉瞻欲投拜卫为门生。卫索银二万金。乃以二千金贽见时绎。时绎受之。遂因私憾启大祸。十年。总督直隶。乾隆三年卒。谥敏达。时绎继起河北总督。内拜工部尚书。
乌斯藏部落波罗鼐等构兵。命左都御史兼吏部左侍郎查郎阿、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兼王府长史迈禄统兵前往安辑。晋郎阿吏部尚书。禄正黄旗满洲副都统。
上谕。现今西藏玻罗鼐带兵来报康济鼐之仇。阿拉布已带兵彼此成隙。战斗相持。为此大臣领兵前去安顿料理。曾经缮写谕旨颁给达赖喇嘛。俟来年青草发萌时。所派兵丁跟随大臣进藏。派西安满兵四百名随大臣前去。命散秩大臣品级之銮仪卫使周瑛统四川绿骑兵。西宁总兵周开捷统陕西绿骑兵。总督鄂尔泰派总兵一员、副将一员统云南绿骑兵。内留一员札驻察木多。其陕西、四川、云南兵丁俱听周瑛管辖。承领到藏。令查郎阿总管。赏瑛银四千两。开捷并云南所派之总兵各营三千两。副将各银一千两。参将各银五百两。游击以下酌议富足赏给。以免困乏。查郎阿号松庄。满洲人。乾隆初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此行所得藏宝甚多。私为己有。十一年迹露。诏籍以入官。亦免相。
命太子太傅一等侯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富宁安赴陕措置军兴事宜。摄西安将军事。
宁安寻卒于西安。未详时日及赠谥。相继为相者。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嗣一等公马尔塞。西藏用兵后。命岳锺琪同视师。继准噶尔策妄阿拉蒲坦殁。子噶尔丹侧楞立。复来侵哈密。八年秋。我师败之。屯兵之地苦寒。一年之内。虽盛暑无雪。军需日费帑金八万两。九年。岳督覆败被擒。放还削爵。十年。籍没。以失机隐匿锢于狱。公傅尔丹、大学士马尔塞相继领兵御敌。傅败北。马以退避诛。同时阵亡被掳大臣二十八人。尚书查弼纳、总兵冒重光等与焉。今上登极。谕以祸福。许以恩赏。遂罢兵。岳得免死遣戍。十三年大金川之乱。起用四川提督。傅尔丹亦领满兵从征有功。冒重光江南如县人。由行伍至陕督中军副将。擢总兵。
辛卯。冬至。上祀天于圜丘。
先期礼部奏请定例冬至次日百官庆贺。命停止一次。
令嗣后外官告病回籍请愿起用者仍复原官。
成例。京官因病告假者。病愈仍以原官补用。外官即休致。上惜人才沦弃至意。亦以杜规避之端也。
以张庆麟袭职汉天师。
庆麟父朝觐南还。舟次钱塘卒。其世系名字未详。一云五十四世继宗之子。庆麟甫四岁。以叔代理印务。八年。圣躬违和。值季法官娄某设醮四十九坛。遂安。命发帑银二十四万修龙虎上清宫。宋天圣八年。始以道陵二十五世孙干翟袭虚静先生号。蠲赋役。其后十一传而至宗演。元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真人之名自此始。明初正常元赐号天师。太祖曰天有师乎。改授正一阐教真人。罢其世袭。子孙官提点。秩五品。后夤缘用事太监。始以真人。延至隆庆初。革其封号。以裔孙国祥为上清观提点如初。又夤缘复真人号。遂及于今。按道书。张道陵得咒鬼术。解使鬼法。入鸽鸣山。自称天师。传子衡。孙鲁。其元人天师之号所由来。曰正一者。洪武二十四年。授真人以龙虎山正一玄宝印也。我朝亦称正一真人。而此犹袭旧号。或避圣讳云尔。传闻圣躬违和时。浙抚李卫荐河南医者贾世芳。召见。口出数语即大安。已而复作。上甚疑之。因忆曾于藩邸见其为白云观道士。且所陈奏多幻妄不道。恐其惑世下令诛之。刃不能入颈。监刑出其不意。刺腹洞胸乃死。此后宫禁不宁。得法官而廓清。往时朝贺。正一真人秩二品。班在左都御史下。侍郎上。乾隆八年。鸿胪寺卿梅嗀成以道滥厕班联。乞加厘正。今上是之而未定制。至十二年再申前奏。乃降真人遇隆秩五品如明制。朝会不得与。嗀成号循斋。江南宣城人。康熙乙未进士。官进刑部侍郎。
