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宪录

总督河道兵部尚书齐苏勒报江南所属黄河澄清三日。自虞城至桃源上下六百余里。
疏言。臣于本月十七日午后在睢宁工次。忽见黄河水湛然澄清。正在奇异间。随据淮徐道康宏勋报徐属河营守备朱锦等呈称。徐属上自广城【界阳山。】 所献之天生锦。而甘露醴泉则未详其地焉。%下至肆州地界一带黄河于十六日澄清。又据署宿虹同知高越等呈称。所属黄河上自睢宁下至古城。十七日俱系清水。又据桃源同知张鋐、守备苏廷柱等呈称。所属黄河十七日忽然澄清。臣随遣官查看。十八日尚无浊流。诚千古未有之奇征。 谨按圣明御宇必有祯符。麟凤芝蓂。载之史册。此后并纪于是编者。如云南苗地之庆云。松江之嘉禾。房山之凤凰。孔庙上□而彩云现。景陵冬月而芝草生。笔不胜书。至十年夏。巨野民家牛产麒麟。而休征咸备。考巨野在唐为麟州县。西有天野泽。即西狩获麟所。越二千余年而嘉祥再见。知国福之盛。圣道之昌也。若黄河清在明正德至天启凡六见。而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十五日巳时。临巩兰州之河流泛白。申刻澈底澄清。上下数十里。至十七日未时后方浊流。陕抚李起元以闻。论者谓此我朝开基之瑞云。捧读今上御制乐善堂集有九符颂。一曰合璧连珠。二曰黄河清。三曰孝陵神蓍。景陵瑞芝。四曰嘉禾。五曰瑞茧。六曰甘露。七曰醴泉。八曰开皇庆云。九曰房山凤凰。而无麒麟。意在后者。瑞茧疑即浙抚李
诏再议平定青海功绩。
上谕。从前议叙俱系年羹尧所定。如赏给宋可进三等阿达哈哈番。而黄喜林反赏给二等阿达哈哈番。则议各官轻重实不公平。令岳锺琪秉公分别。交大臣等议定具奏。
命左副都御史郑任钥覆查江南留漕平粜。以济饥民。
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蒋廷锡生母曹氏卒。诏予祭恤。追封为一品太夫人。
上谕大学士张廷玉、散秩大臣都统佛伦等赐奠茶酒。加恩谕祭二次。赐银一千两。资其殡葬。命廷锡在任守制。给假葬亲。 
成例。命妇为其子孙封者。并加太字。若已故与夫在则不加。昔有宋制不问生死并加太字。刘安世建议。太者事生之尊称。所以致别于其妇。既殁并祭于太。不得以尊临其夫。犹帝母称太后。既升祔则止称皇后也。曰追封者。追其生前之封也。蒋廷锡字扬孙。号西谷。江南常熟人。父伊字莘田。尝以御史督学河南有声。晚年庶生廷锡。常为嫡子陈锡所不齿。迨癸未廷锡钦赐进士。选庶常。供奉内廷。为圣祖所深注。时陈锡巡抚山东。始重弟而资其用费焉。后陈锡以云贵总督进藏效力。卒于军。年羹尧复参其所事。赖廷锡得免。诸子涟、洞辈不至陨坠。皆提携显达。母迎养于京。赐居第。乙未。母年七十。圣祖赐寿萱锡祉额。堂前寿恺宜霜柏、天上恩光映彩衣联。乙巳。年八十。上赐恩荣寿母、福寿康宁二额。锡予便蕃。殁邀旷典。可谓获福最盛焉。当卒时。陈锡子涟预制衰麻。哭赴其弟。言为祖母承重。廷锡好语止之。六年。廷锡拜大学士。十年。因奏对失次。一夕忧愤卒。盖凡世职。汉文臣无给予者。八年以大学士朱轼、张廷玉、蒋廷锡勤劳辅弼。特扩成例。准以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袭。廷锡子溥承之。庚戌中进士。赐二甲传胪。乾隆中官至侍郎。
