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巢杂识


  ○裁免钱粮雍正间裁免江苏浮粮四十五万两,乾隆二年四月恩诏内再免额征银二十万两。

  ○奖励老农乾隆二年,滇抚张允随条奏,内称:州县牧令熟谙农功者少,请定十则规条:一曰“筋力勤健”,二曰“妇子协力”,三曰“耕牛肥壮”,四曰“农器充锐”,五曰“耘耔精良”,六曰“相土植宜”,七曰“灌溉深透”,八曰“耘耨以时”,九曰“粪壅宽裕”,十曰“场圃洁治”。以十得八九者为上农,即于上农内选老成谨厚之人专司教导。又称:奖赏老农之例:于每岁秋成后,州县查所管乡村,如果地辟民勤,谷丰物阜,觞以酒醴,给以花红,导以鼓乐,以示奖励。又称:播种时,或有籽粒缺乏、工本艰难,请经常平仓谷存七数内酌借籽粮。经部议准通行。

  ○过继者服丧内外大小各言出继为人后者,遇本身父母亡故,概令回籍治丧一年,服满赴补。乾隆二年十一月允浙江按察司胡瀛请也。

  ○捐监钱粮乾隆二年十二月,侍郎孙国玺奏请将山西捐监事例移归本省,交纳本邑,以实仓储。经部议驳,得旨:“暂行一二年,乃为晋省积贮起见,他省不得援以为例”。

  ○豁除税课闽省缺额田地五万四千余亩,乾隆元年查出,即将粮银全行豁除。二年,又将应纳丁银九百余两免征。永著为例。

  ○解京饷银各省解京饷银,有随平陋规一项,雍正元年敕令停止。嗣因清查部库,约计亏空银二百五十余万两,经怡贤亲王以各色浮费既已禁革,奏请将京饷平余陆续弥补。每饷银一千两,收平余二十五两,至八年亏空补足。解部平余银两,照前数减去一半,留本省以充地方公事之用。乾隆三年,将减半银两一概停其解部,存贮本省司库,遇有地方荒歉及裨益民生之要务,即将此项奏明动用,报部查核。

  ○轮班奏事圆明园轮班奏事之制,乾隆三年正月定。

  ○文庙祭祀文庙春秋二祭,旧制遣官行礼。雍正年间始定亲祭之礼。献爵一次,其亚献、三献之爵,预先陈设几案上。乾隆三年二月,上亲诣行礼,更定三献之仪,御书扁额:“与天地参”、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悬大成殿楹。

  ○十哲之祀文庙十哲之祀,于唐开成至宋咸淳,从颜子升配至圣,遂升子张以补缺数,以孟子称得圣人一体故也。康熙间,以朱子昌明圣教,升位其次。乾隆三年,以《论语》次章即载有子之说,其言语气象皆与圣人相似,宜升堂配享。主议者称有子最为游夏所服,孟子亦称“智足知圣”,从前未跻十哲,实为缺典,应升有子若于殿内卜子夏之下。移朱子熹于西旁颛孙子师之下。通行国子监,直省府、州、县学一体遵奉。此允尚书徐元梦请也。

  ○御书联御书浙江会稽禹王陵庙联云:“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成二帝首三王”。

  ○河神黄守方陈留县庙祀河神黄守才,偃师县人,乾隆三年锡封“灵佑襄济之神”。

  ○本籍捐监乾隆三年二月,直督李卫奏称:常平捐监,以实仓廪,积贮之计莫便于此。但米粮价值各处不同,若任其随便报捐,则必择贱处购买交收,而米贵之处无人上纳,仓仍虚;势必拨运协济,于官又增脚费。且聚捐既众,争买长价,亦有未便。请照州县大小,酌定每处收捐米谷几万石。约计地方贱价,捐谷二百石;中价捐谷一百八十石;贵价,捐谷一百六十石。米各减半。并先在本籍捐纳,捐满后方许向附近邻邑报捐。庶无此盈彼绌之虞。得旨:“依议速行”。