令嗣后沿海革职守备、千、把籍系本省者。派往山东、河南等省入伍食粮。以免在籍生事。副将以下请旨。
敕剿抚黑僰野功。给云贵总督鄂尔泰世袭阿达哈哈番。
云贵威远有黑僰。以打牲劫杀为活。新平江外有野番。亦以抢掳为事。威远贼首札铁匠、新平贼首李有迭各率众劫抢。总督鄂尔泰命临沅总兵孙弘本、督标游击李化龙征剿。生擒蛮贼六十人。杀戮贼众九百四十二人。斩首三百八十四人。安插男女一百八十口。擒获札铁匠。其余各番俱投诚安插。论功进弘本都督同知。打牲西番盗边之别名。鄂尔泰号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己卯京闱与成文、蒋廷锡皆出行唐令泰兴己未进士张玉履之门。官内务府郎中。上登极。擢江苏布政使。在任以振兴文教为先。如厘定文庙祭器。优礼书院士子。而清风亮节。表率百僚。至开浚苏松河道。捐俸以助积贮。利赖尤多。及抚云南。值用兵。上以署总督杨名时书生。令尔泰代其事。乃剿抚苗彝。安定地方。开苗疆。植郡邑。可谓文武兼全。素善病。而蹇蹇匪躬。希风古人。当在苏时。松江教授郭嗣龄文行表士林。尝呼先生而不名。郭高不见之。鄂益惓惓致殷勤。其生平可知矣。十年。加少保。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世袭一等伯。加十二级。噶尔丹侧楞侵哈密。拜平郡王富彭为定边大将军征之。命尔泰为巡边经略。赐尚正。位望隆重。一时无匹。兄鄂礼。弟鄂尔奇。子鄂容安。侄鄂昌、鄂敏等先后显于朝列。鄂尔奇字季五。康熙壬辰进士。十年。至户部尚书。容安雍正癸丑进士。
饬在籍守制翰林院侍读前督学四川廖赓谟出赀十万两。助正定城工、苏松河道之用。
上谕。有人奏称。华亭劣绅廖赓谟从前奉差四川学政。交结年羹尧题留在川。岁科五次恋职。六年回京之后。未闻出力当差。拥赀二十余万。纵容家人子侄横肆乡党。应令其出赀财十万两。为浚河公费等语。向来廖赓谟。朕原不知之。因傅鼐荐其老成可用。不附年羹尧。受伊作践等语。是以加恩迁擢。今傅鼐诸事败露。则从来之举由于钻营贿属可知。着廖赓谟出财十万两以充地方公用。违则重治。着后侍读学士惠士奇亦以连任广东学政。饬捐银修镇江城。竭其赀财仅完一隅。斥罢。今上登极。赦免起用。
令直省督抚历年所奉谕旨缮录成册。每日观览。交代时传与后官。
十一年集后前所颁谕旨刊刻成书。布诸天下。后每年续增为制。
庚午。先朝贵人白氏薨。
贵人籍苏州。生皇弟二十四阿哥。居宁寿宫。命成亲王先祉、恒亲王允祺、庄亲王允禄、镇国公允祹办理茔葬。
江苏巡抚陈时夏请开兴修水利捐纳例。不报。
丙子。起送先朝荣妃白贵人金棺至妃衙门。
荣妃未详薨时。先朝四妃。惟宜妃无恙。就养恒亲王府。八年薨。
云南巡抚朱纲劾前署抚杨名时徇比亏空。削籍逮问。
名时字宾实。江南江阴人。辛未进士。点庶常。历任直隶守道。转云南巡抚。至吏部尚书。后以案件未结具。滇人怀真德攀留未归。生平忠直恪慎。议年羹尧罢独祈保全。有违圣意。今上登极。特旨褒嘉。宣召补原官。年已七十有五。老而无子。与鄂督同官时甚相得。以女缔姻。元年冬卒。
改四川成都所属绵州、茂州为直隶。资县为直隶资州。威州裁归保县。