诸王大臣以河清应瑞请升殿行庆。上谕止之。
上谕。上天之锡福降灾。即如人君之赏罚。若休征而承之者骄矜纵肆。则将转福为灾。咎征而承之者戒慎恐惧。则将化灾为福。即如君臣上下。用赏用罚。无非曲成之。使改过迁善也。朕事皇考四十余年。凡遇圣谕训责。嘉奖恩宠。皆以恐惧儆惕处之。深蒙皇考垂鉴。御极以后。事天之心即事皇考之心也。数年来休征迭见。难以悉数。稽诸史册。咸称福庆。而朕受宠若惊。不以为喜。实以为惧。恐前此之受贶无因。而后此不能仰副也。朕即位以来。敷政宣猷。岂足当上天加贶。惟有夙夜儆惧。思慕皇考之心实为诚切。或者仰邀皇考照察。代吁皇天默祈福佑。盖许其已往而勉其将来。若庆贺则沿袭颂美之虚文。非朕戒慎恐惧之素志。应告祭景陵。申朕感激惶悚之诚。至于十一年朱家口河决。于今年十二月十三日合龙。越三日即有河清之应。具见河神福国佑民。功用显著。宜崇祀典。以答神庥。该部察议具奏。 
。发电伤禾。是年春雨绵延。沿河居民难以栖止。河堤夜决。海潮又漂没之。而圣慈高厚。轸恤倍至。他如蠲免历年额赋。至雍正十三年。其数千百万。超脱者数万家。江苏所属带征钱粮一千四百余万。特着巡抚差官五六十员遍历蔀屋确查。恐为属吏侵蚀。十年春定令。积欠在民者。分二十年带征。完旧一分即完新一分。况以惩拖欠。又以苏困苦。在官吏者勒限十年赔补。已属殊恩异惠。十三年。今上登极。又大沛恩膏。自十二年以前天下银米芦课杂税。未完者尽行蠲除。即从前所欠在官吏者。亦作民欠注销。其数不可胜纪。此更体先皇之至意。旷百代所未有。而圣心谦让未遑。以陈奏皆果亲王之力。隆恩稠迭。圣训煌煌。晓示天下。至矣大矣。‘伏读上谕。戒慎恐惧。化灾为福。煌煌天语。贯彻古今。考雍正八年五月。蛟水暴涨。河决山东。而附近民人多有淹没。八月。京师地震。压伤甚多。皇城御园皆倾圮。延至九年正月复大动。又闻山西地中出火。烧毁民居。海宁龙孔相

永宪录卷全续编

雍正五年岁在丁未。
春正月戊子朔。
上御殿受朝贺。
辛卯。上幸圆明园。
开直隶营田捐赎例。
和硕怡亲王总理水利营田使允祥奏。大学士朱轼请收用谙练之员效力营田。欲集效力以厚民生。并非旁借赀财以省国帑。查汉制。力田与孝弟同科。所以劝率之者甚厚。元臣
【 翰林学士】
虞集议兴水利所富民。欲官者合其款。分以地。以万夫耕者为万夫长。以千夫耕者为千夫长。而明臣徐正明潞水客谈有垦田赎罪之条。盖以鼓舞之与督责。其效相什伯。而自为己谋与为官谋。具力亦相什伯也。今以重农务本之故。而开以功名之路。则人思自奋矣。田成工竣。所费之赀仍归原主。国家锱铢无所利焉。则人益自奋矣。且官之首务。重在养民。使其果克成功。材堪任使。已有成效。命之以官。所谓任能授职者也。应如朱轼所请。收用情愿效力营田人员。分别议叙。但营田之事。须因地制宜。圩有大小。渠有长短。建闸而土木石工不等。筑坝而土木石工悬若。请将各项工程。相度估值。然后计效力人员。各量己力。自认工段。立限报完。仍于十年之内。盖落地方官扣还原本。惟赎罪之人不准给还。其营田止于十顷者。十年给本亦属零星。曷征解营田使衙门。以为修理河渠之用。约计营田一亩用银一两。开渠建闸用银一两作营田一亩。 
往例。捐纳俊秀监生正项杂费需银将三百金。此例只银百两。又革除一应浮费。有力者便之。是后诸捐例皆不复有加。至州同止多银五十两。遂授六品职。亦前此未有者。今上登极。侍讲薄海遂有名器滥觞乞改同八品之请。因之捐银独增。