  ○粮船免税乾隆三年,畿辅歉收,米价昂贵,谕督抚及司榷官,将临清、天津二关米豆船免其纳税。至通州、张湾等登陆处所,旧有米豆杂粮落地税银,亦著免征。俾远近商贾,贩运日多,闾阎可无乏食之虞。

  ○五城停赈乾隆三年三月二十日,五城停赈。奉旨:天气渐热,贫民不便聚集一处,自应散归种地佣工。著每名再行赏给口米一斗,以资前途食用,交五城御史司坊官按照食粥人数散给,毋致遗漏。

  ○八旗米局八旗官米局九处,乾隆二年,经提督鄂善等奏准裁汰,并严禁铺户囤积米石,不得过五十石以上。三年,允仓场侍郎请,暂留通州米局一处。御史舒赫德疏称:自裁革米局以来,奸民冀图重利,任意收买旗人米石,以致米价昂贵,请复设立米局。经军机大臣会同八旗都统议奏,八旗官弁食余,米必粜卖。商人囤米,特为渔利垄断。奸民彼此齐行,兵民兼受其累。若官为设局收买,米贵时平价发粜,则市价日减。应如所奏,仍添设官米局。除现在八旗米局八处、包衣佐领米局一处,八旗再添设米局十六处、包衣佐领米局二处,仍请特派大臣经理。每局仍给本银五千两,其应采买之时,即领银采买。并著步军统领及五城、顺天府严行查缉,不许奸商设计籴买。诏允行。并将现在各厂粜米钱文,俱交官钱局发卖,以平市价。

  ○九门石路京城九门增修石路。自乾隆三年始。

  ○考官路费乾隆三年谕:各省考官路费向无定例。今酌量道途之远近,分别路费之多寡。云南八百两,贵州七百两,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六百两,江南、浙江、湖北、江西、陕西五百两,河南、山西、山东四百两。各省督抚遵照此数,不得以私意增减,主考等亦不得于此数之外更有所受。将此永著为例。其各省起程限期,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七省以十日为限,浙江、江西、湖北、陕西、江南五省以七日为限,河南、山东、山西三省以五日为限。逾限参奏之例,亦是年礼部定。

  ○回避本籍巡城缺出,将籍隶大兴、宛平之科道概行回避。乾隆三年允刑部郎中增寿保请也。

  ○刊刻经史乾隆三年九月,国子监奏:太学所贮《十三经注疏》、《廿一史》板片模糊,难以修补,请重加校刊。又有写本《旧唐书》一部,亦请刊刻。奉旨:交武英殿御书处查办。

  ○为君之箴乾隆三年,编修彭树葵奏进《经疏讲义》,引用魏征《十思疏》内之语,以为人君之德在于慎思,且衍十思之义为箴。御史陈其凝奏:“二欲宜克,三私宜省”。二欲,谓“心志之欲”、“耳目之欲”;三私,谓“怀安之私”、“好谀之私”、“近佞之私”。均得旨嘉奖。