成都原辖六州十九县。以德阳、安县、绵竹、保宁之梓潼分隶绵州。汶川、保县分隶茂州。仁寿、资阳、井研、内江分隶资州。至威州止地丁四十九两。保县止十八两。故合并也。六年后复设华阳、双流、彭县、崇宁隶成都。大宁、新宁隶夔州。大足、璧山、定远隶重庆。彭山、青神隶眉州。威远隶嘉定州。彰明隶龙安。罗江隶绵州。安岳隶潼川州。其后复改府。见前条。以夔州之东乡、太平分隶达州。为直隶。夔州原辖一州九县。改重庆之酉阳宣慰同为直隶酉阳州。辖新设秀山县及黔江、彭水。改重庆之忠州为直隶。辖酆州、垫江及夔州之梁山。移夔州之建始隶湖南施南府。重庆原辖三州十一县。酉阳因山以名。
改湖南永顺单民宣慰土司为府。设流官。辖新设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四县。
赐原土司彭肇槐参将职。世袭拖沙喇哈番。赏银一万两。入祖籍江西。龙山等邑皆改宣慰长官土司为县。
令钦天监。凡国家忌辰斋祀之日。不注民间嫁娶祭祀于时宪书。
冬十有二月壬午朔。
乙酉。葬荣妃白贵人。
以征苗功。擢黎平守张广泗为贵州按察使。
广泗号敬斋。奉天镶红旗人。十三年署湖督。因黄平苗乱。今上授为五省经略。铸金印。赐尚正。督抚提镇皆受节制。乾隆元年。剿抚平定。奏报附逆悖叛者共一千二百二十四寨。内焚灭八百三十六寨。计临阵斩杀一万七千六百七十余级。生擒投献者二万五千二百二十余名口。内应枭示者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余名。逆犯家属入官充赏者一万三千六百余名口。收获位、鸟枪四万二千五百余门。弓、矛、刀、帑、盔、甲等项共一十四万八千余件。米、谷、牛、马、牲畜无算。论功进广泗贵州总督。十二年。改督川督。大金川之蠢动。前总督承恩公庆复经理年余稍安戢。传闻其酋长班滚身故。遂入告。及广泗至。劾其欺罔。复革爵狱下。广泗用兵无功。经略公纳亲又乖张退避。致覆败罪斩。广泗亦以推诿诛。原小金川之谋主王秋乃四川文生。而窜入其地。两相构难。皆秋为之。及获。亦供广泗受其馈遗。故罪遂不可免。苗疆开于雍正六年。至九年贵抚元展成、今平越守朱东启等遍历险阻。凡七阅月。绘其苗疆图志以进。于丹江、凯里、古州、清江一带皆振重兵。荒僻三千里得奉王化。而叛服无常。故十三年又有黄平、古州之乱。丹江在都匀。凯里原安抚使地。即大定之永宁。今属四川州。【一云今在都匀清平治。】 古州在黎平。清江在镇远。附贵州苗疆风土略。古州八万为九股生苗。【八万生苗。明已有此名。最强悍。】 在万山中。周三千一百一十里。计一千一百八十四寨。六万一千七百六十三户。居楚、黔、广西间。雍正六年。督抚清理苗疆以入版图。凡苗民种类不一。有山苗、洞苗不等。洞苗性狡而富。山苗性悍而贫。洞苗依水。山苗踞坡。皆喜楼居。人处其上。牛羊畜其下。男女皆跣足留发。头挽大髻。男穿短裤。女衣短裙。冬夏仅单衣二层。率皆青色。女苗好挂糯米珠。周身缠带。男苗头插银簪。长尺许。多至三五枝。项带银圈。多至七八个。朗洞至古州色尚白。男裤极大。联幅为之。疾病不知医。惟杀牲祈祷。小用羊。大用牛。聚族食之。病愈乃已。名曰□□。平日各喂一牯牛。不使力田。养至肥循。俟裁插毕。聚阖寨之牛相角斗。胜者以为荣。败毕杀之。会其亲族。击鼓饮酒。男女杂沓。不分昼夜。名曰吃牯脏。再收割后。卜吉日。三日不下生。以所收谷先舂米为饼。谓之(禾慈)耙。祭其先祖。贫者杀羊。富者杀牛。男女着新衣。吹芦笙而歌。互相唱合。和者男负之而去。名曰跳月。其父母仍以牛羊衣服为妆奁。男家不费财礼。惟女之母舅索舅公钱。量其家之丰敛为多寡。否则争执。其父母不能为政也。凡交易不用书契。取竹木一片。上刳痕缺。剖而分之为据。名曰打木刻。事稍大则埋名为信。遇有嫌怨。或索取财物。则以鸡鸭馈寨头并年老者。使分曲直。谓之讲老。如彼不理。又杀羊或牛。会通寨与之声言。