调直隶总督李绂为工部右侍郎。命湖广总督宜兆熊会同礼部右侍郎刘师恕协署直督事。
上以绂陈奏草率。举劾不公。故有是调。
以京口将军何天培为兵部尚书。
设永吉州、长宁、泰宁二县。隶奉天。
三邑在盛京东北。其地苦寒。地方事务属武员治之。牧令理民事收赋税而已。永吉即船厂地。去奉天东北八百余里。长宁离奉天一千九百里。泰宁近五国城。后省长宁、泰宁。设复州、宁海县。隶奉天。义州隶锦州。复州卫原属盖平。在奉天南五百四十里。宁海为金州卫地。在奉天南七百二十里。皆滨海。义州卫在锦州西北九十里。
谕河南巡抚田文镜解所参信阳牧黄振国、唐县令关修、固始令汪诚、息县令邵言纶赴京。正结党谢济世罪。
上谕。李绂、蔡珽曾奏诸人之枉。遂致谢济世参田文镜。欲翻前案。查四人罪不过罢官。何至结党营求。令提解来京。九卿明示以死于李绂、蔡珽、谢济世之手。仍以前拟罪处分。文镜疏参振国等。民间流言文镜非科目出身。故所参皆系科目。以伸夙愤。文镜上闻。钦差刑部右侍郎海寿、工部左侍郎史贻直往勘。拟振国、诚律斩监候。修、言纶发边远充军。六年夏。珽、绂、振国同赴市曹。及旨下。止斩振国。
以秋禾灾。诏江南开捐谷例。以裕积贮。
九卿议。江南赈恤。既差官确查。贮漕以备平粜。恐未必敷用。请照康熙六十一年浙抚屠沂所请。依河工例开捐。酌量地之大小。以为数之多寡。额满即止。
赦年羹尧发遣边远诸子回籍。
上谕。年羹尧狂悖妄乱。结党肆行。朕出于无奈。将伊治罪。又恐其党援固结。若将伊子留京。或彼此比附。又生事端。故徙居边远之地。曾有旨遇赦不赦。今见同党之人皆悔过解散。非如阿其那、塞思黑、苏努、鄂伦岱等之党固结。牢不可破。而当日平定青海。伊亦着有功绩。着将伊子远徙边省者俱赦回。交与年遐龄管束。以示朕格外恩宥之至意。 
年羹尧骄纵贪残。而上始终念其青海之功。盖用兵临戎。实有不可及者。尝闻一二逸事。当调兵复藏时。陕西、四川、云南三路并举。羹尧遣将启行。传令士卒各带竹竿长七八尺。棕绳长二丈。人初不解。及至流沙。无以济。乃结筏而过。过河计十五程。万野草荒。略无人迹。忽士马临前。大军惊愕。彼问可是舅舅人马。羹尧心腹从军者授以书。一军欢呼。迎我师至其国。国号竹囊。羹尧数年前饰美姝为己妹。以适其王。故称舅舅。我师在竹囊休养二十日。临行。彼又遣士卒代运刍粮二十程。是以兵强马壮。一鼓而复藏也。出兵时。岳锺琪为将领。与陕师会彼。少四十日粮。锺琪借粮以济。归而嘉其能。荐为提督。而云南所出之兵复藏时尚未至云。其乘危反噬之流不旋踵皆败。十三年。上传位今上。降谕太子仁贤。曾密奏无杀羹尧及抄家诸事。当时举朝无一人言及也。今上登极后。逮年希尧治罪。以其迎合希旨。摧残骨肉焉。
逮尚书法海。命顺承郡王锡保讯其悖乱妄行诸罪。
上谕。舅舅佟国纲素性乖谬。昔为都统。每荐举人员。强求圣祖擢用。如不俞允。即有拂然之意。圣祖将绿头签掷之于地。伊犹无恐惧之色。冒犯无礼。时怀(角央)望。圣祖每赐包容。后往乌兰布通出兵。圣祖知其言谫陋。但令管火器营。临阵时。伊独穿出色甲冑。单骑出鹿角之外。以致中鎗身死。有意轻生。甘辱国体。圣祖念其阵亡。仍加恤典。恩礼可谓厚且渥矣。其子孙应倍加感激。而诸子刚愎无礼。大与其父相同。朕即位。念其为太后戚属。仰体圣祖推恩至意。于佟国纲之祖父特加旷典。