  ○观风整俗使雍正时,广东设观风整俗使,有额外教职,按季巡试,由江西拨至广东十二名。乾隆三年,裁汰湖南观风整俗使,关防亦于是年十一月缴销。

  ○凿井灌溉陕西巡抚崔纪奏:“臣籍隶蒲州,习见凿井灌田之利。如永济、临晋、虞乡、猗民、安邑等县,小井用辘轳,大井用水车。其灌溉之法,小井六七丈以下,皆可用人力汲引,每井可灌田四、五亩。大井深浅二丈上下,水车用牲口挽拽,每井可灌田二十余亩。其制造之法,小井不用砖砌,工匠、器具价值,浅者一二两,深者三四两可办。即地中带沙须砖砌者,二费亦不过七八两以外。大井即不带沙淤,亦须砖砌。浅者工费八九两,稍深者十余两,而一水车,亦非二十余两不办。其收获之利,在雨泽调匀之年,似可无事于井,然而西北地高土燥,不厌灌溉,井浇一亩,厚者比常年不啻数倍,薄者亦有加倍之入。至遇旱年,虽井水亦必减少,然小井仍可灌三四亩,大井灌十余亩。在常田或颗粒无收,而此独仍有丰收。前康熙庚子、辛丑,晋省连旱二年。无井州县,流离载道,而薄属五邑独完,即井力之明效大验也。再陕省富平、蒲城二县,井利颇多,庚子、辛丑亦籍此免荒。臣据秦、晋成效,思更为推广。除延安、榆林二府,、都、绥德三州,所属地土高厚,不能凿井外,其余西安、同州、凤翔、汉中四府,并商、乾、兴安三州可凿之地甚多。现在民间亦有行者。大约渭以南九州县地势低下,或一二丈,或三四丈即可得水。渭以北二十余州县地势高仰,亦不过四五丈或六七丈即可得水。今据各属报到,西安府咸宁、长安、临潼、渭南、、县、高陵、泾阳、三原、醴泉、咸阳、富平、兴平各县可凿井者,田三千一百余顷;乾州武功县可凿井者,共一百十余村落。又汉中九属,渠水最盛,半系稻田,知府朱闲圣报称可凿井者十分之三。臣思有力之家,可以劝谕开凿,无力贫民,实难勉强。仰翼恩准将地丁、耗羡银两借给无力贫民,以资凿井之费,分三年清还。臣酌定开凿事宜,督令各州县实心稽察、惩劝,俟办理少有头绪,臣亲身查看。庶陕西通省统计河、泉、井水,约可有一半水田,而水田收获之粟,约比常田二三倍。即偶遇旱歉,有此一半水田,即可有一半收成。再凿井灌田,民力况瘁,与河泉自然之水利不同。开凿之后,再请免其以水田升科”。乾隆二年允行。至三年,抚臣张楷遵旨覆奏:“陕西凿井灌田之事,除延、榆、绥山岭环叠,不能开井外,其西、凤等处原报开井六万六千六百二十二眼,内不成井三万三千六百七十七眼。细访井灌之法,不虑开凿之不多,而虑民力之不给。车井用牲口引戽,得水颇多,然非殷实之家不能开造。其用辘轳、桔槔汲引者,所灌止二三亩。每井需三四人转引提曳,数口之家,不过竭蹶一二井而止。前抚崔纪,务期速效,井数徒增而人力不周,不能收多井之利。今未成之井已任民填塞耕种,已成听民酌量留用,应疏浚者仍劝民疏浚。再饬地方官不得委任胥吏查察,致滋纷扰”。报闻。

  ○保举诸生乾隆三年十二月,安徽学政郑江,保举敬敷书院肄业之廪生陶敬信、江有龙到部,系遵奉元年谕旨。今学臣于诸生中材器尤异者举荐一二,以示鼓舞。经部议照学政举报优行生员之例,准作正贡札监肄业。得旨依议。陶敬信、江有龙仍著送部引见。陶敬信进《周礼正义》一书,上嘉其注解明顺,赐缎二疋,令在三礼馆纂修上行走。

  ○祭祀用银乾隆三年,湖南抚张灿奏准:炎陵岁祭银二十两,虞陵仅八两五钱,应增如炎陵之数。遇钦差大祭,炎陵额银二十一两有奇,虞陵仅十三两有奇,不敷所用。请嗣后大祭,先期动支司库地丁银一百五十两发县备用。再衡山每岁二祭共止银九两,请照二陵例增银十一两。遇大祭,并支发司库银一百五十两,从之。

  ○考场衣食乾隆四年己未会试,谕曰:“近天气尚觉寒冷,入场士子除照例赏给棉氅衣及姜汤、茶饼外,著按名给与木炭,许其携带手炉以温笔砚”。又谕曰:“士子入场,定例给与粥饭。近闻办理草率,冷硬不堪充食,著提调官加意料理。”