如仍不理。即以鎗刀从事。谓之做歹。甚至杀伤人口。杀伤之家又议人头钱。或占其田地。或夺其子女。索愈重。偿愈难。因而世相仇杀。有争田、争婚等事。理讲不明则相约设誓。捞油以别是非。两家凭两寨之况。因事之大小。或以牛羊银两布疋。或议明田地若干坵段。择荫敝之地。置之净锅内。贮清油烧之。俟其百沸。令两家作歹之人空手下锅捞之。今日捞油。明日验手。若此无伤损则席卷彼家之物去。彼有伤损则照此家所备之物或如数或加倍偿之。各无怨言。名曰烧汤。再小寨之苗与大寨之苗做歹。力不能胜。即投大寨求助。名曰投崽。大寨代为争格。以泄其忿。事毕。此苗即子孙皆为大寨之崽。男女听其役使。田地听其耕种。稍有违忤。轻则鞭挞。重则杀伤。此风最毒。自开辟之后。亦渐革除。苗性贪而多疑。轻身命而重财物。且蠢拙无谋。遇人哄诱。便欣然乐从。然能守信不贰。又其易治者也。耕种之外。别无资生。日舂日食。不过糯米饭一团。其余五谷菜蔬花果不知树艺。亦无所用之。台拱、清江、古州山林木植繁衍。足以供用。古州之乐乡离城三十五里。沿河种棉花。两岸植蓉树。十多人合抱不周。一望苍翠。当苗疆初辟。冬不冷。夏不热。终朝云雾。近则寒暑依时。晴雨应节。台拱、清江气候同古州。近来寒暑为甚。来牛八寨山高不甚热。丹江则层峦迭嶂。不独冬月寒。即夏月亦需棉衣。近人烟稠密。亦渐温和。其土性之刚柔不一。惟古州其色黄。惟膏润草木。五谷易生。苗疆之山密如鳞次。多无名号。皆以寨名目之。水盘旋如环。皆山溪。不通舟楫。寨尽踞山盘水。恃其险阻。得以恣其顽梗。自清理后。择要隘以安营汛。开险塞以作通衢。如丹江城北。由排落渡河直上十五里为乌迭关。今设汛名腰营。再上十五里筑城安重兵。是为丹江营。城之东为札沟山。直对丹江。层峦如嶂。分兵驻之。丹江之西南茅岭有九门、衙门二山。山不甚高。一山势盘旋。洞行层折如门户。因呼为九门。一山势侧立。四围拱向。水围绕如垒壁。因呼为衙门。苗民居焉。今皆开修城路。直达八寨。八寨之城。半平半坡。二山拥护。南山孤峰耸峙。形类悬笔。因目为文笔状。北山峰峦排列。若刀剑营垒。因目为旗鼓山。城南十八里为羊甲关。城西二十里为得关。皆大山。雍正六年。初开苗疆。称首功焉。东南路接来牛羊肠一线。崇山峭壁。中夹长流。山势之险峻者。有打略拉搅柳迭等处。各分兵以扼其要。与古州声势联络。顺风而东。则为古州。其中最险者要为定旦、高旧两山。两山对立。峰高万仞。下临无地。且江流湍急。人皆攀跻而上。城东之苏洞险要亦如之。皆设重兵焉。古州城周四十里。俱平原。城内西北隅突起一山。四面村寨。在昔相传为诸葛营。遂呼为卧龙冈。城东三里一山特起。水中两回抱。下启洞口。泄纳都溶车三江之水下达广西。名曰诸葛洞。城东六十里有笔架山。接连弄无苗汉居民。城之西南布俾飞山、摆喇山。北至清江。山势高峻尤甚。相接数百里。清江城南二里为公鹅山。登巅遥望。古州逼处城后。因拨兵守焉。城之东北隅有柳罗山。滨水而峙。为苗径之总汇。水陆之要区。因设一营。由清江而西则为番招。系高坡雄寨。四面皆山。一坉更险。十余山环向。皆峭壁不可登。峰顶如花瓣相抱。因名为莲花坉。番招逆苗负隅抗拒。前者万坡之役。攻至九十日破之。与台拱城高坡岭相连。直接番蒿、番祥、皮牛诸箐。东北抵青江。西南接丹江。袤延百余里。皆陆路。运力维艰。城北三十里为槁贡山。相接排略坡。极险峻。今设一守备驻之。城之西南接凯里。中有排咱、大小台雄、台盘、高岩、岩塞等处。山势陡峻。无尺寸平地。苗民因岩而居。形如【省】 【[雀]】 巢。今皆开修为坦道。运粮无阻遏矣。迨黄平之乱。再经剿抚。古州遂设总兵。其诸营制又加增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