赠以崇阶。锡以美谥。修墓建祠。御书匾额对联。以光祠宇。恩施稠迭。宠荣倍至。乃鄂伦岱、法海等不知感激。反以为优待隆科多所致。负恩悖义。一至于此。法海乃佟国纲微贱侍婢所生。自幼父兄不以为子弟。后凭借外戚之势。滥得科名。遂益肆狂纵。至法海之兄鄂伦岱不孝于父。通国皆知。法海之生母没。鄂伦岱不容其葬入祖坟。彼此遂成仇敌。其父子兄弟情谊乖离。大率如此。法海本属无能之人。圣祖因系舅舅之子。且念伊父阵亡。由翰林擢用广东巡抚。操守虽好。然行事乖张。于地方事不能办理。且进呈奏折敝纸恶墨。圣祖怒其不敬。曾痛责其进折家人。而法海毫无悔惧。狂悖自如。圣祖怒其贻封疆。将法海革职。令其军前效力。伊至西宁。遂与允禵私相交结。允禵贪纵不法之事。法海并不劝阻。及朕即位。令允禵来京。法海未奉朕旨。即潜至京师。适年羹尧陛见至京。奏法海已到。且荐其可任用。朕因命为江南学院。莅任后颇有声名。朕欲擢为浙江巡抚。年羹尧又适陛见至京。奏法海止可为学院。朕思既堪学院之任。则亦可用为巡抚。遂将伊补授浙江巡抚。讵意其狂妄暴戾之性依然不改。嫚骂司道。肆无忌惮。佟吉图奏。伊称年羹尧为天下第一豪杰。所言狂悖。臣实不愿为伊属员。目下杭州将军鄂密达陛见。亦奏法海前为浙江巡抚。行止乖张。是其不能胜任。人所共知。朕前将伊调回。授以部院事务。冀其时聆训旨。或能悔过效力。朕之加恩不为不厚矣。法海曾自西宁进京时。曾奏允禵向伊云。我与皇上已成仇隙。朕思向在藩邸。与允禵并无嫌隙。揆之于理。允禵决无此言。此特法海与允禵交好。臆造此语。以见朕若处分允禵。即为报复仇怨。无非深为允禵预留地步。巧图救护之意。今遣人询问允禵。回奏并无影响。情愿与之对质。据此则法海居心奸险。罪恶显然。至鄂伦岱结党悖逆。扰乱国法。朕将鄂伦岱正法。并未株连法海。法海与鄂伦岱平昔本如仇敌。乃鄂伦岱被诛之后。法海时露怨望之色。此其大奸大诈。尚有人臣事君之体乎。朕近命法海往西宁搬取塞思黑家口。伊竟不请训旨。冒昧前往。前月二十一日塞思黑家口一到保定。伊便欲独自进京。其同差之太监王自立、郭进玉向伊云。我等同办此事。今尚未奉旨。大人独自进京。我等甚是害怕。伊对王自立、郭进玉云。我总是有罪之人。进京皇上必将我拿问。彼时必另差人来料理。伊随于二十六日自保定来京。奏闻。朕谕以前此既不请训旨。今又何必启奏。伊竟不候旨。公然自往保定。将塞思黑家口带领来京。强交内务府收管。似此悖乱妄行。法难宽恕。将法海革职。拿交刑部。
顺承郡王锡保、管侍卫内大臣、各部院满大人等一一审明具奏。
乌兰布通距京师七百里。康熙庚午。厄鲁特噶尔旦逆命。朝廷遣裕亲王偕皇长子统兵征剿。曾诱敌至此。噶尔旦战败奔逸。仍复猖獗。以致圣祖亲征。临阵时国纲勒马指麾。忽飞炮去其颊。以致身亡。海字渊若。号悔翁。甲戌进士。选庶常。累官侍讲学士。于懋勤殿侍皇十三子、十四子读书。戊子九月。皇十三子今怡亲王因废东宫事波及。削爵。海降检讨。乙未起原官。旋命巡抚广东。在任二年斥罢。海生于戚里。而好学能文。诗亦劲爽。但赋性孤介傲物。历任显秩。两袖清风。老而无子。亦不作家人计。当在东时。圣祖有恙。既失请安。孝惠皇太后崩。又失进香。圣祖目为疯颠。在江南学使任。甄别知人。士吏更畏其风采。然不免履盛而骄。以至于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