  ○赏程盛乾隆四年二月,轮进经史讲义。御史程盛进《咏史乐府》十二章,上嘉其指事寓规,词意婉挚,得献纳之意,赏内用缎、笔、墨等物。

  ○黜方灵皋方灵皋先生在康熙时罹罪,蒙思宽宥,令其入旗,在修书效力。雍正间准其出旗,渐次录用,授职翰林,晋阶内阁学士。乾隆初年侍直南书房,擢礼部侍郎。后因召对荐举魏廷珍,出即私告于人,又现住庶吉士吴乔□之屋,于内阁定期考试后,补请新到吴乔□一体散馆。上责其营私,将侍郎职衔及一切行走之处悉行革去,专在三礼馆修书赎罪。

  ○《救饥谱》仁和监生陆曾禹纂《救饥谱》三卷,乾隆四年经给事中倪国琏奏进。上嘉其有郑侠绘图入告之意,赐名《康济录》,剞劂颁布焉。

  ○蒋衡写经金坛贡生蒋衡,字湘帆,后改名振生,以书法名一时。尝依石经式手写十三经正文,计三百册,共五十函,乾隆四年八月经总河高斌呈进。上以振生年近七旬,志在遵经,赐国子监学正衔。其手书十三经尽用木板刻印,以备颁发。

  ○姜西溟、何义门姜西溟宸英,以编修充康熙己卯顺天乡试副考官,为正考官修撰李蟠所累,逮问,蟠遣戍,姜卒于狱。何义门,康熙间因直抚李光地荐,以拔贡入直内廷,特赐进士出身,改庶吉士,授职编修,坐事衤虎职,仍校书武英殿。六十一年复原官,赐侍读学士。

  ○祀稽曾筠乾隆四年十一月特旨:“前任江南河道总督稽曾筠,殚力宣防,至今河渠受益。著照勒辅、齐疏勒之例一体祠祀,以示优奖。”

  ○救护月食京师救护月食,顺治间定于中军都督府。十五年裁汰中军都督,至康熙七年移于太常寺。所需兵役、香供等项,顺天府经历,仍用署中军都督衔行文取用。乾隆四年,光禄寺少卿梅谷成奏请将沿用虚衔停止。

  ○蔡巴什湖屯种乾隆四年,驻防哈密、赤靖等处陕西固原提督李绳武奏报:甘、凉、西、肃、西安五镇营官兵,在蔡巴什湖等屯种夏秋田一万亩。本年收获小麦三千八百六十石,糜子一千八百八十三石,谷三千五百十一石零。

  ○巡察御史雍正三年,湖广地方每年派往巡察御史一员,专司稽察盗贼,巡视驿站、烟墩,操阅民壮等事。嗣因盗案减少,雍正十二年停止。

  ○晋献祥瑞奉天盖平县产麒麟,将军额洛图等绘图入告。此乾隆五年三日事。是年七月,直督孙嘉淦进一尺以上瑞谷百穗、高梁百穗。

  ○编修升降以修撰而再授编修者,于振也。以编修而升授修撰者,蒋超也。本检讨而降补编修者,法式善也。本庶常而降补编修,升洗马者,蒋子蒲也。

  ○从祀文庙乾隆五年,礼部议驳山东巡抚硕色奏请将先儒孔鲋从祀文庙:“查《汉书》,云古文《尚书》出孔子壁中。颜师古注云:”《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书于旧堂壁中”‘。而《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则藏书为鲋为腾不可定。又《阙里志》及《史记。世家》;孔鲋初事秦始皇,为文通君,拜少傅。继事陈涉,迁太傅。其生平约略可见。至所著《孔丛子》,朱子疑为伪作,是此书真赝亦未可定。从祀巨典,必显有明征,乃可据为定论。若在疑似之间,宁慎毋滥。该抚所奏,应无庸议“。又议驳浙抚卢焯请将新昌县宋儒石墩从祀文庙:”谨按:御纂周易折中列引用先儒姓氏,石墩并未开载。朱子《中庸章句序》内称石氏之所辑录,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晰。又云:“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以辑略,则石氏原本择焉未精可知’。迨其生平与朱子相友善,讲学问答,朱子称其意为学,历言皆有政绩。查该县乡贤祠内已经崇祀。该抚所请,毋庸议。”